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當太后最新章節列表 > 55、雙邊會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5、雙邊會談

然而,皇后懷孕的訊息沒等到,反而等到了太上皇要回來的訊息。

和歷史上一樣,楊善到了也先大營,也先派了幾個能說會道的農民,裝作館伴來迎,試探虛實。

當時問楊善:“我也是中國人,自從被瓦剌人俘虜後一直留在此地。前者土木之役,朝廷軍馬為什麼如此潰敗?”

楊善說:“太平的日子過久了,將帥士兵都已習慣安逸。再說當年正規軍都南下平叛去了,北伐的只是太上皇的護衛隨從,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遭瓦剌突擊,怎不潰散?不過,那次瓦剌雖然獲勝,也未必是瓦剌人的福氣。當今皇上即位後,聰明睿智,廣納各方忠言。有人獻計說:瓦剌人侵犯中國,一定是騎馬翻山越嶺,經由關口侵犯邊境。若下令邊境守衛,在這一帶釘上鐵橛子,上留小孔插尖錐,等瓦剌人馬闖關時,就會誤中鐵橛子的埋伏,一定傷亡慘重。皇上已經採納。又有人說:現在我軍使用的大炮,每次只能發射一枚石炮,所以殺傷力小,若是換裝像雞子般大的石炮一斗,發射出去後擴散的範圍大,敵人的人馬一定死傷更多。皇上也接受了。又有人說:廣西、四川一帶獵殺老虎都用毒藥,若是塗在箭頭上,一觸到皮肉,不管是人是馬立即斃命。這建議也被採納,毒藥已由廣西等地送來。還選拔國內善於射箭的人三十萬,以罪犯為箭靶舉行演習,結果成效甚好。又有人建議:現在火槍隊雖有三、四排,但敵人每次都趁我軍填裝子彈時騎馬衝入我軍陣地,若是建造大型雙頭火槍,一次可裝填數發鐵彈,塗上毒藥,排在火槍隊之後,等敵人騎馬衝殺時同時發彈,一定會讓敵人腸穿肚破。經過試驗後證明,遠在三百步距離外仍極具殺傷力。凡是獻計的人,都可封官獲賞,所以有智謀的人沒有不爭相獻計的。再加上軍士們個個勤加操練,人人士氣旺盛,可惜現在全用不上。”

對方問:“怎麼用不上?”

楊善說:“如果大明與瓦剌講和修好,這些準備怎麼派上用場?”

八月初二,雙方正式舉行會晤,賓主雙方就各自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坦率深入的交流。

也先問楊善官職,楊善說:“都御史。”

也先說:“明朝與瓦剌友好多年,這次為什麼要扣留我的使臣,減少進貢的賞賜,所賞的錦緞也都一匹剪斷為二,並且把我派去的使者扣押在行館中,不讓他們自由行動,這筆帳要怎麼算?”

楊善說:“您父親那一代時到中國進貢馬匹,所派的使者不過三十多人,得到賞賜的也不過十有二、三人,從來不加計較,兩國情誼友好深厚。今天您派往中國的使臣多達三千多人,見了皇上每人都賞得一件織金衣服,即使十幾歲的孩童,也和成人般同樣賞賜,至於皇上豐盛的賜宴更不用說。為了使您有面子,使臣回瓦剌前又再賜宴。更派特使護送,哪有拘留使者的事?可能是隨使臣同來的奴僕,在中國作奸為盜,害怕使臣責罰,畏罪由小路逃走,中途或是落腳他處,或遇虎狼遭到意外,也說不定。這些人中國留下他們又有什麼用?至於減少進馬的賞賜也是有原因的。先前您曾寫了一封信,託使臣王喜送交您的中國友人,正巧王喜外出,信件讓吳良誤收了呈給朝廷,後來您的朋友怕朝廷誤會,就對大臣說這次瓦剌前來獻馬的使臣不是您所派,不能比照往例賞賜,所以賞賜就比以往少。而您的朋友為使者送行時卻誣賴說是吳良的計謀,想借您手殺了吳良,您果然殺了吳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先說:“對。”

楊善又說:“再說到買鍋,這種鍋只有廣東才有,廣東距京師有一萬多裡,所以一隻鍋定價兩匹絹,貴國使者買鍋,只肯出一匹絹,雙方討價還價,賣鍋的人索性關門不做生意,這種事皇上又怎麼會知道?就好比中國人向貴國使者買馬,出價太低使者當然不肯賣,難道能說是您的授意不成?”

也先笑著說:“對。”

楊善又說:“剪斷錦緞都是使臣奴僕回回人做的,他們將一匹錦緞剪成兩段,若您不信,搜他們的行李,整匹完好的錦緞都在他們的行李中。”

也先又說:“對,對,都御史說的都是實話。如今事情都過了,都是小人讒言。”

楊善見也先態度緩和,就說:“您是瓦剌大將軍,卻聽信小人讒言,忘了大明皇帝恩德,常常侵犯邊境,殺害百姓。上天有好生之德,您卻好殺戮,所俘的明朝士兵,或因思念家人而逃跑,抓到便挖心摘膽,他們淒厲的慘叫聲,上天哪有聽不到的?”

也先說:“我不會下令殺人,都是下面的人殺的。”

楊善說:“現在兩國誤會澄清,和好如初,可否請太師下令撤兵,免得上天發怒降災。”

也先笑著說:“對對!請問皇帝回國後,還會是皇帝嗎?”

楊善說:“天位已定,怎能再更換?”

也先說:“堯、舜時代帝位是如何傳承的?”

楊善說:“堯讓位給舜,和今天兄讓位給弟是同樣道理。”

有個叫昂克的平章插嘴說:“貴國前來迎接皇帝回國,帶什麼禮物答謝我國?”

楊善說:“若攜帶禮物,後世的人會嘲笑您貪財;若空手前來迎奉皇上,表現您的仁義之心,能順應天道,自有歷史來從沒有這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臣一定監督史官修史時詳細記載,讓後世萬代人人稱頌您的作為。”

也先笑著說:“對對!就請都御史好好為我寫吧。”

伯顏帖木兒請求留下楊善,再派人到北京,等他們同意太上皇復位以後,再放他回去。

——有人說這是太上皇人緣好,所以瓦剌方面希望他復位,不知道這是誇他還是損他。畢竟從敵國那裡得到這樣的評價,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傀儡最好操縱,一個蠢得不可及的豬對手更是大家都盼望的。

也先有點不耐煩了,明朝皇帝已經過氣,在這裡只能消耗糧食;比起收留這位,他其實更想見他們兄弟同室操戈的場景;所以無論楊善怎麼說,他都說對。

都不是傻子,景帝幾次三番措辭嚴厲,顯然不想接回老哥,甚至是想借自己之手殺了他。只是這樣一來,明朝就更有理由和自己作對。

因此,他不打算殺人。

於是說:“以前說遣大臣來迎,大臣到了,不可無信。”

就讓楊善去見太上皇。

次日,也先設宴,為太上皇踐行,令楊善坐。

太上皇說:“聽太師的話,坐。”

楊善說:“雖草野,不敢失君臣禮。”

也先讚歎:“中國有禮。”

罷酒,送上皇出。

明日,宴使臣。

當然,按照官方說法,太上皇臨走時送到了熱烈歡送,伯顏帖木兒等連日宴請,還送他至野狐嶺,派了五百騎送至京師;甚至已經走了很遠,還將出去打獵得到的獵物派人快馬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