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194、新任宗人令襄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4、新任宗人令襄王

該辦的事情已經辦的差不多,藩王們可以松一口氣;只是滯留北京的四百多號宗室的安置問題成了君臣的心病。

汪舜華的擔憂也正是朝臣的擔憂。讓詹事府去教藩王郡王沒什麼,官員都配齊了,何況這個群體總人數就這麼多;但四百多號文盲扔進國子監就麻煩了。雖然以前經常有官員子弟因為父兄功績被破格去那裡,但那都是零售,你這是批發,還是大規模的!

而且自從汪太后執政之後,連這個都省了,現在國子監是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都是憑分數進去、憑分數出來的。

別說“高分低能”,一把尺子量到底,這是最公平的。

真要這麼幹,肯定會影響國子監的氣候,不,風氣的。

既然不能這麼做,那就想辦法吧,各王府都有宗學,但估計沒有好好發揮作用,尤其是偏遠旁支,否則也不會被這樣一份試卷屠殺。為了彰顯皇帝對宗室教育的重視,就在北京單獨建一所宗學,年滿十歲考試不過關的就去那裡,當然如果沒有任職資格但特別聰明的,也可以扔到那裡,畢竟自家骨肉,出息了也是姓朱的光彩。

另外宗室女也是要教養的,雖然人數沒那麼多,但你不可能把人放在後宮,皇帝的臉還要不要?那麼,也要建學校,女校。

全部仿照國子監的體例,封閉式管理,當然宗學子弟是可以出來的;宗室女們就別到處亂跑,當然太皇太后、太后會經常找你們進宮的;如果你爹媽兄弟進京,也可以拉出來聚會,總而言之,要注意影響,樹立皇室的光輝形象。

這又是白圭的鍋,他現在已經快麻木了,城牆還在拉線太倉還在選址又出這麼個事,而且貢院又是十萬火急,就不能喘口氣嗎?

但是沒辦法,朝廷的臉面,一定要顧。

他剛退下,宗人令石璟跑了出來,是辭職的。他死於成化十五年,現在自然吃嘛嘛香,只是這兩年宗人府的事情實在太多,有點喘不過氣,加上以後宗室教育又是個大問題,實在使不上力;當然最根本的是這兩年削藩,他作為宗人令,不可避免的卷進去,得罪了很多人,功成身退、儲存晚節,這才是長久之道,否則再這樣下去,指不定被多少人扎小人。

汪舜華理解他的難處,但是宗人令不是誰都能做的。以前一般是駙馬,現在趙輝圈禁,慶都公主駙馬焦敬在南京,常德公主駙馬薛桓那人品就拉倒。要知道在北京的宗室,除了沂王、德王、崇王、吉王和榮王、齊王這六個現任藩王,還有沈王世子之類的預備役,另外郡王級別就別說了,好幾十號,其中不少是皇帝的長輩。

要是沒點資歷、能力和地位,還真的鎮不住這幫人。

從勳貴和朝臣裡選不是不可以,但管理服務宗室的部門,從上到下都是異姓人,尤其在厲行削藩的背景下,怎麼都有點整人的感覺,前年就有一大波宗室大罵皇帝聽信外姓人讒言,折騰我們自己人。

現在在北京城的宗室,嘴上不說,心裡也會埋怨吧。

那就從宗室裡面選,以前太祖皇帝就做過這事,不算違制。

那麼挑誰呢?

——肯定是在秦晉周襄這四位鐵帽子裡頭挑。輩分先放一邊,光是鐵帽子一項,其他人就得跪。

那麼沒有意外,就是襄王了。支脈最近,又有賢名,而且早在仁宣年間,就已經奉旨監國,管理宗室,小菜一碟。

汪舜華和內閣大臣商量,都贊成襄王;又聽取藩王們意見,不用他說,晉王和周王都覺得襄王合適,秦王跟上,其他的魯王、代王、岷王、唐王全部表態支援,那麼襄王就當仁不讓了。

其實襄王真的不想留在北京,他已經開始打點行李準備回襄陽。他的封國開始在長沙,後來改到襄陽。雖然北京是生他養他的地方,但這些年其實已經習慣了襄陽的生活;何況關起門來稱王不比在這裡稱臣痛快?但沒辦法,眾望所歸,那就勉為其難,上吧!

四月二十八日,駙馬都尉石璟正式卸任,襄王走馬上任宗人令,這是繼洪武年間秦王朱樉擔任宗人令後,第一次由藩王擔任宗人令,雖然宗正、宗人都是進士出身的官員,但標誌著宗室管理進入新時代。

襄王不能回襄陽,他的子孫也暫時留在了北京。——襄王系雖然是大藩,但現在確實人丁不旺。襄王自己有三個兒子:長子祁鏞、次子寧鄉王祁鐄都是嫡出,三子棗陽王祁鉦是庶出。祁鏞今年三十五,膝下只有庶子見淑;寧鄉王只比哥哥小一歲,至今無子;棗陽王今年二十六歲,同樣膝下空虛。

“自己人”襄王做了宗人令,宗室們都很高興;剛剛卸任的駙馬石璟同樣很高興,他已經受命前往督導三千營。此前,岳母胡廢後恢復了皇后的身份;兩個庶子石寬、石宏則經汪太后恩准,到軍校讀書,石寬已經透過了考試,按照公主嫡子的待遇,授錦衣衛千戶,現在到江南辦差去了。

同樣高興的還有隱帝留下的家眷。永安長公主年已十四,重慶公主年已十六,都在及笄之年。為她們舉行了頗為隆重的笄禮後,汪舜華正式宣佈,將永安長公主許配英國公張懋,重慶公主許配永順伯薛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薛輔是自幼養在宮裡的,雖然見面的時間不多,但周貴妃還是知道這孩子不錯;尤其上次考試,沂王全程圍觀,回來自然會跟母親提到,薛輔表現相當出色。

如今,周貴妃母子算是把最後一點不安放下了——看來,汪舜華是真的沒有存壞心眼,就算是隱帝在世,也不可能選地位更高的了——宣宗皇帝的兩個女兒,嫁的都是普通平民!那還都是嫡女!

五月初一,舉行了隆重的朝會,然後宗室群臣陪著皇帝參加了經筵——本來應該是春秋兩季舉行的。但是去年秋宗室還沒入京,今年春又忙著考試冊封結婚,實在沒有辦法,於是放在了今天,

與其說這是一次經筵,不如說這是一次宣示。皇帝認真聆聽了於謙的講課,並發表了自己的感想;當然發言材料都是提前審定的。

潛臺詞不言而喻:汪太后的決策是朝廷堅定不移的方針。這是朝臣支援的結果,也是皇帝自己的意願。

端午佳節,太皇太后、太后皇帝和宗室文武大臣一起觀看龍舟競賽,看著鼓樂喧天、你追我趕的火熱鏡頭,大家都鼓起掌來,但晚上盛大的筵席之後,告別的時候終於到了。

楚王、韓王、趙王、淮王系現在無主,任命了宗理;岷王父子身體都很不好,徽煣這次車馬勞頓,開頭還能支援,現在實在吃不消;世子音埑風病嚴重,這次連文試都沒辦法參加,汪舜華下旨,讓他們父子在北京調治。岷王系還剩江川王徽煝一支,他沒有嫡子,幾個孩子都是庶出,這個郡王位保不住。

當然,宗室們也趁著這個機會趕緊解決實際問題。

代王系這些年繁衍生息,大同住不下,偏偏山西鄰近邊地,大家都不願意居住,當然藉口是“切邊小郡,人民負擔不起,加以胡寇之擾,軍馬守禦數萬之需,皆於此取給。”於是懇求內遷,歷史上是分居,遷山陰王遜煁、襄垣王遜燂於蒲州,宣寧王遜炓、隰川王遜火翏於澤州,靈丘王遜烇於絳州,懷仁王遜烠於霍州;但汪舜華和朝臣顯然不會願意——這要重新興建宮室,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朝廷忙著呢!更何況大同邊鎮,你們住著不舒心,我還擔心你們心懷不滿,來個內外勾結呢!

當然,也是有解決的辦法——遼王系團滅,湖廣荊州府王府郡王府有的是,住得下!於是汪舜華批准,代王系集體遷到荊州,用遼王府原來的王宮。

韓王系宗室樂平王衝烋馬上就說:“平涼地寒,而臣體素弱,故致氣疾,久病不愈,多次懇求朝廷改遷,未獲批准。如今雖蒙太後遣醫調治,稍微好轉,但天氣轉寒,又舊病復發。”又用了代王系的理由:“懇求把臣等遷到溫暖通舟楫的地方,一則減輕陝西百姓的負擔,一則延愚臣暮年之命。”

又是一個邊地的!而且死了老大,估計怨氣很大,因此汪舜華很爽快的同意了。寧王系團滅,你們就去南昌吧。

晉王覺得太原也很危險,汪舜華笑道:“你可是晉王啊,自古有晉王不在山西就國的嗎?”

——這麼多藩王一起動,動靜太大了!

——何況,多幾個郡王沒啥,親王還是要離得近一點,方便監管。

晉王吃了癟,只好認了;剛剛拿到爵位的秦王也老實的閉上了嘴。

不過好在汪舜華不算太過分,轉頭吩咐年富:“長途遷徙,勞師動眾。支給代王銀一萬兩,作為宗室遷徙之費,樂平王給一千兩。”

年富領旨,代王等趕緊謝恩。

搬了家,原先賜給他們的土地就要收回來,當然隱含的意思就是這些年透過勾結或者威逼官吏隱瞞的土地都要吐出來;朝廷按照標準重新劃撥土地。

宗室們入宮辭行,汪舜華賞賜了豐厚的禮物,讓榮王送出端門外,並讓太監、勳貴和禮部官員送了一程。

勳貴們還好,忙完婚禮,就趕緊奔赴各自的崗位了,現在江南那邊正忙著呢。

在五鳳樓上望著車轔轔馬瀟瀟的場景,汪舜華心裡很感慨,這樣盛大的筵席也許每三年就會有一次,但下一次來的人也許就不一樣了。

她的感覺沒有錯,下一次的聚會,很多人都參加不了,其中藩王級別的就包括代王仕?、岷王徽煣以及來不及繼位的蜀王世子、荊王世子。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當年。

襄王顧不上感慨,宗人府一大堆事情等著他料理:首先就是滯留北京宗室的安置問題,現在都住在賓館裡,問題倒不大,但生活費怎麼辦?補票的還好,有工資;但沒職務的就真的很麻煩,雖然上京的時候家裡肯定打發了一筆錢,但是能用多久就不好說,尤其很多偏遠的旁支,雖然頂著將軍、中尉的名號,但這些年朝廷對工資不僅一拖再拖,而且經常打白條,日子過得還不如普通人家,現在沒考上,沒臉回去見父母,錢用完了怎麼辦?——當然現在朝廷管吃管住,但以後呢?何況衣食住行都要花錢!

然後說教育問題,學校肯定是不能一時半會兒修好的,少說也要一兩年,那麼書要怎麼讀?教室和教師從哪裡來?

但是你要讀什麼書?以後肯定都是客觀題為主,襄王很明白汪太后和大臣們的心思,要當要立,但問題是你這考試範圍太廣了,有點天馬行空,雖然在自己這種人看上去,就是常識題目,但十歲小孩子他沒學過,而且這些不是必讀科目!科舉考進士也就是八股文和策論呢!你就算要人家死,也得讓人家死得瞑目,何況這樣大面積的屠殺,你真的很有面子嗎?

——老虎吃天,無處下口怎麼行?

這些確實是問題,汪舜華召集了各部門領導開會,當然襄王也在一邊坐著,一起商量怎麼辦。

首先,要回家的可以走,三年後接著再來,根據距離長短發放交通補助,如果已經有爵位的就免了;其次,留在北京的,朝廷負責食宿,標準在那裡;另外發放生活補貼,有爵位的也不說了,已經領著朝廷的工資,算是撿來的;其他的統一標準,每月一兩銀子;另外每年帛四端,生病的要及時救助。戶部根據名冊撥付宗人府,由宗人府統一發放。

其次,教育硬體問題。宮裡是不行的,不過光明學校可以,十三年了,很多學生都已經離校了。汪舜華打算把它打造成禁軍子弟學校,這些年來陸續從禁軍和各地優秀的軍士子弟中選擇了一些人進來,但總的來說,編制很空,畢竟這幾年大家真的很忙;女宗學就放在芳嘉園。

當然,宗學的標準肯定要比子弟學校的標準高一些。去國子監、去順天府學,乃至落第的舉子中挑選老師——別笑,國子監的老師也就是這個出身,進士們難道會去當老師?別做夢!那是皇帝太子還有內書堂的預備役太監才有的待遇。女宗學就更簡單,內宮有的是能識文斷字的女官和嬤嬤。

第三,教育軟件問題。簡單,編教材。其他的都擺在那裡,《大明律》和新修訂的《宗藩條例》,刻就是了,雕版都是放在那裡。其實以前大家手裡都有,但沒當一回事,現在皇帝重新刻一遍賞賜給大家意義就不同了;但是文學和歷史你不能讓小孩子去翻大部頭的書,地理也要系統歸納一下;最大的問題是數學,朝廷自己就沒有找到幾個會的,那就把數學書翻出來重新編課本!

宗室女參照標準進行,使用同樣的教材。

另外,宗學雖然還沒立起來,但是一應的官員配備要到位,國子監祭酒是四品,宗學也用“祭酒”的名稱,只是怕鎮不住人,那就三品;兩京國子監祭酒同步升一級;此外,翰林院也升一級,正四品,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為正五品。

南京國子監祭酒吳節才華橫溢,就讓他去當宗學祭酒。

事情這樣定下來,又一大波人升官,大家都很高興,尤其是國子監和翰林院的領導們,簡直是意外之喜!當然大家覺得這幾個單位提高一下級別也很好,畢竟是天下文人的精英,都不容易。

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襄王長舒了一口氣,下去整理名冊,發放路費,然後為留下的重新安排住處,將宮裡發過來的宮女太監安排到各處,接著準備大家需要的文房用具——雖然有,但還是要重新賞賜。男丁由襄王負責,宗室女就交給襄王妃靖氏了,雖然是長輩,該避的嫌疑還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