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末往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末往事

在西門慶檢視東平府裡儲存的《天下郡守圖》時,發現地圖上宋遼邊界就與實際不符合。

比如長城的繪製,就是宋人自己臆想的產物。儘管漢代、宋代長城的情況很複雜,但大宋繪制地圖時由於缺少實地考察,卻仍以《史記》等經典文字中“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的模糊說法為準,在地圖上繪製呈現出理想長城的形態。

實際上,西門慶穿越前見到的雄偉長城,許多都是明代的產物,在宋代時,因為年久失修,以及長城處於遼國契丹國內,並無邊防作用,被廢棄許久,許多地方的漢代長城遺蹟也早已蕩然無存。

在傳統典籍中,又多有以長城為界限分隔華夷的說法。在此觀念下,大宋地圖中的長城成為大宋國境北方的邊界線,南北橫跨長城的遼國契丹因此被錯誤地畫在了長城以北。

另外,雖然燕雲十六州並不在宋朝控制之下,且實際上散落在舊長城內外,但因為大宋士人們的心目中,長城是蕃漢之界,而燕雲十六州又是漢地,那燕雲十六州就必須在長城以南。因此,在大宋的地圖上,燕雲十六州全部畫在長城以南。

當然,在地圖上,幽州等燕雲十六州的畫法仍與宋代實際控制的地區畫法不一,而是與西南等羈縻州的圖示一致。

在大宋朝繪圖者的國家觀念裡,北方失地與西南羈縻州是一樣的,均是聲教所及之處,這種畫法罔顧歷史現狀,展現了大宋士大夫們所希望的國家形態。

在西南邊,宋代輿圖會用文字註明西南夷或諸葛亮五月渡瀘處,以表明此外乃不毛之地。關於西南邊界,宋代廣為流傳太祖以玉斧劃大渡河與南詔為界的故事,又用“殆天設險以限夷狄”的話語來明確華夷的界限。

另外,安南國雖已獨立,但在宋代地圖中,仍將其與播州、南丹州等宋代羈縻州畫在一起,似是表明大宋朝廷和士大夫們不承認安南的獨立性。宋代地圖透過對南北疆界的框定,以期與九州分野相符,證明自身的合理性、合法性。

看來西門慶穿越前,網上時常被人嘲笑的地圖開疆,還真不是後人的原創,而是源遠流長,來自於大宋朝的沈括等士大夫呀!

但是,大宋士大夫們懷著各種政治心思繪製出來的地圖,在政治上是正確的,在實際應用中卻是錯漏百出,貽害無窮。

當今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如此好大喜功,一門心思欲“收回”燕雲十六州,完成先代皇帝們沒有完成的偉業,恐怕也是時常在宮中看著那地圖上繪製在長城以南,與遼國分離開的燕雲十六州,總是誤認為那本來就是大宋的領土吧!

然而實際上,燕雲十六州被後唐的石敬瑭割讓與遼國契丹時,大宋朝可還沒有成立呢!嚴格地說來,那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可是跟大宋國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要論燕雲十六州,得從後世漢人最喜歡吹噓的大唐說起了。然而大唐並不是一個純漢人的國家,而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嚴格說來,大唐政權是北魏一脈傳下來的鮮卑拓跋系的政權,國內不僅有漢人,還包括北方的胡人、突厥人、契丹人和西北的沙陀人、羌人等各族人。正是這形形色色的各種族群,共同構建了大唐這個疆域遼闊的國度。

唐玄宗時,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二人發動了動搖唐朝統治的軍事叛亂。安祿山是粟特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們英勇善戰的河北部隊由漢人、胡人、契丹人等各族人組成。

而大唐朝廷派去抵抗安祿山的部隊,名將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名將哥舒翰是西突厥的突騎施人,名將李光弼是契丹王子,這仨人帶領的部隊中多是突厥、契丹等異族人。名將郭子儀雖是漢人,但他的部下卻也有許多羌人、党項人。

由此可見,大唐從皇室到朝廷大臣,再到帝國軍隊,許多都是北方的異族,唐朝並非一個純粹的漢人王朝。那麼,當大唐轟然倒下時,它的繼承者自然也就五花八門了。

西夏人的党項人祖先,正是因為跟隨郭子儀與安祿山、史思明軍作戰有功,才被安置到了如今的夏州、靈州一帶。到了宋朝建立後,終於因為宋太宗的錯誤政策被逼獨立建國,割據西北成立了西夏。當然,在大唐和五代十國時,這些党項人還是忠於中原王朝的。

而西突厥的一支沙陀人,和李光弼統領的契丹人一起成為了擊敗安史政權的主力,沙陀人與契丹人也因此逐漸介入了大唐的內政,成為大唐後期主要的軍事力量。

當後梁太祖朱溫這個漢人篡唐自立,在中原建立了後梁政權時,名義上臣屬大唐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機也同時建立了契丹國,並以大唐的繼承者自居。

契丹建國後,對國內的契丹人和漢人實行不同的分治政策。北方的草原上,契丹人保持遊牧傳統,王庭也遷移不定,南方漢人聚居之地,則繼承使用唐代的官制和管理方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契丹從立國時起,就不是一個野蠻的遊牧國家,而是同樣深受中原漢文化影響的,遊牧與農耕兼容幷蓄的文明國家。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耶律突欲,更是精通漢學的王子。

因此,從契丹遼國的角度來看,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大唐的繼承者,佔有漢人聚居之地也是天經地義。

而從遼宋周邊的國家的外交表現來看,朝鮮、日本和西域國家都曾將契丹遼國視為中國的代表,朝鮮國更是長期將契丹遼國作為宗主國。甚至於後世西方對中國的稱呼,據說也與“契丹”這個發音有關。

大唐滅亡後,國內的契丹人建立了契丹遼國,而另一支盤踞在河東一帶的少數民族武裝沙陀人則建立了後唐。

後唐政權以為大唐復仇的名義向後梁朱溫政權發動了戰爭。契丹國也與後唐結盟,同樣打著為大唐復仇的旗幟幫助後唐進攻朱溫的後梁。

在契丹的助陣下,沙陀人政權後唐滅亡了後梁,入主中原。

然而後唐內部也沒有消停,清泰三年,後唐末帝李從珂決意逼反重臣——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派大兵圍困了太原。

石敬瑭在李從柯登基過程中立有大功,現在卻遭如此對待,十分心寒,決心自立。他一面奮力抵抗,一面寫奏章派人向契丹求援。奏章由桑維翰所寫,內容是請稱臣於契丹並父事之,事成後願割幽州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