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24 不斷加強軍備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4 不斷加強軍備1

大明國內的風暴仍在愈演愈烈,大明與米國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也漸漸顯露端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米之間是有合作基礎的,畢竟這兩個後發國家都有把歐羅巴列強的利益擠出太平洋的想法。

但另一方面,與對方分享太平洋也不過是現實實力對比妥協之下的產物。

太平洋雖大,可真的容不下明米兩個野心勃勃的國家。

因此,不管國內的Z治到底怎麼變革、怎麼整合,加強軍備仍然是這個時代無可爭議的主流。

任何在這方面稍有放鬆的國家,都會遭受難以忍受的損失和打擊,佛郎機人就是最好的榜樣。

在898年,因為大明與佛郎機之間的戰爭,保持中立的歐羅巴列國都沒有把大明訂購的艦船交貨,因而戰爭結束後不久,899年,一批積壓的艦船一起回國,讓大明海軍的實力有了一個飛速增長期。

首先自然是兩艘自造的二等巡洋艦,即安遠級的另外兩艘“寧遠”號和“平遠”號,在898年底加入北洋艦隊服役。

隨後不久,兩艘分別從英格雷和德里志購入的一等巡洋艦“海圻”號、“應瑞”號回國,兩艦沒有任何意外的加入了大明駐東瀛分艦隊,成了孫笑麾下的艦船。

除此之外還有一款360噸級別驅逐艦加入現役,這款31節驅逐艦訂購自英格雷,共十二艘,被命名為“鷹一”到“鷹十二”號。

大明海軍已經逐漸認可驅逐艦的定位和存在,認為這個新艦種是海軍必須的存在,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海軍部方面打算在未來6年建造購買三級各12艘新驅逐艦。

這三級分別是從英格雷訂購的隼級(280噸,31節);從德里志訂購的鵬級(380噸,30節);以及自造的鶴級(350噸,29節)。

新的魚雷艇則有四個級別,分別是英格雷訂購的雷19級(95噸,31節),計劃16艘。

德里志訂購的雷36級(110噸,30節),同樣計劃16艘。

大明自造的雷53級(130噸,29節),計劃16艘。

最後還有從意利亞訂購的雷70級(105噸,30節),計劃12艘。

若是計劃完成,大明將獲得36艘新式驅逐艦和60艘魚雷艇,加上之前已有的24艘驅逐艦和56艘魚雷艇,明軍在魚雷打擊能力方面將遠超俄圖斯帝國海軍。

當然,大量魚雷艦艇之外,還有主力艦的建造計劃。

之前新的6艘戰列艦建造規劃正式提上日程,按儘可能吸收各國造艦經驗和技術的原則,新的戰列艦將在英、法、德、意四國各訂購一艘,然後大明自己吸收各國技術,自造兩艘。

6艘戰列艦的效能要求較為統一:標準排水量15000噸左右,航速不低於18節,主火力是2座雙聯裝40倍口徑305mm艦炮,副炮火力為兩舷各7門單裝152mm阿姆斯特朗/江南速射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6艘戰列艦可以算作同一個級別,區別僅在於各國造艦習慣和一些表面上看不出來的東西。

比如德里志人徵得大明海軍部同意,選擇他們自己的克虜伯表面硬化鋼替代英格雷人的哈維鋼,而法彌斯人也選擇自己的表面硬化鋼,意利亞人則必須進口英格雷人的哈維鋼。

至於大明自造的兩艘,按計劃是一艘哈維鋼一艘克虜伯鋼。

這六艘戰列艦被命名為“太阿”(英造)、“龍泉”(法造)、“青嵐”(德造)、“倚天”(意造)、“干將”(自造)、“莫邪”(自造),因而有時候又被統稱為太阿級或寶劍級。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但也沒有永遠的仇恨,隨著明法戰爭的傷痛逐漸過去,明法之間的關係正在逐漸緩和,甚至隨著經貿關係的加深,兩國還繞開俄圖斯,進行了軍事方面的合作,從法彌斯訂購“龍泉”號就是這種合作的結果。

而意利亞人能夠加入進來純粹只是因為他們的造艦技術相當出色,大明希望能夠吸收他們的技術。

除了戰列艦之外,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仍舊在繼續進行,一等巡洋艦方面,分別仿造自海天級和肇和級的兩艘自造巡洋艦“海琛”、“飛鴻”兩艦正式開工。

另外大明與意利亞簽署協議,打算訂購兩艘加里波第級巡洋艦,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專門對抗俄圖斯一大批6、7千噸級大型防護巡洋艦,這艘明明是一等巡洋艦水準的裝甲巡洋艦卻被安排了更像是二等巡洋艦的名字:“新遠”、“馭遠”。

兩艦排水量7700噸,航速21節,主炮選用2門單裝260mm艦炮(大明仿造德里志的克虜伯艦炮改進型),副炮採用14門152mm速射炮。

建造新艦之外,原有艦艇的改造工作也在持續。

“超遠”級和“龍驤”級的260主炮被更換為152速射炮,但這不是說260炮會被取消,只不過明軍採用的新式40倍260炮很難安裝在這兩級巡洋艦上而已。

之前的炮彈效果實驗已經清楚的證明,在初速足夠的時候,被帽穿甲彈對表面硬化鋼的穿透效果遠超無被冒穿甲彈,但在初速不夠的情況下,被帽彈是發揮不出效果的。

因而明軍決定把260和305兩種大口徑火炮全部更換為長倍徑火炮,而新式火炮即使口徑與老炮相同,其重量和所需空間也大出不少。

因而二等巡洋艦級別以下艦船必須拆掉260——連定遠級二等戰列艦也要把25倍口徑的305炮更換為40倍口徑的260,而且為了平衡重量,定遠級甚至還得拆除一對速射炮的耳臺。

另外一個改進方向還是在炮彈上,德里志人來大明推銷他們的新式105速射炮,大明對此非常感興趣——不是對這種速射炮,而是對其新穎的彈殼一體化炮彈。

在此之前,大明購買仿造的英格雷速射炮仍舊是彈頭和發射藥包分離的,而德里志人的新式炮彈則帶著銅製彈殼,開火的時候可以直接把一整枚炮彈塞進炮膛,而無需先裝彈頭,再裝發射藥包(有絲綢發射藥包也有分離式的銅殼發射藥包)。

這節省了開火前的準備步驟,進一步提高了速射炮的射速。

因此,儘管大明的中口徑速射炮早已確定為120+152,但為了吸收新技術,海軍部還是撥款購買了10門克虜伯的105速射炮,大量速射炮彈藥,並且花大價錢引進了一體化炮彈的全套技術專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