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SC120艦最新章節列表 > 三-8抵達B-11星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三-8抵達B-11星系

五十六天,說長不長,說短也屬實不短。不過,一晃眼就過去了。

在繞了一個大圈後,第五十六天準時抵達B-11星系外。但是在和SC133艦長肯託斯進行過細緻的探討後,凱瑟琳決定提前脫離超光速狀態,在距離B-11星系最外圍的塵埃帶五個天文單位的位置脫離超光速。

藉助B-11星系的這條厚重的塵埃帶,艦隊可以有效地隱藏自己的行蹤,同時SC133艦的觀測裝置也不會因為塵埃帶阻隔而無法進行準確的觀測。

隨著艦體的猛地一震,艦隊脫離超光速狀態,十一艘戰艦幾乎是同時啟動制動系統,戰艦很快便停住。

凱瑟琳開啟艦隊內指揮頻道開始下令:“追擊者一至八號擴大陣型,戰艦間距擴大到二十公裡,注意觀察周圍的情況。SC231艦反應爐保持高速運轉不要停,時刻準備出戰。SC133艦,收起一半推進器,升起觀測塔獲取B-11星系詳細資料。”

“明白。”其他十位艦長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凱瑟琳關閉艦隊指揮頻道,轉頭看向馬文:“馬文,將所有炮塔全部展開,次級主炮開始低功率蓄能做好準備。”

“瞭解。”

SC120艦八座炮塔周圍的甲板全部降下並收攏,將炮塔的移動空間讓出來,原本閉合的炮管也伸展開,炮管內的能量軌道開始因為充能而亮起。艦首兩側甲板向外開啟,將次級主炮陽電子脈衝炮的炮口露出來,從炮口往裡看,可以隱約看到一點點亮光,這便是它正在充能的表現。

SC133艦尾部的甲板再次開啟,一半的外接推進器組收回到裡面,戰艦中段全都向外升起,這便是SC133艦的觀測塔。雖叫它是塔,但是它現在更像是包裹在艦體外側的環狀結構建築,無數精密的觀測裝置就安裝在這上面。

SC231的設計思路就是強調它的速度,所以整個艦體呈現的是三稜錐柱的樣子,但那三個面均是弧面,這樣使得艦體是一個流線型樣子,這種設計在法蘭聯邦是很少見的。正是因為這種艦體設計導致SC231艦無法像SC120艦那樣安裝炮臺,所以SC231艦的主力武器是艦首三個弧面下方隱藏的陽電子脈衝炮。不過,在更新了躍進衝擊這種攻擊方式後,SC231艦的主要攻擊手段也變成了那個,這也是為什麼凱瑟琳讓SC231艦保持反應爐高速運轉的原因,只有能量供應足夠,躍進衝擊才可以用的出來。

八艘追擊者級依照凱瑟琳的要求向外散開,戰艦之間的距離拉大的二十公裡,同時艦首所有炮口全部開啟,時刻做好戰鬥的準備。

在他們脫離的位置停留了大概兩個小時之後,肯託斯聯絡凱瑟琳,要求艦隊沿著塵埃帶移動,他們要繞整個B-11星系飛一圈,以便可以獲取到完整的資料。

凱瑟琳當然不會拒絕這種要求,立刻讓艦隊轉向,準備沿著塵埃帶移動。

整個艦隊十艘戰艦都轉向了,但SC133卻沒有,因為觀測塔正對著被觀測物才可以效能最大化,所以它不可能轉向。剛剛收起來的推進器組再次探出,對著艦隊行進方向的推進器組對著上下兩個方向,另外一側的推進器負責前進。

因為觀測無法在超光速狀態下完成,所以他們只能以亞光速移動,SC133艦上的天文學家在根據前兩個小時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粗略分析,他們需要耗費至少三十六個小時才能沿著這條塵埃帶繞一圈。然後,出於嚴謹的做事態度,肯託斯希望他們可以飛至少兩圈,給他們一個可以校驗的機會,確保他們收集到的情報資料是真實可靠的。

凱瑟琳和愛德華帶領的參謀團隊商量了一下後,最終還是同意了肯託斯的建議,他們都耗了五十六天飛過來,還急於這三天嗎?

於是,艦隊便勻速沿著這條塵埃帶移動,開始至少為期三天的觀測。

SC120也升起了自己的觀測塔,雖然SC120艦的觀測塔上的裝置比不上SC133艦上的,但是卻遠要優於追擊者級主力戰艦和SC231艦上的,SC120艦獲取到的資料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並不是白白浪費能量的行為。同時,因為SC120艦的資料不像SC133艦直接傳給到科研室的等科研室研究完才放出,所以可以實時地傳給其他戰艦,讓所有艦員一同“欣賞”B-11星系的景色。

但,說實話,根本沒有上面好看的。

整個B-11星系,一顆紅矮星,六顆固態行星,四顆巨行星。五顆固態行星上全部都是紫紅色和棕褐色的,無一例外。棕褐色的就是星球的地面,紫紅色是有液態水的地方。

之所以會呈現這現象,蟲族“功不可沒”。

為了最大程度汲取星球的資源,蟲族進化出了極度高效的生命體,生長在水中的紫紅色藻類,可以不斷抽取地殼中各種元素的類菌類生命。透過這兩種東西,蟲族可以將整個行星都變成只給它們繁衍生命的溫床,源源不斷地產出著大量蟲族。

氣態巨行星表面上看好像毫無異常,但其實那緻密的大氣層裡也無不是蟲族的各種可怕的生殖機器,無時無刻地過濾著氣態巨行星大氣層中的物質,將其包裹在一個個囊泡中,由萬足蟲這種運輸型蟲艦運往旁邊的固態行星上。

從前,據其他泛銀河聯盟成員的記錄,在它們與蟲族悠久的對抗史中發現過被完全抽乾的星球。最初它們以為那是一顆地核完全冷卻的矮行星,但當它們對其細緻地研究後,驚愕地發現那竟然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核心,據分析這個地核應該是來自於距離發現未知三光年遠的星系。

而那個星系,恆星依然熄滅變成了黑矮星,周圍已經沒有行星的存在了。那個種族的調查員也是很有精力,耗時近百年,搜尋了周圍上百光年的範圍,終於找齊了原本屬於那個星系的所有行星,但它們無不死寂沉沉,質量十不存一。

這便是被蟲族佔領的星系的結果,這也便是為什麼整個泛銀河聯盟最主要的敵人是蟲族,而不是赫冥機械這類矽基生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七十二小時,三天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詳細的資料送到了每艘戰艦的參謀室,各個艦長來到各自戰艦的參謀室先跟自己的智囊團一同研究手上的資料,然後明天再進行視訊會議,一同商討到底該如何完成這次的任務。

凱瑟琳為了高效,直接將奎娜請了出來,讓她過來和他們一起分析SC133艦收集到的情報。

位於反應爐區的奎娜和龍是最後到的,當他們抵達參謀室後,照例由愛德華來主持會議。

愛德華將B-11星系的所有資料用全息投影星圖的方式展現出來,他左手端著做好筆記的平板終端,右手握著鐳射筆開始根據星圖進行講解:“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星系的基礎資料,一顆紅矮星,等級應該是K級,沒有膨脹現象,據推斷年齡應該是有一百億年了,還算年輕。

六顆固態行星依次排列在宜居帶上,直徑從一點一萬千米到兩萬四千米不等。四顆巨行星均是氣態巨行星,內部未發現大型繁衍型建築所以不進行過多討論。

一條塵埃帶,就是我們艦隊前方這條,橫向寬度約是二十四個單位,縱向寬度約是十五個單位,在靠近恆星的一側有大量大質量星體,但越靠近星系外側,星體質量越小。塵埃帶中目前已經偵測到大量的蟲艦,運輸型、空優型、超巨型均有,據分析應該是一支結構完整的蟲艦群均勻地分佈在整個塵埃帶內側。

重新看向那五顆固態行星,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分析,這五顆行星每日可以產出至少一百五十億隻低等蟲族,一億隻中等蟲族,兩百萬高等蟲族,目前沒有觀測到到蟲艦的生產單位,所以不清楚這個星系對於蟲艦的生產資料。

整個星系裡每時每刻都有一萬只蟲艦在執行運輸任務,全部都是運輸型的萬足蟲,沒有發現攻擊型的蟲艦的活動情況。

在六號固態行星上我們偵測到了軍部任務簡報中提到的巨型蟲巢,但是在三天的偵察中,沒有看到那個蟲巢有任何動靜,所以我們並不清楚裡面藏著什麼東西。

最後,在星系的第二卦限區域,距離恆星兩光年的位置找到了那六個奇怪的環狀類蟲洞樞紐型建築。因為上面的生物組織的原因,SC133艦的工程專家並不能判斷出那裡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以上就是我們目前所獲取到的所有情報。”

凱瑟琳轉頭看向旁邊的奎娜問道:“奎娜,你怎麼看?”

……分割線……

星系區域劃分方法,在接下來的劇情中會經常出現,所以這裡來說一下。以星系中心為原點(不一定是恆星,也可能是兩顆恆星之間的中心點),以銀河系中心為Y軸正方向,黃道平面為XY平面,垂直於換到平面為Z軸,然後劃分八個卦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