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艾利頓的新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艾利頓的內心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六章 艾利頓的內心戲

第一百二十六章

“你真的打算和風險投資公司合作?”丹妮在吃飯的視乎,悄悄的問艾利頓。

“是的。不然呢?我們到手的那麼多礦山和油井怎麼辦?自己從頭開始研究,一窮二白的開始幹嗎?”艾利頓無奈的聳了聳肩膀。

“你不是經常說,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嗎?”丹妮不解的問。

“你說的沒錯,但那是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要提倡的精神。艱苦創業的精神是寶貴的,但不一定非得艱苦才能創業。要實際情況實際分析,丹妮。這叫實事求是。”艾利頓內心的對丹妮講。

“哈,怎麼感覺你怎麼說怎麼都對?”丹妮的嘴角不易察覺的撇了撇。

“您能告訴我,怎麼樣才能搞定那個貿易親王的嗎?那可是地精唉,全大陸最狡猾的物種。”丹妮虛心的求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艾利頓打了一個響指。

“貿易親王又不止他一個,首先在這點上就直接削弱了他的唯一性。從而,你才會有戰勝他的勇氣。其次,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共贏,你必須給合作伙伴留出他需要的份額,只有這樣才有合作。”艾利頓語重心長的對丹妮說道。

丹妮是艾利頓重點培養的財務總管,她的天賦用在這個上面可是比一個普通的女法師要有價值的多。

艾利頓開始愉快的吃飯。

這次和地精的談判,可謂是順風順水。在佔領鮮血平原之後,艾利頓詳細的調查了這片貧瘠之地的情況以及沃爾德叛變背後的利益關係。

毋庸置疑,沃爾德之所以選擇叛變,其背後不僅僅是因為欺負自己年輕,更多的是德雷克以及地精金錢和實力的支援。當然還是看中了鮮血平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有礦誰不激動啊!

看來,一開始還是小看了德雷克。這個貨似乎已經對航海和殖民的知識和實力準備的挺充分。

但很可惜,他的對手是自己。那就只能不好意思了。

海洋和陸地有很大的不同。

陸地因為地緣政治的原因,大陸霸主即使再厲害,也就是能統治自己能夠輻射到的範圍。因為在大陸上打仗,藉助地形形成相持的形勢比比皆是。所以,陸地霸主天生就是獨裁的,但卻是與周圍會達到一個平衡。當然也會出現很多封鎖。

海洋則不然。大海波瀾壯闊,不存在對誰封鎖的問題。即使你可以藉助一些地理優勢,對一些狹海進行一定程度的封鎖,但海洋是聯通全球的,不從這裡走繞道也是可以的。所以,海洋霸主一定是全球的,而且不可能是壟斷的。除此之外,海戰一般都是你死艾利頓活的。戰敗就是全軍覆沒的情況是最常見的。不然你跑到海里還想怎麼跑?海洋霸主只能有一個。

所以,德雷克只能是倒黴的那一個。艾利頓心想。

“喬碧蘿最近在做什麼呢?”艾利頓不知為什麼,忽然想起最近一直沒出現過的那個女人。

……

艾利頓進入到喬碧蘿的門內,忽然有些驚訝。

沒有了挑逗,艾利頓還有些不自然。喬碧蘿見到艾利頓進來,只是簡單的行了個禮,隨後目光從光膜外的新星大路上轉移到了浩瀚無盡的天空之中,而光膜外的畫面也隨著喬碧蘿目光的轉變而發生變化,在短時間的黑暗之後,光膜外的影象變化趨於靜止,隨之出現的一幅晶瑩璀璨的星空畫面。

這是從宇宙的某個角度觀察的景象,從艾利頓的視角望去,此刻宇宙外是恆河沙數般的星空,密密麻麻的星體如同點綴在黑色帷幕上的節日彩燈一般絢爛。這是沒有大氣散射效應下的宇宙真實圖景,如此的莊嚴而靜美。

隨著喬碧蘿調整座標,漸漸的,在這一幅壯麗的宇宙星空圖景中央,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黑暗區域”,這是一個形態如同鵝卵的黑**域,在這一塊區域內部,看不到任何的星體,也看不到任何的光線,就彷彿那裡有一個巨大的黑洞存在著,吞噬了所有經過的光線。

“黑洞?不對,不像是黑洞。”艾利頓疑惑地看著那一塊黑暗區域,不自覺地眯起眼來,從其吸收經過的星體光線與其他星際塵埃的特性來看,這一塊卵形的奇特空間與黑洞很相似,但是與黑洞不同的是,這一塊卵形的空間在以極其驚人的速度擴散著,其擴散的速度接近了光速。

“主人,這是一塊正在以光速擴張的真真空區域。”喬碧蘿解釋道,“目前這一塊真真空區域擴張的速度是光速,它的卵形結構中的最大直徑是九十八個天文單位,其四周被不穩定的‘偽’真空所包圍。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周圍越來越大的偽真空區域都被它所吞滅了,和它一同轉變成了真真空狀態。真真空與偽真空相接觸的卵壁存在著很強大的能量差,這種能量會掃過整個宇宙,同時也把它在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事物統統毀滅掉,包括任何空間中隨機出現的實粒子和輻射能。所有相讀速度小於光速的物質都無法逃脫出這一塊真真空區域。”

艾利頓皺了皺眉:

“可是這一塊真真空可有什麼生命的特性麼?”

喬碧蘿道:

“有的。首先,它存在著成長的特性。真真空中存在著的能量比宇宙普遍存在的基態偽真空要低得多,真真空空間就像是一個漩渦,當它出現的時候,它會迅速地擴張,而周圍的高能量則會進入其內部,這是一個引入負熵流的機制,這就是它的生命成長過程。其二,在它擴張的過程中,由於量子的不確定性,宇宙中其他遙遠區域的實粒子也會隨機地進入這個真真空區域之中,這就相當於宇宙中其他區域的實粒子突然消失了,那個實粒子消失的空間也會變成真真空,於是直徑相當於亞原子的真真空區域就會在宇宙的其他遙遠角落裡不斷地出現,這就相當於最初的那個真真空生命體在宇宙的其他角落裡散播了它生命的‘種子’。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中的真真空區域會越來越多,相當於真真空生命體在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都產下了它的後代。”

“其三,它本身會死亡。真真空的擴張速度雖然快,而且會把周圍的偽真空拉入其中,剝奪其能量,但是隨著真真空區域的擴張,其內部的能量也會與逐漸趨向於周圍的空間相近,這個時候由於真偽真空之間能量差的減小,它的真空擴張速度就會減弱,到最後,它的內部會被隨即出現的實粒子填滿,失去擴張的活性,變成與普通偽真空相同的空間,這就相當於它死亡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四,它存在著變異性。真真空在擴散的過程中,當它的卵壁觸碰到諸如黑洞、中子星等大質量強引力的天體時,由於空間的扭曲,其卵壁上的能量差會發生紊亂,這個卵壁紊亂的過程可以導致空間生命體的整體結構和內部的能量流動方向發生改變,由於真真空永遠向著能量較多的方向擴散,被黑洞等天體扭曲空間,導致能量差減弱或者增強一側的空間擴張速度就會減慢或者增快,這樣可以導致整個空間生命體最終的擴散形狀和方向發生改變。有一些空間生命體經過被黑洞等大質量天體扭曲空間的後增大了一側的能量差,從而可以令其獲得更大的擴張速度,也從而有利於空間生命體的延壽與繁殖,這種真真空內部從相對高能向更低基態能量擴散的方向、頻率與能量差等結構資訊,會在宇宙其他空間出現量子漲落誕生新的真真空時被繼承,到最後,所有的空間生命體都會懂得透過特地頻率的輻射能量差來鎖定X射線較強的空間源,並且向著有著較強X射線的宇宙空間方向運動,因為那裡往往意味著黑洞等大質量天體的存在,這些天體扭曲的空間有利於改變它們能量差產生變異從而延長壽命增加繁殖機會。”

儘管多少猜測過空間生命體的存在形式,但是當喬碧蘿將她探測到的空間生命體的生命形式向艾利頓描述時,艾利頓依然感到這種全新的生命形式超乎了艾利頓的想象。

當然,這種空間生命體由於結構的簡單,很難形成具有高階計算能力的智慧生命體,基本上就和病毒與細菌差不多,即便經過再多的時間也頂多加強它們精確區分黑洞與普通星體的能力,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幾乎不可能得到加強。這些空間生命體想要延長壽命,就是不斷地減弱能量差,儘量讓自己保持無限近似於真真空的基態,這就必須要藉助於黑洞等大質量星體對它們卵壁上的物質的抽離。當然,當兩個或者多個空間生命體僥倖碰撞時,能量較高的那個生命體能夠很幸運地把自己多餘的能量分給空間能量較低的那個空間生命體,從而延長自己的壽命。而那個能量較高的空間生命體,也能夠減緩自己死亡的速度,畢竟比起充滿虛實粒子的偽真空,空間生命體內部的能量總要相對小一些。

兩個空間生命體碰撞時,能夠成為一個更大的空間生命體,也會加速宇宙向著更低的能量級陷落,如果理論上隨機出現的原初空間生命體數量足夠多,恐怕整個宇宙的能量都會被降低到絕對真空的地步,宇宙中連虛實粒子的起伏也無法出現。

“這些生命體如何實現排洩?”艾利頓看著喬碧蘿問道。

“排洩對於這些生命體來說有些困難。”喬碧蘿道,“它們只能夠靠黑洞和狄拉克海的量子不確定性隨機地將部分能量排出到宇宙中的其他場所。”

“真是有趣啊。從空間的規則性來看,這個空間生命體是緊緻與有界限的閉合空間?顯然是滿足了海涅-博雷爾定理,它的拓撲維數如何?”

“其維度是1.26維,空間生命體本身包圍住的宇宙空間體積是有限的,但是它的長度卻是接近於無限,把空間生命體的空間結構進行微觀放大,它在微觀上的形狀近似於具有極高的自相似性的科赫曲線,這種自相似性一直持續到普朗克尺度。”喬碧蘿解釋道。

“既然如此,這種生命體的空間穩定性如何?”艾利頓看著喬碧蘿,緩聲問道。

“內部空間結構並不穩定,根據超弦理論,能量、物質與空間本質上都是弦的振動,由於空間生命體內部的能量存在著向更低的基態陷落的趨勢,導致周圍的偽真空能量源源不斷注入其中,為了抵消一部分注入的能量,它的內部空間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擴張性,透過降低內部空間的密度來降低內部的能值,從而延長自己的壽命。”

艾利頓略略一驚,道:

“原來如此,因為空間本身存在著更深層的結構,也有基本單位,所以當空間擴張時,空間的密度就會相應減小,變得稀疏,這種情況之下,單位空間內出現的能量就少了,從整體來看,就是空間生命體內部的能量降低了,這樣才能夠維持它的卵壁向外擴張,持續地讓偽真空內的能量進入內部……這種空間密度降低現象的擴張率如何?”

“每一個空間生命體的擴張率都有差異,按照中位數來統計,這種擴張率的增加速度是每年增加千分之三,一直增長到到達光速為止。”喬碧蘿回答道。

“嗯,也就是說,擴張率Δψ的計算公式是LT/L0=(1+Δ)(1+3Δψ)(1+4Δψ)……(1+(n-1)Δψ),約等於(1+nΔψ)的二分之一n次方麼……”艾利頓默默地計算著空間生命體的空間擴張速率與其涵蓋體積的關係,然後,艾利頓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這件事讓艾利頓心頭微驚,“距離新星最近的空間生命體距離的多少?按照擴張率公式,新星是否有被空間生命體吞噬的危險?”

喬碧蘿搖搖頭,道:

“暫時不會的,主人,距離地球最近的空間生命體有五十五萬光年之遙遠,哪怕是按照目前最接近絕對真空的空間生命體的能量差來計算,空間生命體的體積直徑也不會超過十萬光年,也就是相當於銀河系的直徑,想要擴張到地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按照量子的不確定性,新星附近的空間隨時有可能出現新的真真空生命體,一旦出現,新星將會被很快吞噬。”

艾利頓略一嘆息,道:“從現在開始,隨時保留新星的所有資訊,如果新星附近二十萬光年的區域內出現了空間生命體,喬碧蘿,你就刪除資訊,倒退回空間生命體沒有出現在新星附近的宇宙狀態,無論如何也要保護好新星上的生態圈。”

“是的,主人。”喬碧蘿點了點頭。

艾利頓點點頭:“接下來看看恆星級生命體。”

喬碧蘿二話不說執行了艾利頓的命令,光膜座標再次轉移,光膜外的星空圖景轉瞬間模糊化,其效果類似於梵高的《星空》,而當畫面重新靜止時,呈現在艾利頓面前的是一片綿延了一百七十光年的礁湖狀星雲海,在這片星雲之海深處,隱藏著點點微弱的紅色光點,就像是正在成長中的新恆星。

而在這些新恆星之中,有幾顆體積並不龐大,散發著橙紅色光芒的橙矮星正在緩慢地遊走著。

這些橙矮星的運動軌跡與其他的恆星體並不相同,其他恆星的運動是由宇宙的空間膨脹與最初宇宙誕生時的爆炸慣性帶來的角動量有關,運動方向是固定的,你知道了某一顆恆星今天在宇宙中的運動軌跡,哪怕是用筆也可以計算出它一億年後在宇宙中的位置,但是那些遊走的橙矮星卻不太相同,它們是典型的“流氓恆星”,漫無目的地在星雲海中四處跑走遊蕩,就像是每天為了生計而來回奔波的藍領。

這些橙矮星的體積一般在太陽的0.5倍到0.8倍之間,橙矮星在宇宙中所有的恆星中屬於中小的個子,而這些恆星級生命體在星雲海中四處逃逸著,它們一方面源源不斷地靠吸收著星雲海中的碳氫化合物等星際微粒來給自己補充因為核聚變而不斷消耗著的能源,另一方面,它們比起普通的恆星,並不是一個絕對穩定的流體,它們的表面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熱失控反應,(只有在範圍很窄的吸積率下,氫融合可以可以在表面穩定的進行),當它們恆星表面發生熱失控現象時,它們的表面會發生爆炸,爆炸時會釋放出長長的日珥,並且丟擲出大約萬分之一的恆星物質,這些丟擲的物質形成一條燦爛的烈火之鏈條,以弧狀軌跡沿著橙矮星外部的引力區域向外逃逸,逃逸速度達到了驚人的每秒數十到數千公裡,遠遠超過了逃離它們母體星系引力束縛需要的第三宇宙速度。

而這些被丟擲的星際物質會在浩瀚的星雲之海中飄飄蕩蕩,飄蕩過程中不斷吸收星雲之海中的星際物質壯大自己,直到它們達到它們母體的規模。

這個過程就相當於是這種恆星級生命體的繁殖與成長了。

“很容易理解的生命形式,星雲是它們的食物,核聚變是它們的能量反應,相當於人體的ATP反應,不過艾利頓好奇的是,這些生命體是如何保持遺傳信息不流失的?”艾利頓望著一顆從艾利頓面前緩緩移動而過的橙紅色恆星,疑惑道。“而且,最初的恆星生命體是如何誕生的?”

“主人,恆星級生命體保留遺傳信息的方式是磁約束核聚變,而最初的恆星級生命體誕生的原理是真空極化。”喬碧蘿回答了艾利頓的疑惑。“根據量子場論,一個包含作用粒子的基態不單純只是個空無一物的空間,它包含了存活時間很短虛正反粒子對,從真空中產生並彼此湮滅。部分正反粒子對帶有電荷,例如正負電子對。這類的粒子對會形成電偶極矩。在電磁場的作用下粒子對會產生位移,並且反過來影響電磁場。如果這種情況大量出現,這時恆星內部的某些區域的電磁場就會減弱,在引力協助下,這種真空極化有一定機率下會形成了兩個約束恆星內部核聚變的磁鏡,根據磁鏡效應,恆星內部的高溫等離子氣體會被約束在在不均勻磁場中,形成類似DNA單鏈的螺旋方向運動的帶電粒子流,且遵從磁矩守恆的規律。而且在這個最初的恆星生命體的磁鏡中運動的帶電粒子的運動偶然形成一定矩陣時,就可以生成新的二代磁鏡,這使得恆星內部帶電粒子運動的複雜度不斷提高。恆星生命體內部的一系列生理反應就透過磁約束圈的開啟和閉合實現,就像人腦靠神經元對化學電信號的抑制和釋放一樣。當這種恆星因為核聚變體內的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時,在引力作用下,恆星核心壓力增大,恆星自身變得越發不穩定,而其表面容易發生新星爆炸,而丟擲的物質遺傳了其母體的磁鏡的磁場位形,再加上恆星物質本身有一定的引力,會導致新恆星生命體內部的等離子氣體形成內部迴流,這種等離子粒子的迴流會形成新的磁鏡,而新的磁鏡就會形成新的磁約束效應,讓恆星內部的帶電粒子在兩個磁鏡約束形成的磁瓶中規則運動,形成新的螺旋狀遺傳信息,從而保證恆星生命體也可以做到保留其身體的有序資訊,並且能夠將這種資訊保留給下一代。”

喬碧蘿的回答顯然不難理解。

“簡單來說,就是真空極化偶然形成了能夠保留有序資訊的高能磁約束效應,而帶電粒子的矩陣運動形成新磁鏡才得以使得這種有序資訊的保留變成能夠複製的遺傳信息。”艾利頓對喬碧蘿的解釋做出了一個總結。

喬碧蘿點點頭:“是的,主人。不過這種機率非常低,能夠在你的宇宙中出現,是一種幸運。”

“也是呢,真空衰變形成的空間生命體,真空極化出現的恆星級生命體,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真是複雜難以計數。理論上只要是能夠形成一個靠外界能源輸入來保持自艾利頓資訊,並且能夠複製和繁殖的低墒系統,還帶有變異性,都是屬於生命範疇。這樣一來,哪怕是夸克星組成的引力生命天,脈衝星脈衝波構成的脈衝生命體,甚至靠夸克緊閉的開啟與關閉形成的強核力生命體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喬碧蘿開口道:“主人,電磁波生命體和這些恆星生命體在星際距離上比較接近。”

“成像看看。”艾利頓提醒道。

這一次,喬碧蘿把她探測到電磁波生命體在光膜之上顯示了出來,光膜之上是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直到喬碧蘿調整了接收到的電磁波頻率,將其轉化為人類肉眼所能夠接收到的電磁波範圍,光膜之上才迅速顯現出了一顆直徑大約在二十公裡左右的藍色星球。

“中子星?”艾利頓看著眼前的這顆藍色的星球,覷起眼。

光膜上是一顆正在以驚人角速度高速旋轉的中子星,從中子星的北極噴射出的圓弧狀磁線如同噴射而出的噴泉一般沖天而起,然後又沿著中子星的經線傳到南極極點,形成一個迴圈。當然,由於中子星的高速旋轉,中子星的兩極會以特定的頻率射出強度驚人的電磁波。

一般來說,中子星表面的溫度至少超過一億度,這樣的高溫,如果用肉眼去觀看,中子星的顏色是黑色的,只有伽馬射線等脈衝波可以被接收到,但是因為喬碧蘿轉換了現象的頻率,艾利頓才能夠用肉眼捕捉到這神奇的一幕。

“主人,這是一顆自轉週期為0.00098秒的脈衝星,由於它的高速旋轉,它的兩極會像燈塔一樣釋放出高頻率高強度的電磁波,這種電磁波涵蓋各個波段,而且隨著脈衝星自身的自轉這種電磁波會一斷一續地放射,帶有一定的節律。”喬碧蘿解釋道。

“明白了。原來如此。”艾利頓的嘴角翹起一絲笑容,“圖靈機的計算本質是透過電路上電流的開啟和閉合進行的二進制為原理的計算,人腦的計算本質是對神經元化學電信號的抑制和釋放產生的二進制為基礎的複雜運算,而脈衝星一斷一續的脈衝波也可以產生類似於圖靈機的二進制計算,對吧?”

“是的。”喬碧蘿點點頭,她的臉頰被光膜上的藍色光芒罩上,泛著一層瑩藍色的光暈,“主人,你看,脈衝星週期性放射出的電磁波會有間斷性地向著宇宙深處放射,當這種電磁波抵達另外一顆恆星表面時,由於恆星自身就會放射出大量的電磁波,脈衝星釋放出的電磁波向恆星載波二次注入能量使恆星電磁波的波形不變波幅增大,這個時候,恆星會起到類似於鏡面反射的作用,把脈衝星的這種電磁波加強並且向著宇宙的各個方向發散射出,如果這些發散射出的電磁波再遇到下一刻恆星,那顆恆星也會起到鏡面反射的作用,以此類推,最初的脈衝星射出電磁波會在宇宙中不斷地傳遞和增加,就像鏈式反應一樣不斷傳遞,一直到宇宙的真空區,所有的電磁波都失去了可以用來傳遞自身的恆星時,這種擊鼓傳花般的電磁波傳遞才會終止,這也是以最初脈衝星的電磁波為生命資訊的電磁波生命體的文明終結的時刻。”

艾利頓略微計算了一下喬碧蘿所說的電磁波生命體的可能性,道:“先不談電磁波偶然的週期性放射產生生命體資訊的可能性,單單是考慮到電磁波在宇宙中的減弱效應就會對電磁波生命體的運動範圍有很大的限制。假設用波長來衡量電磁波生命體的信息量,那麼一段7公分波長的訊息電磁波頻是4GHz,如果一段電磁波要傳到4光年的距離,再用無線電的自由空間損耗模型公式[Lfs](dB)=32.44+20lgd(km)+20lgf(MHz)這個公式計算出自由空間中的傳播損失為500db,也就是說即使一顆恆星放射出的電磁波在四光年外被收到時的訊號只有1mw,那發射功率也高達10的47次方瓦特,而太陽每秒的反應釋放能量是3.8乘以10的26次方瓦特,最初的脈衝星必須要以每秒要消耗約3乘以10的20次方個太陽的能量才能持續發射這段電磁波,那樣大質量的物體早就會因為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成為黑洞,怎麼可能做到持續傳送電磁波?除非恆星之間的距離很短,就像半人馬座ω內的一些古老恆星那樣相距0.1光年,並且發射的波段要更小才行。但如果電磁波傳送波段太小,那麼這種電磁波生命體攜帶的信息量必然不可能太大,因此電磁波生命體不可能成為非常高階的智慧生命體,而只能是類似於電腦病毒那樣的簡單編碼的資訊體。”

喬碧蘿輕輕地點頭,道:

“是的,這種電磁波生命體的波長不超過8秒鐘,電磁波生命體中攜帶的生命信息量的中位數是1.54mb,最高也沒有超過400MB。這種生命形式和計算機病毒的確有些類似。這一帶星海之所以能出現大量的電磁波生命體,還是因為恆星數量眾多,伴星數量較多,並且大多數恆星之間的距離在0.1光年到2光年左右,這樣短的恆星距離有利於電磁波生命體在傳遞過程中不消亡。”

“這些生命體如何變異?”艾利頓問道。

“主要是透過星際塵埃對電磁波的部分阻擋和恆星電磁波噪聲對初始電磁波的干擾促進其變異,恆星的電磁波反射效應在反射電磁波時會對其電磁波形式有一定的變動,這種變動會對電磁波生命體的生命形式進行修改,有利於下一次電磁波反射的優秀的資訊會被記錄,不利於傳播的生命資訊就此消散,所以在幾代之後電磁波生命體就能夠保持在恆星反射電磁波時提高被反射的機率了。”

喬碧蘿調整了一些電磁波的顯示波段,艾利頓看到光膜中央的脈衝星的北極射出強烈的喇叭狀電磁波,光膜上顯示的電磁波是藍紫色,艾利頓看到這段電磁波在宇宙空間中以一種螺旋圓錐的形態前進,這種生命體既沒有眼睛,也沒有嘴巴、手足或者尾巴,它們僅有的就是一段錐形的螺旋狀身體,不太像蛇,硬要說的話這種生命體的頭部有點像地下鑽探車的鑽頭,當它撞到一顆主序星的表面時,它的身體會融入主序星的電磁波中,然後經過放大和反射後向著另外一顆恆星的方向直射而去,在這個過程中,這只電磁波生命體的電磁波頻率有了一定的變化,它漸漸地懂的了透過改變在宇宙空間中的傳播頻率來減少傳遞損耗,從而延長自己的壽命。

甚至,有幾隻進化最快的電磁波生命體已經懂的了將其頭部進化成一個蘑菇狀的撐開的傘,這個傘狀的頭部由於體積較大,而且由大量的糾纏態的量子對構成,由於頭部傘狀面積大,在傳遞過程中,當某個糾纏態的量子遇到了星際塵埃團而坍縮並且衰減時,這種狀態會傳遞到遠處的另外一個量子上,導致另外一個量子的波函數也坍縮,這樣這只電磁波生命體就能夠提前探測到前方是否有星際塵埃團或者小行星群,從而能夠及時改變自己的體積直徑,這種透過犧牲一部分身體資訊來作為探測器保留自己全部生命資訊的做法,使得這些最聰明的電磁波生命體有了極強的生存競爭優勢。

當然,在電磁波生命體的種群壯大過程之中,也有大量的電磁波生命體就此死亡,由於恆星在宇宙空間中太過渺小,能夠成功透過恆星電磁波反射來繁殖的電磁波生命體數量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生存率是數千億分之一,但是每次被反射時,電磁波生命體就會大量繁殖,以恆星的球狀表面為反射鏡,向著宇宙各個方向發射自己的後代,所以從機率來說,只要某顆恆星附近兩光年左右的距離內有恆星存在,電磁波生命體成功繁衍後代的機率就是百分之百。

“總而言之,這是一種永遠只知道前行,而且很難轉向的生命體。”艾利頓微笑道。“抓一隻。”

“是。”喬碧蘿點點頭,她目視著光膜外那一束在宇宙空間之中穿行著的電磁波生命體,然後沒有任何來由的,那只正在前進的電磁波生命體周圍的宇宙空間表面突然蜷曲起來,透過對時空本身的操作,喬碧蘿將電磁波生命體周圍直徑三百萬公里的宇宙區域扭曲成了一個內封閉的空間球,電磁波經過被引力扭曲的空間時會發生偏向,當空間扭曲成球體時,被限制在內部的電磁波生命體就會不停地反彈,而永遠逃不出這個空間球。

這個空間球,自然也成為了限制該電磁波生命體的魚缸。

再與此同時,喬碧蘿增大了空間的密度,由於宇宙時空具有更深層次的結構,時空具有普朗克尺度的基本單位,而光子則在時空單位上以跳躍的方式前進,如果喬碧蘿將時空的基本單位之間密度加強,那麼從時空球外的座標系看來,時空球內的電磁波要經過與時空球外的時空相同距離時速度更慢了,當時空球內的時空密度不斷增大時,電磁波的運動看起來也會越來越慢,到最後幾乎是一秒鐘只能夠前進一釐米,而以艾利頓的肉眼,艾利頓也能夠清晰無比地捕捉到電磁波生命體運動的每一個細節。

目視速度減慢之後的電磁波生命體只能夠以極其緩慢如同龜爬一般的速度在時空球內前行,而艾利頓也更清楚地看到了它的外形,單單從外形來說,這就是一隻形狀近似於龍捲風的生物,頭部開口很大,有高能粒子在旋轉著,這些高能粒子組成了糾纏態的光子雲,罕見的是,在頭部的光子雲中央,電磁波生命體有一個巨大的開口,這個開口似乎可以讓路上遇到的宇宙射線進入。

“它頭部的口起到什麼作用?”艾利頓疑惑道。

“主人,這是它的進食口,為了防止自己的身體在宇宙空間中損耗,這只電磁波生命體已經進化出了口器,這個口器的本質是一個耦合腔,它可以捕捉宇宙空間中的帶電粒子,將宇宙中的帶電粒子匯入體內,透過電場力的作用將捕捉到的帶電粒子固定在體內補充自己的損耗。”喬碧蘿道。

“呵?”這一次,吃驚的倒是艾利頓了,“這可不得了,如果這種生命體學會了捕捉宇宙空間中的帶電粒子流的話,那麼它們可就可以行進到更遠的空間啊。”

“是的,不過距離恆星越遠,宇宙的帶電粒子流也就越稀薄了。”喬碧蘿道,“電磁波在宇宙射線中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一,還是很難完全補充它們的電磁波消耗的。當然,如果有大量的帶電粒子流給它們補充,它們能獲得更久,甚至經過萬億年的時間,進化出高等智慧來也是可能的。”

“呵呵,艾利頓對這種生命體倒還是挺有興趣的,這樣吧,聖雪,你要儘量讓這些生命體多活長一些,哪怕透過製造恆星也要讓它們有足夠能量活下去。”

“是的。”喬碧蘿點點頭,道。

“好了,讓艾利頓看看泡狀生命體和強核力生命體吧。”艾利頓點點頭,深深吸了口氣。

話音落下,光膜外的空間再次變了,當艾利頓定下神時,艾利頓發現自己站在一顆荒蕪的星球表面,這是一顆冰藍色的星球,周圍是詭異的暗藍色冰川,大地上蜿蜒著縱深的裂谷和溝壑,而總體來說,星球表面沒有什麼高聳的山川,大多都是覆蓋著厚厚冰層的平原,在冰川的盡頭則是一座正在向外噴薄著的紅色火山,濃烈的岩漿沖天而起,這顆星球的引力似乎很小,驚人的硫磺而二氧化硫流束能夠沖天而起,達到數百公裡,隨後飄揚而下的岩漿簾幕更是將遠處的地平線籠罩的朦朦朧朧,而當艾利頓抬起頭時,艾利頓看到了一顆佔據了天空四分之一的巨大氣態巨行星,三個深紅色的六邊形大黑斑在這顆灰色的氣態行星表面慢慢旋轉移動著,和艾利頓甚至看到了巨行星的表面那條狀的斑紋,如同能夠喚起人類內心恐懼的虎紋。

灰色的巨行星附近有四十七顆大小遠近各不相同的衛星沿著橢圓形的軌道緩緩運動著,其中一顆土黃色的衛星已經進入了近地軌道,從艾利頓的角度看去,那顆衛星幾乎是從巨行星的身體上擦過一般。

除了大量的火山噴發物之外,這顆星球上還存在著甲烷組成的湖泊,湖泊大量分散,大小不一,東一塊西一塊隨機地佈置在星球表面,而當一陣火山暖流吹過時,天空中則會飄下白色的晶液,同時還伴隨著白色的霧氣。

“這是……甲烷雨和碳氫霧?”

“是的,主人,您看到的是這顆星球上正在下的一場甲烷雨。”喬碧蘿道。

“這些泡沫狀的漂浮物是什麼?”艾利頓望著那天空之中伴隨著甲烷雨洋洋灑下的無數細小泡沫,狐疑道。

“這是最最原始的矽基生命體。”喬碧蘿回答道。

“矽基生命體?”這種可能性極低,當喬碧蘿告訴艾利頓矽基生命體幾乎不可能出現的生命形式時,艾利頓感到了幾分的興趣,畢竟單單就化學鍵來� ��,碳基和矽基是最容易形成生命的。

“是的,主人,您看。”喬碧蘿調整了光膜的角度,讓天空中的一團小小泡沫在光膜中央放大,這時艾利頓看清楚了這一團甲烷泡沫的真實形狀。

“主人,這是一團表面具有很大張力的液態甲烷泡沫,由於這顆星球上火山活動非常頻繁,火山噴發出的暖流會將這顆星球上的液氮海洋和地表的液態甲烷等液態有機物吹拂在一起,同時,由於火山活動和暖流的吹拂,這顆星球上蘊含著大量的單質矽和矽烷以及矽酮等有機氧化矽的聚合物,當液氮和甲烷混合成的具有極大張力的泡沫將這些氧化矽的聚合物混雜在一起時,產生的複雜化學反應在極低機率下產生了複雜的化學鏈,出現了以矽基為基礎的有機大分子結構。”喬碧蘿道,“這些泡沫每一個相當於一個小小的原始海洋,它們把矽的有機大分子化合物混雜在一起,乘著火山噴發吹拂出來的暖流在天空中四處漂浮。由於這顆星球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在零下一百八十八度,而火山口附近則有幾百甚至數千的溫度,劇烈的溫度差能夠帶來極端的化學反應條件,造成劇烈的化學反應,也加速了矽基大分子的形成。”

由於矽烷不溶於水,想要讓矽烷與液態甲烷混雜在一起,則必須要矽烷本身也處於液態,而矽烷的熔點是零下一百八十五度,沸點是零下一百一十一點九度,這顆星球的地表溫度正好接近了矽烷液態的溫度,也是有利於矽基生命體形成的條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艾利頓眯起眼,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光膜中央那一個直徑不到三釐米的泡沫內的景象。

在空中緩緩漂浮的泡沫是一個小小的液膜,裡面就像是一個小小的**,比起普通的肥皂泡,這種泡沫的泡沫壁非常厚,不容易破裂,這顆星球的溫度足夠低,所以泡沫的蒸發率很低,而蒸發是絕大多數泡沫破裂的原因,當這個主因被限制時,泡沫本身就不容易破裂了。再加上這顆星球本身的引力不大,泡沫能夠在空中飄蕩的相當持久。

而在液膜的內部,則是有十三根直徑不到頭發絲十分之一的矽纖維,呈純白色半透明,像是一團海藻一般纏繞在一起,在十三根透明纖維的中心則是由二氧化矽晶格組成的一小團凸起。

“這種液膜的可塑性怎麼樣?”

“檢測完畢……主人,這種液膜的可塑性很強,除了甲烷,液膜內部還混雜了類似於硫酸鹽的活性劑等膠質成分,哪怕用手指戳穿其表面,泡沫也不會破裂。”喬碧蘿道。

“原來如此,可是這些矽基生命體如何進食,它們如何排洩?”艾利頓興致勃勃地道。

喬碧蘿指著光膜中的那十三條纖維,道:

“這十三條纖維就是矽基生命體的遺傳物質了,十三條纖維交錯處的二氧化矽晶格是它的身體,矽基生命體主要是靠吸收高濃度的氫氟酸冰霧和熔融態矽酸鹽等物質為食物的。液膜外表層有很強的粘性,在飛行的過程中會逐漸附著在液膜表面,然後在引力作用下這些物質會慢慢下沉到液膜的下方,這個時候矽基生命體就會延伸出它那十三條纖維,將這些液膜上附著著的物質捲入液膜內部,然後參與新陳代謝。”

“可是矽基生命體呼出排洩物如何處理?”艾利頓問道。

“它們的呼吸非常有節律性,它們平均十七分鐘呼吸一次,並且會先把撥出的石英砂和砂輪沉澱在液膜的下方,隨著呼吸時間加長,液膜下方會延伸出類似於榕樹絲的二氧化矽觸手,一直垂到地面,這時由於引力作用觸手的重量會帶動液膜下降到地面上,液膜也會固定在某個地方,這時候的矽基生命體就像是一隻直立著的水母,當二氧化矽數量逐漸增加,水母的觸手高度也會不斷增加,到最後二氧化矽觸手無法支撐自己像是寶塔一樣的身軀的重量,就會坍塌倒下,而重量較輕的液膜就會重新隨著氣流上升,尋找新的食物。”喬碧蘿的解釋非常的詳細,而艾利頓也明白了矽基生命體的新陳代謝機理。

“不過,由於進食口和排洩口都在下方的問題,這就意味著矽基生命體的進食和呼吸排洩不能夠同時進行。吃飯的時候不能呼吸,呼吸的時候不能吃飯,這還真是一種有趣的物種呢。”艾利頓忍不住笑起來,“如果不是因為地球上的生存環境不適合這種生物的存在,艾利頓還真忍不住想抓一隻養到魚缸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