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四十四章 遲來的援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四十四章 遲來的援軍

趙桓呈上降表後,金軍又提出要太上皇趙佶前來表示降伏。

趙桓苦苦懇求,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等人方才不再堅持。

緊接著,在完顏宗翰的示意下,金軍在齋宮裡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盡臣禮,當眾宣讀降表。

此時風雪交加,趙桓瑟瑟發抖地跪在風雪中向金國稱臣,遙拜金國皇帝。

隨行大臣們羞愧難當,皆暗自垂淚。

投降儀式進行完畢,完顏宗翰等人心滿意足,便放趙桓回城主持宋朝割讓土地和賠款納貢之事。

同時,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派人將宋朝皇帝的降表送回金國,向皇帝完顏吳乞買報喜。

趙桓自入金營後,備感屈辱,於無奈之下做了金國臣子。

回城途中,趙桓回想起來,悲痛難抑,不知不覺間淚已溼巾。

回到南燻門,趙桓見到許多前來迎接的大臣和民眾,忍不住嚎啕大哭。

趙桓這是發自內心的感動,畢竟還有眾多臣民惦記自己的安危。

行至皇宮前,趙桓仍然哭泣不止。得知皇帝在金營受到的屈辱,宮廷內外更是哭聲震天。

趙桓初赴金營,歷盡劫波,三日後才得以歸來,頗有死裡逃生的感覺。回到宮中後,望著宮中熟悉的場景,趙桓卻恍如隔世。

得知皇帝受辱,向金國奉上降表稱臣,宰相孫傅等大臣都在趙桓身前請罪。

趙桓神情恍惚地問孫傅和張叔夜等大臣,京師危急,為何不見天下勤王之師?當真是他這個皇帝失德於天下麼?

趙桓的尊嚴和信心都已經被強大的金軍所摧毀,孫傅等大臣也不知該如何作答。

直到東京汴梁城被金軍攻破,都不見朝廷最精銳的西軍有一兵一卒來援,宋朝豈能不敗?

實際上,如今的西軍已經沒有能力成為大宋朝廷的救命稻草。

西軍的精銳在跟著童貫伐遼時兩次大敗於遼軍,損失了二十多萬主力。

其後,跟著种師道勤王的陝西五路西軍又在救援太原時戰敗,再次折損了數十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此,西軍正規軍精銳喪盡,戰力大損。面對西夏國咄咄逼人的攻勢,西軍也只能大量動員鄉兵保甲進行自衛。

為此,靖康元年六月,樞密院都承旨折彥實在種師中、姚古軍兵敗後,為了向朝廷要錢招募鄉兵,向朝廷上奏道:“西人結連女真,為日甚久,豈無覬覦關中之志?

即今諸路人馬皆空,萬一敵人長驅,何以枝梧?

言之可為寒心,朝廷似未深慮也。

河東、河朔之患已形,人故憂之;陝西之患未作,人故忽之。

若每路先與十萬緡,令帥臣招募土人為保護之計,責以控扼,不得放令侵入,仍須朝廷應副。

漕司乘時廣行儲蓄,以為急務。”

七月,陝西制置使錢蓋再次上奏道:“都水使者陳求道請招刺保甲五萬充軍。

緣比來陝右正兵數少,全籍保甲守禦,及運糧諸役差使外,所餘無幾,若更招刺五萬充軍,則是正丁佔使殆遍,不唯難以選擇,兼慮民情驚疑,別緻生事。

欲乞令州縣曉諭保甲,取其情願;如未有情願之人,即乞令保甲司於正丁餘數內選擇。

通赴闕人共成七萬,可以足用。”

可見陝西五路的官員都明白,陝西臨時招募的土人充軍,多是市井烏合之徒,不堪臨敵對陣。

折彥實上奏朝廷後,支陝西六路銅錢各十萬緡,每名士兵給錢十緡,精擇少壯及身高等杖之人,每路選拔招得正軍一萬,六路共得六萬新軍。

由此可見,陝西五路的兵力如今是多麼的捉襟見肘。

當金軍再次兵臨東京汴梁城後,陝西宣撫使範致虛響應朝廷號召,匆忙集結軍隊。

然而,此次勤王軍的集結頗為不易。

因為數十上百萬西軍子弟被朝廷葬送在燕京和太原的戰場上,西軍諸將大多心生寒意,不願再糊里糊塗的為朝廷效死。

範致虛勤王的命令並沒有得到陝西留守帥臣的積極相應,沿邊五路裡,只有環慶經略使王似,熙河經略使王倚迅速領兵來會。

而涇原經略使席貢、秦鳳經略使趙點、鄜延經略使張深皆不至。

西道副總管孫昭遠氣憤之下,連上二十八道彈章,彈劾西軍諸將坐觀成敗。

迫於壓力,鄜延經略使張深這才決定入援,秦鳳和涇原也相繼派出援兵。

終於,陝西諸軍拼湊了近十萬軍隊,對外號稱二十萬,準備東下勤王。

勤王軍東進到達陝州後,卻得到開封失守的訊息和皇帝趙桓停止各路勤王軍的詔書,頓時軍心大亂。

劉延慶的二子,侍衛馬軍都虞候劉光世不知父親和兄長已經戰死,為了援救自己的父兄,他想要讓西軍援軍繼續東進。

於是,劉光世假傳訊息,說有蕃官自汴京突圍而來,說皇帝與太上皇已經在城破時決圍南去。

西軍將士信以為真,軍心稍安。

此時,陝西制置使錢蓋已經領兵十萬出武關,從鄧州趕到了東京汴梁城西南的潁昌城。

當錢蓋聽聞京師已被金軍攻破時,嚇得望風而逃,西道總管王襄也向南逃走。

陝西五路只剩宣撫使範致虛與西道副總管孫昭遠二人依然要領兵勤王。

面對東京汴梁城被金軍攻克,西京洛陽城也落入金軍手中的形勢,陝西勤王軍的將領們對於如何作戰發生了爭執。

鄜延帥張深和侍衛馬軍都虞候劉光世認為敵軍士氣方銳,倉促進兵沒有把握。

軍中裨將李彥仙建議道:“崤澠是險要關隘,難以駐軍,前進後退都容易導致軍隊潰散。

我軍不應聚眾而出置於險地,而應分道並進,尋找時機出關。

此外,為了防範萬一,還應當以一半軍兵扼守陝西,才可進一步採取行動。”

這李彥仙武藝高強,腹有韜略,他本名李孝忠,乃是寧州彭原人,後徙居鞏州,是當地有名的豪傑。

靖康元年,金軍首次南下進犯東京汴梁城時,李彥仙散盡家財,招募兵馬勤王,被授予承節郎,率三千壯士增援京都。

當時李綱奉旨宣撫兩河,卻不會用兵,連吃敗仗。

李彥仙雖然人微言輕,卻直言上書,彈劾宣撫使李綱不知用兵之術。

結果,文臣李綱沒有事,武將李彥仙卻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

金軍佔領了河東後,李彥仙為報效國家,趁著朝廷在陝西五路募兵,再度應募從軍。

隨後,李彥仙前往陝州拜見守將李彌大。

李彌大聽聞李彥仙是隴西豪傑,就向他請教西北防務。

李彥仙指點江山,所獻攻守之策甚得李彌大之心,被李彌大留為軍中裨將,駐守在崤澠之間。

應當說,李彥仙熟悉崤澠形勢,所獻之策切中要害。

然而,陝西宣撫使範致虛與李綱一樣,只有氣節,卻無用兵之能。

範致虛以貪生怕死之罪罷免了李彥仙,執意從崤澠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