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13、親戚(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親戚(上)

回宮向郕王稟告了剛才的情況,他微微點頭,稍事歇息,即便準備回門。

全套儀仗出宮,郕王在前,汪舜華在後,聽著外頭的鼓樂聲,她把頭靠在轎子上想,這輩子是不是真的只能認命?

前面回報,已經到汪府了。

汪舜華知道,今早內官已經將禮物至汪家。郕王也已經先到汪家。

汪瑛出迎,郕王先進門,他跟在女婿後面;到中堂,郕王立東向西,汪瑛立西向東。

郕王向嶽父母行四拜禮,汪瑛夫婦立受兩拜、答兩拜。

禮畢,郕王在堂中坐下。其餘親屬包括汪泉夫婦前來拜見,都要行四拜禮,郕王都坐著接受。

汪舜華的轎子在中堂前才放下,進了中堂,到父母前,行四拜禮。父母正面坐受。前來拜見,就各敘家禮。

汪舜華暗暗擦了把冷汗,還好,雖然不喜歡汪家,但是要讓長輩給自己行禮,還真的擔不起。

只是看著桂香懇求的眼神,她實在有點不忍心:或許可以試試?

行完禮已經差不多晌午,飯自然是要吃的,只是汪舜華看著供用器皿尤其是桌上一堆光華閃閃的金銀器,沒來由的胃疼。

汪舜華心裡吐槽,朱元璋真是精力旺盛,給兒孫排字輩不算,居然連這些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正國當得,比自己這個正科還累;又想,都是好東西啊,可惜魂穿,只能看看,就算有一天回去了,也帶不走;又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天地間的過客,什麼都不能帶來什麼都不能帶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樣一想,順心多了,禁不住多扒了兩口飯,連院子裡的羊叫都可以忽略了。

朱重八還真是實在,回門禮物都這麼實在:花銀三百兩、雜色紵絲三十二匹、北羊四隻、酒四十瓶、果四合。

放下碗的那一刻,汪舜華有點躊躇:婚禮結束了,但她在這裡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十年,沒有工作,沒有水電氣網路手機空調,還要面對森嚴的秩序和變幻莫測的時局,她該如何熬過去?

出門前,汪舜華總算回過神來,扯了扯郕王的袖子,卻不知道怎麼說。

郕王感覺到了:“怎麼了?”

汪舜華有點不好意思,只能硬著頭皮:“丫環桂香,自五歲就服侍妾身,這麼些年不離不棄的,很是捨不得;如今入宮,身邊也沒個熟悉的,想請殿下開恩,讓她也跟著入宮。”

郕王笑笑:“這是件小事。你是王妃,後院的事,你做主便了,不必知會我,何況原是你趁手的人,很該帶去讓她服侍。”

汪舜華大喜,桂香也是驚喜過望,連忙出來拜謝;郕王看了眼她:“以後你就好生服侍服侍王妃。”

桂香連忙磕頭稱是。

郕王卻轉臉對汪舜華說:“不過王府規矩多,可以先讓人教教。”

汪舜華道謝,桂香磕頭。

郕王轉頭吩咐貼身太監陳符,他是宦官陳蕪的養子,自小服侍,剛才聽得真真切切,只說“殿下放心”,便招呼心腹李德留下辦事。

回到王府,時間不算早,用過晚膳,沐浴更衣,就該歇息了。

只是汪舜華看著郕王滿臉期待的從太監手裡接過避火圖,討賞似的跟她商量:“你覺得哪個比較好?”

看來今天還是太輕鬆了,居然有精神。

汪舜華臉一下子紅透了,雖然這畫實在拙劣,讓經歷過無數電視電影雜誌洗禮的她實在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但看他眉飛色舞的解說,還是憋不住,強按住想笑的心思,鑽進他懷裡。

畫上的東西郕王這些天其實早就熟記於心了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馬上帳子就垂下來了。

第二天,汪舜華跟著郕王去仁壽宮向孫太後、吳太妃行禮,其實腿腳是不大舒服的;只是看著郕王神清氣爽的,只好跟上了。

出來的時候,汪舜華找了個話題:“母妃一人待在宮裡怪冷清的,能不能把她接到王府好生奉養?”

郕王苦笑了一聲,握住她的手,沒有說話。

他貴為親王,然而出生尷尬,直到父親去世前才得到承認,母親素日鬱鬱寡歡,太皇太后張氏對他很是關照,只是年老體衰,又要操勞國政,實在沒有多少精力關注他;孫太後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庶子自然沒什麼好感,不過威脅不到她兒子的地位,也樂得做個好人不為難罷了;倒是他的皇帝哥哥,很難得有這麼個玩伴,倒是很在意他,只是太皇太后駕崩,皇帝親政後事務繁忙,自然越來越少有時間照看他了。

這次結婚,應該是他哥哥為他做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雖然他是皇帝唯一的親弟弟,但畢竟不可能永遠留在京城,規矩擺在那裡。

太祖仁宗的兒子多,基本都是批次就國,一般25歲左右;他這回就是自己獨自上路,應該也是這個年紀,否則拖得太久,肯定大臣不會同意。

一旦就國,就永遠不可能再回到北京,只能待在封地的王宮裡,不能隨意外出,也不能隨意交結地方官,甚至連出城也要向北京打報告,獲准才能成行。

雖然是親王,也不過是高階的囚徒。

而且朝廷為了牽制親王,生母只能留在北京。

到那時候,最親近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

所以儘管素昧平生,他還是希望能跟王妃和睦相處,畢竟他們是夫妻,生同衾、死同穴。

如今看來,皇嫂給他挑的王妃還是不錯的,明豔照人,溫柔體貼。

出來也不能回府,反而得跟著四處拜訪。能讓親王登門的自然不是一般人,公侯伯都不行,仁宗皇帝的兒子們早就就藩了,因此只有公主們;都是長輩,成婚當天在宮裡陪著太后皇后說話,不會親自到家裡來道賀,只能郕王夫婦前去拜訪,好在都住在十王府,並不費力。

明朝的公主不多,早亡的不少,如今只剩下四位公主,包括曾祖母輩的永嘉大長公主、含山大長公主、母親輩的真定大長公主、姐姐常德長公主。

汪舜華看清穿小說就知道,清朝公主和駙馬分居,導致早夭,沒想到這規矩居然是明朝傳下去的,當時就警鈴大作:萬一她以後生了女兒封了公主,還住在宮裡,夫妻見一面還要給太監宮女行賄,那怎麼辦?

絕對不行!

但是這話是絕對不能說的。一來她是新婦,根基未穩說這些,別人肯定不聽;更重要的是,這個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伺候或者說看管公主的老嬤嬤和她們的伴食太監,其中利益糾纏,別說自己理不清,就算郕王也得罪不起,一個不好,被滅口都是有可能的。

她有黨性有人性,但不是聖母瑪麗蘇,不可能飛蛾撲火,和整個世界對抗,沒有那實力,也沒有那野心。

入鄉隨俗,還是先管好自己吧。

汪舜華警示自己,說不定自己根本就不能生。

她暗暗盤算,景帝在位不過七年,死的時候也才三十,廢后是在好幾年前,難怪歷史上的汪廢後要反對廢太子,她還年輕,能生啊!如果是侄子佔了太子位,將來自己生了兒子,都不用自己動手,皇帝就會想著換太子;但如果是嬪妃的兒子佔了太子位,自己生出兒子怎麼辦?再換一次?還是聽之任之,嫡子去當親王?

別逗!

汪舜華想的大致不錯。歷史上的景泰對汪廢後,不能說恩深義重,也實在待遇優厚。繼位冊立皇后,立刻提拔她的爺爺汪泉和父親汪瑛為正一品都督,四個還是白丁的叔叔,汪璽為正四品,汪瑄、汪智為正五品,汪玉為正六品。不僅如此,景泰二年初,汪皇后直接以皇后的名義釋出兩道懿旨,一是度僧三萬,二是讓錦衣衛掩埋北京保衛戰烈士的骸骨,拾骨官人賜銀一兩,旗校半兩,堪稱大手筆。在整個明朝,以皇后名義發懿旨給外廷的,也只此一例。

景帝不僅對妻子驕縱,對岳家同樣縱容。景泰二年三月,汪家竟一次侵佔武清縣官田民田一萬六千餘頃,並招納無藉禁民樵採,擅榷商賈貨利,引發輿論沸騰,給事中林聰等紛紛上表彈劾,景帝竟然不治罪,直到群臣再三上言,這才讓戶部派人勘測所佔田畝,歸還原主;卻沒有追究汪家的罪行。

然而景帝的寬宥並沒有換來妻子在廢儲問題上的支援。她旗幟鮮明的反對廢儲,導致夫妻徹底決裂;但即便廢后,景帝也沒有對汪家進行清算,汪家的待遇一如往常。

道是無晴卻有晴。

汪舜華不知道這些,只是跟著丈夫一家一家的拜訪公主們,這回禮節簡單很多,她也輕鬆自在些。公主們整天悶在府裡,其實也沒什麼事,現在多出一個人,還是很高興的,何況場面上的人,怎麼都不至於難堪。大家坐下,親親熱熱的說話,一邊感嘆歲月匆匆,年華易逝,當年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在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郕王小時候是什麼樣子;一邊說著新媳婦長得真漂亮,和郕王是一對兒,以後要好好相處;一邊催著你們趕緊造人,為皇家開枝散葉;一邊說以後就是鄰居,更要經常走動。

汪舜華低著頭應了。

她看的出來,常德公主才不過二十來歲,青春韶華,又繼承了母親的貌美,明豔絕倫,卻一臉落寞。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可知這深深宮牆,鎖住的不僅是清秋,還有無數女人一生的幸福,不僅後妃嬪御,還有公主宮女。

這真不是什麼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