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青衫無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華夷之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 華夷之辨

一元七證陣“雲在青天”,只需一人便可使出,但這也是七證陣中難度最高的陣法。此招的劍意乃一“知”字,千古難明,唯有自知。“知”之一字,看似簡單,實則難逾登天。知曉他人招式的長短優劣甚易,知曉自己則甚難,知曉自己不如他人更難。此招乃是用於敵強我弱之時,知曉己方劣勢,將劍勢內斂,如同浮雲,忘記是非、榮辱、勝敗、生死,只有做到榮辱不驚、物我兩忘,方能發揮此招威力,以弱勝強。

每個人都高估自己的實力,就連自卑者亦是如此,區別只是程度不同罷了。而這一點在男子身上比女子更加明顯,因為女子更加高估的是自己的美貌以及男子對自己的感情。這便是一元七證陣“雲在青天”的難度所在,並且女子修煉起來,則比男子容易得多。趙謙的心境修為還遠遠達不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但他自小清心寡慾,並無太大的爭強好勝之心,因此修煉此招也較他人更為容易,不過就算如此,他也未能練熟。好在他在水竹之居曾向諸葛淵請教此招,經其指點後,他也能將此招的威力發揮三四成。

陳孝見此招威力不俗,喝道:“四德陣,四方來較。”三人同時後退半步,運勁於地,隨後身子向前急衝,揮刀向趙謙砍去,趙謙被困中間,避無可避。

刀在四方,要在中央。強敵執要,四方來較。此招乃是四人處於對手四方,同時攻擊中心一點的招式。刀乃兵中霸者,靠的便是勢如猛虎。陳孝三人手執環首刀,將畢生功力聚於刀刃,本就勢不可擋,再加上同攻一處,雖是四德缺一,但已是威猛驚人,霸道難擋。

憑趙謙的修為,又怎能敵得了這一招?刀劍相交,趙謙手中長劍被震飛,身上又中了數刀,衣衫上血跡斑斑。索性四人並無殺敵之心,要不然,趙謙身上早就多了幾個透明窟窿。畢竟,他們幾個江湖前輩聯手對付一個後生晚輩,如果再下死手,定會被江湖人士笑掉大牙。

陳孝將環首刀架在趙謙脖子上,並將其帶進屋內,陳孝對甄良道:“堂主,此人正是趙謙。”

甄良仔細打量趙謙,問道:“身手果然不錯,不過你竟然主動跑來送死,還真是勇氣可嘉呀。”

趙謙勉強站直身子,道:“你不會殺我,殺了我,你就找不到道家隱宗了。”

甄良冷笑道:“你太天真了,殺了你,道家隱宗就會找我們報仇,何愁找不到道家隱宗?”

趙謙道:“我與道家隱宗只有萍水相逢,他們怎會為我報仇?”

甄良道:“若真只是萍水相逢,他們又怎會教你劍法?”

趙謙道:“搶劫賑災銀兩的果然是你們,否則你們怎知我的劍法大進?”

甄良道:“你與陳孝等人三次交手,要猜出是我們所為,亦非難事。”

趙謙道:“三次均是全力禦敵,無暇觀察劍法,也只是大致猜測,現在總算可以肯定了。”隨機他轉頭對陳孝道:“殺死我師父的,就是你吧。”

陳孝笑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趙謙凜然道:“我遲早會為我師父報仇的。”

陳孝道:“你現在自身難保,又怎麼報仇?”

趙謙不理會他,轉頭對甄良道:“敢問甄堂主,你們搶劫賑災銀兩,為何留下我一個活口?”

甄良道:“你是趙雲後人吧?”

趙謙暗想:“我是趙雲後人一事,只有師兄弟們知道,看來翰墨門果然出內奸了。”便凜然道:“正是。”

甄良道:“我敬重趙雲忠義無雙,故而不願殺你。”

趙雲太過低調,因此並無顯赫名聲。元嘉六年,暨公元429年,裴松之奉宋文帝之命,為《三國志》作註釋,彌補原書之不足,較原書多出三倍。其引用《雲別傳》,才使趙雲這位文武兼具的英才漸漸被世人所知。

不過此時趙雲尚不出名,甄良說其敬重趙雲忠義無雙,實難以使人信服。趙謙也並不相信,冷聲道:“甄堂主做事無所不用其極,怎會敬重他人忠義無雙?”

甄良道:“你可知我所做一切,是為了什麼?”

趙謙道:“為何?”

甄良正色道:“五胡入據中華,殺人屠城,手段殘虐,中原大地白骨遍野,千裡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此仇怎可不報?”他似乎情緒激動,聲音也高亢了些許。

趙謙怒喝道:“你搶劫賑災銀兩,所殺之人,十有五六,乃為漢人。”

甄良道:“他們數典忘祖,效忠鮮卑,死不足惜。你們翰墨門以儒門正統自居,卻甘願對胡人卑躬屈膝,豈不有愧孔諄孟囑?”

趙謙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只要百姓安居樂業,端坐龍椅之人,是漢是胡,又有何區別?”

甄良道:“少俠此言是認賊作父吧?”

趙謙道:“老子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萬物本無高下,遑論漢胡。中原之內,無論漢胡,只要尊崇華夏文明,便均為炎黃子孫。”

孔子作《春秋》,主張大一統,明華夷之辨。“華夷之辨”乃是根據禮儀來區分,強調華夷有別,夷不亂華。國學大師陳寅恪在研究南北朝的文化問題時,曾言:“漢人與胡人之別,在北朝時代文化較血統尤為重要。凡漢化之人即目為漢人,胡化之人即目為胡人,其血統如何,在所不論。”故而,趙謙所言,並無錯誤。

甄良冷笑道:“炎黃?儒家祖述堯舜,何曾把炎黃放在眼裡?若非道家,又有誰會把自己當做炎黃子孫?孔子做的唯一對事,便是提出‘華夷之辨’、‘尊王攘夷’。現在胡人殘虐好殺,又怎會尊崇華夏文明?百年以來,胡人早已利用佛教,將北方文明毀得一乾二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趙謙道:“正因如此,才更應該恢復北方文明。”

甄良道:“要想恢復北方文明,輔助南方平定天下,豈不是良策?”

趙謙搖頭道:“天下統一的希望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甄良道:“這是為何?”若是旁人如此說,甄良自是懶得理會,但他對趙謙調查頗詳,知道其從不妄言,雖言辭極少,但所言必中,故而因此納悶,為何其如此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竟然下如此定論,認為天下統一只得由北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