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80天征服魔都最新章節列表 > 440代理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40代理人

【第四百四十章】代理人

未來人類有何動機?推演至此,尚不得而知。

操縱死亡、禁絕永生,與引發2056年的現實與非現實之戰,這兩種看似毫無關聯的行為之間,潛藏著同一個目的:阻礙人類的“進化”歷程。雖然他們這樣做的動機完全無法猜測……因為他們本身也是進化的受益者。但至少梳理到這一步以後,就可以回溯歷史,並且從歷史中看到一些東西。

為了維護自身在時間線上的穩定性,新曆0x4E2F年的人類很難直面不屬於自己的“時代”,因此才會成為文明史背後的暗影,而非直接統治大地的文明主宰者。那麼由此進一步推理,就可以得出結論——當他們需要一場戰爭時,他們不會親自出現在戰場上,而是透過選取地球文明中實際存在的某位統治者的形式,令自身的意志得以施行。

“也就是……‘代理人戰爭’。”

王莽微微前傾上半身,低聲說出了那個名字。

在現實地球的歷史上,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開始,名為“代理人戰爭”的戰爭形式開始變得十分頻繁,成為了二十世紀晚期的的全球衝突主要形式。其中原因是由於美國與蘇聯的直接衝突必將導致核戰,而核戰足以毀滅人類……在這樣一種死亡陰影之下,代理人戰爭對當時的美蘇而言,似乎是一種更為安全的方式。

而穿越者少女將新曆0x4E2F年人類選擇的戰爭形式比作“代理人戰爭”,也是看到了其中某些相似之處所在——

一場核戰足以毀滅當時的人類居住環境,而時間線的過分混亂,也可能毀滅人類的歷史與未來。

“這樣的‘代理人戰爭’。”王莽說,“如今尚可考證的,有三……”

“首先,是華夏文明的封神之戰。”小光很快明白過來,“這一場戰爭的代理人是江山社稷之正神、與三皇共治人間的古神女媧。”

“封神之戰的結果,是‘神權’一方大獲成功。”

“這是自然。”小光說,“那時的女媧大神受人間正統信仰,以‘造人’與‘補天’兩大功績獲取天子祭祀。之所以我們在2056年的今天,見到的只是那條虛弱的古蛇,是因為2056年的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蒼天是不可能用五色石彌補的大氣層。‘時代’有變,封神之戰發生的遠古時代已離我們遠去了。但當年的女媧正處於全盛時期,是真正持有權柄的生命之神——‘生命’與‘死亡’,一體兩面。”

“華夏文明是人類世界最主要的文明之一。”王莽說,“而封神之戰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戰爭,沒有之一。其餘那些赤壁、垓下、長平、淝水、崖山、甲午、淮海……都只是足夠有名而已。自從秦朝開創皇帝法統以來,就沒有大一統的朝代能在持續時間上超過三百年。但有一句話叫做‘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封神之戰創造了華夏文明史上最大的異數。”小光點頭。

“而且與第二名相差一倍。”王莽續道,“‘漢’分西漢、東漢,期間皇帝法統有所斷絕,而且是兩段加起來才四百年。‘姬周之火’卻以遠超‘朱明之火’的時長,靜靜燃燒了……”

“等一下。”

“嗯?”

“什麼‘漢’分東西,什麼法統斷絕……”小光抄起茶杯就是一扔,然後從天空召喚了三室一廳大小的隕石,砸在王莽頭上,“這究竟是誰的錯啊?!不要用講歷史故事一樣的語氣說自己的事!”

“欸嘿。”王莽撓了撓頭,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剛才的扔茶杯和扔隕石環節,按照慣例,當然還是只存在於小光的幻想之中。所以王莽的頭還在,撓起來並不存在什麼技術層面上的困難。

“彼時‘王權’薄弱,‘神權’才是非現實的象徵。”小光思考著說,“所以第一場代理人戰爭,是為了維護‘神權’而發動。封神之戰延續的‘神權’時代,也不僅對華夏產生影響,而是直接作用於了全球文明的‘時代’本身。那麼根據這種‘時代’上的變化,我想,第二場代理人戰爭,想必就是在印度發生的那一場神戰了吧?”

“沒錯。”

“《摩訶婆羅多》中記載的‘正法’之戰——俱盧大戰。”小光報出名字,“這次戰爭的代理人,是‘諸神之首,世界之主’,黑天。”

在婆羅門教的教義中,“正法”超越一切,而婆羅門不可侵犯、不可戰勝,受正法保護,與神最為接近,位於種姓制度的峰頂。而在這場俱盧大戰中,不拘泥種姓制度、唯才是舉的一方最終失敗,並且與商代的紂王一樣,在歷史的記載中成為了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勝利一方的神明黑天,則驕傲地在王族阿周那的請求下,展現了他的宇宙形體。黑天對阿周那如是宣告:“我即為時間,世界最大的毀滅者。我到來要毀滅所有人。除了你們潘度諸子,這裡雙方戰士均將喪生……親愛的阿周那,為我作純粹的奉獻服務,接近我吧。”

在這場戰爭中,古印度的神明動用了一些至今仍是歷史之謎的武器。除了最著名的彈道發射物“一千個太陽”以外,還有搜尋聲音的巡航武器、能夠離開大氣層的黃金飛船、令羅盤失去作用的磁暴、在爆炸範圍之外散播放射性微塵的飛彈……等等。(最後一件武器在《摩訶婆羅多》中被描述為“巨大的死亡使者,將全族的人化為灰燼。屍體燒得無法辨認,毛髮、指甲盡皆脫落。陶器無端碎裂,食糧全部敗壞。為了逃脫死亡,戰士們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

甚至還有一種未知的事物被神明禁止,因為根據神明間的不擴散條約,它會令交戰雙方同歸於盡。

此外,《摩訶婆羅多》是這樣描寫阿周那乘坐黃金飛船“維摩那”的:“乘上這太陽形的飛船,阿周那飛昇而去。當到達一個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時,發現了數百艘其他飛船。在這個地方,太陽和月亮都不見了。這裡巨大的天體就是在地面上觀測到的星星。它們在地面上看起來不過像是遠方的燈盞。”

而在理解“未來”對“過去”的干預以後,這些古印度未解之謎,似乎又有了新的答案……

總而言之,“封神之戰”與“俱盧大戰”這兩場代理人戰爭,最後都以神界的勝利告終。反對“正法”的雜音被清掃一空,崇高的婆羅門依然權利永固。而種姓制度的持續比周朝的持續更為長久,綿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