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元183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六章 學子聚會(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六章 學子聚會(二)

盧嘉鴻見竇玉泉這麼個窮酸竟然敢頂撞自己,立刻有些面色不愉,但是今晚都是學子討論,又不能搞一言堂,他只能把氣撒到在一旁偷笑的劉錫命身上。

在他看來,這個叫什麼劉錫命的不過是一介寒門子弟,平日裡苦讀還來不及,哪裡有時間去瞭解朝廷大勢,正好讓他出個醜再說。

“劉兄既然發笑,想必另有高論,不如說出來指點一下我等如何?”

呃,劉錫命有些無語,他娘的你牽扯勞資幹什麼。

不過盧嘉鴻主動相邀,其他人全都齊刷刷地看了過來,劉錫命不經意地瞥了周圍一圈,發現身邊的謝純熙也正滿眼小星星地望著自己,弄得他也有點虛榮心上頭。

裝逼就裝逼,論這個我還沒有怕過誰。

“呵呵,兩位各有各的道理,之所以有了分歧,依我所見不過是因為資訊不對稱而已。”

李奇範有些感興趣地問道:“劉兄所說這個,資訊不對稱是何說法?”

嘿嘿,這也是資訊不對稱,劉錫命心中一樂,清了清嗓子繼續裝逼。

“所謂資訊不對稱是在下自己發明的叫法,資訊者,亦指天下所有情狀、訊息。資訊不對稱,指的就是兩人之間獲得的消息來源不一、內容不一,因此而產生諸多爭執、問題。朝廷之所以治民,商賈之所以獲利,皆因為資訊不對稱之故。比如甲商人,比他人先知道乙地乾旱,那麼他便可以先於他人運糧去乙地販賣,從而獲取暴利……”

李奇範等人聽得連連點頭,道理大家一說便懂,只是這個說法倒是新鮮。

盧嘉鴻見大家都在附和劉錫命,心中有些不爽,不耐煩地打斷劉錫命道:“恁地多廢話,你還沒說朝廷之事呢。”

劉錫命瞟了盧嘉鴻一眼,不露聲色地繼續說道:“盧兄和竇兄的分歧便在各自獲取信息的渠道不一,但是在下以為,僅憑道聽途說的訊息便要評判朝中大局,似乎有所不妥。”

“聖人雲,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討論天下局勢還是要從根源上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至於這根源,在下以為便是朝廷制度,若真是知曉朝廷制度優劣之處,自然可以推理出天下是將太平還是禍亂。”

竇玉泉啪的一下子拍了一下手,滿臉喜色說道:“劉兄此言乃是正理,但請問這分析之法可有講究。”

劉錫命環視一圈,見大家都在等他說話,心頭有些小得意:“這分析之法也是簡單,只需將一件事抽絲剝繭直至核心便可,我稱之為邏輯分析,比如甲可以推出乙,乙可以推出丙,但是卻不能直接從甲推理到丙。庶務分析也是如此,天下大勢究竟如何,倘若只從各種訊息來判斷,就如同要從甲直接推理出丙,中間自然難免產生分歧,這中間缺少的環節便是對朝廷制度的分析。”

“要分析朝廷制度,那就先想明白朝廷何以統率天下,在我看來,天子之所以能有四海者,一曰掌握錢糧,二曰任免官吏,三曰挾制兵將。”

劉錫命在這裡故意隱瞞了一些東西,其實在他看來,統領天下真正重要的只有一點,那就是資訊的獲取程度,只要你掌握了天下最全面的資訊,那麼制定任何政策時都可以將別人玩弄於鼓掌之中。

不過這些都是帝王心術,卻沒必要到處亂說。

劉錫命頓了頓話頭,繼續說道:“所謂掌握錢糧,就要看朝廷能夠從地方上徵收多少賦稅,本朝官紳不納糧,所有賦稅均由小民承擔,但是天下田地泰半都在宗室官紳手中,由此小民生計日蹙,長此以往民何以堪?易經有云,‘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天地有節便能常新,國家有節便能安穩,如今宗室官宦無節無度,天下安有不亂之理。”

“再說任免官吏,如今只有官員由朝廷任命,胥吏差役全由地方充任,然則正堂官三年一改,地方政務全數落於小吏之手,此輩皆是貪婪無度之人,鄉間百姓多受其盤剝,加上賦稅繁重、天災不斷,此天下禍亂之二也。易經有云,‘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真可謂一語中的。”

“最後說到挾制兵將,朝廷法度以文御武,是以武官將兵多受文官節制,如今風氣,大到作戰方略,小到軍中獎懲,全數由不通軍務之官操縱,遇到彪悍勇猛之敵,如何能夠戰而勝之呢?”

亭中眾人全都驚訝地看向劉錫命,其實朝廷中有識之士大有人在,劉錫命說的這些道理也並不新鮮,但是對於這幫還沒考上秀才的學子來說就不一樣了,大家感覺聽起來就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謝純熙更是滿眼放光地盯住劉錫命瞅來瞅去,看得劉錫命有些脊背發涼。

盧嘉鴻見此情況滿心憤怒,哪裡來的窮酸敢搶小爺的風頭,他斜眼看了一眼眾人,突然指著劉錫命說道:“真是胡說八道,朝廷法度均為祖制,你這般大放厥詞,莫非是說本朝祖宗之法不行嗎?”

嘿你個小王八蛋,還學會了扣大帽子是吧。

劉錫命立刻就要反唇相譏回去,卻被李奇範一把拉住,只聽他笑呵呵地勸和兩人道:“盧兄慎言,今日本就是聚會閒談,大家各抒己見而已,何必傷了和氣呢。”

“哼”

劉錫命和盧嘉鴻對視一眼,兩人雙雙哼了一聲轉頭不理。

竇玉泉倒是對劉錫命很有興趣,拉著他不停問道:“劉兄這套分析之法可有什麼根源不成,往日裡我等所學皆是講究‘知先行後,行重知輕’,只說人人‘存天理,滅人欲’即可天下太平,卻不像劉兄這般直指事務要義。”

臥槽,小夥子有前途啊,劉錫命心中一樂,這傢伙竟然聽出了自己的話外之音,既然最終分析的問題是制度出了毛病,那麼當然就不能像理學、心學一樣講究從個人內心去解決問題,而是要主動從外物層面著手解決問題。

這其實是劉錫命多日思考下來的一些心得,理學和心學本就出自一家,只不過理學是客觀唯心學,講究的是觀察外物而體會內心,而心學是主觀唯心學,講究的是直接體察內心,所謂心外無物。

那為什麼後世都認為理學是個禍害,而心學是個好東西呢,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兩者提出的解決問題思路不同,心學要求知行合一,只要你找到了內心的良知,再將良知擴充套件到外物上去實踐即可,這樣一來做事的標準是自己內心的良知,而且講究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心學做事更為積極向上。

而理學的要求是以天理為準,朱熹等儒生根據天理衍生出一整套的三綱五常這些玩意兒,再用這套東西去限制人的內心,意思是你們這些兄弟也別去想其他的了,只要照著我說的這個天理約束你內心的慾望,那麼天下自然太平,這麼一來每個人都不再去獨立思考,思想自然就慢慢被禁錮起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中國的這些皇帝在這些方面個個都是人精,這幫人一看朱熹的這套東西,立刻都發現其中的妙處,如果天下人人都按照這套三綱五常標準來行事,那自然就沒有人會去想東想西了,皇帝的位置也就坐穩了。

劉錫命想著這些,一邊對竇玉泉灌輸自己的理念道:“聖賢的書都是用來讀的,卻不是用來做事的。我以為,為官做事不能只拘泥於他人所說之理,或者只講究論證己心,而應當透過自己的調查分析,知曉天道規律,而後再與自己內心的良善進行對比,若是兩者相合,則此事必屬正理。”

講到這裡劉錫命其實已經在討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了,他想要向竇玉泉灌輸的是人的一切行為應該從實際出發,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這也算他為改變大萌朝所做的一點嘗試了。

竇玉泉聽了這話立刻陷入思考之中,謝文樂站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向劉錫命,你小子要不要這麼厲害,都開始駁斥聖人說的話了,莫非想要自己搞出一門學說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