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竊國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章 推出善堂,琴聲中籌集募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章 推出善堂,琴聲中籌集募捐

此次助學募捐儀式結束後,因為宣傳得力,很快又有九位董事加入‘仁愛善堂’。此九人與黎仁超等六人一併計入發起人名單,以供後人查閱。

除這十五個人的捐資外善堂又得到一些府縣衙門的撥款,以及兩廣鹽運使鍾謙鈞的極力贊助,再加上助學募捐儀式上的現場籌集,事後計算共得到籤助白銀近六千兩。而且善堂幾位主要成員正打算積極活動,向其他行業同仁募捐,所以這六千兩只是個起始資金。

就在兩廣鹽運使高調的與善堂合作之後,承辦廣東鹽務的十三行豪商潘仕成忽然被官府徹查拿問。

潘仕成的先祖曾是廣東的鹽務官,潘家承辦廣東鹽務已有四代,其豪富的程度甚至都被民間稱為‘潘半城’。十三行路數十年前曾發生過一次大火,潘家及其他幾家行商儲銀被融化,融化的銀漿竟然綿延流淌了二里地。而潘家是繼伍秉鑑伍家之後的廣東首富,近百年來積累的財富堪稱富可敵國,足以吸引無數大鱷巨鯊的窺伺。

如此豪富的潘仕成竟不知收斂,考順天鄉試未中舉人的情況下,他竟然捐銀萬兩得到皇帝欽賜的舉人出身。道光十年他盤下荔枝灣方圓的數百畝地,大興土木修亭葺臺,建成了嶺南第一名園‘海山仙館’。‘海山仙館’裡的豪華佈置比《紅樓夢》裡講的‘大觀園’也毫不遜色,其規模卻更勝幾分。

‘海山仙館’除了其巧奪天工的建築風格外,它所處的位置也極佳,西望滾滾珠江來往不絕的船隻,東邊是西關民居和古老的廣州城牆,北靠翠綠的沃野與起伏的山巒,南面則是停靠著外國商船的白鵝潭。這一片風水寶地卻只是潘仕成的私人別墅罷了,省城官員非正式的會見外國使節都會請求用他的園林作為接洽場地,這種情況怎能不讓人眼紅。

此次查辦潘家的鹽業,是官商互相勾結參與佈置的,沒有問題也會給他製造問題,更何況近百年的鹽務賬目梳理起來哪能沒有點漏洞。

黎仁超聽說這個訊息知道七十二行的人動手了,就去文瀾書院看了看,回來說公局分屬兩夥的局紳勢力正在暗鬥。公局裡七十二行的第一代言人,順德探花,在籍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文田,此刻正與梁、伍、馬這三個十三行家族的當家人爭權奪利,而潘家最近受到七十二行全方位的打壓以及官府的查辦,已經自顧不暇了。

這種商戰黎家是無力參與的,只能作為旁觀者在一邊觀摩學習,或者趁機撿漏還可以。

所以黎仁超最近頻繁的參加七十二行內部的會議,經常建言獻策,受到幾個行內老人的看重。而且又與‘仁愛善堂’裡幾位董事建立更加深層的友誼,董事之間聚會時黎仁超也經常能說出一些一語中的,發人深省的話來,幾位董事漸漸的看黎仁超的目光有所改變,黎仁超在行裡也有了幾分話事權。

除了在七十二行打下人脈關系外,署理南海縣事的陳善圻最近也與黎仁超走得很近,前幾天他送了黎家一套《海國圖志》。不過他對黎仁超下如此大的功夫的原因透過這幾天的接觸也打探到了,原來陳善圻雖然只是個附貢生,但做官卻很有一套,當過好幾任的正印官了。不過現在他卻只是幫南海縣令打理本縣雜務的副手,對此陳善圻當然不滿意了,於是他就想做出幾件政績斐然的事來,以求上官能提拔他去別的地方做個正印官。

做什麼呢,文治武功這兩樣武功陳善圻是不行的,於是陳善圻盯上了文教事業。修《南海縣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想修書院,但省城裡的書院基本都被頭頭腦腦們給修光了,陳善圻很聰明的把目光盯在了省城以外的書院上去了,他看中了南海西樵山下的三湖書院。

三湖書院因其位居西樵山下應潮湖、鑑湖、會龍湖之間而得名,是乾隆年間建立的,道光年間曾重修過一次,不過現在基本上又荒廢了。陳善圻去年就看中了這裡,想要籌錢重修,但去年的知縣鄭雲帆把縣衙分給文教方面的錢拿去重修縣學西湖書院了,他只能再等一等。

一直等到現在,看到黎仁超籌辦的助學儀式讓陳善圻感到這是次機會,於是陳善圻找上了黎仁超,想和黎仁超商量讓黎仁超幫著籌一部分款項用作修葺三湖書院。

黎仁超如今也是‘仁愛善堂’的董事了,所以還算比較重視此事,在與其他幾位董事聚會時就提了提。有對三湖書院比較熟悉董事覺得這事可以操作,不過要造出聲勢來,讓善堂取得更大的名聲,所以就想拉上佛山鎮和西樵本地的士紳一起做這件事。

如今此事已提到日程上來了,陳善圻對黎仁超就更顯親近了,他甚至還幫忙在縣衙奔走,讓黎仁超在黃沙一帶弄出一塊地來。

弄到這塊地黎家是想用來熬糖做糖坊的,南方盛產甘蔗,民間分佈著不少土糖坊。黎元方把英文教材編好交上去得了一筆獎金,他想用這錢造糖,當然是造更優質的糖,他父親與三叔公都沒反對。

不過現在有幾樣裝置是與土糖坊不同的,正在佛山鐵廠訂做,這塊地有些屋子都閒著,黎元方就暫借給粵劇團的人居住。這些人受到官府打壓被禁止演唱粵劇,因為又屬於賤籍受其他行業的人鄙視不好找別的工作,生活都很拮据,黎元方就想順手幫一把,還教給他們數十首歌曲讓他們到酒肆去演唱賺錢。

陳善圻還邀黎仁超父子到他的寓所做過一次客,回家之後黎元方就表示不想再去第二次了:“他們家太嚴肅,太講究規矩了,做什麼事都一板一眼。開眼看世界的魏公怎麼會找這麼個女婿,不是說他家都很開明嗎?”

“讀書人家裡多數都是這樣的,我們家以前也是。”黎仁超笑道。

黎元方吐了口氣,有些慶幸他祖父沒活到現在,要不然他就會在家裡活不下去了。

“你不是說那位陳大人的夫人至孝嗎,怎麼個至孝?”黎文氏挺著略顯的肚子坐在一旁邊縫衣服邊問丈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母親您還是別聽了,這種至孝絕對讓人敬而遠之。”黎元方說道。

這倒讓黎文氏更感興趣了:“怎麼了,快說說。”

於是黎仁超就說道:“這位陳大人的尊堂還在世的時候,曾得過一次怪症,郎中開的藥方裡有以人肉為引,於是陳魏氏知道之後,就剜下自己手臂上的一塊肉讓婆婆進藥。”

“果然至孝。”黎文氏讚道。

“祖母要是曾得過這病您會不會也這麼幹?”黎元方問。

黎文氏怒道:“那我還養兒子幹什麼?我剜你的肉救你祖母,成全你的孝心。”果然敬而遠之。

“相比於陳魏氏我倒覺得吳翰林的孝行更值得學習,鹹豐帝當年被英法打急了,下詔求取外交人才,得知了吳翰林情況後降旨徵他回京去總理衙門做外交官,他都陳情說有母在,不就也。這種行為我覺得才是真孝,父親母親,你們說陳善圻把他老婆誇的這麼好,他要是面對吳翰林這種情況會作何選擇?”黎元方轉話題問。

黎仁超不同意道:“不論他的初始心理如何,他的行為是孝行。”和兒子接觸久了黎仁超也學到不少新鮮詞。

黎元方想了想,自己對孝的定義確實有些苛刻了,於是點頭道:“父親說的對,而且這種人可以互相利用,只要我們能幫他升官,他就能幫我們發財。各有所求各有所取,像陳善圻這種人還是很好打交道的。”

“說的太市儈了,你以為人家就對你沒有一點真心嗎?”黎仁超說道:“你可知道陳大人曾向我求取過你的生辰八字。”

“神馬情況?他要幹嘛?”黎元方大驚。

黎文氏笑:“你覺得呢?你以為平白無故的你父親會帶你到人家家裡閒逛。”黎文氏顯然已經知道了這事情。

“我可堅決不娶他家的女兒,一個個裹得小腳跟個辣椒似的,都太嚇人了。”黎元方立刻就想到了這方面。

黎文氏不理他,問丈夫:“陳家的女兒都怎麼樣?”

“陳家的大女兒已經出嫁了,其他幾個女兒倒還在家裡,不過二女兒三女兒也都許了人家。二女兒從小就許給了他大舅哥的兒子,三女兒在他任職澄海縣令時許給了文姓同僚的一個兒子。”

“文姓同僚?”黎文氏打斷。

黎仁超點頭:“好像叫文廷式的,因父輩在廣東做官而寄籍於此,在潮汕一帶也是個很有名氣的少年才子。”

“這一個個不是嫁了就是許人的陳大人到底有多少個女兒?”黎文氏疑惑。

“六個女兒三個兒子,這還不算有個夭折的。”黎仁超說道:“不過他四女兒和黎元方一般大,五女兒比元方小一歲,小女兒就不清楚了,反正是很小,不合適的。”

“當我不存在是吧,你們討論也沒用,反正我是不會娶他家的女兒的。”黎元方態度很堅決。

喜歡竊國風雲請大家收藏:()竊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