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161、雞飛狗跳藩王府(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1、雞飛狗跳藩王府(五)

沒牽連到晉王,汪舜華有點小小的失落;別著急,驚喜馬上就來,不僅有大魚,還有巨鱷!

之前玉牒是十年修一次,主要是這年頭高出勝率高死亡率,交通又不方便,藩王們吃拿卡要,朝廷也想拖一下。不過藩王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一般都是生了孩子就請名。老婆就算了,王妃在不可能冊封側妃,這是規矩;王妃死後三年,嫡子全部死絕,生了長子的小老婆可以母以子貴,加封為王次妃,藩王死後,可以冊封為王繼妃——藩王是沒有太妃的說法,統一稱王妃。歷史上襄定王祁鏞繼位後,夫人虞氏被冊立為王妃,然而母妃也稱王妃,覺得頭疼,懇求憲宗另賜封號,但憲宗也沒辦法——規矩擺在那裡,不可能另外闢一個。

因為現在朝廷只認嫡子,所以統計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想趁著機會把庶子報成嫡子。

秦王府的宗室永壽王,是秦王第五子之後,現在的志埴,宣德六年襲封,五十六了,孫子都有了。麻煩就在世子公鋌是嫡出,孫子誠淋是庶出,而且世子妃前年就去世了,不可能再有嫡子,怎麼辦?當嫡子報!年齡往前一點。反正世子妃死無對證,活過來也不怕,你想讓我斷了爵位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千算萬算,忘了當時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給朝廷請過名!按照規定,請名的時候,是要寫明生年月日、並分嫡庶及生母姓氏,上報王府,並給宗人府打報告的。遇禮部行查,要和宗人府的玉牒對照;何況前兩年汪太后還命各王府重新統計上報,命禮部和宗人府一起查驗。

只是利令智昏,想著削藩的事情來得太急,以為那封奏疏早就被扔在宗人府檔案室的角落裡被人遺忘。

想錯了!

歷代封王中,以秦、晉、齊、楚四封號最為尊貴,因為它們代表的國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其次才是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明朝也不例外。這四個封號早在太祖時期就被搶了,其中秦晉二王都是馬皇後所生的嫡子!齊王朱榑在建文帝時期被廢庶人。太宗為了顯示自己的仁厚,又恢復了,三年後就奪爵廢為庶人,此後再也沒有封過——捨不得,直到四年前景帝病重時,把這個尊貴的王爵戴在了自己心愛的嫡親兒子頭上。

既然身份尊貴,自然待遇就是最好的;那麼此次削藩,派的勳貴也不一般,都是國公帶隊,後面還跟著一兩個侯伯。晉王府去的是定國公,楚王府去的是成國公,周王府去的是信國公,趙王府去的是鄭國公,不安分的寧王府去的是魏國公,那麼秦王府去的就是英國公張懋!明朝第一功臣世家!汪太后的親女婿!

英國公之所以能超過魏國公、定國公成為第一,除了祖父張玉、父親張輔功勳卓著,而且都戰死疆場以外,會察言觀色、迎合上意那是必須的。何況汪太后對女婿格外關照——她捨不得女婿上戰場,但是還是希望他在朝廷辦點實事,因此當面提點;張懋也是聰明人,知道不拿點乾貨無法交差,連襟可是父子一塊兒上陣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何況汪太后實在很負責任,在給勳貴送行之前,就親自審定了宗人府呈上來的各王府人員名冊,將其賜給辦差的勳貴——以前幾年統計為準,加上近幾年申報的,什麼時候出生、請名、嫡庶、冊封、結婚、生子等等,都是一清二楚。

這可幫了英國公大忙!自己來回翻了幾遍,路上又抄了好幾份——當然其他勳貴也是這樣幹的,都不傻。

秦康王四年前去世,世子公錫雖然是嫡長子,但尚未繼位,也沒有擔任宗理,因此秦王系多少有點群龍無首,想幹仗都沒法找牽頭的——這種事,要麼不說,要麼說了就幹,幹了就成,否則真是要殺全家的,沒人敢開玩笑。

英國公當然明白丈母孃的心思,那就是剩下的藩王越少越好,但是世子公錫嫡出的身份毋庸置疑,他那個已經三歲但還沒命名的兒子是庶出,四個弟弟也全是庶出,只是世子妃王氏還在,今後的事情也不好說;何況秦王系還有其他的嫡出。

不能剷除秦王府,那就多在宗室上花點心思。

當時拿著清單去對照——不對,明明上面說的世子妃無出就死了,怎麼還蹦出個嫡孫?難道弄錯了?不可能,那上面報的庶子在哪裡?查!馬上就出來了。

當然這時候了還要找點其他的問題,郡王比不上親王,但在地方多年,欺男霸女、侵佔土地、魚肉百姓之類的多多少少都有,幾乎不怎麼費力。

欺君罔上是死罪,宗室死罪可免,爵位自然沒了;永壽王一聽到聖旨,心肌梗塞當晚就翹了;已經成為庶民的世子痛哭了一場,帶著老婆孩子去鳳陽守孝了。

因為管理比較滯後,所以水比較混,自然想摸魚的就多,秦王府就不止這一個,還有一位宜川郡王,也是把庶子報在王妃名下,慶幸孩子才出生不久,還沒來得及請名。可惜忘了,郡王妃也是有孩子的,女兒!英國公拿過名冊,恩,世子妃正月生女兒,四月生兒子,不錯,效率很高!

宜川郡王給跪了。

還有幾位將軍中尉,也是這樣幹的,以為地位不高,人太多,查不過來;可惜英國公在上面捉大魚,下面的魚蝦就是國子監的太學生們在撈。書呆子們確實較真——將軍夫人二月一個,八月一個,十月一個,看不出有問題那是瞎子!還有的,直接擰在一起,第一次生了個三胞胎,隔了一年生個雙胞胎!——你拿我當傻子呢!古代不是後代,三胞胎難得,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要上報朝廷給獎勵,免租稅的!《明實錄》經常能翻到。你一個將軍,生了三胞胎居然不往上報,想陷聖上於不義嗎?

既然如此,那就資源合理利用,女兒不要緊,關鍵是兒子,反正將軍中尉的女兒朝廷不管,兒子給正妻,女兒寫到小妾名下。可是人頭是要從欽差眼皮子底下過一遍的。正妻只生兒子,女兒全是小老婆的?有意思!小姑娘管正妻叫媽沒什麼,反正嫡母才是母;可是兒子叫小妾娘什麼意思?誰家嫡子管小妾做娘的?嫡庶有別知不知道?

又一撥人跪了。

活人的文章不好做,那就做死人的——沒看錯,吃空餉,古今都有。主要針對的是孩子,老爹老孃死了還是要報的,否則捅出去是要治不孝的。這年頭死亡率太高,尤其孩子,以前請上了名字,說不定頭疼腦熱感冒發燒天花肺炎就翹了,爹媽傷心之餘,找地方就埋了,也懶得再報死亡,多有點俸祿不好嗎?現在欽差要查人,怎麼辦?找人替!小孩子,可怎麼長得又不像爹又不像媽?往那邊那看啥?你今年幾歲,讀了什麼書,丫頭配齊了嗎,有幾個伴當,臥室在哪裡?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最近念什麼書啊?騎射功夫如何啊?郊外的風景好不好?一般多久能出去一次啊?都青年了,怎麼還沒報結婚啊?書念得怎麼樣,太祖皇帝的寶訓記得住嗎?

還得跪。

軟磨硬泡都不行,那就只有畫圈圈詛咒了——阿q精神在後代很讓人不齒,但是在古代是很盛行的。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漢武帝,原配陳阿嬌搞巫蠱被廢,殺了幾百號人;繼任的衛子夫是賢后,還帶了兩個超級無敵大外掛,可惜兒子被誣陷搞巫蠱,殺殺殺,殺了幾萬人,皇后太子宗室重臣都沒逃脫。現在這些藩王們又搞——當然不敢大張旗鼓的,就是請道士作法,畫個圈圈什麼的,結果去的都是儒家子弟,一看到和尚道士心生警惕,一看還寫著字,是太后皇帝的生辰八字。

事情大發了,這是詛咒!馬上查,有沒有小人木人什麼的,果然找到了幾家。汪舜華很淡定,主犯處死,其他全部奪爵為民——這個真的沒人說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