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明,開局就是氪星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讓人堪憂的炮兵建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讓人堪憂的炮兵建設

以19世紀南北戰爭美軍的編制,四門到六門12磅拿破崙炮就是一個標準的炮兵連。炮兵連中一線的作戰人員約有50人,配備110匹馬左右,這些人在戰時都要快速部署到炮兵陣地。

而整個炮兵連,如果加上後面的支援人員,那些養馬的、做飯的、採買的、洗衣服的、為人和馬治病的醫生(有時是一個有時也會分開)、法律專家、會計、修理炮車和馬車的木匠、鐵匠,再加上後勤搬東西的,還有連裡長官的信使和傳令兵,處理公文的文職人員,一個連的總人數滿編時可以達到170人之多。

現在長平公主有著一個美軍炮兵連的12磅拿破崙炮,但是手下可以操作這4門火炮的小弟們,別說是170人,那就是連17個人都湊不出來。

在據點裡的幾萬個土著裡面湊了半天,蒐集了所有以前稍微接觸過明軍大炮的那些人,勉勉強強也就是能開動得起來一門12磅炮,其餘3門火炮都只能丟在庫房乾瞪眼。

而且就這十來個人的白蓮教炮兵,實則上一個個的也都是素質堪憂,在穿越者眼中基本上就和文盲沒有兩樣。

什麼拋物線?

什麼三角函數?

什麼引信的擷取和不同彈種之間的裝藥量區別?

那是一概不會!

南北戰爭的美軍可以精確命中1500米外一個穀倉的大門,而長平公主的這些炮兵們,在瞄準1500米的時候要是能打到800米外的吃瓜群眾,那可就是要謝天謝地了。

這些土著炮兵按照以前在明軍時候的經驗,操作起來的那個準頭,還有生怕炸膛受傷而搞進去的那種超級縮水了的裝藥量,這搞出來的火炮威力,都不用發射,就知道是多麼的感人了。

這些文盲的土著炮手,到時候沒有把手裡的大炮給搞炸膛了,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就是這樣的貨色,在白蓮教的小弟裡也只是勉強拼湊了不過十來個人而已,因為京師三大營裡接觸過大炮和會玩一點火藥的部隊,絕大部分都在北京外城的城牆上一起投降大順軍了。

那些慫逼們本來就是北京城裡的老弱殘兵以及宮內太監,而且還沒有人燒飯,個個都飢餓不堪,對押著自己上城牆送死的朝廷也怨恨不已。

因為大順的軍爺們攻城之前在城牆外喊過‘大炮擊死一人,即當屠城。’這樣的狠話,而且為了將來投降大順之後的待遇和地位問題,這夥人就在北京的城牆上像是演戲一樣,對著天放了一晚上的空槍空炮,非常默契的就沒有一個人往自己的槍炮裡裝上子彈炮彈。

大順的軍爺們現在可不是從前苦哈哈的模樣,從前明軍那裡投降過來的炮手和火器部隊對著北京城牆上一通裝填了炮彈和子彈的實炮砸下來,然後城牆上‘死傷慘重’、‘力盡堅守’的三大營的士兵們,就順水推舟地開門投降了……

別說現在沒有。

這樣的人現在就是白送,長平公主這個穿越者她也不敢要啊。

而且以長平公主這個穿越者的眼光,她是不怎麼能看得上大明這種落後的文盲式的火器軍隊的。

雖然現在的這個1644年,大明朝軍隊的武器裝備和火器化的程度很是不低。可惜的是火器再多,也需要合格的人員來操作。

在13年前,也就是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的時候,兵部十月二十三日命令孫元化由陸路向大凌河發五千援兵。

十一月十四日,孔有德率一千兵馬先行。

整支孫元化五千人的部隊,攜帶有“中西大小銃炮一千零三十四門”。

雖然這一千零三十四門,是部隊中所有火槍和火炮加在一起的總數,但是區區五千人的部隊而已,你就可以知道此時大明軍隊的火器化程度其實一點都不低了。

而且十月二十八日,大凌河之戰以主將祖大壽投降結束的時候,據大明兵部統計,大凌河城中的紅夷大炮、將軍炮、弗朗機炮等各型火炮3500門及配套的大量火藥槍彈俱為後金所有。

而到崇禎五年正月,大明官軍於新城鎮與孔有德叛軍野戰的時候,這些叛軍便動用了紅夷大炮五門和將軍炮300餘門,這支當時由大明的火器專家孫元化訓練出來的新式軍隊,他們的火器化程度,可見一斑。

雖然在大凌河和新城鎮的這些數量達到數千幾百的火炮,大部分都是些‘三將軍’、‘纓子炮’、‘毒虎炮’和虎蹲炮之類的玩意,有些甚至只能算是大號的火槍,不管是威力還是射程上,甚至都比不過現在西方瑞典古二爺的3磅步兵團屬炮。

但是截止至1644年,整個大明朝可是已仿製了大中小型的紅夷大炮各型1000餘門。雖然很多火炮都是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但是這麼喪心病狂的火力,你就知道明軍的火力有多強大了。

可惜的是明軍的火炮多,但是我大清軍隊裡面的大炮也不少……

明軍有火器,我大清也有。

孔有德之後,清軍在遼東地區區域性戰場上紅夷大炮的數量,甚至還多過了吏治崩壞的明軍……

再加上我大明鬆弛的的武備和低落的士氣……

最後被人家打得一次次地全軍覆沒,那真是死得一點都不冤。

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不傻,而且《紀效新書》就擺在那裡,又不是沒有人看。現在制約軍隊火器化程序的不是大臣的阻饒和將領們落後的軍事思想,不管是在大明還是大清,現在制約軍隊火器化程序的是客觀條件的錢,還有稀有的槍炮工匠數量。

你以為1644年的大明,玩的還是冷兵器戰爭?

其實人家早在幾十年前的萬曆朝鮮戰爭,和更早的戚家軍時代,就開始玩幾萬人火器對轟的大戰了。

現在可是就連大順這樣的農民軍兄弟這裡,可都是已經進化到用黑火藥爆破(崇禎十五年攻開封之時)和用火炮攻城的地步了。

火炮的作用不要說是在以前的世界了,就是在現在的這個17世紀大明世界裡,那也一樣是多麼重要都不為過。

你真要手裡拿著把刀子,或者是像豐臣秀吉那樣,就傻乎乎地來靠清一色的冷兵器外加幾萬支的火繩槍來打天下,自己又沒有一點強力炮兵的話,那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土著們給教做人了。

但是合格的炮兵建設又是一個與軍事息息相關的複雜科學領域,不光是要在化學、數學和物理領域獲得長足的發展,而且小到火炮鑄造、火藥配比、炮車構造和彈藥種類,大到火炮瞄具、彈道調校和目標預瞄,都是一整套嚴謹、有規律可循的科學。

這麼嚴密、複雜的一整套炮兵科學和工業體系,可不是現在只剛剛開業了幾天的白蓮教可以玩得轉的。

不過幸運的是,雖然長平公主手下的炮兵讓人著急,但是這個時代炮兵技術一脈相承的大順、大明和我大清的炮兵,也都是一樣的貨色。

所以穿越者們現在還不用對於小弟們的炮兵素質教育太過焦心。

不然在戰爭期間,即便是與敵軍的火炮質量可以平分秋色,但是相關的軟硬件和炮兵水平與敵人不對稱的話,那可就真的是要像鴉片戰爭時候的那樣,‘器不如人,技不如人’的被人家吊打了。

……

以前網路上明粉吹噓的大明火器,看似火力強大,猶如17世紀的AK和M16,實際上這些大明的火器中其實很多都是些三眼銃、神火飛鴉、還有飛龍出水這樣的火器垃圾,它們在我大明軍隊裡的編制裡不少,但是真的要說起來那個質量和真實的戰鬥力嘛,和火力一直線上的鳥銃和魯密銃相比起來,那是說多了都是淚……

而鳥銃和魯密銃這些火力一直線上的火器,又因為製造困難和成本高的原因,在現今大明朝的軍隊中裝備比例一直很低。

現在可不是戚家軍時代的大明朝‘鼎盛’時期,人家戚家軍一個2699人的步兵營就有鳥銃1080支,但是現在我大明的戶部庫藏如洗,可裝備不起這麼多的鳥銃,也養不起這麼多的火槍匠人。

以大明對鳥銃製作成本與人工的記載,每支鳥銃共計用工34個工,工料價銀二兩三錢一分。

而手工打製,年產一萬支鳥銃,需要人工350000個,需要工匠1000人左右。

想要在一年之內打製出10萬支鳥銃裝備替換,那麼就需要大量的物資運輸,和10000人規模的職業槍匠。

而想要給總數110萬左右的大明軍隊都給換上火力線上的鳥銃,就算是火器化程度像清初一樣只到50%……

那也需要5年時間。

但是這種手工打製的鳥銃,可是不會有得起5年的使用壽命的。如果像後世的軍隊那樣訓練勤奮的話,這使用壽命那是連一年也不會有。

所以想要加大軍隊裡的火器化程度,就需要一支數萬人專門打造鳥銃的職業槍匠。而且這些匠人還得是那些跟奴隸都差不多的匠戶,才能把生產成本壓得這麼低。

這還沒有算上那些打造弗朗機炮的,那些打造紅夷大炮的,還有那些生產火藥的……

而無論是現在的大明也好,大清也好。他們現在是即弄不過來這麼多的原材料,也養不起那麼多的職業槍匠的。

就更不用說在整條軍隊裝備製造的利益鏈條上,趴著吸血的無數貪官汙吏和利益集團了。

所以為了提高火器比率,又為了降低成本和人工,現在大明的軍中大規模發下來的,就都是些三眼銃、手炮這種成本低廉、鍛造容易的火門槍。

不過這種火器的槍膛只有二十來釐米,也就是後世有些手槍槍管的長度……

從這些號稱是‘槍’的三眼銃裡打出來的子彈,又因為明軍往往慣例地,害怕炸膛而只敢裝填三分之一火藥的緣故,甚至可能都飛不到十來二十米遠的地方,就更不要說什麼射程超過重弓力能擊破滿清棉甲之類的殺傷力了。

這種大明的‘軍國利器’,就是連大明自己的讀書人都嫌棄得要死。就更不要說拿著它們上戰場‘保命’的軍戶了。

按照我大明的自己人的說法,三眼銃這種東西就是一些“銃皆身短,受藥不多,放彈不遠,且無照準而難中”的垃圾。

而且這些垃圾很多時候還因為製造和質量的不過關而“銃塘外寬內窄,不圓不淨,兼以彈不合口,發彈不迅不直,且無猛力。”

“頭重無耳,則轉動不活,尾薄體輕,裝藥太緊,即顛倒炸裂”……

而其它的火器除了從日本人手中二次山寨來的數量稀少的鳥銃火繩槍以外,其它的要麼就是不管是槍的前面還是後膛都密封不行的垃圾,要麼就是公差過大到處漏氣、重量又重、火力又小的弗朗機銃和笨重難用的火門槍,反正明粉口中所謂的那些先進的火器,就算兵仗局的老爺們良心大發、沒有絲毫的偷工減料,到這個時代也是清一色的,需要淘汰的垃圾貨色了。

世界上的火器部隊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根本就沒有大明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到最後就只剩下了手中的燧發槍和步兵炮。

而差不多一百年前的戚家軍,軍中的輕火器除了火箭之外,也就只有鳥銃和作為重型火繩槍使用的大鳥銃(有人認為大鳥銃也就是魯密銃)。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最扯淡的是,隨著萬曆中後期,大明朝廷財政危機和吏治崩壞問題的進一步加劇,明朝的軍費也常年一縮再縮,火器的產量大減,就是原本就這麼辣雞的東西,大明的兵仗局和兵部老爺們平日裡錢沒有少拿,但是在質量上卻開始糊弄。

相同時間段的歐洲三十年戰爭裡,同型別的火繩槍,一槍崩掉騎士老爺的板甲不是夢,直接導致了歐洲戰場上裝備了全副板甲的,那些高貴的騎士老爺們的退場。

而大明這邊的火繩槍,因為質量和生怕炸膛減少裝藥量的原因,卻連韃子們的棉甲都穿不透……

隨著大明文武官員和匠戶在軍器製造制度的崩壞,軍器局下發下來的火器,好些都是偷工減料,一水喪心病狂地粗製濫造。以至於下面接收到朝廷火器的軍隊,在拿到朝廷下發火器的第一件事,都是先倒手賣掉——換到了錢後再自掏腰包,貼錢請工匠給自己打造質量更好的火槍。

不賣掉可不行,朝廷下發的火器,甚至還不如一根棍子或者是長矛來得保險和安全,因為朝廷下發的火器三分之一都會炸膛,就這還是在我大明的軍戶們平時只敢裝填操典要求的三分之一火藥的情況下呢。

原本火器的技術就已經落後了西方國家很多年的大明,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大明的火器,在各種制度下直接就是敗壞成了不炸膛就已經是上面軍器監的大佬們良心發現,就算對得起你了的逆天品質。

這種逆天的質量和品質,和我大清兩百年後能夠在炮壁上“貯水八碗”的紅夷大炮可是有得一拼,都要讓人懷疑那些兵部的質檢官員和驗收的管事們,是不是全部都是用錘子來質檢的張全蛋轉世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大明現在火器兵手裡的裝備垃圾也就算了,畢竟硬體不行軟體湊。

手中只有小米加步槍,打下若大一個中國的牛逼軍隊也不是沒有。

但是好多大明朝的火器士兵,這些平時只會為上官種種田的老農民們,種田的時候是一把好手,但是到了戰場上卻甚至連基本的發射號令都聽不懂。

很多的大明朝在兵部帳冊上的‘火器兵’,他們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應該早就發放到自已手中的火器。

還有軍隊裡基層的小旗、百戶和千戶這樣的明軍基層世襲的指揮軍官,最後更是腐化到連火器部隊正常的隊形佇列和火器部隊正常的操練,還有戰術戰法這些東西全都不會。

以至於努爾哈赤扯旗造反的時候,明朝徵調九萬人馬大舉討伐,當時兵部帳冊裡的‘火器部隊’手中的火器卻嚴重不足,還要靠薊遼總督汪可受在山海關裡,組織工匠臨時抱佛腳地,加班加點的為前線趕造。

其中五千多人‘火器兵’,竟是從沒用過火器的,還得在出征之前的幾天裡,在上戰場之前臨時現練……

這樣的部隊和朝中大佬們吹噓的朝廷上百萬的‘經制之軍’,還有明粉推崇吹噓著的好似天下無敵的‘火器部隊’,你要說是能打得過在關外一生下來就被教育訓練得職業搶劫和武裝殺人滿清韃子……

那才是奇了怪呢。

從1616年野豬皮扯旗造反到1644年的現在,我大明能撐到這個時候。

29年間,我大明的大臣們把幾十萬的明軍一隊一隊地送上去全軍覆沒。直到現在才被入了京的大順軍爺們給玩死,也是挺不容易的……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現在不管是在大順還是大明,除了少數的老營兵和軍頭們一點精銳的家丁外,大部分都是這種貨色。

所以雖然手下的小弟們素質實在是太過捉急,但是除了紅夷大炮之外,長平公主仍然不擔心北京城裡其它的所有順軍部隊。

反正大家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自己這邊又有8000支八稜型煅造槍管的遂發槍加成,真到了那個時候誰怕誰可還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