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零七章 寡婦不可不欺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零七章 寡婦不可不欺負

城東的喊殺聲並未持續多久就停歇了,過不多久,隨著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晁蓋、董平二將身披鎧甲,全副武裝地帶兵出現在了南瑤池殿外。

綁在果樹上的李處溫看見晁蓋與董平二將在遠處現身,對蕭幹冷笑道:“哈哈哈~蕭幹!這燕京城已經落入我兒之手!你等性命皆在我掌中,還不快快給我鬆綁!”

蕭幹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茶杯,抬手示意群臣休要驚惶,對李處溫露齒一笑道:“李相真是處心積慮,蓄謀已久啊,竟然早就將檀州兵馬調動到這燕京城外!不知蕭幹此時降伏,李相能夠放蕭幹一馬否?”

李處溫正欲答話,忽然覷見蕭乾麵帶譏諷之意,再拿眼一望晁蓋與董平二將,心頭忽然湧現出不安的預感。

這場面不對呀!兒子李奭為何沒有率先領兵前來援救自己?晁蓋與董平怎地沒有和蕭幹的衛隊廝殺就毫無阻礙地走入了這南瑤池殿?

晁蓋、董平二將背叛了自己,他們與蕭幹是一夥的!

瞬間想通這一關節的李處溫,臉上霎時間失去了血色。

李處溫今夜失手被擒後,並未太過緊張,因為他將希望寄託在兒子李奭的身上。

只要李奭最終得勝,哪怕是自己兄弟二人被蕭幹所害,自己的家族依然能夠在兒子的帶領下日益強盛,成為燕地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

如今隸屬於兒子李奭的晁蓋與董平二將背叛了自己,這就意味著兒子李奭也失敗了。燕京李家的家業,竟然在自己的手裡敗了!

晁蓋與董平二將來到南瑤池殿前的臺階下,也不看那面如土色的李處溫,而是扔了一個人頭在臺階下,抱拳對蕭幹稟報道:“蕭大王,末將幸不辱命,已經剿滅叛軍,誅殺反賊李奭!”

眾人定睛一看,那顆人頭可不正是宰相李處溫之子李奭?

李處溫見了兒子李奭的人頭,萬念俱灰,仰天痛呼一聲,口中噴出一口鮮血,竟然氣得暈死了過去。

蕭幹站起身來,冷眼掃了李處溫一眼,對左企弓、曹勇義、虞仲文、張琳、蕭旦等重臣貴族說道:“天佑大遼!逆臣李處溫等人圖謀挾持皇帝陛下與皇后,投降那宋國。

本王得悉逆賊的陰謀後,馬不停蹄地從白溝大營趕回,僥倖拿得諸賊,平息了叛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非本王之功,而是皇帝陛下與皇后洪福齊天,令奸人陰謀敗露。

諸位同僚,我等一同入殿向陛下報喜吧!”

左企弓、曹勇義、虞仲文、張琳、蕭旦等人都是遼國重臣,此時卻都自覺地跟在蕭幹身後,如眾星拱月一般簇擁著蕭幹走入南瑤池殿,去向天錫皇帝耶律淳請安。

今日蕭幹突然返京挫敗宰相李處溫的圖謀,顯然遼國的大權要落在四軍大王蕭幹手中了。

左企弓、曹勇義、虞仲文、張琳這幾個漢臣雖然資歷老,權位高,但哪個還敢與蕭幹爭權奪利?

李處溫造反失敗,漢臣的忠誠性定會在皇帝那裡大打折扣。左企弓、曹勇義、虞仲文、張琳等人此刻只求不受李處溫的牽連,哪裡還敢招惹掌控兵權的蕭幹。

可惜,四軍大王蕭幹雖是雷霆萬鈞地擊潰了反叛的李處溫一黨,但卻沒能挽回天錫皇帝的性命。

拖到次日,時年六十歲的耶律淳終於還是油盡燈枯,駕崩於瑤池殿。

天賜皇帝耶律淳一生謹小慎微,臨老了被眾臣強推上皇帝寶座。結果他從登基到駕崩還不到百日,做了一個短命皇帝。

在昏聵的天祚帝放棄燕京逃跑後,燕京城的契丹貴族和大臣軍民們都將振興大遼的希望寄託在耶律淳的身上。

可惜,年事已高的耶律淳承擔不起這幅重擔,早早地丟下遼國這個爛攤子,去陪列祖列宗去了。

天錫皇帝耶律淳駕崩後,由於他並沒有子嗣,四軍大王蕭幹遂以皇帝遺詔的名義,立天祚帝耶律延禧第五子秦王耶律定為皇帝。

但秦王耶律定此時正跟在天祚帝身邊逃亡,並不在燕京城中,蕭幹等大臣只能遙立他為帝。

國不可一日無主,手握兵權的蕭幹聯合耶律大石等人尊天錫皇帝耶律淳的妃子蕭氏主政,號皇太后,改年號建福元年為德興元年。

蕭太后剛剛主政,就審訊了李處溫一黨,得知李處溫早就派遣易州富戶趙履仁、劉耀與宋國河東、河北宣撫使童貫用書信秘密聯絡,圖謀不軌,想要在天錫皇帝駕崩後挾持蕭太后,將燕京地區獻給宋軍。

蕭太后審訊完李處溫與李處能,取得口供後,立即派遣使者入宋,按照兩國傳統向宋國通報天錫皇帝駕崩之事,同時質問太尉童貫等人勾結慫恿遼國大臣謀反的無禮舉動。

太尉童貫正在河間府等待著李處溫的好消息,沒想到等來的卻是李處溫謀反失敗,全家都被抄斬的噩耗。

見事蹟敗露,太尉童貫當著遼國使臣的面矢口否認與李處溫一黨有勾結,重申了兩國之間的盟好,並對天錫皇帝的駕崩表示了哀悼之情。

童貫如此討好遼國使臣,是害怕因為李處溫之事觸怒了遼國,四軍大王蕭幹與大石林牙二人再度領兵殺入大宋境內。

才在雄州城經歷一場大敗的童貫在遼國內應李處溫敗亡後,已經不對收復燕地抱有幻想,因而對遼國的態度轉變了不少。

可是,當童貫將遼國的情況上報朝廷後,東京汴梁城裡的道君皇帝君臣卻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朝中已經恢復相位的皇帝寵臣王黼知道遼國的最新消息後,喜出望外,趕緊報告道君皇帝,說遼國天賜皇帝登基不足百日便駕崩,如今國中無主,由天賜皇帝的妃子主政。

王黼建言獻策說,婦人主政乃亡國之兆,如今遼國形勢定然比以前更加混亂,此時大宋再派兵進攻遼國,必然能勝,絕不會重蹈白溝和雄州城的覆轍。

王黼的意思就是,孤兒寡母是最好欺負的,何況燕京城現在連孤兒都沒有,只有一個死了男人的寡婦。

不趁機欺負蕭太后那個寡婦,更待何時?

道君皇帝趙佶作為一個藝術家皇帝,為人輕佻,做事並無定性。

原本在雄州大敗之後,道君皇帝趙佶已經後悔伐遼的決定,不想再與遼國為敵。

但王黼為了鞏固自己宰相位置,更為了千古留名,立下不世之功,反覆勸說道君皇帝趙佶抓住機會收復燕地。

趙佶終於抵不住收回燕地的虛名誘惑,同意再次出兵伐遼。

大宋的第二次北征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