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211、春暉文學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1、春暉文學社

沒兩天,永安長公主帶著公主命婦們親蠶回來,汪舜華同意她帶著姊妹們去西苑騎馬踏春,交代注意安全;同時,還讓她去光明學校看看女孩子們。

十四年了,當年收養的烈士遺孤陸續長成出閣了,又相繼有新的烈士遺孤和聰明俊秀的重臣之女被送到那裡,如今連宗室女也送進去,除了安撫人心,也可以看看有什麼優秀的可以培養。

此外,還可以去養濟院看看孤寡,感受一下民生疾苦。慈善也好,作秀也罷,這在後代是很常見的;但現在還很新鮮,景泰年間每年出宮去光明學校的時候,汪舜華也會陪景帝去養濟院看看。

景帝最初很不適應,但是汪舜華做這些實在得心應手,遊刃有餘。看著她和這些人談笑風聲,閒話家常,景帝還能插兩句話,下面的朝臣是真的有點不是滋味。

哪知道永安長公主回來,纏著汪舜華說她們準備成立一個詩社,想請母后也參加。

汪舜華笑道:“我哪裡會寫詩?你們自己玩吧。”

真是世事無常,記得上輩子好像也加入過校園文學社,可惜什麼都沒寫出來。

她在內心不得不承認,她不是一個詩人,也做不了詩人。

放下永安呈上來的詩詞,摸摸她的腦袋,看著她如花般嬌豔的容顏,真的是少年情懷總是詩。

汪舜華在心裡默默承認,自己已經老了,至少心老了。

想了想:“我倒覺得你們不要拘泥於詩詞,什麼戲曲散文小說,都可以試試。那麼多的文學樣式,別把自己的手腳捆住了。要不,你們成立一個文學社吧。設立一筆經費,我贊助點,你們自己出點。除了搞點活動,每年再搞點評比,寫得好的給獎勵;以後風氣蔓延開了,你即便做不了主盟者,也算個首倡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永安長公主咦了一聲:“這是個不錯的主意啊。”

四月初十,宮裡的文學社建起來了。

汪舜華忙中偷閒,參加了她們的聚會,給文學社賜名“春暉”,還捐了一千兩銀子。參加的人員,除了幾位公主,還有留京的幾位郡主郡君以及王妃命婦、高階女官。

汪舜華心說:“你們這是當成夫人外交,搞成高階沙龍了嗎?”

但是沒辦法,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卑職小——雖然現在除了太皇太后也沒比她更高的,但人家申請進來,你不準,反而弄得挺沒意思。

但是為了確保質量,永安公主讓所有申請入會的人員都交三件作品,題材不限、體裁也不限,如果這也不行,那是真不行了。

最後呈上來的數量不少。汪舜華看過,質量相當不低,不知道是真的她們自己寫的,還是有人代為操刀。只是內容大致侷限在閨情寫景、感時傷春之類的,最多有點頌聖,想來還是視野侷限了。

太皇太后對進士宴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對女孩子們寫作還是有點興趣,畢竟很多都是看著長大的。

雖然嘴上說著“女子無才便是德”,但眼睛卻看向詩稿,嘴裡還稱讚著:“我孫女真聰明,能寫這麼好的詩。”

汪舜華心說老朱家都一個德行:護短,孩子怎麼看都是自己的好。於是把她拉進來,壓榨了一千銀子,又交代永安:“以後每次聚會,記得把太皇太后請來,她老人家才是真正的才女。”

太皇太后笑道:“什麼才女,不過就是認得幾個字。”

汪舜華笑道:“母後何必謙虛?先帝不就是您手把手教出來的嗎?我肚子裡這點文墨,還都是先帝教的呢。”

太皇太后這才高興起來,復抹淚:“如今你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了,還說這些做什麼?”

汪舜華笑道:“再怎麼樣,也不能忘了師承;再說,咱們做長輩的,不就盼著青出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嗎?我是希望皇帝和公主們,都能勝過咱們。”

太皇太后笑著點頭。

汪舜華想到《紅樓夢》中賈探春的那紙花箋,鼓勵孩子們:“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餘脂粉。你們的詩文寫的不錯,以後聚在一起,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我是希望大明能多出幾個李清照一樣的才女;要是芝蘭生於庭院,那就更好了。”

她還特意提點了一下:“別只想著詩詞,還可以多寫戲曲和小說。”

——長期待在.asxs.晉江的文學青年,穿越到大明朝不寫點小說,簡直對不起國家對不起黨!別看現在小說是稗官野史,越不看好越容易冒出頭!——當通向成功的道路已經人滿為患的時候,另闢蹊徑未嘗不適終南捷徑,否則大家都寫小說,四大名著估計要換一下了——真沒有不敬的意思,大家懂得。

——此前汪舜華自己不是沒想過幹這個,不過穿越過來不久就入了宮,徹底沒戲了。

當不了文學家不要緊,能當文學家的媽甚至一大批文學家的引路人,也不負此生了。

下面的姑娘們還是有點放不開,只是顧忌她的身份,不敢說話;永安長公主可沒有那麼多顧慮:“母後,就說您不懂文學,不要瞎指揮。小說是什麼——不過就是稗官野史,下三濫的東西。我們要是寫這個,以後可都沒臉見人。”

太皇太后也反對:“你別瞎出主意,這不是什麼好文章。”

汪舜華笑道:“母后先別急著反對,聽我把話說完。”

她戳了戳永安長公主的腦袋:“榆木腦袋。小說就下三濫?跟誰學的這些?詩詞文章就高大上?當年詞還被稱作‘詩餘’呢,結果蘇軾、秦觀、李清照、辛棄疾,哪個不是名垂青史?難道他們比不得從前那些詩人?”

永安長公主怔了下:“那怎麼能比?”

汪舜華道:“怎麼不能比?你們之所以看不起小說,不是因為這個體裁,而是市面上的多是誨淫誨盜的;就像當年詞也是專門寫春閨婦人的,品格不高,結果蘇軾一出來,立刻和詩平起平坐了。說到底,樣式只是載體,根本的還是內容。”

——四大名著絕對不在期中,特此宣告,她心裡補充了一句。

永安長公主皺著眉頭:“那蘇東坡可是一代文豪,咱們能跟他相比?”

汪舜華道:“我沒讓你們和他比,飯要一口口吃;等以後戲劇小說佔據了主流地位了,你們不就成了開路先鋒?——你們也不想想,什麼叫‘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言易巧’?什麼叫‘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古往今來的文學大師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有哪個是一生平安順遂的?你們這些人,別說感受民間疾苦,能知道百姓多艱就很不容易了。那怎麼辦,一輩子吟風弄月,能寫出多少好文章?我讓你們寫小說,不是坑你們。那句話怎麼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個時代一種文章,漢賦唐詩宋詞,風水輪流轉,到我朝就是小說了,你們只要發揮想象力,編幾個好故事,照樣可以脫穎而出。”

永安長公主還是不明白:“母後怎麼知道?”

汪舜華繼續循循善誘:“猜的。你想,以前印刷不方便,讀書人少,文章就短,而且重視文采;現在不一樣了,刻書方便了,讀書人也多了,茶樓瓦寺到處都是,讀書人寫詩文沒什麼,那些一般人看得懂嗎?自然是看故事了。”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幾百年集體結晶好嗎?

永安長公主愣了下:“我還真沒想過,不過他們要看就看,咱們湊什麼熱鬧?難不成還要為他們寫書?”

汪舜華道:“你寫書不為人看,那做什麼?‘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那才是寫書人最大的成功。你用最通行的文學樣式,寫出最受歡迎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教化人心,說不定就成一代宗師了。”

永安長公主明顯是不信的:“就我們?宗師?就憑小說?那李白杜甫歐陽修蘇軾都能從棺材裡爬起來!”

汪舜華道:“你不信,等別人成名成家了,你可別怨我沒有提醒你。”

她的眼睛看向李瑩:“敏政已經寫了戲劇,要不你也寫一部吧,夫唱婦隨琴瑟和鳴,夫妻倆都是文學家,傳出去才是佳話。”

李瑩呆了:“臣女不才,怕有負太后的厚望。”

汪舜華笑道:“你都沒試過,怎麼就知道不行?這樣吧,我給你出個點子。”

她的腦子裡盤桓了一下,看了那麼多小說電視劇,哪個最適合現在呢?哪個是小姑娘能寫的呢——題材太大,怕小姑娘駕馭不住,挫傷積極性;再說,妖魔鬼怪後院相會的也不符合主旋律。

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想起很多年前一部經典的電影。

汪舜華跟李瑩大致交代了一下劇情,李瑩沒想到太后居然來真的,認真聽完,認真的磕了個頭,退下了。

汪舜華看向永安長公主:“我還想到一個題材,你來試試?”

永安長公主“啊”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