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可能是個假道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章 五月五日天晴明(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2章 五月五日天晴明(3)

靈均老道已經一早準備好了法壇之類,俱是尋常道家行法求雨所用。道家神明眾多,大多都是天地法理的具現顯化,像是掌管降雨的,便是以四海龍神為首的水族神祈。這一點上,西南巫教與道家倒是不謀而合,也是以祭拜龍神來求雨,這才有烏蠻大祭司和靈均老道能夠協同作法,也是罕見的兩教聯手舉動。

因著在西南六詔地界上,同時存在有巫教、佛門和道家,信仰較為駁雜,又是百姓們大多都是同時信仰兩門或者三門教派,故而無論是哪一個教門,都難以完全掌控六詔地界。一切神通法術,乃是得自於大道,所謂“天不變,道不變”,照理說一門神通能夠走遍天下;奈何因為百姓心願所向不同,同一門神通法術,在有著不同信仰的地區,也是有著不同的威力。

像是靈均老道眾人剛剛來到西南之時,除了靈均老道不受影響,其餘望舒嘉月等人,都是感覺到神通運轉不靈,威力遠不如在中原之時。隨後三清天尊幾番顯化,道德化育六詔土地,才使得一眾道門中人的神通法術愈發靈動起來。要知道,在三清觀未建立之時,中原道門莫說虛空傳物,就是御使符篆,也難以進入六詔範圍。

這一次求雨,乃是為了平衡天地之間的五行元氣,單單靠著道家或者巫教,都是有些為難,卻是叫得兩家不得不聯起手來,一同行法。雖然無論是道理底蘊,還是神通威力,巫教的烏蠻大祭司都不能與道家的靈均老道相比,可是這西南之地,巫教流傳千年,百姓們不信佛道的都有,可不信祖宗的卻是一個也找不出來。故而到了這種時候,烏蠻大祭司就顯得十分重要,也是能夠表現出莫大神通。

兩家聯手行法,倒不是說靈均老道和烏蠻大祭司一同登臺,像山中對歌一般,你一言我一語,而是兩人分工合作,分別使用自家的求雨法門,相互彌補不足,一同做成這一件事。

靈均老道自是首先登上了法壇,一通誦唸咒文,祈禱各方神祈之後,便揮手叫了皮羅閣上去,誦唸南詔王祭司上天的表文,以表現其愛民心切,為民請願的心意。原本此事,應是由現任南詔王盛邏皮親自操辦,只是他的身子實在難以支援祭祀,故而也就由皮羅閣代勞。

其實西南這一次的酷暑乾旱,根本就是十二年前三清觀渡過天劫,法理顯化降下天火的餘禍,並不是南詔王德行有虧,照例來說是不應該由其焚表祭天的。只是若是直接說明了此事,倒是叫百姓們難以接受,於道家,於南詔蒙氏都不是好事。故而南詔王也就寧可受些委屈,將一切罪責攬在自己身上,說句不合適的,也算是“代天受過”,這個黑鍋倒是背得十分歡喜。

皮羅閣誦唸了文書,焚表祭天結束,靈均老道便開始大展神通,暗中運起五雷正法,開始調和天地之間的五行元氣,驅散過多的南明離火,招來更多的葵水之精,一時之間,天空中便凝結出了道道烏雲,一時擴散開來,漸漸籠罩了整個南詔以及周邊,朝著六詔範圍瀰漫開去。

而就在靈均老道施法的同時,烏蠻大祭司也是召集了一眾徒子徒孫,個個頭戴巫法斗笠,手持法鈴法扇,被發跣足,開始跳神作法。烏蠻大祭司作為主持法事之人,更是抽出烏黑柺杖,朝著地上點了三下,憑空攏起一座火塘起來,倒是與數十年前,他在三清觀中逞威的手段一般無二。

西南巫教乃是配合山水自然修煉,一眾祭司畢摩都是有著咒土出火,咒石出水的法門,又是能夠溝通陰陽,作法手段不像佛道兩家那般儀軌整齊,倒是更加灑脫自然一些,以自身對於天地自然的理解作為根本,並沒有太過完整繁複的規矩。

隨著一眾祭司畢摩圍著火塘,舞動唸咒,周圍的烏蠻百姓們也是參與其中。他們一早就得了南詔王的口諭,個個都是身著盛裝,穿黑飾紅,滿帶金銀之器,男的穿著繡有精細花紋的馬褂,女的則是個個頭戴五彩花冠,俱是神采奕奕。

眾百姓圍著祭司畢摩們,也是開始載歌載舞,一時男人們彈起月琴,女人們敞開了喉嚨,歡喜舞蹈,山歌嘹亮,歌頌天地自然,祈求祖宗保佑,“阿里羅”之聲不絕於耳,響徹山脈。

隨後,靈均老道和烏蠻大祭司對視一眼,俱是知曉時機成熟,便由烏蠻大祭司下令,將事先選好的一眾少男少女領了出來。這些少男少女,俱是蒙舍城中難得的皮相過人之輩,個個都是精壯勻稱,夥子俊朗,姑娘柔美,小到六七歲,大到十二三,都是生機勃勃,精神飽滿之輩。

隨著烏蠻大祭司一身令下,這數十名夥子姑娘們紛紛嬉笑著跳入了委蛇的深潭之中,站在淺水之處,不斷撲騰,又是捧起水來,朝著彼此臉上身上潑去。年輕人本就是精力充沛,又都是歡喜貪玩的,這一下子更是將整場法事的氛圍推向了高潮,一時間歡聲笑語瀰漫了整個深潭周圍,喧鬧不休。

漸漸地,夥子姑娘們都是全神貫注了進去,那些七八歲的小孩兒,被年紀稍微大些的抱著,都是脫了個精赤,又是笑,又是叫,手腳並用,將冷冽的潭水朝著姑娘們身上潑去;姑娘們見了這般情景,倒也不覺得羞臊,更是又唱又笑,紛紛反擊,一時攪動潭水。

望舒在一旁看著,也是心癢難耐,頗想脫了衣服,跳下水去與眾人同樂。還好大師兄一直在一旁看著他,連忙一把將他拉住,小聲斥責,直罵他幾十歲的人,心性卻像是小孩兒一般,也不知道羞臊,還想跟年輕少年們玩耍。望舒無法,滿臉委屈,眼巴巴看著眾小子嬉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烏蠻大祭司安排眾人下水,倒不是為了叫他們洗滌身子,相互玩鬧的,而是要完成巫教求雨法術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喚做“攪龍潭”的部分。

西南巫教相信,降水乃是由龍神掌控,若是連日乾旱,便是龍神懶惰,藏在深潭之中不出。每到這時,祭司畢摩們便要叫些年輕男女下得水去,盡情玩鬧,驚動龍王,叫它出得龍宮,探頭來看。只要龍王一出龍潭,自然就有瓢潑大雨落下,所謂“雲從龍,風從虎”,“龍行有雨”,便是這個意思。

而方圓百里之內,也就是委蛇的老巢所在,面前這個深潭,最是符合西南巫教對於“龍潭”的描述;其中盤踞的委蛇,倒也真與巫教所說的“龍神”頗為相似,俱是能夠御使水氣,又是懶惰非常的角色。

靈均老道先前便於委蛇說好,叫他這一日留在老巢之中,假扮龍王,成全巫教的求雨儀式。委蛇對此,自是滿口答應,又是十分歡喜,卻是他們妖族修行之中,討得凡人百姓的“口彩”,也是十分重要。今日烏蠻大祭司在此做法,將他的老巢當作了龍潭,更是將他視為龍王,使得百姓們紛紛相信,從法理上來說,便是叫委蛇憑空得了一個“龍”字,叫他以蟒蛇之身,有了成龍的機緣。這等好事,委蛇又如何會拒絕,自然是全力配合,再無其他想法的。

只是一旁水邊的鳳鸞,看著潭中的青年男女,多少還是有些擔心。委蛇這些年來,雖然已經不怎麼貪吃血肉,可是今日有這麼多美妙的肉體送上門來,鳳鸞倒還是怕他一時把持不住自己,偷偷吞吃了一兩個。到時候雨是求來了,少男少女卻少了幾個,卻是難與百姓們交代的。

好在委蛇不愧是數千年的修行,這點定力倒也還有,又是知道此事乃是與自己有著莫大的好處,自然不會肆意亂來,還是保持了十分的剋制,並不曾張開血盆大口。

過了許久,烏蠻大祭司眼看著這些攪龍潭的年輕男女俱是盡興,耳聽得周圍山林之中都充斥了歡聲笑語,便也知道時機成熟,用力一頓手中的柺杖,雙手朝天,高聲喊道:“龍哦!莫睡咯!出來瞧瞧嘛!”

隨著烏蠻大祭司一聲喊出,眾人就見龍潭中心之處,水波一時盪漾開來,隨即便是潭水翻湧,整個深潭中就像開了鍋一般,咕咚咕咚響個不停。水中的少男少女們都是歡呼一聲,紛紛邁開雙腿,朝著岸上跑去。還有些年紀稍大的男孩兒,一時來不及穿上褲子,被一眾族人圍著指點鬨笑,羞臊非常,卻是先前在水裡無妨,這下上了岸,卻是沒有東西遮擋。

眾人歡笑聲中,就見一道長長的黑影從龍潭深處沖天而起,還不等眾人看清,便鑽入了空中的烏雲之中,一時扭動身子,見首不見尾地攪動著雲層。隨即,靈均老道一拍腦門,踏罡步鬥,右手捏訣,朝著空中的委蛇指去,朗聲道:“天元海神,滄伯虎母。流暘降災,木金火土。雨師風伯,雲馳雷火。敕動玉清,飛龍九五。急急如律令![*]”

話音未落,就聽得天空之中響起了陣陣雷聲,隨即一絲一點的雨水開始飄灑,落在在場眾人的身上。還不等眾人反應過來,這雨水一時變大,噼噼啪啪,下得宛若天崩一般,打在身上都叫人覺得生疼。百姓們一時歡呼,紛紛疾走避雨,一邊跑,一邊叫道:“龍王爺爺顯靈啦!龍王爺爺顯靈啦!”

隨著百姓們的呼喊,天空中的雨雲愈發瀰漫開來,片刻就擴散到整個六詔範圍內,無差別地降下了瓢潑大雨。

[*] 《攪水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