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國航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先解決有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先解決有無

軍用晶片,和民用晶片是不同的,別的不說,它至少要抗電磁脈衝,不能在複雜的干擾中失去作用,先以穩定為主。

當民用晶片動輒幾ghz的主頻的時候,軍用晶片,就是幾百兆而已,差著一個數量級呢。

軍用的,夠用就行了。

所以,秦風聽說居然用了民用的8086處理器,就特別驚訝了,要知道,這種可是英特爾公司生產的一種民用處理器啊!

這種16位的處理器,曾經是相當火爆的一種,是很多電腦的必備,但是現在,處理器也開始向32位過度了,8086已經落伍了,很容易購買得到的,但是,將它用到機載雷達上,聽起來還是有些不可思議啊。

畢竟,機載雷達需要的是浮點運算能力,這恰恰是民用cpu的弱點啊。

“先解決了有無。”張老師說道:“據說,國外最開始也是這麼幹的。”

這句話,含義太豐富了,秦風早就想到了什麼,自己以前就提議過從第三方搞一臺awg-9雷達過來,而這種雷達,就是早期型號,說不定用的就是民用的8086處理器呢?

8086,屬於中央處理器,簡稱cpu,而到了後期,這種cpu又細分出來了三種,其中一種叫做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專注於處理數字信號,隨著機載雷達的不斷發展,現在還是使用普通的cpu,再後來,就是專門的dsp了,它的運算能力更加強大。

比如說現在,每秒百萬次浮點處理的cpu是不可能的,而到了九十年代,就已經擁有每秒1000萬次浮點處理的專用的dsp晶片了,這樣讓機載雷達有了很大的提升,比早期的什麼awg-9,什麼apg63,66,都要高一大截。

計算機的運算速率越快,就能越大量地進行傅立葉變換,提高雷達解析度,提高從從雜波中過濾目標的能力。

這些,秦風都是清楚的,現在,張老師說的很簡單,這是國內第一款雷達,先解決了有無再說,效能方面的,以後可以慢慢提高。

“咱們還是說點張老師熟悉的吧,咱們的這個天線,發展的如何了?”秦風問道。

他很關心,雷達是戰機的眼睛啊,雷達的效能越高,戰鬥機的眼睛就越亮,以後的空戰,沒有雷達是不可能的。

“這個天線,咱們也是一直都在努力的。”張老師說道:“其實,咱們在50年代末的jl-2a中就研究過平板縫隙天線,因為當時加工能力不行,咱們採用的是地面雷達那種使用多根單獨波導管焊接拼接到一個平面的天線。良品率太低,造價高昂,效能不穩定,就放棄了。”

這個原理不難,地面雷達早就開始用了,但是地面雷達大啊,很多都是米波雷達,精度上要求不高,但是載機的雷達就不同了。

解決不了加工的問題,一切就無從談起。

“咱們為了這個工藝,想了很多辦法。”張老師說道:“想要提高加工精度,必須要採用數控加工的方式,哪怕是加工時候用的夾具,也要採用高精度真空吸附和磁吸相結合的裝夾方式。”

沒有數控機床,是無法實現這種精度上的加工的,哪怕是在進入數控機床加工的時候,如何把這個薄薄的板子夾起來,也絕對是一個技術活兒。

現在才剛剛八十年代中期,國內的數控機床是相當少的,想要找到合適的加工機床是很難的,還好,成都就有一臺,這也是張老師經常在這裡的原因。

“還有,在裝配上,以前打算用膠接工藝,但是這種工藝做出來的機械強度和導電性能都不能滿足,所以,我們打算採用鹽浴釺焊工藝。”張老師說道:“這個工藝,咱們國內有幾個單位在用,但是滿足不了我們的精度要求,所以,我帶隊,想要攻克這個難關,研究出來滿足我們需要的焊接工藝。”

在以前的時候,秦風只是知道這種天線的大致形式,但是這種天線究竟怎麼搞,誰都不知道,國內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想要從國外進口這種天線的加工工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看看斯貝就知道了,當初在進口的時候,說的是引進所有的專利,結果呢?具體操作起來,英國方面非得說還涉及到了第三方的專利,想要某些技術的話,還得再花錢。

這還是落後的斯貝發動機,如果是先進的技術,那對方的限制肯定就更大了。

己方可以得到整機,比如現在正在從鷹國商量殲七cp的航電,但是,要說得到加工技術,那就別做夢了。

關鍵的技術,不能靠等,也不能靠買,只能靠自研才行。

這是吃過多少次虧之後,終於總結出來的經驗了。

“張老師,這裡面還真專業。”秦風說道:“真希望我們能夠儘快把這種雷達搞出來啊。”

“這個,等你以後有時間去南京的話,可以去我們14所看看。”張老師說道:“這個專案是咱們所的最重要的專案,大家都在努力呢,誰都希望可以儘快自己做出來啊。”

西瓜已經都吃完了,此時,就連其他的學生,也都圍在了張老師的旁邊,聽著她的說話。

“雷達,是戰機的眼睛,沒有先進的雷達,戰機就是個瞎子,現在咱們國內的殲八,就面臨這樣的局面,機體有了,但是沒有雷達,我們作為雷達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努力研究,為填補祖國的國防事業上的空白而奮鬥,讓咱們的1471雷達儘快搞出來,儘快實現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上零的突破,然後,在這款雷達上,咱們再繼續進步,可以接著搞1472,1473,甚至是1491,不斷地完善,最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就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為了祖國的航空事業,我們肩頭的擔子不管多重,也要不斷地走下去!”

“張老師,您說的太好了。”秦雪說道:“我雖然才剛剛加入進來不久,也希望為咱們的專案貢獻自己的力量!”

秦雪也被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