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海軍閱艦式全權統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三章 海軍閱艦式全權統籌

原郡在帝國版圖中面積最大,人口最稀疏,其首府是軍事重鎮蘭縣。

為了鎮壓西疆和北疆層出不窮的叛亂,帝國不斷修繕通往原郡的直道。

進入蒸汽時代以後,鐵道部沿著直道在地勢相對平坦開闊地域陸續開工修建鐵路,等技術成熟以後再將各分段合攏,形成京原鐵路。

得益於直道和斷斷續續修建的鐵路線,原郡大公張毅是第三個收到邀請函的。

邀請函抵達蘭縣張府的時候,這位原郡大公並不在家。

四大公爵中最年輕的張毅穿著樸實無華的布衣,雙手環在胸前,邁著零碎的步子,活脫脫就是鄉下的地主老財,帶著兩個隨從在蘭縣的街市上閒逛,遇到相熟的還會相互打聲招呼。

“公爵老爺安康。”

“哦,是張老漢啊,發財發財。”

與其他三位公爵不同,張家在原郡這片土地上已經堅守一千七百多年。

根據《中土條約》,張家世世代代統御原郡一個一等大縣,十三個二等中縣,三十七個三等小縣,八個邊疆軍鎮,四個少民特區,為大英皇室鎮守西北國門,先後抵禦過匈奴人、突厥人、古蒙人和露國人的入侵,對內鎮壓愛爾蘭人以及其他少數邊民數不勝數的叛亂。

到張毅這一代,原郡兵首次開進內陸地區,鎮壓席捲半個帝國的柳郡農亂,最後將家族爵位從侯爵提升到公爵。

1700多年的統治讓張家在原郡建立無與倫比的威望,是邊疆六千萬大英子民的保護神。

在原郡首府蘭縣,沒人敢對哪怕只帶了兩個隨從的張毅大公動手,因為這座一等大縣所有大英人都可以是他的護衛。

“糖葫蘆拿幾串,麥芽糖也買一點,嘿,這裡居然還有小雲吞,也帶一碗回去。”張毅公爵將兩個老侍從使得團團轉,肩扛手提全是小零嘴。“都是彤兒喜歡吃的,咱們多帶一點。要是我空手回去,彤兒恐怕沒有好臉色給我。”

老侍從原先還埋怨張大公太能使喚人,得知是給彤兒買的吃食後,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甚至反問張大公要不要再去稱一些小點心。

彤兒是張大公最小的女兒,也是整個蘭縣的小公主。

這時候,張府有人找了過來,看到張毅大公就抓著他的衣角不放,怕這位爺耍小性子開溜。

“老爺,威敏宮來人給您送閱艦式的邀請函了,您抓緊回去吧。”下人滿頭大汗的說道。

“別家的邀請函都是寄過來的,怎麼到我這裡就是親自送上門啦?”張毅朝帝都方向看了一眼,撇撇嘴說道:“不過咱這輩子都沒沒親眼見過大兵船,這閱艦式啊,不管其他三家怎麼想的,我反正是去定了!”

柳郡大公譚耀輝是最後一個收到邀請函的。

譚大公在旗艦街擔任內閣農部協辦大臣的兒子譚瀟湘寫給他的加急密函都已經送回來兩天了,邀請函才剛剛抵達柳郡首府林城。

柳郡在帝國版圖中地位很尷尬,作為沿海大郡商業氛圍遠遠不如東郡,農業基礎不如中郡,軍事地位沒有原郡重要,航海方面的地位也隨著海軍內部閩河派系軍官失勢日益平庸。

作為柳郡統治者的譚耀輝地位同樣很尷尬。

坊間對帝國四大公爵各有評價,比如東郡大公是最風光的。東郡兵體系巔峰時期,曹大公想改朝換代都只是一言而決。

比如中郡大公是最輕鬆的。作為最早退下來的地方公爵,他遠離朝堂足足三十年,寄情於山水書畫,以至於書畫界對其一稿難求。

又比如原郡大公是最特立獨行的。不提這位爺祖上屠了多少遊牧民族,他自己就殺的愛爾蘭人頭滾滾,足以填上原郡最大的崑崙湖,然而這位爺卻娶了一位愛爾蘭裔的妻子。

輪到柳郡大公,評價就不那麼正面了,關鍵詞是病怏怏和悲情。

譚耀輝不是四大公爵中最年長的,也不是最年輕的,更不是最健康的,反而是最病怏怏的那個。

早些年鎮壓柳郡農亂的時候,譚耀輝在戰場上受過重傷,身體狀態一直不大好。

另外譚耀輝也是四大公爵中起步最艱難的。

帝國蒸汽海軍草創階段有南胡北曹的說法,北曹指的是曹澤雲大公,南胡指的是柳郡總督胡虎,大名鼎鼎的南海水師、南海水師學堂、閩河造船廠創始人。

那時候老皇帝尚在,對地方勢力尚有一絲制約能力,也採取了一定的防範措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比如在設立四大公爵的時候,除了原郡,其他三郡都採取封地和總督分開授予的原則。

譚耀輝的公爵封地是柳郡,但是柳郡總督卻是胡虎伯爵。

歷史證明這種分權措施並無多少實質意義。地方公爵作為領主有著《中土條約》背書,又有強大的軍權作為後盾,很容易就能壓制只能掌握郡內少數幾個帝國直屬縣的郡總督。

後來東郡和中郡總督先後辭職,由兩位大公自己兼任,後來又交給家族成員。唯獨柳郡的胡虎總督成長起來了,憑藉洋務、船政和海軍與譚耀輝鬥得平分秋色。

所以譚耀輝得了一個最悲情的稱號,如果不是尊重公爵這個封號,其實還可以改為最悲催……

好在結局是美好的——病怏怏的譚耀輝十分吊詭的將更年輕一些的胡虎給熬死了。

譚耀輝徹底掌握柳郡後,擠入朝堂中央執掌帝國農部系統,最後因為身體問題退了下來,在林城縣郊外的西式別墅修身養性。

“我們將小皇帝企圖在閱艦式上對地方勢力動手的訊息散播出去,小皇帝根本不予以理睬。咱們在帝國諮議局的議員曾就此事發函給旗艦街,同樣沒有得到回覆。”

“透過安插在陸軍部的暗樁反饋,新軍近期沒有調動計劃。海軍那邊閩河派系軍官依然不願意投靠我們,但是透過其他渠道得知帝國兩支艦隊全力準備閱艦式,並無其他異動。”

“聖白金宮的老佛爺還在,小皇帝動手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也不能排除小皇帝臨時動手的可能性,畢竟那位性格太過偏激,做事全憑喜好不計後果。”

譚耀輝看完了兒子寫的信,對比孫兒譚青雲對小皇帝的正面評價,不由得苦笑起來。

“這做老子的比兒子差的太多了,小皇帝裝瘋賣傻,他居然還真的信了。”

“老爺,那咱們去不去參加閱艦式呢?”跟隨譚耀輝多年的老管家問道。

“曹澤雲向來是個沒主見的,不到最後一刻做不出決斷;範應銘肯定會倚老賣老說他不去了,實際上應該還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張毅是個老實人,《中土條約》讓張家超然物外,這次閱艦式他肯定會參加。”

譚耀輝在別墅裡大膽的猜測其他三大公爵的應對措施,評頭論足一番,然後作壁上觀道:

“至於咱們柳郡,這閱艦式的熱鬧肯定是要去湊一湊的。”

“老爺,您不擔心小皇帝真的動手?”老管家遲疑了一下,小聲勸道。

“哈哈,我孫子譚青雲都說能去,我還有什麼好怕的。”

譚耀輝將譚家最大的底牌丟了出來,讓老管家啞口無言——連譚青雲都說這次閱艦式能去,那就真的能去!

局勢逐漸明朗。

原郡大公張毅和柳郡大公譚耀輝收到邀請函後相繼宣佈參加年底的閱艦式。

中郡大公範應銘先是宣稱病重不去,直到聖白金宮老佛爺派遣醫官過來看病後,範大公的病情神奇的好轉,參加閱艦式也就順理成章。

反倒是最先拿到邀請函的東郡大公曹澤雲一如既往地墨跡到10月初才宣佈參加。

直到這時,新曆904年大英海軍閱艦式籌辦工作才真正走上正軌,觀望中的皇室成員、其他地方勢力、普通達官顯貴、商界精英、社會名流、文壇巨匠以及帝國主要報社精英紛紛北上,繞道帝都城或者直接前往大沽鎮觀禮。

稍後國外政要、外交特使、海軍官員以及利國、高西、普國、奧國、北美、東岸、荷蘭侯國、比利時侯國、暹羅王國等十個國家共計十二艘軍艦陸陸續續抵達海濱港,或者前往帝都城進行外交活動,或是留在海濱港與大英海軍進行軍事交流。

這時候,威敏宮下達了一道意味深長的人事任命,由巡洋艦隊副統制兼海軍部直屬參謀官兼龍威艦管帶全權負責統籌海上閱艦式。

旗艦街以及內閣軍部關於這道任命給出的官方解釋是海軍部各司處主官久未上艦,統帶生疏;巡洋艦隊總統制兼總教習楊威理年齡太大,精力不足,查副統制路遠系皇家少年軍校海軍分校出身,遊歷外洋,學問優長,駕駛嫻熟,志趣剛正,操守潔清,膽略過人,能任艱鉅。

其曾以矛與盾、多炮塔神教等韜略名揚海外,遊歷回國後幫辦南圻艦,統帶南天、龍威兩艦,馭下雖嚴而素得軍心人皆畏服,又在意國強租鎮海港、南海護僑等事件中屢建奇功,實為海軍中傑出之將才,特命海軍閱艦式全權統籌。

話說的冠冕堂皇,可誰都知道這是小皇帝和海軍部在為路遠這個年輕人晉升將官(都統)在鋪路,其風頭之盛讓整個大英都為之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