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269、皇帝加元服(建極十三年,1470年)(附小劇場1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9、皇帝加元服(建極十三年,1470年)(附小劇場15)

建極十三年元旦的風雪,相當大。

汪太后和皇帝在皇極殿接受了宗室百官的朝賀。

二月初六日,馬上就要十七週歲的皇帝在皇極殿舉行隆重的冠禮。

皇帝的成人禮,自然格外隆重。

周禮男子二十而冠,然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此前汪太后以皇帝年幼,不宜行禮,群臣就以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力爭。

皇帝加元服,嚴格恪守了太祖制定的規範,只是地名換成了皇極殿,以襄王行太師事,以安國公太保建極殿大學士於謙行太尉事。

加完元服,皇帝前往拜謁太皇太后、太后。

看著跪在下面的皇帝,太皇太后激動得掉淚,汪舜華同樣百感交集,只是看到他身後的一大群人,心又緊了緊。

面上仍是不顯,吩咐皇帝:“你如今已經及冠,先帝和祖宗在天有靈,也該瞑目了;如今,你也該擔當起家國天下的重任了。以後你除了讀書,還要每天隨我上朝,閱覽和批閱奏疏,開頭只是禮部的,一步一步的來。”

這原是去年說好的,皇帝點頭允了。

次日謁太廟,又次日百官公服稱賀,建極殿大宴;又次日率群臣前往天壽山,然後回京參觀旌忠祠,回來又到棲梧閣觀功臣畫像。

隨後,皇帝前往歷代帝王廟祭祀歷代帝王。

歷代帝王廟在去年十月落成,比歷史上早了差不多6年。

古人最重祭祀祖先,三皇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祖先;歷代帝王中有可為後代借鑑和效法者,亦應祭祀。

明朝遷都北京後,對歷代帝王的祭祀或在南京進行,或在北京郊區和故宮文華殿進行。汪舜華去過帝王廟,覺得既然早晚是要建的,那就早點建吧,反正也不是什麼大工程。不過她對塑像不太感興趣,畢竟沒有照相機,塑像全憑想象,古代帝王像瞅著怎麼都差不多,於是只設牌位。

還是在阜成門內保安寺舊址處,從建極十一年二月動工,至十二年十月初完工。

參照南京帝王廟,中軸線上,先是巨大的影壁,然後是三間廟門,再往裡是五間景德門,然後是主體建築崇聖殿,殿後是規制稍小的崇德殿,再往後是祭器庫,正殿兩側有四座御碑亭和東西配殿。

崇聖殿座落在高大的臺基上,殿前有寬敞的月臺,石欄板,有雕刻雲山紋的御路。南方出陛三條,中間十三級,左右各十一級;東西出陛各一條,均十二級。

三皇五帝和歷代帝王的神位供奉在景德崇聖殿內。金殿為最高級別的重簷廡殿頂,使用黃琉璃瓦。面寬九間,進深五間,標誌九五之尊的帝王禮制。殿高七丈,立有60根楠木柱子,都是從南洋運回來的。高大的柱子和巨大的樑架共同支撐著巍峨的殿頂。大殿內天花是旋子彩畫,外簷用金龍和璽彩畫。

帝王廟帝王名臣牌位,視太廟功臣式,帝王神牌量增高廣,以別隆殺,帝王朱地金書,名臣赤地墨書。

正殿設帝王五壇,中龕三皇人,伏羲、黃帝、炎帝神位,左一龕四帝,顓頊、帝嚳、堯、舜神位,右一龕四王,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神位,左二龕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漢光武帝神位,右二龕隋文帝、唐太宗、宋孝宗、元世祖神位。

東西配殿為寬七間的黑琉璃瓦重簷歇山頂建築,從祀歷代功臣名將神位,按文東武西佈置。文臣以周公旦為尊,武臣以姜尚為首,包括蕭何、衛青、霍去病、霍光、桑弘羊、陳湯、諸葛亮、周瑜、陸遜、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魏徵、蘇定方、裴行儉、張九齡、郭子儀、張巡、范仲淹、王安石、岳飛、文天祥、耶律楚才等80位歷代賢相名將的牌位。

丹陛東西分設名臣四壇。

崇德殿是此次新增的建築,功能也是新增的,祭祀歷代賢后,自然是汪舜華的決定,當時受到了不小的反對,但汪舜華堅持。崇德殿的規制比崇聖殿小一些,面寬七間,進深五間,其他大致相同。

帝王以伏羲為尊,后妃以女媧為首。陪享的都是歷代賢德后妃。

和前殿一樣,丹陛東西也有從祀,只是肯定不是大臣,而是歷代賢妻良母才女。以黃帝的兩位妃子彤魚氏、嫫母為首,包括先秦的孟母、許穆夫人、楚文王息夫人、楚莊王樊姬、西施,秦朝的巴青,漢朝的江都公主劉細君、解憂公主、馮嫽、王昭君、蔡文姬、黃月英,晉朝的蘇惠、韓蘭英,隋朝的冼夫人,唐朝的平陽昭公主、長樂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宋朝的岳母、李清照、朱淑真,現在《楊家將演義》之類的還沒出來,樊梨花、穆桂英之類的還查無此人,貂蟬同樣不知姓名,花木蘭是詩歌裡的,正史上同樣沒有姓名,秦良玉還沒有出生,但是宋朝的梁紅玉大大有名;汪舜華欽點的黃道婆也側身其間;本朝馬蓬瀛因為出生太晚,只能屈居末位。當然科技界不止這兩位,還有陳寶光妻,以及三位名醫:西漢義妁、晉代鮑姑、宋代張小娘子,當然更少不了世界醫學解剖實踐第一人張秀姑。

上官婉兒和薛濤名聲很大,但名節有虧,文官反對,汪舜華也就沒有堅持。

這些都是翰林院翻遍歷代史書、地方誌列出來的有名的女性。比起名臣良將,確實名聲小了很多,甚至好幾個汪舜華都沒有聽說過;甚至很多人物本身有爭議,其中還有幾個是和親出名的,汪舜華不喜歡和親政策,但是對和親公主的貢獻還是認可的。

文臣們自然推崇班昭,汪舜華其實很佩服她的才學,但是一想到《女誡》就覺得頭疼,算了。

廟門前兩座下馬碑和巨大的紅影壁。下馬碑上刻有“官員人等在此下馬”,顯示著歷代帝王的威嚴與尊貴。

當天,太后皇帝親率宗室文武大臣到歷代帝王廟親祭歷代帝王。正殿中龕三皇位前由皇帝親自奠獻,左右四龕由於謙、張懋、沐琮、徐俌行禮,東西配殿從祀名臣由商輅、彭時、李賢、鄒幹分獻。

同時,派遣禮部官員前往神主的陵墓祭奠。雖然時間跨度大,但是還相對集中,伏羲女媧的太昊陵在河南淮陽,神農的炎帝陵在湖南茶陵,黃帝陵在陝西延安,顓頊和他的侄子帝嚳陵寢都在河南安陽,堯陵在山西臨汾,舜陵在山西運城,禹陵在浙江紹興,商湯墓找不到,但是有個廟在河南商丘;後面的忽必烈墓因為習俗找不到,其他的都很明確,周文王周武王陵在陝西西安,秦始皇陵還沒發掘,不過名氣大大的;漢高祖、漢武帝一家的墳都在咸陽,附近還有唐太宗的昭陵,漢光武帝的原陵在河南洛陽,宋仁宗的永昭陵在河南鞏縣。

集中只是相對的,這些帝陵分佈在全國五個省十二個府,要是每年都祭祀,不安排三五個人是跑不過來的。

當然,辦法是有的。

開國不久,太祖遣使訪先代陵寢,考其功德昭著者三十六,遣官祭祀。

次年,禮部定議,合祀帝王三十五,分別位於河南、山東、北平、湖廣、浙江、陝西等地,每年二月初一、八月初一,所在有司前往祭祀;其中黃帝陵所在地設五品護陵官二人,後由縣令兼任。因此當地縣令比普通的縣令高兩個級別。

現在沿用這個制度,由這18位帝王陵寢所在的縣令兼任祭祀官,春秋祭祀,逢重要年份,朝廷另遣官吏祭祀。其中伏羲女媧和炎黃始祖陵地所在縣令五品,其他的六品;同時加大對帝王陵的保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明朝嚴禁盜掘墳墓,違抗者斬。在此基礎上,不僅嚴禁尋常人等出入,也禁止周圍人等砍伐樹木,違者治罪。陪祀名臣參照執行,當然還有太廟功臣和文廟先賢。

同時,各地祭祀先賢的廟宇同樣受到保護,不僅嚴禁損壞或挪作他用;宗室官員,不論品級,均需下馬下轎而入。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的地位崇高,自然要嚴加規範。那些不合禮制的祭祀就被稱為淫祀。能夠享受祭祀的,除了各家的祖先,就只能是有功於國家地方者。

同時,有功之人如果不在應該的地方祭祀,也屬淫祀。江南曾有三高祠祀范蠡、張翰、陸龜蒙,三忠祠祀伍員、張巡、岳飛,然士人們都認為三高祠不應祠祀范蠡,因為他曾進美女迷惑吳王,是吳人之仇敵,“禮不祀非族”,何況仇敵?張巡、岳飛雖忠,但與吳地毫無瓜葛,亦不應祀。

現在規定,這些先賢有功於國家,不分南北,均可以進行祭祀,不在禁止之列,地方政府應當加以保護。

與此同時,還仿照昭陵的典故,傳旨:“宗室臣民,有冤者,可到德陵外哭訴,不治罪。”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昭茲來許,繩其祖武。這樣慎重其事的祀典,這樣無差別的全民尊崇,這樣不是突發奇想的沒事找事,更不是妄圖得到庇佑,而是一種態度,彰顯明朝是承接三代秦漢隋唐宋元的正統;汪太后和皇帝是要效仿歷代賢君賢后的決心。

汪舜華帶著公主貴婦則到後殿祭祀后妃列女,她親自奠獻後,重慶長公主、永安長公主、永寧長公主、永順長公主、襄王妃靖若玉、沈王妃趙麗華、瑞王妃吳婉清、沂王妃萬貞兒分獻。

看著上面的銘牌,嗯,真的很對得起自己的身份證。

小劇場:

景帝:我兒子終於成人了,嗚嗚嗚~老婆你辛苦了,嗚嗚嗚~

隱帝:不過就是及冠而已,你激動個啥?

景帝:我高興!

太祖:皇帝都成人了,什麼時候親政啊?

景帝:快了~吧?

太宗:快了是什麼時候?

景帝:快了就是快了~

隱帝:你就直說什麼時候!——祖宗,祁鈺蒙你們呢,汪氏就是想把持朝政不放!

景帝:你胡說!

隱帝:你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