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你的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101.兩位皇帝依然在彼此使絆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1.兩位皇帝依然在彼此使絆子

幾天前,三大營中的精銳在李邦華的帶領下叫苦不迭的向高陽縣行軍,李邦華的幾百名家丁跟在行伍最後面,收攏著掉隊的京營兵。抽走了八千名精銳北上支援關寧後,這兩萬多京營兵已經是京營的老本,此時除禁軍二十六衛以外,京師已無可用之兵。

劉之綸告訴我,軍隊應該注重戰略機動性,一支可以轉戰千里的軍隊可以當成幾支軍隊來用,我很同意這點,羅馬軍團最引以為傲的並不是裝備或訓練,而是在良好的公路網上快速行軍的能力,一旦邊疆有事,帝國可以迅速利用地中海航運和羅馬大道向熱點地區投送兵力。

在聽取了我和劉之綸以及王祚遠的建議之後,李邦華選出了三大營中堪用的兩萬多人,從京師出發,向保定府進軍,除了帶有輜重以外,還帶著幾座光學電報站所需的大旗和千里鏡,裝在大車上。每走十里,便分出一個百人隊,在路邊紮營,豎起電報站,儘管軍隊離開了北京,透過永定門上新建的電報站,我依然能在半個時辰內取的京營的最新消息。

今日紮營在何處,點卯時各部掉隊多少人,哪個營的兵偷了農家的雞,被當地士紳追著打。

我只能派快馬再送上五千兩帑金,加急送往李邦華處,要吃雞買就是了,別再出這種丟人現眼的事。

這次讓軍隊長途行軍,只要是為了迎大豬蹄子他哥哥的老師,前兵部尚書孫承宗重新上任,反正上哪兒不是拉練,不如直接一次性解決兩件事,把孫承宗順道接回來,要是行李多還能用輜重車拉,為了幫他搬家,我特意選了十幾個精通抄家的錦衣衛去幫忙。

賽里斯的道德中對謙遜有一種病態的崇拜,之前讓袁崇煥來上任,我讓他來,他說他不行不肯來,我說你來,他說他沒啥本事,年紀又大了,不肯上任。我險些氣笑了,袁崇煥才四十多歲,就敢三番五次推辭,那孫承宗貴為前任皇帝的老師,不得來個七擒七縱啊?

北京到保定有驛路,書信往來也就四五天,但加上保定到高陽,那就得一個禮拜,來回推辭七遍,就得七七四十九天。

您擱太上老君的爐子裡煉丹呢?

至於八百裡加急嘛,八百裡加急跑一回,人力馬力算下來不知道多少銀子,皇帝家也沒餘糧,餘糧都被那幫一天要吃四頓的宮女太監吃光抹淨了。

好在電報站的效果比我想象的還要好,通州到北京的電報站現在已經投入執行,現在排程通惠河上的船閘方便了許多,船隊不用在通州慢吞吞的等著了,只要北京發個報,立馬就能趁著水頭開進京城,上游水頭過大時,也能及時讓沿途船隻靠岸拋錨,免得傾覆。

除了這些電報站成本很高之外,倒也沒什麼缺陷,不過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何況怎麼都比八百裡加急便宜。

倒是千里鏡不好搞,我讓徐光啟帶人把海州進貢的白水晶全給磨了,才湊出幾十杆堪用的大千里鏡,恐怕過幾日要工部專門派兩個人,去海州採買白水晶才是,不知道會是哪個幸運兒會吃到回扣呢?

其實若是全員騎馬,棄了輜重輕裝奔襲,只消四五日便能到高陽,但打仗不能只靠騎兵,還需要步兵,炮兵,輜重,輔兵和水兵協同,攻城時還要工匠與民夫打造軍械,所以還是把各營都帶上,儘可能真實。

羅馬軍團的信條是——訓練就是不流血的作戰,所以在作戰時士兵和將領才能有條不紊,我也希望京營能在新軍練完前能挑起大梁,所以一切都按真的來,甚至要求每天晚上的營地都要挖掘壕溝,佈置拒馬。

這天早上,京營的騎兵和前鋒終於開到了高陽縣,儘管看到了京營的旗號,高陽縣城的守軍還是關上了城門,因為當地的官員並不知道有這樣一支軍隊會抵達。

好在李邦華與城樓上的團練交涉一番後,縣令派了幾個人,縋城而出,總算是弄懂了京營是朝廷天兵,不是哪路闖王打進來了,才敢放人進城門。我吃完早飯,高陽縣的西城樓上就建起一座涼亭,邊上豎起三竿紅黑大幡,等到我吃完第五碗羊雜碎,通政司已經把第一輪的信經由驛路上的電報站送回北京,放倒了我的案頭,李邦華已經拜訪了剛剛從床上爬起來的前兵部尚書孫承宗。

“臣已年邁昏聵……”

我目無表情的把紙條揉成團,丟進一旁的爐子:“再去請。”

又過了半個時辰,字條送到了我的書桌上:“老臣才疏學淺……”

我從資治通鑑裡抬起腦袋,對這種結果並不意外:“再去請,就說朕都哭了,非帝師不能救祖宗江山。”

太監抱著我寫的便條,小跑著衝向西華門。

大半個時辰後,小太監拿著一疊紙衝進了御書房,我被嚇了一跳,趕緊用資治通鑑蓋住那本翻了好幾遍的《弁而釵》。

這小太監該不會被看見了吧?喘成這樣多半沒看清,不不不,安全起見還是找個由頭髮配他去臺灣享清福。

匆匆看完了字條,我算是明白怎麼回事了。原來這孫承宗以為半個時辰就給他答覆,是李邦華在耍他,請了他兩次都不為所動,花了好些口舌,好說歹說與他說明白了電報的工作原理,才算是讓這個老頭子相信,北京的皇帝正在等他的電報。

親眼看到電報站拍了一封書信之後,孫承宗據說很是震驚,李邦華還把老爺子的驚詫之語附上了:“此物當真如此靈驗?可是役使鬼神之術?”

哪那麼多廢話,趕緊給我捆北京來。

……

朕返回營地,輜重已經裝上了大車,

伊萬和一眾羅斯士兵圍了上來:“巴塞麗莎,他們怎麼說的?”

“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們想聽哪個?”

興許是性子的緣故,伊萬撓了撓頭:“額,壞消息?”

“壞消息是那些白蓮教不信我們,只怕此事難以善了。”

伊萬吐了吐舌頭,露出滿嘴黃牙:“那,好消息呢?”

朕叉著腰,讓自己顯得更加英明神武:“好消息是馬上就有四五千人的奧地利騎兵就要衝過來啦,大家只要以一敵十,把那些騎兵統統砍死,納了投名狀,這些個白蓮教便肯信我等,又能砍頭,又能交朋友,如此好事,上哪裡去找?”

“巴塞麗莎,您拖欠我的三個月工資我不要了,我現在能離職嗎?”

居然敢惡意離職?信不信朕關你半年詔獄?

朕狠狠一巴掌拍在伊萬油膩的棕發上:“少他媽廢話,馬上那票騎兵就要到了,趕緊給朕列陣,把木料都捆紮成拒馬,擺到前頭去,留個口子。那邊那幾個,你們去把弩炮裝起來!”

這些四百多人中,大多數是原本拂菻國的精銳,再加上新募的一百名優秀新兵,這些日子以來日夜操練,倒也不顯得忙亂,兩門虎蹲炮早已裝上了兩份的鉛子,弩炮上也擺著陶罐做的火藥榴彈,未免射出後不及炸開便碰撞碎裂,外頭還裹著厚厚的繩套與黃泥。

羅斯人步兵拿著長矛,排成三排交疊的長矛陣,護持著混編在其中的三眼銃手,分到重甲的兵自覺站到前排,他們倒是笑嘻嘻的不見驚慌,按西域的慣例,只要站在第一排,這周便能拿兩份軍餉。

朕策馬走到陣前,對諸將士喊道:“都給朕聽清楚,膽大心細,全他娘給朕活下來,君堡不缺你們那份津貼!”

“巴塞麗莎萬歲!”

中間的兩個長矛方陣佈置完之後,朕又讓鐵甲聖騎兵整隊,列在側翼,又讓輕裝的輔兵把多餘的拒馬與大車都放到遠離水潭的側翼,如此一來右側是泥沼水潭,左邊是路障,只消守住正面即可。

朕看了看水潭對面的白蓮教大軍,他們人數倒是比朕預料的要少,想來先前是靠拖曳樹枝激起煙塵之類的伎倆,偽裝出兩千餘人,現在合併一處,朕細細數來,似乎不到兩千之數。

只是他們軍中有許多大車,佈陣之時不以槍隊、弓隊前出,也不前置騎隊,而是將大車卸掉牲口,首尾相連,瞬息間一座木城平地而起。隨後,許多兵從車上取下鏟子、鐵鎬和鋤頭,在陣前拼命挖掘戰壕,掘出的泥土都堆到後面大車的軲轆上。

那大車亦有妙處,除了像劉之綸的偏廂車一樣,可以翻起側板充作屏護,上頭也開出炮眼射箭放銃,更有一塊側板可以翻下,護住車輪,有土垛和護板遮著,也不懼車輪在戰鬥中損壞。

瑪納不安分在箭袋中翻著身,朕把目光從那些士氣高昂,狂呼酣戰的前鋒身上挪開,轉向後排,這支軍隊中居然有女眷!

荒唐!軍中乃極陽之地,怎麼能帶女人一起行軍作戰!

那些女眷看上去也不是炊飯洗衣的民夫,農婦打扮的女眷居然各個拿著根長柄流星錘,竟然是要上陣殺敵?此物朕是知道的,是打穀用的連枷,有唐一代,便已用做守城兵械,宋時更有馬戰之法,只是此物不像長矛一樣可以前後層疊多隊,是以在明軍中所用不多,卻也是專門的軍器。

看來這幫白蓮教很是有些門道,居然能從農具中選出最適合戰陣用的器械,他們不是簡單的揭竿而起,能像這樣化腐朽為神奇,他們定有高人指點。農民起義是沒什麼可怕的,怕就怕有讀書人摻和在其中,恐怕這些人裡頭,有讀書人咯。

“不就是鏟子嗎,朕也有,巴西爾!把紮營用的鏟子都發下去,去前頭挖壕溝,伊萬!學著那幫白蓮教的做法,把車都給我排陣前去,把馬和騾子都牽後面去!安娜!安娜你死哪兒去了?這兒有絞盤弩,你到左邊那輛車上候著,隨時準備狙殺對面的校尉,記得支好大盾!”

……

“萬歲,這便是元誠的車陣麼?”

劉之綸搖頭晃腦的說著:“四輪大車才夠穩固,能抵住建虜巴牙喇的衝擊,車再加高二尺,居高臨下擊打建虜,雖是野戰,卻有憑城之利,士兵也不會輕易潰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把一枚小巧玲瓏的木炮放到戰車模型上:“再加上大車上可放置虎踞炮、百子炮等火器,只要建虜敢來,定要他結結實實吃上一輪炮子。”

孫承宗鐵戟般濃厚的眉毛皺起:“便是加高二尺,也及不上建虜騎兵來得高,若再加高,又有翻車之虞。”

劉之綸揮舞著雪糕杯裡的木勺,甩得牛乳滿天飛:“無妨,戰時在車陣前掘出一道壕溝,只要溝挖得深,咱們還是有地利。”

孫承宗笑了笑,看著劉之綸這個晚輩:“那若是建虜繞開車陣,不肯交戰呢?”

我把草莓味的雪糕嚥下肚,從冰鑑裡取出個黃桃味的:“車陣卡在水源、險要之處,再用重弩或是火炮遙擊,不信他不來。”

……

奧地利人舉著五顏六色的旗幟,在煙塵中現身,他們的將軍騎著高頭大馬,被一幫銀盔銀甲的騎士簇擁著,駐馬停在中軍,等待槍兵劍士整隊。

他看了看我們這邊分列在水潭左右的軍陣,分出兩千人,想要先攻破朕這邊,再合兵一處,夾攻白蓮教的本陣。

德國人的戰馬都是好馬,瞬息間已經奔至陣前,雷鳴般的馬蹄聲響成一片,車上的碎石都隨之震動,若是尋常的軍隊,怕是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騎牆便要垮了,可惜朕的兵沒一個怕死的,反倒是各個把矛尖朝前伸了幾分。

無他,來敵這麼多,斬級最少的隊怕是要連吃半個月的馬肉,不多殺些怎麼成?

在百步之外,安娜便已經一箭射倒一人,那名副將雖全身披掛,但絞盤弩是何物,洞穿鐵甲猶如滾水融雪,隨後那杆絞盤弩便無用了,丟給車後的人慢慢開弩。安娜卻抓起另一把重弩,朝第二個騎士射了一箭,八十步外射穿護頸,那人捂著脖子栽倒在馬下,如此一耽擱,最前排的槍騎已經衝到五十步處,也不必等朕下令,放在左右兩翼的虎踞炮交替開火,騎兵衝勢為之一滯。

這些德國人的戰馬似乎沒聽慣炮聲,竟然放慢了腳步,這就成了三眼銃絕好的靶子。

朕命人將中軍的大車拉開,露出藏在後頭的弩炮,將點著火的石榴彈隔著幾百步射進他步軍中,先是砸死一個,又炸傷數人,一時間旗幟招搖不定。

奧地利人挨了結結實實幾發榴彈,再也按奈不住,騎兵剛剛整隊,便和步兵一道大呼小叫著衝將上來。

……

孫承宗看著各輛車上的小木人,指著邊上密集得多的建虜運算元道:“車上難以重疊多列,若是建虜仗著人多,攀上大車,擊破一處,如何派後隊頂回去?”

“求之不得,用萬人敵!”劉之綸把一個鐵罐放到桌上,發出分量頗重的聲音,上頭還連著根引線,“這萬人敵,最擅長對付聚集一處的敵人,只要敵人戰兵蝟集一處,便拋擲萬人敵破其陣型,迫使建虜分散衝鋒,為我各個擊破。”

……

“火藥罐還有多少?都丟出去!都是兩重甲的巴牙喇,朕這回要發啦!炸死一個就是二十斤好鐵,虎踞炮怎麼還沒裝好!”

“什麼?這就潰了?所有人給朕衝!三眼銃也上,鐵甲聖騎兵!跟著朕!”

“娘的,這幫十字軍屬狗的,騎著馬都攆不上。”

朕追出去兩裡多地,見步兵跟不上,旁邊一同追擊的胡斯黨也收攏人馬,便也放慢馬步不再追了,雙方很有默契的隔著一條界線打掃著戰場。

有幾百個奧地利的十字軍士兵實在是跑不動了,丟下武器投降,被波瑞克帶騎兵圍了起來,用長槍不斷戳刺著已經是俘虜的奧地利人。

據說十字軍對波希米亞燒殺搶掠,所以這幫白蓮妖教從不留俘虜。

朕雖不忿拉丁人的不義之舉,但對放下兵刃手無寸鐵之人下刀,有違孔孟之道,也懶得參與這場圍獵。

……

劉之綸手舞足蹈,好似一條離了水的八爪魚:“若是建虜潰了,便開陣縱馬,用騎兵追擊便是,反正有大部在後策應,不怕建虜詐敗。”

我跟著點頭:“對,不斷用大炮轟擊潰兵,建虜一路吃著炮子,休想在聚起來。”

……

什麼窮寇莫追,朕追上一個便能殺一個,殺一個就是一副好甲,一匹好馬,那幫奧地利人朝東西南各處亂跑,怎麼看都不像是詐敗,朕再追一陣。

……

“什麼?皇兄的老師怎麼來北京了?朕省吃儉用給帝選營留的五萬兩呢?怎麼拿去造船了?!”

……

“媽呀,為啥我車上有奧地利大公,阿爾佈雷希特的旗幟啊!”

……

“那個女人……”

“那個昏君……”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