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可能是個假道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9章 擬把疏狂圖一醉(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9章 擬把疏狂圖一醉(4)

打了雲南太守,閣羅鳳心裡倒也沒太當回事兒,畢竟他是御封的雲南王,比起一個太守,身份地位還是要高上許多。加上這些年來,百姓們的抱怨之聲也時常傳入他的耳中,叫他聽著心中憤憤,又是想起皮羅閣還在之時,就多受了漢人的欺辱輕慢,雖是小事,卻是事關南詔國體。今日那雲南太守張虔陀膽敢出言諷刺辱罵,打他一頓也是理所應該。

只是閣羅鳳萬萬沒有想到,這張虔陀卻不是個善於的角色,當著一眾手下的面被蠻人頭子毆打,使得他心中著實不忿,又是下不來臺,身體和精神一起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竟是一時不顧李唐與南詔之間的關係,上書唐王,請唐王主持公道。

張虔陀會向唐王告狀,原本也在閣羅鳳的考慮之中,只是唐王向來與南詔歷代詔主交好,又是十分喜愛他的兒子鳳伽異,無論那張虔陀怎麼申告,在閣羅鳳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只可惜閣羅鳳雖為人王帝主,卻始終只是個蠻人頭領,對於天家皇室的心思把握還是有些不足,卻是如今唐王李隆基已經年過六旬,不復年輕時那般英明果斷,心中多有猜忌,卻不該這般招惹於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人上了年紀,心思多少會發生一些轉變,二十歲的毛頭小子,跟八十歲的高齡長者比起來,自是不能同日而語。唐王李隆基自登基以來,英明果斷,殺伐果決,的確是李唐中興之主,如今卻也上了年紀,與尋常老人一般,有著更多的心思。

鳳伽異小小年紀,聰慧乖巧,又是生的白皙俊俏,自然是招唐王喜愛,將他當作自家的小孫孫一般地疼惜。可唐王再怎麼疼愛鳳伽異,卻也不能容忍閣羅鳳挑釁他的勸慰,卻是封疆大吏,乃是李唐的臉面所在,被人當眾毆打,的確不是一件小事。

鳳伽異陪伴唐王身邊許久,對這位年邁帝王的心思多少有些把握,聽聞父親閣羅鳳痛毆了雲南太守張虔陀,一時也是心中焦急,匆匆趕入宮中,見了閣羅鳳,向他進言,求他儘快上書說明原委,卻是不能叫唐王心中起了不好的念頭。閣羅鳳對此嗤之以鼻,倒也知道不能少了禮數,又是想起當年靈均老道對他的指點,一時也是寫了文書上告,又因為少了張虔陀這一層的關係,自然是難以儘快送達,拖延了些許時日。

而就在這段日子裡,張虔陀聯絡李唐在雲南的一眾漢臣,紛紛上書,卻是狀告雲南王閣羅鳳無禮侮辱大臣的文書,雪片般地飛入了李唐天州,擺在了唐王的龍書案前。原本在西南一帶,閣羅鳳的名聲算是極好,諸多漢臣與他也有些交情,只是張虔陀作為雲南太守,乃是眾人的頂頭上司,一句話說出來,也由不得眾人反駁,只得跟著他一同上書,又是有好心人暗中提醒了閣羅鳳。

果不出張虔陀所料,如今的唐王已經受不起任何形式上的挑釁,卻是這些文書紛紛上去,叫唐王看後龍顏大怒,在朝會上幾番提起此事,斥責閣羅鳳蠻人本性難移,動輒出手傷人,不顧李唐的顏面,膽敢毆打重臣,真真不將他這個唐王放在眼裡。

直到此時,朝中一眾大臣才知道出了這般事情,一時掀起軒然大波,卻是南詔百餘年來,與李唐關係一直較好,就算偶有冒犯,也不過是爭執些利益上的事情,手下間摩擦,卻是從未出現過雲南王直接出手毆打朝臣的事情。南詔先祖在李唐安插下的人脈關系,這下總算是起了作用,唐王一時申斥,便有諸多大臣站出來替閣羅鳳說情,言語間左不過是蠻人無禮,乃是天性,李唐作為天州大國,自是不該與他們多做計較才是。

而與此同時,唐王申斥閣羅鳳的言語,也透過南詔在朝中交好的大臣,一時傳回南詔,傳入閣羅鳳的耳中,也是叫他怒極,又是惶恐,卻是那張虔陀在西南這般胡作非為,自己不過是小小懲戒,唐王竟然這般小題大做,又是全然不追究張虔陀的責任,將一切罪責歸咎於自己,實在是叫閣羅鳳有些難以接受。

而張虔陀聽聞這等訊息,心中自然是暗暗歡喜,暗道果然唐王就是唐王,那閣羅鳳不過是一屆蠻人,什麼異性兄弟,也抵不過《左轉》中一句“非我族類”,自己作為漢臣,乃是唐王陛下的親信,打狗也還要看主人,閣羅鳳這一次只怕是要吃一個大虧。

高興歸高興,張虔陀倒也沒敢再去招惹閣羅鳳,卻是那一日捱打,閣羅鳳盛怒之下,所表現出來的武功招數的確非同尋常,又是力大無比,心狠手辣,直到今日,張虔陀想起來還是不由得暗暗發抖,著實是被嚇破了膽子,不敢再尋釁為難。

原本此事,到此也就應該為止,左不過是唐王降下詔書,斥責閣羅鳳一通,著他給張虔陀賠禮道歉,也就算是一個了結。可事情若真是這般,靈均老道所謂的災禍自然也就蕩然無存,卻是鬥毆小事,怎麼著也算不上殃及整個南詔的劫數開端。

天寶九年,開春的某天夜裡,雲南太守張虔陀的府邸門口突然出現了一道身影,卻是一名中年男子,身著黑白秦風長裳,面目模糊,神情淡漠,竟似憑空出現,又是不在凡俗眼中,直直站在太守府門外,喃喃自語半天,隨即更是抬腳走進了太守府,如入無人之境,竟無一人阻攔,隨即消弭了身影。

當日夜裡,雲南太守張虔陀突發夢魘,徹夜哀嚎不休,緊接著便是一場大病,高熱不退,數日裡昏迷不醒,水米不進,嚇得府中眾人慌了神,卻是遍尋西南名醫,也難以診斷太守大人的具體病症,一眾杏林高人,都是束手無策。

與此同時,靈均老道坐在三清觀中,也是連續幾日閉關神遊,神念藉著某件法器寶貝,穿越無盡虛空,仔細觀察著張虔陀的情況。一面觀察,靈均老道心中一面生出了無盡疑惑,卻是張虔陀這突發疾病,竟是連他也看不出什麼端倪。可看不出病因,靈均老道卻是已經推算出南詔的禍事由此開始,一時難解,神念降臨,雖不敢阻撓天數,卻也要尋個因緣結果才是。

觀察了那張虔陀幾日,靈均老道一時嘆息,在三清觀中睜開了眼睛,臉上露出了驚疑神色,卻是這幾日觀察下來,那張虔陀似是無緣無故地發了疾病,身邊隱隱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矇昧難辨的氣息隱隱散發,叫靈均老道大惑不解,又是暗暗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南詔的這一場災禍,原是靈均老道等人早就算出來的,乃是天數所在,並無迴轉的餘地。只是這一次的事情,著實不似先前那般,卻是天數歸天數,這事情的發展有些不太合理,並不是按照人道規律的演變,一點點積累發生,整件事情就像是憑空爆發一般,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在背後隱隱左右著這一切。

七日之後,那張虔陀的高熱終於消退,整個人的神志也逐漸清晰起來。太守府中的一眾下人和名醫頓時送了一口氣,卻是那張虔陀若有什麼不妥,只怕他們都難逃干係。如今太守緩醒過來,病勢好轉,總算是叫他們逃脫了一場殺身之禍。

只是眾人歡喜之餘,心中還是有些嘀咕,卻是這一次張虔陀大病之後,竟是整個人性情大變,在之前欺壓蠻人,狂妄自大的基礎上,一時變本加厲,幾乎是要獨斷乾坤,將西南蠻人都當作了漢人的奴隸,那種對蠻人的厭惡之情,溢於言表,毫不掩飾,比之先前要厲害許多,又是叫眾人心中暗暗擔心,生怕太守大人此番舉動,會徹底激怒閣羅鳳,卻是十分不妙。

還不等眾人的擔心成真,張虔陀便是發了失心瘋一般,擬了一封文書著人送去給閣羅鳳。閣羅鳳此刻正在抵抗吐蕃派來侵犯南詔邊境的大軍,一時分不出心神。到得那書信送入軍中,遞到他的手上,拆開來看上一眼,閣羅鳳便瞬間怒紅了眼睛,揮手便將那信紙拍在桌上,連帶著拍碎了桌上的瓷杯,一時拔出佩劍,怒聲吼道:“傳令下去,大軍即刻開拔!今日之事,我閣羅鳳不殺狗賊張虔陀,愧對先祖,誓不為人!”

旁邊追隨閣羅鳳的一眾大臣聞言都是一驚,卻是有人連忙上去,撿了那張信紙起來觀瞧。一看之下,就連那大臣都是漲紅了臉,哆嗦著手將信紙遞給旁人,氣鼓鼓地站在一旁,將原本準備要勸說閣羅鳳的話語,盡數吞入了腹中,不再吐露。

周遭眾人見狀都是驚疑,連忙湊在一起閱讀那張虔陀的信件,卻見信中張虔陀以先前閣羅鳳毆打漢臣為由,要挾閣羅鳳奉上黃金千兩,白銀萬餘,蠻人奴隸數百,更要他負荊請罪,親自前往太守府向張虔陀賠禮道歉。信裡用詞十分巧妙,言辭之間,幾近諷刺威脅之能事,將一眾烏蠻人貶低得豬狗不如,連帶著禍及南詔先祖,用詞之惡毒,言語之齷齪,叫人閱後頓生怒火,又是憤恨那張虔陀狂妄至極,這般舉動,乃是對南詔的奇恥大辱,卻是每一個烏蠻人,都難以忍受的。

一眾南詔大臣,對那張虔陀早有不滿,如今竟是閣羅鳳沒去找他的麻煩,他自己送上了門來討打。那信中每一句言辭,叫任何一個烏蠻人聽見,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直欲殺之而後快。頃刻之間,閣羅鳳的口諭傳遍大軍,竟無一名大臣反駁勸解,當天夜裡,南詔大軍連夜開拔,朝著張虔陀雲南太守府所在奔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