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可能是個假道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歲暮陰陽催短景(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歲暮陰陽催短景(2)

片刻之後,望舒也是折返了回來。靈均老道也沒有再與他說起此事,卻是他自己心中也是有數,自有防備,說多了也是無益,反而叫他心煩。

眾人齊聚,又小坐了片刻,靈均老道也就一揮大袖,就見周圍虛空湧動,一時多出來許許多多走動的人物,既有山下的百姓,又有專程趕來湊這一次熱鬧的各方修士。先前望舒和委蛇出發前往南詔王宮,此事原不應該太早驚動眾人知道,恰好先前在終南山陳老道的牽頭幫助下,三清觀已經與周遭虛空福地洞天融合為一,靈均老道自然也有這等分割虛空,使得大家同在一個大殿之內,卻又互相不影響的法門,乃是虛空玄妙。

自從女媧陵出世之後,三清觀中來了不少修士掛單落腳。靈均老道先前就是沒有道觀的遊方道士,見了這些修士前來投宿也是樂於接待,劃分了後院一大片虛空給他們落腳住宿,又是安排嘉月和望舒日裡準備飯菜給眾人享用。

眾人得了靈均老道的好處,自然也願意與他多親多近,卻是敢於前來三清觀的,大多都是正道修士,心無雜念,樂於分享的,日裡時常講些各方見聞,偶爾也指點望舒的修行。這麼多修士來了三清觀中,訊息也是傳到了山下城裡,自然也有許多百姓前來供奉參拜。一眾修士倒也謹守本職,幫著靈均老道招呼諸多百姓,倒是叫他輕鬆了不少,也能騰出時間來關注局勢。

所來的眾人之中,並不是每一個都有神通在身,卻也有那等只讀經文,不休神通,五六十歲就肉身衰朽,凡人一般的老道士在。這些老道士並不是為了進入女媧陵探索,只是知道天下修士雲集,趕來湊湊熱鬧,也是體驗一次難得的盛會。而前來供奉的百姓,倒是更喜歡這些凡人一般的老道士,也是他們多年來一心鑽研經義,神通不濟,道理卻是昌明,比起望舒等人,更接地氣一些。

此刻師徒幾人迴轉,也有一名眼尖的老道士看見,也是一時放下了手中的掃把,連忙迎上前來道:“道長回來了。快來用些茶水。”

靈均老道等人剛已經喝了片刻,這下倒也不多推辭,又聽靈均老道朝那道人拱手道:“勞動道友了。老道瑣事纏身,竟是連小小道觀都顧及不過來,還要道友幫襯,於心不安。”

那道人連忙還禮,又是好生說道:“道長乃是西南教宗,我輩領袖,俗務纏身,自有我們這些不入流的相幫,原是應該的。”

這道人的話說得客氣,卻也不算是諂媚,還是自有其道理。西南一帶,乃是靈均老道受中原道門符詔,一手開闢的道統,如今這三清觀以及周圍的福地洞天,盡在靈均老道的掌控之下,就連整個南詔的氣數,也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修道人清靜無為,處理塵世,卻也自有一套規矩,像是這些散修修士,在靈均老道面前,稱他一聲教宗,也只算是實話實說罷了。

也是在三清觀內掛單的一眾修士,都是修行正道,胸中存有正氣的,尋常不會生出邪惡念頭,彼此間相處也是融洽。如今西南之地,修士遍地都是,卻也只有他們這些心中無私的,才敢於進入三清觀掛單,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託付給靈均老道,坦坦蕩蕩。像是那闖入王宮的女子一類的外道修士,大多就不敢前來,卻是這一方洞天福地之中,誰人也不是靈均老道的對手。

也因為眾人心中坦蕩,靈均老道招呼他們也是輕鬆自然,大家雖是彼此互不相識,住在一處也是親切友好,不僅沒有因為人多帶來嘈雜,反而愈發謙和自律,叫三清觀中的香火愈發旺盛,對靈均老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因著陳老道預言的一月時限臨近,天南地北趕來的修士也是越來越多。如今不僅三清觀內,就連著山下的蒙化城裡,都是有不少修士落腳,一時也是叫城中向道之風大行其道,卻是百姓們見了這些修士,心中都是生出羨慕敬仰,又見他們清淨自帶,謙和有禮,便也愈發親近,自然也就從善如流,又是為道門發展了不少信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相比起道門一方的繁榮,佛門在此事上卻是反應十分冷淡。慧明和尚自從那日從三清觀中離開之後,便一直待在準提閣中,既不參與國事,也不與各方修士往來。照理來說,一位聖人的遺蹟出世,任是神佛也要忍不住動心,佛門對此這般冷淡,還是叫望舒等人不解,向靈均老道詢問。

靈均老道知道個中關竅,聽聞望舒等人發問,便也微笑解釋道:“佛家歷史悠久,卻也比不上道家。女媧氏最後一次顯聖入世,已是兩千多年前封神大劫之時。當時佛家尚未出世,只有西方兩位聖人支撐,對於封神大劫,大多數僧人並不知曉,也不承認。也因此,佛門之中並不信仰參拜女媧氏,也不將其列入神佛果位。如今女媧氏遺蹟出現,自然是與佛家無緣,他們不會參與,再也意料之中。”

眾人聞言,也是一時恍然。封神大劫的秘聞,在中原道門之中也不見流傳,可是對於女媧氏的信仰,卻是所有修道之人的共識。道門發自中原,自然也將中原的一眾古神、三皇五帝納入了神譜之中,既有廟宇,也有神像。聖人遺蹟,雖是死物,背後卻又聖人跨越時間空間的算計,非有緣之人不能得其好處,佛門無緣,自是不會參與其中。又是吐蕃一眾番僧還受到法理天塹阻攔,也不能前來,慧明和尚不佔天時,又是勢單力孤,自是沉默應對。

佛門之人不參與,對於道家來說,乃是天大的好事,卻是當今天下,只有佛門能與道家相比,少了這樣一個對手,道家從遺蹟中獲取好處的可能也就更大。一眾外道修士,雖是手段詭異,也自稱傳承自上古年間,與女媧氏頗有淵源,可是個中真相,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欺人不能自欺,他們能夠得到好處的可能卻是微乎其微,不用考慮。

又是數日之後,中原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派出的修士也是千里迢迢,趕來了三清觀中,與靈均老道一行人匯合,開始準備探索遺蹟之事。

先前聽聞中原道門要派人前來,望舒等人還以為會來數十上百人,可真的見面之後,又是叫他們大吃一驚,卻是整個中原道門,派來探索女媧陵的修士只有區區六人,要是分潤起來,每十個洞天福地分一人都不夠。而且所來這六人,修為也不是十分厲害,大多與望舒持平,或是微微高上些許,卻沒有那日中原道門高手齊聚時的氣勢,看上去十分不起眼。

對於這一點,中原道門也是考慮諸多,又是十分無奈。原本各大洞天福地,都想派出大隊人馬前往探索,希望靠著人海戰術,尋得些許好處。只是多日以來,眾人不曾聽聞終南山的動靜,便也有與陳老道算是交好的幾人前去詢問,一時得了陳老道的指點,這才改變了初衷,又是大幅縮減了人手。

陳老道乃是當今道門之中,年紀最大,輩分最高,修為也是最深的老古董中一位,到得他們這等層次,力量上已經逼近了凡人的極限,神通法術也是學了個七七八八,唯一還能提升的,就是自身道行和對天數的把握。故而整個中原道門,對於陳老道這一級別的人物都是十分敬重,也相當看重他的意見,知道在把握天數一道上,無人能出其右。

陳老道見了其餘洞天福地的主事之人,倒也沒有藏私,直接對他們說道:“聖人遺蹟出世,原是莫大機緣,我等應該重視。只是混元大羅聖人,乃是化身天道,神融天地的存在,一切因果,在聖人眼中不分過去未來。女媧氏雖然不像三清天尊一般,代表天地間最大的法理,卻也是真實不虛的聖人之身,其遺蹟自然有種種安排。我等凡塵修士,不該揣摩聖人心思,更不該妄圖褻瀆聖人,將一眾弟子不加篩選,送入遺蹟之中。個中有緣之人,自能得了機緣,其餘眾人,不過是白白冒險,給別人作踏腳石罷了。”

眾人聽聞陳老道話語,也是知道有理,又是個個嚇出一身冷汗。近千年來,人間修士連飛昇成仙的都沒有,自然也不曾見識過聖人手段,對於這些法理化身,高高在上的聖人,眾人的理解還停留在經文片段之中。得了陳老道的提醒,眾人才一時醒悟,卻是以聖人的神通,今時今日之時,早在數千年前便是註定的因果,眾人想要靠著人海戰術探索遺蹟,實在是有些太過愚蠢,又是有著冒犯女媧氏的危險,著實不妥。

有了這一個原因,中原道門才大幅縮減了派來的人手,又是在諸多弟子之中,著重挑選了氣運濃厚,身負仙緣的幾人,商量著送來,再沒有大舉行動。

當然,除了陳老道的提點,還有一個原因,卻是如今坐鎮西南的,乃是靈均老道。早些年時候,靈均老道作為遊方道士,不曾主動靠攏各大洞天福地,其人又是率性灑脫,像一個浪子多過像一個道士,著實不受中原道門高層待見,高人中好幾位與他交情並不算太好。

誰知如今風水輪轉,靈均老道竟然也做了一方洞天福地的教宗人物,更是女媧氏的遺蹟出現在南詔境內,乃是靈均老道的管轄範圍。諸多先前與靈均老道不對路的高人,這下悔青了場子,又是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退讓,不曾派下隸屬於自己的弟子前來。

因著此,如今望舒等人面前,只有區區六名修士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