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五章 水之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五章 水之力

三臺河畔,新落成的巴州軍器監分部正在執行,許多工匠四處忙碌著,監內分成幾個區域,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座鍊鐵爐。

鍊鐵爐已經執行了一段日子,今日巴州刺史宇文溫親臨現場,視察這兩座凝聚了工匠們心血的鍊鐵爐,軍器監的吏員們擔心現場危險,一個勁的勸上官遠離,不過宇文溫並不在意。

舊的城中軍器監鍊鐵爐暫且不說,這新的鍊鐵爐和軍器監分部他讓楊濟參與了規劃,安全程度可要比原先的高很多,即便是鍊鐵爐漏鐵水也是往三臺河裡流。

“工匠和雜役們的住所都安排好了麼?”宇文溫問道,因為這裡位於城北郊三臺河邊,距離西陽城有些距離,為了方便工匠、雜役做事,附帶建有住所讓他們居住。

“回使君,房間還有多的呢。”工部中士答道,工部中士負責管理百工,為正二命。

“上次出的鐵如何?能用麼?”他問道,跟在一旁的冶工下士彙報說出鐵順利,而冶工下士還有鑄工下士相繼作了彙報,說煉出的鐵已經可以打造農具。

下士,是周國官制中最低一階,為正一命,雖然卑微但卻是個官,俸祿一百二十五石,還有中士,為正二命,俸祿二百五十石,不過巴州監這種小州軍器監,除了工部為中士外,只有低階的下士。

“這樣便好,百姓們即將開荒農墾,急需鐵製工具。”宇文溫滿意的點點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利其器”他也是絞盡腦汁。

耕和戰,都需要一個重要的東西:鐵。耕田種地需要鐵製工具,例如鋤頭、鏟子、鐮刀、鍘刀以及正在推廣的曲轅犁,而作戰更不用說了。

刀具、矛頭、槍頭、箭鏃、鎧甲、頭盔,還有馬鐙等各式各樣的輔助工具以及材料,這都離不開鐵,巴州本不產鐵礦,所以軍器監是靠別州供應鐵礦或者鐵料進行再加工。

鍊鐵是大頭,為了鍊鐵需要高溫,要高溫得火燒得旺,那麼如何讓火燒得旺是關鍵,首先是燃料(木材、木炭)要充足,其次是要鼓風。

鍊鐵爐需要大量鼓風,讓火燒得更旺,也是讓爐溫更高,這樣才能有效的鍊鐵,常見的鍊鐵爐鼓風是用皮囊,又叫做‘橐’,皮囊風量較小要多個一起使用,一座鍊鐵爐要用上許多個皮囊。

許多皮囊共同給鍊鐵爐鼓風,一般是排在一起又叫“排囊”,可即便如此鼓風效果不怎麼樣,所以宇文溫讓人製作了木製風箱。

木製風箱可以做得很大,容量大那麼一次性鼓風的風量大,來回不停的鼓風那麼能保證爐火旺盛,不過這樣一來有個問題:往返推拉風箱很累。

軍器監不缺壯漢,可拉風箱是很累人的事情,鍊鐵爐一點火可要燒上許久,拉風箱得讓壯漢們輪流來,最開始省力的解決方式是絞盤。

宇文溫設計了一個絞盤,雜役們如同拉磨的驢轉動絞盤,絞盤上的曲軸轉動,帶動推杆往返推拉風箱,這樣一來能省許多力。

但還得要人推著轉,這依舊佔用了人力,待得三臺河南岸河堤穩固後,宇文溫便耗資在南岸建了新的鍊鐵爐,最大的目的是利用水力,其中一個是用水力推動風箱。

人力推動的風箱叫人排,水力推動的風箱叫做水排,嚴格來說水力鼓風不算是宇文溫的‘發明’,早在漢時據說已經出現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水輪被水推動,而轉動的水輪又推動曲柄,曲柄轉動讓連桿往復運動,這樣能利用水力推拉風箱。

用的是水輪不是水車,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都是用水力推動的輪子,但是有著實質性的區別:水車是浸沒在河水裡的,可是水輪不是。

水輪可以離開水面,比它還高的高架水渠流出水來,利用落差直接帶動水輪,這樣的水輪效率是下沉式水輪(水車)的數倍,即便是很少的水量也能推動巨大的機械裝置。

河水水位會因為季節有明顯變化,同時波動較大的還有流速,光是靠著傳統水車根本不能提供穩定動力,所以必須使用水輪。

三臺河邊沒有高山,高架水槽要引水有些難度,所以採取的是水箱蓄水的辦法,數個水車將水打到一個個高聳的木製水箱上,用水箱出水推動下方的水輪。

出水量可以人工控制,足夠的蓄水水箱能夠保證水輪不停的轉動,所以鼓風裝置能夠穩定的執行。

鼓風的裝置有了,接下來又是一項改進:鼓風預熱。

水排向鍊鐵爐鼓風,鼓進去的空氣是常溫,而鍊鐵爐內爐溫上千度,“冰冷”的空氣鼓進來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來升溫,這樣會影響爐溫的穩定,所以最好是要把鼓進來的空氣預熱。

有鑑於此,宇文溫在鍊鐵爐和水排之間設計了預熱窯,當然他只負責提出構想,具體由工匠們實施,經驗豐富的工匠們一點透,預熱窯很快成型,試驗過後正式投入使用。

預熱窯裡燒的是木炭,當然鍊鐵爐裡燒的也是木炭,木炭燃燒能提供的溫度有限,若是要鍊鋼稍顯不足,宇文溫知道用焦炭來鍊鐵、鍊鋼是首選。

焦炭的熱值很高,是將煤隔絕空氣乾餾而得,類似於木材隔絕空氣乾餾得到木炭,可要煉焦得有煤,煤被世人稱為石炭,但這個時代的煤開採量很低,還沒有被大規模使用。

山南各州地界都沒多少現成的煤礦,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宇文溫只能是按著老辦法用木炭鍊鐵,至於能不能煉出鋼,那真是得看臉了。

幸虧江北地界不缺木材,別的不說,巴水是發源於大別山脈,砍下的木材用船運出來,用炭窯制炭後運到鍊鐵爐這裡。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原料:鐵礦,亦或是生鐵。因為巴州沒有鐵礦,軍器監用的是“來料加工”,不過宇文溫卻找到了新的礦源:河沙選鐵。

鐵是巴水邊的河沙選鐵,選出來的鐵砂積攢起來,巴水邊選鐵場旁年初建有一座鍊鐵爐,如今宇文溫已將其關閉,統一集中到這裡三臺河新址鍊鐵。

雖然選鐵場遠了些,不過有水利之便倒沒什麼,用船裝著鐵砂從巴水入三臺河,溯水而上運到這鍊鐵爐邊也很方便,唯一不足的是鐵砂煉出來的鐵質量還不行。

從河沙裡選出來的鐵砂,也不知道具體成分如何,煉出來的鐵料較脆,拿來打造刀具是別想了,甚至一開始拿來做鐵犁都是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

還好可以拿來做箭鏃,不但解決了弓箭手的需求,還騰出寶貴的鐵料去打造刀具、鎧甲甲葉還有農具,不過宇文溫不死心,依舊讓鐵匠們研究如何利用巴水中的鐵砂。

回憶起那幾乎忘得差不多的化學知識,宇文溫知道練出來的鐵發脆大約是含硫量高。

據說中原的鐵礦含硫量都不低,以至於近代以前煉出來的鐵器偏脆,他不是冶金專業所以不太清楚這說法對不對,但是含硫量高確實是鐵變脆的元兇。

從河沙裡選出來的鐵砂,裡面的硫含量有多少不可能知道,巴州監的鐵匠煉其它鐵礦石能成功煉出好鐵,鍊鐵砂出來的鐵不行,說明得針對性的改進鍊鐵工藝。

改工藝得慢慢摸索研究,那要花上不知道多少時間,但另選鐵礦源是不可能的,自己選的礦源跪著都要煉出好鐵,宇文溫還是絞盡腦汁回想所學知識,然後一拍腦袋說有了。

有硫是吧,這玩意應該是酸性物質,那酸鹼中和,這倒不是宇文溫亂來,他收集資訊寫東西時有看過煉鋼鐵脫硫的資料,雖然只知道皮毛,但也記得石灰石是鍊鐵時用來脫硫的東西。

至於下料時配比如何,他是不記得的,還是用老辦法:慢慢試,直到試出來為止。反正是燒錢,讓工匠們一次次的試。

燒錢燒了幾個月,好歹在秋收前煉出能打造鐮刀的鐵料,而不久後投產的這兩座新鍊鐵爐,前不久出的鐵料也保持了‘較高’水準,能用來打造鋤頭、鏟子和曲轅犁。

雖然出鐵的產量還不是更高,但也解了燃眉之急,原先的鐵礦石是從黃州弄過來的,質量好可需要的州郡也多,能用鐵砂煉出堪用的鐵,至少可以省下份額去打造刀具。

“出鐵了!”鍊鐵爐旁的工匠高聲喊道,宇文溫和隨行人員迎著熱浪走近,只見爐膛閘門開啟,紅彤彤的鐵水順著管道流了出來,早已準備好的鐵匠們開始忙碌。

煉出鐵來,製成各種工具需要打鐵,當然這叫做鍛造,如果是將鐵水倒入預先準備好的模具,那叫做鑄造,無論如何,製作鐵制品時打鐵是最常見的工序。

將鐵塊放到爐裡燒紅,用鐵鉗鉗著放到砧子上,再用手錘或者大鐵錘不停的打,如同搓麵糰般將鐵塊打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所以打鐵是個力氣活,用手錘來打鐵的是老師傅,掄大錘的是有力氣的徒弟,即便是數九嚴寒,在鐵匠鋪裡的工匠們也是揮汗如雨,而掄大錘是最辛苦的。

打鐵和拉風箱一樣佔用許多人力,宇文溫自然是要藉助水力釋放人力,繼水力風箱之後,水力鍛錘也出現在這新落成的軍器監裡。

水力鍛錘的原理和水力舂米差不多,無非是舂米杵變成鐵錘,只是為了保證單位時間裡較高的鍛錘頻率,需要加裝齒輪組成的簡易變速裝置。

一炷香時間內鍛錘至少動作兩千下,若按一炷香十五分鍾左右來換算,那麼水力鍛錘的打鐵頻率是每分鐘一百三十多下,雖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比起人力來是天壤之別。

一分鐘揮動大鐵錘一百餘下,平均每秒至少兩次,即便有人幾分鐘內能做到,但也不可能持久,這是機械動力的威力。

叮叮噹噹的打鐵聲此起彼伏,尺寸不同的幾個水力鍛錘在運作著,憑藉著這些新穎的機械,鐵匠們可以更快更好地打造鐵具,宇文溫饒有趣味的圍觀幾個鐵匠打造鐵犁,不知不覺間已是滿頭大汗。

“使君,這裡太熱了,還是到外邊涼快涼快吧。”工部奉上一條毛巾後說道,宇文溫聞言點點頭,接過毛巾擦著頭邊走邊問:

“這麼熱,工匠們都是滿身大汗,飲水有保障麼?”

“使君,那裡幾個水缸裡是飲用水,還加了些鹽。”

“是燒開過的熟水麼?”宇文溫又問道,他對飲用水的要求很簡單也很嚴格,必須是燒過的水才能喝,一來是衛生,二來是直接飲用河水容易得病。

“正是,燒水的爐子在那邊。”工部指向不遠處的一個爐子,宇文溫看了看隨即讓人去打了一碗水,喝了幾口後確定水有些鹹。

鐵匠打鐵出汗多又是力氣活,不光要補水,還得補鹽分,對於這種技術類工匠,宇文溫可不像別人那般視其為卑微的奴僕。

“做的不錯,要一直保持。”宇文溫點點頭,回顧了熱火朝天的鐵匠鋪,他又提出下一個問題:“東西在哪裡?”

“使君,請到這邊。”工部說完邁開步伐,走在前面帶路,宇文溫連同其他陪同人員還有隨從跟了上去。

今日宇文溫親臨軍器監分部的另一個目的,是要看看新打造出來的一個寶物,為了這個東西,他也是燒了不少錢,眼見著即將目睹真容,不由得有些小激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