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我也要取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加入取經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加入取經隊

李世民回陽之後,果然召集天下眾僧,舉辦水陸大會。

這水陸大會排場十分宏大,有高僧一千二百多名,最終選出了陳玄裝來開壇說法。

這陳玄裝自然就是唐僧了,李世民為了突出水陸大會的重要性,還賜了他天下大闡都僧綱爵位,同時還賜了五彩袈裟和毗廬帽。

好傢伙,陳玄裝突然就感覺自己達到了人生巔峰,就在那天下眾僧和皇帝面前講起了佛法。

只是好景不長,還沒到三天,突然來了兩個癩和尚,朝著正在講法的陳玄裝問道:“你說的這是小乘佛法,那大乘佛法你會嗎?”

好吧,陳玄裝很懵逼,什麼大乘佛法,自己肯定不會啊,否則自己的待遇不還得往上提一提?

正無奈處,那和尚又道:“小乘佛法可度不了亡魂,要想度亡魂須得大乘佛法才行”。

我去,這旁邊的李世民一聽可就不幹了,度不了亡魂我還開什麼水陸大會,都趁早歇了吧!

這時,那癩和尚眼見火候差不多了,隨即帶了木叉,飛上高空,腳踏祥雲,終於現出了真身,原來是那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

周圍所有人見到觀音菩薩真身,個個驚歎的要死,於是紛紛下跪叩拜起來,聽菩薩道:“唐王莫急,這裡沒有大乘佛法,我西天如來處卻有,只要有人願意去那靈山寶寺,真經自可取得。”

李世民聽到可以取得真經,於是又問:“那去靈山有多少距離?”

菩薩答:“十萬八千裡”。

眾人聽完個個倒吸一口涼氣,本來還有些犯熱的頭腦也慢慢冷靜下來。

也許的覺得有些冷場,菩薩又接著說道:“此去靈山者,有錦斕袈裟一件,穿者可免入輪迴,有九環錫杖一根,持者可免受毒害,到達靈山者,可得正果金身”。

這麼好的條件,就連李世民聽的都有些心動了,只是他的身份特殊,註定是去不了的,於是只好出言道:“何人願意替寡人取回真經啊?”

這邊話音剛落,那邊陳玄裝就站了出來,“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祁保我王江山永固。”

“哈哈”,李世民聽了大喜,他一把上前將陳玄裝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路遠,跋涉山川,朕今日與你義結金蘭,拜為兄弟。”

就在這時,立在上空的觀音菩薩轉過了視線,只見一道金色身影從空中落下,站到了陳玄裝的身邊。

來人自然就是張凌了,此時他頭戴紫金冠,身披錦秀袍,腳穿無憂履,那袍上前胸後背盡皆繡有五爪金龍,一身打扮那是相當騷包。

其實這些天他都沒有回到龍宮,而是一直關注著事情的進展,如今一切都在預期進行,他怎麼能不跑來湊個熱鬧呢?

就在眾人還在觀望之際,張凌先開口了,只見他先是朝著空中的菩薩行了個大禮,然後說道:“涇河龍王熬拜,見過觀音菩薩,惠岸尊者”。(名字是惡搞,嘿嘿,反正用的不多)

觀音菩薩此時也有些摸不著頭腦,她不知道這龍王突然現身是什麼意思,於是也不好表態,只是點了一下頭,口中輕輕“嗯”了一聲,旁邊的惠岸尊者則是雙手合十,口中念聲“阿彌陀佛”,算是回了個禮。

接著,張凌也朝身邊的兩人拱手行了個禮,叫了聲“唐王陛下,玄裝法師”。

李世民此番又見到這涇河龍王,卻是有些害怕的,想想之前自己稀裡糊塗落入鬼門關、進入閻王殿,可都是此人所賜,“難道他是看朕還陽還不肯放過?”

想到這裡李世民不禁後退了幾步,不過當他抬頭看到了空中的觀音菩薩,心中的懼怕又放下不少,想必這龍王再大膽,也不敢在菩薩面前害了自己吧! 於是他勉強說道:“龍王有禮”。

對此張凌也有些心虛,不由尷尬的笑笑,不過當他抬頭看向空中的人兒,頓時便理直氣壯了些,“嘿,我心虛什麼,正主又不是我”。

直到最後,眼見所有人都回了禮,那陳玄裝也雙手合十,念了聲佛號,口中說道:“龍王有禮了”。

等一圈招呼打過來,那觀音菩薩終於又開口道:“龍王今日不在那水府逍遙,怎麼有空來此?”

“逍遙?我逍遙你妹”,當然,這話張凌只敢在心裡想想,或者換成佛祖在此,恐怕連想想也不敢。

心裡有些悱惻,但張凌還是知道正事的,於是立即說道:“近日聞得唐王召集天下高僧舉辦水陸大會,如此盛會小龍心中自然嚮往,於是便一直在旁聆聽,適逢菩薩現身,小龍哪敢繼續藏拙,剛好有一請求,希望菩薩成全。”

觀音菩薩是什麼存在,張凌言辭中的諸多破綻哪裡還聽不出來,什麼想聽佛法,簡直是鬼扯。

不過那句一直在旁倒是真的,以菩薩的法力早就發現張凌的存在,只是這段日子張凌的手段也讓她有些摸不著頭腦,這才靜觀其變的。

當然,這也是張凌的做法並沒有影響到計劃的實施,不然管他是龍王還是瞎王,該怎麼死還是不會手軟的。

想到此處,觀音菩薩也有些好奇,於是便問

道:“龍王有何請求,貧僧能辦到自無不允”。

“嘿,有你這句話就好”,張凌一邊想著,雙膝突然一軟,身體就朝著菩薩就跪了下去。

譁,張凌的這一行為頓時讓場中所有人議論起來,李世民眼見攪得自己生不如死的傢伙也朝菩薩下跪,而且還是在這大庭廣眾之下,頓時心裡爽快了許多,看來神仙也不怎麼樣嘛!

至於其他眾僧就不僅如此想了,他們眼見天庭的龍王朝自家菩薩下跪,一個個倍加覺得有面子,彷彿龍王跪的不菩薩,而是自己一樣。

與此同時,旁邊的惠岸尊者更是好奇不已,自從出了靈山,菩薩一路上的手段他可是全程參與的,本來以為布個局讓那老龍王做個替死鬼,可對方硬是不上套,不僅巧妙的化解了自身危機,還讓自己配合對方來完成這一系列的舉動,想想還是有些佩服的,所以乍然之下見到對方如此舉動,他也豎起了耳朵,想聽聽這傢伙能說出什麼花來。

現場唯一能安然處之的大概只有觀音菩薩了,只是所有人都沒看出來,她的好奇心其實也被吊了起來,若是張凌下一刻說出剛才只是跪著玩的,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氣得直接打死他。

只是那樣的答案註定是不可能的,張凌眼見大家都在等著自己的回答,於是也便開口說道:“適才聞得菩薩尋找取經人,只是陳長老肉體凡胎,那靈山又遠隔十萬八千裡,路上可謂是妖魔鬼怪無數,好在小龍有些法力,想給長老做個弟子,一路上保護長老,直到上那西天取得真經。”

“什麼?”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頓時發出一片驚呼聲,議論的聲音比剛才也更加大了一些,一個個看著跪在中央的龍王,一副見了鬼的模樣。

“龍王想要給法師做個弟子?”這時就連李世民也不淡定了,之前這傢伙確實搞的自己見了閻王,不過自己這不又回來了嘛(他不知道自己還多了二十年陽壽,不然還不要感謝一番才是),而如今他還要替自己求取真經,那自己要不要原諒他呢?

陳玄裝不知道自家皇帝正在糾結,他此時可是感動的一踏糊塗,真是好人吶,這樣的好人上哪才能找?

如今不僅不用找,人家還自己送上了門,剛才自己雖然答應皇帝求取真經,可寶寶心裡苦啊!

皇恩是那麼好受的嗎?

之前皇帝封什麼左僧綱右僧綱,還有那大闡都官爵,接著又送袈裟送帽子,哦,好像還去遊了街,高頭白馬,風光勝過那金科狀元郎,後面再開壇說法,享受眾僧膜拜,這些哪一個不是別人一輩子都求不到的,自己卻一天之內全達到了。

所以,既然享受了這麼多皇恩,那麼這條命也就不屬於自己了,皇帝有什麼差遣,自己肯定得鞍前馬後的去辦啊,哪怕是取經這種事也得搶著去才行,否則若是遲疑了你讓皇帝的面子哪裡擱?

“真是天不絕我啊!”陳玄裝心裡已經淚流滿面。

不過此時觀音菩薩卻是皺起了眉,一副正在沉思的樣子,旁邊的惠岸尊者也就是木叉了,他看著菩薩的表情心裡卻是驚濤駭浪,他沒想到一向不喜形於色的菩薩也會犯難了。

觀音菩薩在犯難嗎?

張凌心裡倒有些底,他知道整個取經團隊都是這位觀音菩薩一手策劃的,在來這之前,她也早就預定了三個徒弟的人選,外加一條白龍馬,而他還知道菩薩之所以選那幾個人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來說唐僧,這位可謂是從小長在寺廟,算是根正苗紅的僧人,為什麼說僧人而不是和尚?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和尚一詞是指那些有些成就的僧人,算是得道高僧的意思,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世間僧人越來越多,和尚被叫多了也就不值錢了,後來甚至剃個光頭的都能叫做和尚,這就跟現在美女這個詞一樣的道理。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唐僧是僧人,他是要坐禪的,坐禪要怎麼辦?

自然要心定,那要怎麼才能心定,畢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遇到事情會心念繁雜,所以要達到此目的就要把心降服。

好吧,這時候悟空就出來了,悟空相對唐僧來說,其實就是那顆心。

悟空是一隻猴子,也叫猿,原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心猿這個詞,而這個叫的就是悟空。

唐僧要定心,就要降住悟空,所以悟空帶上了緊箍。

而坐禪不僅有心猿,還有意馬,於是白龍馬出來了。

心猿意馬這個詞在普通人眼裡,可能只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一個人雜念繁多,不安份,做事情可能三心二意,但是在修行人眼裡,這個詞可以算是一個境界了,只有降住心猿,攬住意馬,這修行的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只是這就夠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唐僧他們是註定要得正果,會成佛的,若是將他們師徒組合在一起當做一個人,西天取經的任務當做是一次成佛的修煉,那麼心猿意馬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本能。

本能是誰?

自然是豬悟能,也就是豬八戒。

豬八戒是誰?

原來

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的,這個人調戲嫦娥被罰下界,投了豬胎,若是從五行來講,水主腎,腎乃情慾之源,八戒在天上的時候就不老實,居然調戲嫦娥,真是膽大包天。

也有人說原書中講的是‘風流仙子來相迎’,透過‘風流仙子’這個詞斷定是嫦娥勾引在先,這是一個陰謀。

說這話的人真是無知而無畏,斷章取義到這種程度,要知道原書的朝代,那個時候‘風流’二字可不是現在這個意思。

古時候的‘風流’可是一個褒義詞,什麼風流倜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屬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風流才子唐伯虎等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天蓬元帥就是一個情慾的化身,是一個人的初始本能,什麼貪花念色,好吃懶做,挑撥離間,作者安排他出來就是給大家找麻煩的,細想一下取經路上那麼多磨難,有多少都是他惹出來的,他就像人們心中的那個小惡魔,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在旁邊說,放棄吧,放棄吧......

不過沒有他也不行,人想要修行想要成佛,就必須要克服他,所以唐僧給他取了個別名叫做八戒。

一戒殺,二戒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求安,不為歌舞樂,七戒求安,不臥華麗床,八戒食非時食。

唐僧以為取了八戒這個名字,自己便能高枕無憂了,可惜這是磨難的開始,四聖試禪心,八戒作為本能,第一個就撲上去了。

那最後沙僧是什麼?

沙僧本是天庭捲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就被玉帝打了八百貶下界來,不僅如此,還每隔七天讓他受萬劍穿心之苦。

如果玉帝就是這樣一副樣子,那與昏君何異?

不過沙僧貶下界是真,萬劍穿心是真,在那流沙河吃了九個取經人也是真。

悟空和八戒為什麼說幫不了唐僧度過流沙河,還說他肉體凡胎,重若千山,而那些妖怪就經常一陣風就把唐僧給攝走了呢?難道那時候唐僧就不是肉體凡胎,就不是重若千山了嗎?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這兩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首先,那流沙河號稱‘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而所以會這樣,其實是象徵的說法,佛教中有大千世界,小千世界的說法,而流沙河這八百流沙界就是象徵那些花花世界的,凡人進入那些世界,就會墮入紅塵,從而沉淪下去,就像那鵝毛和蘆花一樣,根本就飄不起來,只會沉入水底。

沙僧說自己已經吃了九個取經人了,而唐僧又是金蟬子十世修成的好人,可見取經大業早已不是第一次進行了,只不過之前的九次都失敗了,這也是為什麼佛祖說找個取經人得找個有大法力的,只有觀音尊者這樣的才行,因為別人之前試過,都失敗了。

那些之前的唐僧沒有度過紅塵的洗禮,在這流沙河中沉淪,相當於被沙僧給吃了。

但是這一次還會這樣嗎?

當然不會了,因為唐僧的修行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他已經降服了心猿,攬住了意馬,還收斂了本能,再讓他去那紅塵中走一遭,他已經能夠走出來了,換成形象的過程,那就是唐僧此時已經有了悟空和八戒的保護,座下還有白龍馬,你沙僧再想要吃我,那就沒門了。

於是菩薩用那些吃剩下的九個頭顱圍著葫蘆做成船,讓唐僧度過了流沙河,換成意象的說,那就是唐僧經歷了九世的沉淪,這一次終於修煉有成,可以脫離苦海,到達彼岸了。

所以說,唐僧度過流沙河,不僅僅講是身體度河,而是要脫離紅塵這個苦海,悟空和八戒自然沒本事度他了。

所以,沙僧的作用就是幫唐僧脫離苦海,還是屬於煉心這個境界,所謂明心見性,大概就是這樣意思了。

悟空是心,心被悟空了,自然見到了性。

常人常將心性放在一起稱呼,這裡心大概指心腸的意思,性則是指習慣,說這個人心性如何,就是指這個人心腸怎麼樣?習慣怎麼樣?若是心腸和習慣都好的話,那就是心性是好的,不是壞人。

而在修行人的眼裡,能夠明了心,再見到性,那就代表已經成了仙,成了佛,就算沒有達到那個程度,也是有這個資格了。

所以,張凌知道觀音菩薩選這些人去取經,都不是胡亂選的,都有一定的深意。

觀音菩薩確實在權衡利弊,取經隊伍固然已經確定,但是這個取經的目的是什麼?

不還是要弘揚佛法嗎?

弘揚佛法的目的是什麼?

自然是要讓別人來信仰佛法啊!

而現在這個傢伙主動要去參加取經,算是主動幫自己弘揚了佛法,若是拒絕了,豈不是本末倒置?

想到這裡,觀音菩薩的心裡已經有了決定,於是鬆開了額眉,換了一副慈悲面容,對著張凌說道:“涇河龍王熬拜肯皈依我佛,實乃我佛之興,今賜汝法號悟念,保護唐僧西天之行”。

“悟念?MMP的,這是要我不要想念家裡的老婆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