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旅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6節 善後雜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6節 善後雜談

逝者已去,生者還在一刻不停地忙碌。

災後重建是第一時間開始的,而排在所有工作之前的頭號任務則是疏浚河道。

由於暴雨和山洪的肆虐,如今整個臺南平原已是一片淺澤,到處都是連片的水窪,有些已經連成了臨時湖泊。而大批工人在颱風過後的第一時間,就提著工具開始了清理水澤的行動。

水澤會引來蚊子,有蚊子,就會出現瘧疾。所以挖渠引水,修補河道就成了當下第一要務。而原本在臺江裡忙碌,體積小一點的“海底撈”二號船,也緊急出動,從新港溪下游開始上溯,沿途清理那些隨山洪而來的巨石和泥沙。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治標不治本。改變一個地區旱澇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築壩。

臺南歷史上直到日據時期,才會由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建造了“嘉南大圳”系列水利工程。而這個系列裡最核心的一處是烏頭山水庫。

整個工程完工後,嘉南平原由原本的5000公頃水田增加為15萬公頃。灌溉區域涵蓋了雲林、嘉義、臺南三縣,是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利系統。

......水利工程就是這麼誘人。一旦穿越勢力也搞出這樣的工程,那麼15萬公頃,也就是200多萬畝的稻米田,能養活多少移民?

然而這沒什麼卵用。

歷史上日本人是從1920年開始,引進大型土木用的蒸氣動力機械,包括鏟土機,壓力噴水機,砂石運輸車;在這個基礎上,花費七年時間,才完成一條長達3078米貫穿烏山嶺連線曾文溪的引水隧道。

而穿越眾現在的工業實力是很畸形的:看似高精尖都有,但是規模普遍很小,整個工業體系還遠遠達不到日本人當年的規模,所以修建大壩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在新港溪上游修幾座小水庫應急,至於曾文溪上游那幾座大水庫,現在的穿越眾委實是力有未逮。

......

所謂破壞比建設容易一萬倍。

在重建期間,上萬名臨時清道夫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清淤運動。直到5天后,才將周邊的淤水和泥漿收拾乾淨。

初步恢復正常秩序以後,雖說大批工人開始返廠,但是接下來的減災工作依舊繁忙。

好得一點是,現如今的穿越勢力已經不像剛開張時那樣缺人了。自從和福州的熊老大勾搭成奸以後,某勢力這段時間透過福州站居中運作,在官府方面預設的情況下,大肆往臺南這邊運作移民,效果相當不錯。

原本的歷史上,1628年福建大旱,饑民甚眾。鄭芝龍在熊文燦支援下,“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就這樣忽悠了災民數萬人赴臺。事實上福建根本沒有那麼多頭牛,到頭來就是發了點銀子完事。

而大員這邊招人的路數和老鄭是不一樣的。大員這裡沒有銀子和牛,但是大員有乾淨漂亮的經適房,有豐富的食物,有堪稱神效的醫療,有充足的工作機會任何饑民都可以在這裡獲得一個安穩發展的空間。

當最初的一船饑民被“忽悠”到大員開始工作後,很快就有人回去把一家人都帶了出來。因為大員這邊有個規定:單身者住集體宿舍,而夫妻帶小孩者,可以申請零首付木屋一套。小孩越多越好申請,而且小孩全部免費上學,外帶管飯。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

隨著穿越眾的口碑漸漸傳開,陸續上門投靠的饑民便越來越多。而福州站這邊則是來者不拒:任何人都可以來,窮得光屁股都可以。當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包括船費和小屋在內的一切花銷,最終都會從移民的工資裡慢慢扣除。

這就是某勢力最近人口暴漲的原因:大批計劃外的福建移民開始陸續進入大員,再加上杭州運來的移民,本地同化的土著,穿越眾一夜之間突然發現,自己治下的總人口數居然突破了6萬人大關。

這就很令人欣慰了,要知道,古代很多小縣城的總人數也不過是幾千人而已。

既然人手充足,之前很多小打小鬧的工作就可以順利展開了。現如今大員這裡以工礦,基建,農業這三駕馬車為支柱的產業布局已經形成,大批的壯年勞力匯聚在這三個行業裡,整個社會面貌欣欣向榮,一片蓬勃之勢。

......

疏浚河道之後,大批人手又開始對遭災後的住宅小區進行維護。這次風災受害最大的,就是穿越眾最早建造的那批宿舍。

當初由於事業剛開張,各方面資源不足,所以由鄭洋洋設計的那批宿舍在屋頂結構上就薄弱了一些。於是颱風過境,大批榫卯結構的老宿舍屋頂被掀飛,還有少量倒塌,屋裡的人統統被澆成了落湯雞。

而這次維護,則要將所有問題一趟解決:老宿舍的屋頂會按照新宿舍的屋頂結構重新安裝,結構會被加強,所有隱患都會被排除。

隨著移民人數的日漸增多,以及成份的日趨複雜,赤這邊的住宅區也隨之做出了不斷的調整。從最初一水的的10人宿舍,到後期的40人大宿舍,再逐漸進化出大批獨居小戶,社會的演變很明顯。

而這種演變和工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從早期的人力夯樁,到後期的煤氣砸樁機,再到拋棄榫卯結構,開始大面積使用鐵釘和木螺絲......穿越眾設計的這些簡單線條的宿舍樓,其實內部的科技含量是一直在提高的。

要知道,如果不是有了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的參與,完全憑藉人力去“組裝”這些積木房屋的話,那麼宿舍建造的速度肯定跟不上移民湧入的速度,更遑論那些專門為完整家庭準備的獨居小屋了。

現如今的赤新區,已經有了後世那些民居小鎮的模樣:一排排木質小樓被筆直的道路分隔成平整的棋盤,所有小區都被路旁整齊的香樟樹所隔離。乾淨,整潔,由碎石子鋪成的路面上,掛著車斗的煤氣班車在緩緩移動,上面坐滿了面色紅潤,穿著麻布t恤和七分褲的工人。

......

永遠最熱鬧的地方自然就是寬度達到30米的赤水泥大街了。搞笑的是,這條街在原本的設計圖中寬度只有4米......後來發現情況不妙,赤區政府才緊急將幾排簡易宿舍推倒,拓寬了街道。

當然了,這也不能怪誰。要知道,穿越眾初次跨過臺江的時候,對岸還是一片遍地野草和蚊子的蠻荒之地;設計師當初是按照一個美國西部小鎮的規模來規劃這片土地的,所以道路自然寬不到哪裡去。

大員人民......不久後就會變為“帝國人民”的這些移民們,現在最開心的事就是晚上下班後,去赤大道逛街和shopping。

夜晚的赤大道就像後世的步行街一樣,沿街佈滿了明亮的路燈,官辦的各式店鋪和燒烤攤,大批人群就在這裡徜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通常來說,在大道上最拉風的,是那些帶著女友的牛逼人物......能從紡織廠和火帽廠勾引出數量稀少的女孩逛街,哪怕勾引到的是一個倭女,這種人同樣屬於牛逼貨色。

至於那些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老實巴交,還沒有適應穿越眾這種奔放的管理風格的絲們,也只能咽著口水眼巴巴看著拱白菜的豬們掏出工分票請女孩吃烤石斑魚。然而他們除了詛咒幾句這廝明日就要破產啃大餅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敢惹事的都被抓去伐木了。

......

想在赤大道上開一家店可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穿越眾現在的商業結構,本質上並不是自由貿易,而是管控極為嚴格的統購統銷模式。

所有穿越眾治下的子民,就性質上講,他們和當年的國企工人是有點像的:工作和生活都由上層安排,這些人的選擇權並不多。

而穿越眾現在的商業模式也是很獨特的:窯區基地的工業品,除了列在出口名單上那些行銷全球的高性價比貨物之外,其餘的日用品生產數量並不多,數量剛好夠本地人消費就可以。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兼顧了商品出口創匯和本地工業的積累。但是壞處也有:私營經濟暫時被打壓了。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明國富商打算來赤大街買間官辦鋪子開雜貨鋪,那麼他將會發現沒有本地貨可以進所有雜貨都是直接分配到各處官辦商店裡的,沒有他的份額。而像煤油燈這種俏貨,他同樣進不到貨,因為那都是給諸如荷蘭人這種大勢力準備的。

沒辦法,在17世紀這種極端緩慢的社會環境下,穿越眾無法大批量弄到各類工業原料,所以只能採取這種方式來渡過瓶頸期。

當然了,隨著浙江和福建這邊的局面慢慢開啟,隨著大員船廠源源不斷的大噸位貨船的出廠,這種緊巴巴的統購統銷局面,很快就會被窯區生產海量的商品所瓦解。到那個時候,怕是穿越眾要跨海去綁一些豪商來大員搞活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