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214、沐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4、沐琮

北京的事一出接著一出,南方也不消停。

還是那個大藤峽。

五年前,趙輔等人給了叛軍重重的一擊,但是接下來朝廷多項改革進行,尤其重兵鎮守北方和中部省份,自然放鬆了對廣西等地的官制,於是叛軍死灰復燃,再次鬧事,並迅速攻破了多個府縣,甚至堵死峽江。

其中如果說沒有某些人的縱容支援和內應,那是不可能的。

必須徹底肅清這股叛亂勢力,打通大藤峽航道。

汪舜華和於謙等人商議,趁著這次土地清理,徹底解決這個毒瘤。

正月裡,英國公張懋和戶部右侍郎丘浚、右副都御史餘子俊到達南寧,組織廣西全省人口和土地清理,經過商討,由廣安伯世子範升和餘子俊率領萬人,分兩路包抄疾進:一路由武宣乘船沿黔江順流而下,在龍村埠登岸,從西面直撲大藤峽;一路從桂平乘船從東面撲向大藤峽,於四月初三同時向瑤民叛軍發動突然襲擊。

經過建極元年的大清洗,叛軍元氣大傷,雖然又屢次侵略府縣,但都奉行遊擊戰術,來去如風,不和官軍正面對抗。

當時各地鬧哄哄的,叛軍很多在外劫掠,後方毫無防備。駐守哨卡據點的兵力不多,猝然遇敵,倉促應戰,峽江兩岸重要據點相繼失守。叛軍四面被圍,只好掩護大批瑤民一同轉移到仙女山結寨據守。

官軍人多勢眾,攀木緣崖仰攻,銳不可當。初四,仙女山被攻破,叛軍、瑤民復撤至油榨、石壁、大陂等處。初五,這些營寨又相繼被攻破。叛軍挾持百姓準備由橫石磯過江撤至峽南龍山。官軍尾追而至,叛軍因船少人多,在搶渡黔江時被溺死近千人。

叛軍首領李功山率領餘部撤至大瑤山區的立山結寨固守,與官軍展開激烈戰鬥。10多天後,不得不潛入深山密林隱蔽起來。

官軍不敢深入,只在大藤峽周圍設定哨卡封鎖交通要道。

與此同時,英國公張懋在韓雍的協助下,兩省衛所同時發難,叛軍大部分被殲滅。

韓雍奏請在桂平設定潯州衛,並在大藤峽周邊地區桂平、貴縣、平南各縣設立巡檢司9所,以嚴密封鎖大藤峽;同時在大藤峽腹地碧灘村設定州府。

汪舜華同意,封韓雍為鎮遠伯,從桂平和周邊幾個縣交界處劃出一塊將近1000平方公里的地盤,設武定縣。新進士閔圭成為首任縣令。主要是人口確實太少,只有一兩萬人。

但是光殺是不夠的,不可能把人殺完;這樣的民族地區,既要充分發揮武力鎮壓的作用,又要採取懷柔政策,讓瑤民們離開深山峽谷,遷居平原,墾作便田,給予出路。只有他們生活上有了保障,才不會聚眾鬧事。

廣西熱熱鬧鬧,西南也不消停。

土地清理,全國都要進行,大家都看出來了。

軟的硬的、文的武的都不行,那就另外想辦法。

西南地區地域廣大、可耕地少,地主讀書人勢力也不強,但這裡也有讓朝廷忌憚的力量:土司。

土司可不是被捆住手腳的藩王,人家有人有地有錢有兵,在當地就是土皇帝,實打實的實力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只要土司們鬧騰起來,朝廷忙著救火,自然就顧不上地主們了。

更何況,現在西南地區本就不太平,川南地區一直有叛軍作亂,讓朝廷疲於應對。

於是今年初,一條流言在雲貴川地區迅速傳播:朝廷要在西南地區徵收重稅,每年朝貢的各種羊馬糧食都要加倍。

但是土司們反應平淡。

說白了,這些東西都是搜刮民脂民膏,朝廷要加倍,好啊,咱們更有理由攤派了;到時候帶領弟兄們將臨近的府衙縣衙掀了,把領地划過來,朝廷不認也得認!

土司們在蓄力,但是有人很著急,接著第二條流言就傳播開了:朝廷要搞改土歸流,把土皇帝們全部廢了,然後派遣朝廷命官!

這下土司們坐不住了。

首先就是騰衝土司莽應裡造反。按說騰衝在西南邊境,與四川等地相距甚遠,都是原住民,語言不通,風俗迥異,謠言就算長了翅膀,也不該先在這發酵。

但問題就在這裡。

騰衝地處雲南西南,與緬甸毗連。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朝還建造了石頭城,稱為“極邊第一城”。

汪皇后提倡節儉,捨棄了血腥的點翠選擇了景泰藍,同時捨棄了貴重的和田玉而選擇緬甸硬玉,並將原來因美貌而遭致無妄之災的翡翠鳥的名字賜給這種美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翡翠價格日漸飛昇;到汪舜華執政後,更是一飛沖天,朝野都以翡翠為重,無數商人民工湧進了緬甸,挖掘這種漂亮石頭。

騰衝是緬甸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自然聚集著大量的外來人口,這些人的消息靈通,於是謠言就從這裡四散開來。

莽應裡得到訊息,自然就坐不住了:這些年他依靠地理優勢聚集了驚人的財富,只在這裡做個山大王,實在是屈才了。既然緬甸是寶石產地,更要收入囊中;那麼趁此機會聯合各個土司發難,擴充地盤要緊。

當時沐琮帶人從安南到雲南,和他的堂兄沐瓚商量情況。

雖然知道流言是假的,但這個時候人心浮動,你說了人家也未必會聽。

既然如此,就必須未雨綢繆。

前來雲南辦差的有安國公世子于冕、武定侯郭昌,兩人都傻了。

于冕出發前,于謙其實跟他耳提面命過:“要循序漸進,對付這種土霸王急也沒有辦法,先穩住再說;遇到有造反的也不要怕,沐瓚多年鎮守雲南,有經驗。”

沐琮看出於冕不是將才,他曾經到軍中鍛鍊,但確實沒什麼功勞,於是讓他和自己坐鎮昆明;由沐瓚帥兵出征,分哨並進。只是武定侯郭昌這種生在富貴窩的極品官二代,沒有上過戰場,在路上遭遇埋伏,受了重傷;沐琮聞報,派人接他回昆明養病,自己親自上陣,披歷險隘,直抵賊巢,在於姚關大獲全勝。

沐瓚本來覺得應該乘勝追擊,但沐琮認為:“叛亂雖然已經平定,但土司力量仍然強大。我等兵力不足,根基淺薄,若強力進軍,只怕適得其反。不如派人招撫,說明朝廷政策,瓦解其軍心。同時,根據地理形勢築關建堡,控制要衝;在漢人聚居之地設立諸司衙門,互為犄角。然後興屯田,練兵士,方可保得一方平安。”

沐瓚點頭。

沐家在雲南經營百年,卓有成效。兄弟倆召集各地土司,拍著胸脯保證:“沒有誰要削你們,那都是謠言——你們世代鎮守這裡,朝廷一直以為臂膀,有誰會砍斷自己的臂膀嗎?雲南山高林密,語言不通,朝廷即便派了流官前來,又能有什麼作為呢?這不過是奸佞小人造謠,妄圖干擾朝廷視線,卻拿你們當做祭祀的犧牲——其心可誅啊!”

接到奏報的汪舜華傻了,連於謙也呆了:沐琮,今年才十五歲!

汪舜華知道紅小鬼中有很多是少年就參加革命的,但他們不一樣,是生活所迫,沐琮,他是頂級官二代啊!雖然騎射功夫好,但那和上陣殺敵完全不同好嗎?

李賢也呆了,老半天才反應過來恭喜:“唐朝大將蘇烈,也是十五歲隨父征戰,衝鋒陷陣,屢建戰功。後來投靠唐朝,徵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為一代名將。黔國公不減古人風采啊。”

汪舜華還是不敢相信,將奏疏反覆看了,終於連說了三個好。

汪舜華很爽快的批覆了沐琮的奏疏。

只是訊息傳進內宮,太皇太后自然是驚喜,但又不放心:“沐琮才這麼大,你怎麼能讓他衝鋒陷陣?”

汪舜華的嘴有點苦,現在不能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轉頭看著永順公主,也是一臉糾結,只得安慰太皇太后“沒事,他身邊有人護衛。”

大家都不知道,歷史上沐琮十七歲鎮守雲南。他留心屯田水利,屢次平定夷人起事,推行改土歸流,得到朝野的嘉許。史書評價:在鎮三十餘年,為政務持大體,寬而有制,邊人安之。通經義,能詞章,善草書,其詩瑰麗可觀。

周貴妃也是又驚又喜又怕,永順伯薛輔和沐琮一起到雲南,雖然表現不如沐琮突出,也相當可觀,奏疏裡有詳細寫他是怎樣身先士卒斬殺賊首的。

重慶公主默默地去燒香了。

剿滅了騰衝土司,西南地區仍然並不太平。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沐瓚兄弟唾沫橫飛的勸說在很多人耳朵裡完全變了味道:“內地亂了,是不是就有機可趁?”

為首的就是貴州播州土司楊輝;貴州都指揮使丁實前不久被都掌蠻誘殺,整個指揮系統幾乎被一鍋端,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緊接著,相鄰的廣順土司、長寨土司以及程番等十六長官司也相繼起兵作亂。

前往貴州的是泰寧侯陳涇,相當廢柴,看到外頭土司造反,居然擁兵不動,好在跟著他去的右都御史鍾同還是靠譜的,但無奈陳涇實在太過慫包,鍾同只得自己出戰。他是文弱書生,沒上過戰場,但是文官帶兵不是新鮮事,何況這些年朝廷加強對文臣武將的培訓,出京前也有思想準備,關鍵時刻直接往前衝不含糊;但他畢竟初出茅廬,只能勉強支撐。

好在沐瓚有徵南將軍印。聽說貴州亂成一團,沐琮自告奮勇,帶領一萬人馬星夜前往。十六個土司聲勢不小,其實就是盤踞在惠水縣的一群土霸王。

沐琮星夜兼程,翻山越嶺,趁著六月六日夜晚,土人歡慶,殺入惠水縣。正忙著殺羊宰牛、載歌載舞的十六個土司就這樣被活捉。

而後,沐琮和鍾同合兵,破了廣順土司、長寨土司,而後一路往北,直逼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