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67 真的勇士(再次感謝讀友1562997584的支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67 真的勇士(再次感謝讀友1562997584的支援)

“浪費生命?什麼意思?”

聽到孫笑的話,鄧世昌有些著急了:

“難道你要說鎮海海戰?可我是‘揚威’艦長,按照傳統,與艦同沉是理所應當!”

“誰的傳統?”

“呃……”

鄧世昌被孫笑問的啞口無言。

鎮海海戰的時候,鄧世昌是“揚威”號艦長,他撞沉”杜莎佛”後,其座艦也支撐不住,很快沉沒。

鄧世昌本人落水,並且一心想要與艦同沉(這個與歷史倒是一樣),不過那個時候海戰已經基本結束,北洋佔據戰場,算是獲得勝利,因此救生艇一點也不客氣,直接強行把鄧世昌從海里撈了起來,沒讓他死成。

“大明之前就沒有先進海軍,自然也沒有與艦同沉的傳統,有這個傳統的是英格雷海軍對不對?”孫笑問。

鄧世昌整了整思緒,認真的回答:“是,英格雷海軍因此成為七海霸主,我認為我們應該認真學習!”

“我們是應該學習,可只應該學習那些合適我們的東西。”

“你覺得這傳統不適合我們?”

“是啊,非常不適合。英格雷人是七海霸主,光鐵甲艦就有四十艘,巡洋艦更多,他們不缺海軍人才,所以他們不怕維持艦長與艦同沉的傳統,可你覺得我們也能這麼浪費人才?”

孫笑認真的說道:

“這樣說吧,如果學長你在鎮海陣亡,你倒是成全了自己的名聲,可之後呢?你讓丁提督再從哪找一個艦長來指揮‘濟遠’號?朝廷可是把我這樣2年級的軍校生都送到艦上來了!”

鄧世昌不說話了。

“所以,我認為,戰艦被擊沉實屬正常,只要您沒像方伯謙那樣臨陣脫逃,那麼即使損失座艦,你也應該大大方方活著回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孫笑最後說道:

“我認為,對大明來說,有經驗的合格海軍軍官,比戰艦本身重要!所以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我們不應該輕言放棄生命!”

“真正的勇者,只有在該死的時候才會毫不猶豫去死,其他時候都要不擇手段的活!”

……

宴會結束後沒幾天,大明水師準備分道揚鑣,各自返回母港。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些事需要處理——比如如何分割戰利品。

戰爭中水師俘獲了“巴雅”、“精靈”兩艘戰艦,以及三艘運輸船/輔助艦。

其中最具價值的自然是“巴雅”號裝甲艦,對這艘戰利品的爭奪,成了南北兩洋水師的焦點——船政水師自覺出局,因為馬尾港水深太淺,“巴雅”號開不進去,所以張成很乾脆的要走了“精靈”號就心滿意足了。

至於“巴雅”號,北洋水師認為自己有操作裝甲艦的經驗,而且戰爭中北洋功勞最大,理所當然應該得到它。

南洋的觀點正好相反,他們認為自己的功勞也不小,之所以沒有北洋那麼出色,最大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裝甲艦。

所以李成謀認為,這艘戰艦應該歸南洋所有,這可以有效增強南洋水師的實力。

兩方爭執不下,官司直接打到內閣那裡。

最終內閣定調,“巴雅”號可以留在南洋,因為這艘船還沒修好,如果歸北洋所有,需要一口氣拖到上海的江南船廠去,這實在太麻煩也太危險了。

不過這樣一來,北洋什麼都拿不到,未免太不公允,所以朝廷認為,廣東豪商們捐贈的錢應該交由海軍衙門統一分配——按照北洋6成,南洋3成,船政1成的比例。

這也算是給北洋水師的補貼。

按照這樣分配比例,北洋將獲得159萬兩捐款,差不多剛好夠買一艘裝甲艦。

南洋79萬5千兩,船政26萬5千兩。

這樣的分配讓各方面都感到滿意。

所以,到戰爭正式結束的時候,大明三大水師的艦船情況是這樣的:

北洋水師8艦:

定遠級:“定遠”、“鎮遠”

7350噸,14.5節,305炮2×2+150炮1×2

濟遠級:“濟遠”、“滄遠”

2300噸,15節,210炮2×1+150炮1×1

超武級:“康濟”、“泰安”

1300噸,12節,120炮1×10

湄雲級:“湄雲”

540噸,10節,160磅炮1×2

藝新級:“操江”

640噸,10節,160磅炮1×2

……

船政水師5艦:

福靖級:“福靖”、“福寧”

1350噸,15節,150炮1×3+120炮1×4

伏波級:“伏波”、“琛航”

1250噸,10節,120炮1×8

精靈級:“精靈”(未改名直接服役)

650噸,12節,140炮1×2+100炮1×2

……

南洋水師11艦:

巴雅級:“大捷”(巴雅改名)

6900噸,14節,240炮1×4+190炮1×2+140炮1×6

開濟級:“開濟”、“寰泰”、“南瑞”、“南琛”、“境明”、“保民”

2200噸,15節,210炮1×2+120炮1×7

超武級:“登瀛洲”、“海境”

1300噸,12節,120炮1×10

湄雲級:“鎮濤”

540噸,10節,160磅炮1×2

藝新級:“測海”

640噸,10節,160磅炮1×2

……

戰爭中大明損失了很多艦船,但也算優勝劣汰了,損失的大部分艦船都是老艦,這反而讓剩下的艦隊顯得更加精幹。

而且戰爭鍛鍊了人員,讓大明有了一大批經歷過嚴酷實戰考驗的海軍官兵,這是更加寶貴的財富。

作為甲申戰爭的餘波,大明戰前準備的戰爭經費(包括已經到手的貸款)實際上是3600萬兩,去掉戰爭中已經花去的部分,實際還剩下750萬兩。

朝廷沒有把這筆錢挪做他用的意思,直接當做軍費投入到海陸兩軍之中。

其中陸軍拿走400萬兩,以此編制兩個新的改良師——一個師以馮子才萃軍為基礎改編,回國後駐紮廣西,光興皇帝御筆賜名“鎮南”師。

另一個師以劉永福的黑旗軍為主改編,名號保留,“黑旗”師,駐紮地在新成立的安南行省。

海軍得到了350萬兩,這筆錢光興皇帝做主,沒有分給三個艦隊,而是直接拿出去購買英德新艦——按照私下裡的協議,大明應該拿出3345萬兩從英德兩國進行官方採購。

這筆錢就當是第一筆採購費用了。

這350萬兩,正好夠從英德兩國各購買兩艘新式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