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旅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1節 鎮蠻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11節 鎮蠻號

“鎮蠻號”鐵肋木殼機帆炮艦,嚴格來說,是一次大躍進的產物。

早在年初的時候,海軍為了建造未來的主力戰艦,便開始了一系列驗證工作。

一艘最新的有光級炮艦“監視號”首先被改造,船上安裝了18磅海軍長炮,用來測試重炮對西式戰艦的毀傷效果。

為此,海軍還專門花錢從荷蘭人手中買下了一艘二手武裝商船,並加裝20釐米厚的柞木船殼,用來模擬風帆時代的西洋主力戰艦。

首次測試的結果並不能令人滿意。

事實證明,即便是利用後世先進冶金工藝生產的18磅海軍長炮,在面對“夾心熱狗”,也就是用雙層厚橡木船殼夾著一層密集船肋的西式主力戰列艦時,還是有點力不從心。

畢竟鐵球的侵切力也就那樣,炮彈出膛後動能損失得很快。

最終的測試結果是,在海軍理想的2000米炮擊距離內,炮擊有效穿透率並不高,只有60%;直到測試雙方的距離拉近到1000米,甚至是800米距離後,18磅炮才能有效穿透對方船殼。

這個結果海軍是不能接受的。

因為帝國海軍目前走得是精兵路線,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衝突中,一艘主力戰艦很可能要遭遇優勢數量的西洋戰艦圍攻。在這種局面下,火力的重要性就被大大提升了:戰艦必須要迅速令敵人失去作戰效能才可以。

雖說歷史上在東亞這邊,殖民者並沒有佈置類似“海上君王號”,“勝利號”那樣的一級戰列艦,但是現在既然有了一個巨大的變數穿越眾,那誰也不敢保證未來的歷史走向。

所以海軍必須料敵從寬,從一開始就將敵人有可能達到的最高戰鬥力都計算進去。

這樣一來, 18磅炮的方案最終就被pass掉了,24磅炮隨即閃亮登場。

付出了巨大的總重代價後,新戰艦的武器系統終於令海軍感到滿意了:2000米距離內, 24磅海軍長炮可以穿透這個位面任何一艘風帆艦。

最重要的武器系統確定後,“海軍1629年驗證型主力艦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由於年初的風向不大妙,軍隊被告知要忍耐,所以當時海軍在無奈下放棄了“小步快跑”的多艘驗證艦藍圖,把有限的資源都投入到了這艘驗證艦身上。

這就導致了原本設計為800噸的驗證艦被拉皮,一夜間開始大躍進,被硬性增加到了1200噸。

這個數字對於一直以來都操作著500噸以下戰鬥艦艇的海軍來說,還是有一些挑戰性的。

問題的難點倒不在於駕駛,而是在於設計。

關於駕駛行船方面,現在的海軍已經非常熟悉風帆船和機帆船的操作了,在這方面海軍有充足的經驗和人手,放大的機帆船並不是難題。

真正的難題在於設計。

如果按照原本800噸計劃來搞的話,那麼船廠的幾位穿越眾還是有信心將有光級拉皮,照葫蘆畫瓢,自行搞定新艦。

但是一夜間將新艦放大到1200噸,火炮改成24磅後,船廠那幾位就縮了卵。要知道任何機械一旦放大到某種程度,那麼必定會冒出各種問題,這就不是幾個非專業設計員能搞定的了。

最後還是按照老辦法,海軍將新艦的各項引數要求交給了曹皇帝,然後由皇帝回後世找設計公司,先設計,再用大型電腦模擬海況找問題,最後出圖。

所以海軍最終得到的,就是一個硬碟。

按照硬碟裡那成t的圖紙開工後,海軍整整等了八個多月,這艘計劃中要被命名為“鎮蠻號”的驗證艦才得以開始了海試。

而這個時間點,已經是曹將軍從廣東返回,準備勤王事宜的節骨眼上了,所以鎮蠻號的海試計劃安排得很緊湊,最終險險趕上了這次來上海港的任務。

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內維持帝國霸權的核心武力,鎮蠻號在首次正式出航之前,得到了一個簡短的命名儀式。帝國皇帝曹川當時蒞臨了鎮蠻號,並在船頭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

而鎮蠻號也沒有令穿越眾失望。無論它威武的外觀,還是強大的戰鬥力,這艘戰艦都符合了大眾的“社會期待值”,成為了新一代的鎮國利器。

.......................

由於十七世紀無需考慮低能見度,隱身反雷達這些問題,所以這個時代無論是陸地軍官還是海上戰艦,外觀都是極其張揚,以備在混亂的戰場上被自己人看到。

鎮蠻號也不能免俗:藍金兩色的船體塗裝,再配上潔白的三桅風帆,不但令整艘船的顏值爆表,而且辨識度極高,只要看過一眼,就沒人能忘記這樣一艘修長漂亮的戰艦。

說到修長,來自後世的設計,自然不會將穿越眾的戰艦設計成十七世紀那種低長寬比的粗短外型。

事實上包括小型護衛艦在內,穿越眾的戰艦一慣都是走大長寬比的路子優秀的設計和先進的船體結構,保證了船體的橫搖被控制在許可範圍之內。

整艘鎮蠻號標準排水量為1200噸,滿載排水量為1680噸。這個資料已經超過了同期英國佬的海上君王號戰列艦。

雖說君王號船重1683噸,看上去比鎮蠻號還重一點,但是由於自重的關係,事實上君王號的有效容積差鎮蠻號很多。

要知道木材的承重能力和屈服度遠不如鋼鐵,一艘看似“薄皮大餡”的鋼鐵戰艦,無論是在堅固程度,還是載貨體積上,都遠高於貌似厚實的木船。

像君王號這種風帆戰列艦,雙層船殼的總厚度通常都在4046釐米左右。這個資料再加上船肋,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半米的厚度。

如此厚重的木質外殼,再加上船身其他部位全得用木料,就使得戰艦自重遠遠超過了同體積的鋼鐵戰艦,航行時便顯得十分笨重榔,操控性非常低。

而像鎮蠻號這種機帆戰艦,由於內部結構採用了大量鋼鐵,所以不但更加固度,有效容積同樣提高了很多。

鎮蠻號和風帆戰列艦另外一點不同的地方是:這艘船隻有兩層炮甲板。

通常來說,大型風帆戰列艦都有三層炮甲板。

而為了降低重心,口徑最大的炮會佈置在下層炮甲板,輕炮佈置在上層。這種情況就導致了一個風帆戰艦的通病:在海浪高企時,下層甲板無法開啟炮門,否則海水會倒灌入炮口。

而鎮蠻號由於秉承了一慣的“全重炮理念”,因此捨棄了全部輕炮,整艦隻配備了40門24磅長管重炮。

這樣一來,加上底艙的煤炭和發動機這些順便維持了重心的裝置,所以鎮蠻號只設計了兩層炮甲板,海水倒灌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關於火力方面,40門炮看似數量不多,比起君王號那誇張的104門少了很多,但作戰效率可是要遠遠高於後者的。

首先,由於近身射擊(如果有的話)的任務都交給了火槍,僚艦和輕易不動用的重機槍,所以鎮蠻號上的24磅重炮數量,其實是超過風帆戰艦的。

現在是17世紀,西方超過24磅的海軍火炮,都還是短管臼炮,射程很短,根本威脅不到射程2000米的鎮蠻號。

其次,在先進的冶金技術和機械裝填裝置輔助下,這40門長管重炮可以做到長時間精準齊射,毀傷效果根本不是原始火炮能比較的。

另外還有一點:鎮蠻號上這40門炮,是可以左右舷同時射擊的。

傳統的風帆戰艦,炮位要除以二左右舷各佈置一半。這種情況在海上大混戰時能起到作用:左右開弓,反正四面都有敵人。

然而多數時候炮艦還是只用一面舷窗來射擊。如果需要長時間轟擊陸地目標的話,風帆戰艦有時候甚至還要原地轉圈,以便呼叫另一舷的火炮來保證射擊安全,防止炸膛。

這樣一來,像君王號那100門炮,其實單舷只有50門,算上各式輕炮的話,每次齊射的炮彈總重是遠遠低於鎮蠻號的。

鎮蠻號由於有先進的滑軌系統,再加上因為結構先進和材料先進共同帶來的艙室空間增大,所以這40門炮可以很方便得在左右兩舷來回調動,時間用不了一分鐘。

總之,由科技帶來的優勢是方方面面的。鎮蠻號無論是船型、武器、防護、還是動力,都遠遠超過了十七世紀的蓋倫船,某些方面甚至還超過了清末的機帆炮艦除了需要“進口”一些動力部件外,漂亮的鎮蠻號確實是一艘完美的“理想型戰艦”。

................................

這一次去上海港執行任務,以鎮蠻號為旗艦的北上艦隊,是在12月5號出發的,和錦衣衛馬百戶犧牲是同一天。

在這之前,由10艘新閘船組成的“勤王運輸船隊”,已經於5天前提前出發了。

而戰艦編隊在一路上演練了各種軍事科目後,於出發的第七天夜間,順利和運輸編隊在上海港外海匯合。

然後就在第二天清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艦隊中負責運載一營步兵的幾艘炮艦已經開始進港,準備卸下士兵,跟圍在港外的王遊擊講講道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當王遊擊看到長江口那艘巨型藍金色大艦時,他其實漏掉了更重要的資訊......碼頭上有一些細小的黑點正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