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國航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二章 F-16的座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二章 F-16的座艙

“這資料,也太強悍了吧?”秦風的手裡,拿著一部厚厚的飛行筆記,這幾天來,他已經在反覆地研究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和上次的f-16j79相比,這些資料果然是不同的,變態到讓人難以接受,比如,它的最大使用過載,都是9g!

而己方的飛機呢?己方飛機的最大過載,只有7g,而且,這個7g還不是在任何的高度和速度下都能拉出來的,這和具體的使用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在國內,殲七發展出來一個龐大的家族,不同的型號,具有不同的效能,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殲-7e,這種改型主要就是機翼。

以前的殲七,機翼都是簡單的大後掠三角翼,而殲-7e改成了雙三角翼,內翼後掠角57度,外翼後掠角42度,除了這個改變,還增設了前後緣機動襟翼,使整機的機動性能有巨大提高。

再加上換裝了渦噴-13發動機,這些整體的措施,才讓它達到了8g的過載,和f-16這種三代機的9g過載,還是有區別的。

而現在,殲七還是原型機,機翼形狀沒有改變,本來走的是高空高速的路子,所以,真的和f-16搞對抗格鬥,那效能上的差距太大了。

在近距格鬥上,殲七幾乎是沒有優勢的,這個最大過載,就將一切都限制住了,如果飛行員超過這個過載,除了自己身體能否承受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飛機的機體能否承受得住。

如果無法承受,那結果就是解體啊。

(在後來的電影《沖天飛豹》中就有這個鏡頭,殲-7使盡全力,也無法追上雄貓,甚至還因為飛得太猛而在空中解體了。)

再看看其他的具體資料,比如最大轉彎角速度,殲七只有22度每秒,而f16的為26度,這意味著什麼?和f16比轉彎是比不過的,和它兜圈子,只能把自己帶溝裡去。

“這些資料,都是我們的飛行員在飛行中能做出來的,而那些美國人的試飛員,可以飛得更猛,甚至據說,有試飛員把f-16給拉到了11.5g 的極限過載。”在秦風的一旁,薩阿德向他說道。

這些天來,兩人已經成了好夥伴,就在基地的會議室內,秦風在學習的時候,也在和薩阿德一起談論著。

11.5g啊!這過載能力,絕對是夠強了,等等,有什麼不對勁啊?

“飛行員能承受得了嗎?”秦風問道,這種過載下,飛機沒解體,飛行員呢?身體受得了嗎?

“這當然多虧了f-16的座艙。”薩阿德繼續說道:“它的座艙,和我們普通戰鬥機的座艙是不同的,它天生就適合大過載機動。”

在沒有對抗期間,是不適合讓f-16的飛行員直接與秦風接觸的,畢竟,給秦風筆記,就已經是最大的幫助了,絕對的無私。

這些具體資料,如果洩漏出去,比如讓印度人知道,對他們是很不利的,但是,他們對中國兄弟,那絕對是百分之百信任的。

等到雙方對抗之後,再坐下來交流,這個時候,就連美國的顧問也就不方便說什麼了,但是現在絕對不行。

秦風奇怪飛行員的承受能力,畢竟,哪怕是有抗荷服,能承受住這種過載的,那也不是試飛員的標準,而是航天員的標準了,具體來說,在一百名飛行員中,也最多有一個人能夠達到這條件。

這個時候,座艙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f-16是第一種遵循能量機動理論研製的飛機,雖然到了後來,它成為了炸彈卡車,甚至加了保形油箱,和它的空戰似乎格格不入,但是,在剛剛研發的時候,它就是用來空戰的,甚至是用來近距格鬥的,因為它連中距的麻雀都沒有。

這種飛機為了達到9g的過載,進行了很多創新,座艙看上去,就相當的流暢。

國內的殲七,還是三片式風擋的,有無數的隔框,前向的視野就受到很多的限制,後向的視野就更差了。

再看看f-16,那就是一個整體的氣泡式的座艙,這個座艙是一整塊玻璃,甚至連前面的風擋都沒有,體現的就是一種流暢的美感了。

這種座艙,讓飛行員擁有了三百六十度的全向視野,在空戰對抗的時候,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同時,可以看到,飛行員的上半截身體都是露出來的,飛行員就像是騎在戰機上的一樣。

這和蜷縮在殲七的座艙內,只露出腦袋,最多是個肩膀的樣子,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如果把飛行員直接抬出來,那座艙就太高了,這樣會帶來更大的阻力,所以,設計師就採用了一個創新的設計,把飛行員放倒!

這個得仔細觀察才能看出來,f-16戰機的飛行員,相比其他的戰機,顯得更加的向後仰,似乎是躺在沙發上一樣。

這是因為,它的座椅向後傾斜了三十度,這樣,飛行員的半截身體露出來了,視野開闊了,但是,高度卻沒有增加,躺著肯定比坐著的高度要低啊。

當然,躺著還帶來了其他的好處,據說可以提高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使普通飛行員在短時間的抗過載能力達到9g的標準,而不出現黑視之類的現象。

當然,為了讓他躺著還能操作,腳蹬需要抬高,而且,普通飛機的中置的駕駛杆,就不合適了,躺著之後,胳膊沒那麼長,夠不著啊。

所以,它採用了“側杆”方案,即將駕駛杆裝在坐椅的扶手上。兩腿之間沒東西了,和挖掘機一樣,成為兩邊的操作杆。

而且,這個操作杆,沒有任何的位移量,完全靠力回饋,第一次駕駛這種飛機,是需要適應的。

這些好處,當初在美國向中國推銷f16j79的方案的時候,就已經說的一清二楚了,現在,聽到薩阿德向自己的解釋,秦風皺起來了眉頭。

“是啊,這樣是有很多好處,不過,和咱們平時的坐姿不同啊,飛行員的脖子難受嗎?”秦風問道。

薩阿德搖搖頭:“不知道。”這個,只有經常飛f-16的飛行員才知道啊,他們都是巴基斯坦空軍中的精銳,薩阿德也沒有這個機會,只能是看著眼饞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