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你的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51.賑濟方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1.賑濟方略

這兩位仁兄,一個估計是平時得罪人太多,關鍵時刻被人攀咬了,另一個更慘,飯都沒吃到就先被我抽中,背起一口大鍋。

其實賑災本身倒不是什麼壞事,如果賑災得利,就一有政績,二有名聲,說不定災區還會給你立牌坊生祠。可是賑災要錢要糧,朝廷撥的銀子別說救災了,救急都不夠,何況當地還有大量叛軍,說不定半路就被緩則一刀殺了,這種苦差事誰都不願意辦。

北京城裡有都察院、六科,廠衛往高官府上不知塞了多少探子,天子腳下想撈銀子可不容易。

所以想發財,要麼等地方官員孝敬,要麼就趁自己去地方執行公務時撈一筆。如果是其他公務,京官派到地方肯定是要撈一筆的,唯獨賑災不行,窮得叮噹不響的災區,地方官用觀音土孝敬嗎?漂沒糧食倒是可以,不過糧食沒了,災也就別想救了,等於自毀前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怎麼知道的?

因為羅馬以前就是這樣的呀,元老在羅馬城沒啥油水,但只要拿到一個總督的位置,就能去各個行省刮地皮,除了一個羅馬城,其他行省的天都高了三尺。

羅馬西部因為窮,直接被刮死了,我們東部羅馬富點,僥倖沒刮死,所以才有了後來軍區制改革。儘管軍區制改革解決了刮地皮的問題,但是割據的軍區制本身變成問題。

不過這關我屁事,我就是個蹭飯吃的。

和官僚系統鬥智鬥勇,沒個三五年根本不會有成效,而改良官僚系統本身,更是需要君王付出一生的心血,並且要用鋼鐵般的意志,掃除一切反對聲音。我沒這個雅興,還是用鬍子扎周後比較有趣。

而且賽里斯人的科舉選拔和官制,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官僚機制,可以為國家提供真正的人才,這樣的人才組織而成的官府,恐怕一兩代皇帝搭進去,連聲響都聽不到。

等群臣吵吵嚷嚷的聲音消失在殿門外,我問楊鶴:“不知道楊大人準備如何應對陝甘的亂局?”

楊鶴的眉毛像兩隻正準備相互進攻的鬥雞一樣,向眉心攢聚:“陛下,臣以為,農民軍還是應當以撫為上。這些造反的叛軍,說到底都是國家的老百姓,百姓乃是國家元氣,若殺得太多,國家就會元氣大傷。現在國事多艱,正是需要培養元氣的時候,不能亂殺,有傷天和啊。”

……我收回前言,賽里斯人的科舉制度有大問題,這種神學家是怎麼跑到權力中樞來的!科考官員和人事部門都瞎了眼嗎?

元氣是啥?血液中的能量嗎?眾所周知,四種體液需要保持平衡,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血液過多,人也會生病。如果病因是血氣旺盛,就應該透過放血,排除過多的血液才對。

“愛卿此言差矣啊。”我嘆了口氣,用粗淺的醫術開始教育這位年老的大臣,“醫者、道家都講究一個陰陽平衡,陰盛陽衰,就要採陰補陽,陽盛陰衰,就要採陽補陰,現在分明是元氣充盈,在六脈中亂衝亂撞,豈有再養氣的道理?若是楊大人嫌斬首過多,有傷天和,調低軍隊斬級的賞錢就是了,將士們自然懶得去殺反賊。”

楊鶴似乎想起來了,幾天前我給出陝西民變定的策略是剿,他這樣主撫就是違上。

因為派兵剿滅要錢,招撫農民軍也要錢,在朝廷沒錢的當下,其實不論招撫還是剿滅都沒太大的區別,這就是歷史的程序。

但皇帝的決定也很重要,因為陝西再怎麼說也是兩京十三省之一,當地還有官府,衛所,如果什麼都不做,怎麼都說不過去。

看著這位好辯的神學教士,我恨鐵不成鋼的問道:“愛卿啊,你此番前去,是想招撫所有農民軍?你可有招撫的方略?”

楊鶴沒聽出我話中怒意,自顧自答道:“陛下,招撫一個叛軍,陝西就少一個反賊,多一個順民,若是一味剿殺,斬首雖多,又有何益?臣此次前去,就會廣發照帖,與叛軍和談,再給被裹挾的農民發放生帖,命其回鄉耕種……”

我被他的話震驚了,顧不上宮廷禮儀,倒吸了一口涼氣,科舉體制必須大改,那些四書五經害人不淺啊!帝國高級官員就靠哲學考試,怎麼可能遴選出能用的人?

拖住險些掉下來的下巴,我用希臘式的誘導教育方式問他:“愛卿,你可知道農民為什麼要造反?”

楊鶴不假思索的答道:“自然是因為旱災,農民吃不上飯。”

我接著問:“為什麼旱災就吃不上飯呢?”

楊鶴答道:“因為禾苗缺水,田裡沒有產出,農民歉收。”

看著楊鶴一臉老實的回答,我就氣不打一處來,罵道:“那你讓叛軍領了生帖,回家之後,是準備叫他們吃土嗎?叛軍吃不上飯,還不得……”

哦——

我罵到一半,突然就想通了,氣也消了。

農民吃不上飯,就要造反。

要招撫叛軍,就要讓農民吃上飯。

要讓農民吃上飯,就得加撥銀子。

這麼簡單的道理,這位楊鶴大人真的不知道?賽里斯幾千萬人裡精挑細選出來的官員,官至兵部侍郎,怎麼可能有傻子,只不過在裝糊塗罷了。楊鶴是在暗示我,想把事辦成,就要加銀子,如果銀子不給足,他把事情辦砸了也不能怪他。

你當內帑是德羅普尼爾金環嗎,放著不動就會長出銀子來?

對,我是拿了一筆錢給夷事局去做小生意,可那筆錢要產生收益,至少也要到下半年,現在內帑國庫裡就剩一群耗子,不如把耗子都拆了骨頭燉湯,還能多喂活兩個災民。

反正我是打定了主意,內帑只撥十萬兩,多了一分銀子都不會給:“愛卿啊,朕知道這件事麻煩,麻煩就麻煩在沒銀子上。所以才要設定賑濟御史,與陝甘總督通力協作,共同解決旱災叛軍的問題。”

說著揮了揮手,太監們隨即把謄寫成兩份的方案呈給楊鶴和吳生生。

趁著太監從我身邊走過,我瞥了一眼太監手上的名帖,確實是吳生生沒錯。

這人為啥是這麼個怪名字?

吳生生和楊鶴匆匆看完了我的方案,抬起頭,有些狐疑的看著我。

賑災和剿匪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互為表裡。

賑災的核心是以工代賑,工賑的核心則是兩點,興修水利,並挖掘水井,重新恢復田地的生產;築城鋪路,以各個州縣為中心,向外逐步整飭。也確保糧食並不僅僅是用於災民活命,而是朝廷用於購買勞力,還能剔除部分冒領的富人。

其中水利是用於治本的,透過水利恢復生產後,就能從根源上解決災民吃不飽飯,只能造反的死局。

而築城鋪路,則是臨時治標,築起堅城用於抵抗叛軍進攻,在用道路連線各個城池,便於軍隊調動,也便於從外省調糧進入。

剿匪則是輔助手段,如果叛軍變成燎原之勢,那陝甘的爛攤子恐怕沒個一千萬兩別想收場,所以還是要把叛軍驅逐到遠離縣城的地方,如果叛軍願意歸順,招撫之後也要就地解散,或是編入版築隊伍之中,或是分到無主的可用田地中命其重新耕種。

吳生生放下紙,恭敬地問道:“陛下若是想工賑,發給流民的糧食就要加,且流民饑饉日久,堪用的勞力怕是不多,為之奈何?”

我笑了笑:“吳生生不必擔憂,你主持工賑時,按各工種所做之量發放糧食便是,做得多的就多發些糧食,體虛做得少的,就少發些。只要糧食供得上,饑民很快就會變成勞力。那些婦孺做不了重活,總有些燒水跑腿,縫補洗曬的差事可做的。至於糧食,朕自會想辦法,愛卿莫急。”

吳生生顯然不相信我的口頭承諾:“萬歲,大災之地,糧食價格居高不下,據說現在陝甘一斗米已經快賣到二錢銀子了,而且民間存米將罄……”

我明白他的意思,災區的糧食主要靠富農地主出售存糧,少數未遭災的田地產出,以及義倉官倉中的儲備,如果交通方便,也可以讓外省的商人自行支運糧食進災區。可是陝甘並不是容易運輸的身份,不論官運還是民運,糧食運進去並不簡單。隨著民間存糧逐漸售完,糧價會逐漸升高,原本可以買十石糧的錢,過一個月可能就只能買五石了。

更可怕的是,再耗下去,說不定有錢都買不到糧食。

我回憶了一陣賽里斯帝國的各種地圖和文書,在腦海中構想出巨大的沙盤,陝西布政司的地圖在一片混沌中浮現:“我會讓戶部的人,組織商隊和船隊,沿著渭河,漢江,陵江和各條驛路向陝西輸運糧食,責成湖廣、四川和河南的布政司配合戶部,替你調集錢糧,應該能趕在內帑的‘十萬兩’花完之前,把下一批糧食運進來。兵部在臨省的各個衛所也要出糧、出運糧隊,支援陝西。”

我在十萬兩上加重了語氣,暗示他們,十萬兩帑金花完別想再讓我當這個冤大頭。

吳生生猶豫了一陣,又拱手道:“萬歲,那陝甘今年的催比,往年的欠稅,是不是也該減免了?”

你當我傻嗎,陝西現在雖然遭災了,但肯定還有沒遭災的地,免了催比,底下的小吏肯定還會去抽稅,農民的稅一分錢沒少交,可是也一個銅板都到不了國庫裡。

我從牙縫裡舔出一根肉絲,難道這蠢貨昨天沒刷牙?揹著兩位大臣把肉絲摳出來,我打了個哈哈:“此事茲事體大,朕與戶部、兵部、吏部、刑部、吏部、工部、都察院、六科、大理寺、上林苑詳細商議。”

吳生生的眉頭也開始鬥雞了,他想不出這件事和大理寺上林苑這些部門有什麼關係,我不得不又加了一句:“若是貧民確有困難,催比可緩緩,但正稅還是得儘量徵收,收到州府之後,就地轉為賑災糧,陝甘不能只等朝廷來救。只是惡吏定會趁機中飽私囊,糧食一定要收到縣城米倉中儲存發放。”

兩位大臣也挑不出什麼刺,只得拿了我準備好的文書拜退。

我已經肉痛過一回了,接下來就讓戶部的人頭疼去吧,從多省調集糧食,少不得和地方大員交手。

賽里斯人鼓吹什麼治大國如烹小鮮,小鮮哪有那麼好烹的,小鮮要洗菜擇菜,燒鍋熱油,顛勺調味,哪樣不是麻煩事?下廚的累死累活,某位正在黑海上看星星的豬蹄子就只會說什麼“別亂治國壞了朕的江山”這種風涼話。

你們聽聽,這是人說的話嗎?

我不幹了!蒙古人和千里鏡的事情你自己處理!

便宜坊的掛爐鴨,兩隻,帶鴨架湯的,豬蹄子你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