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這首關於殺人魔王張獻忠財寶的尋銀訣,是彭山江口一位獨臂將軍傳下來的。他活著的時候,隱居在岷江邊,隻字不言。

直到八十多歲快嚥氣,才用僅剩的一隻手,指著家門口的一塊石碑,大叫一聲:“天亡我大西!”之後,溘然長逝。

家人好奇,清除掉石碑周圍的樹根雜草,仔細一看,石碑的正面,刻著晉朝伏虎寺建造記錄,字跡工整,顯然是石匠精心刻畫的。石碑的反面,不知用鐮刀還是菜刀,歪歪扭扭,刻下了這首尋銀訣,一定就是獨臂將軍所為。

他們的家,原來就是伏虎寺。幾十年前的一場戰火,將伏虎寺燒成灰燼。獨臂將軍渾身流著血,從岷江上逃到這裡,躲藏於伏虎寺旁邊的湖水中。

硝煙過後,他便在寺廟的殘垣斷壁上搭了一個草棚,住了下來。

沒過多久,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孩逃難,路過這裡,看見獨臂將軍,驚呼道:“馮將軍,你怎麼在這裡?”

馮將軍默然搖頭,將女人和小孩都留了下來,組成一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小孩們改姓了馮,但他們都叫馮將軍為舅舅。

女人生前給孩子們講過,舅舅是大西王張獻忠的大將,因為受傷,留在這裡,所以撿了一條性命。

如今看來,他隱居於此,居然是為張獻忠守護財寶。家人大驚,現在是清朝,滿人的天下,千萬不要聲張,以免招來殺身之禍。

但財寶是誘人的,這首尋銀訣也不難破解。石虎是天天都看見的,就蹲在石碑旁邊,只需找到石龍。兄弟兩人打定主意慢慢尋找,便趕緊將石碑埋了起來。

幾十年過去,他們將房前屋後翻了個底朝天,也將周圍都尋遍了,既沒有找到石龍,也沒有找到財寶,只好將這首尋銀訣口口相傳,希望能造福下一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代又一代,知道的人越來越多,沿江兩岸,傳來傳去,也便成了傳說,關於大西王張獻忠財寶的傳說,以及獨臂將軍隱居過的那個將軍湖的傳說。

滾滾岷江東逝水,朝代更迭眨眼間。

公元2016年,因為幾宗盜寶大案,彭山江口,張獻忠沉銀,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原來那個傳說是真的,幾個老闆挖沙石,居然挖出來一大堆金元寶、銀元寶。”

“還有一夥膽大包天的人,穿著潛水衣,沉到江底下去摸,竟然摸到稀世珍寶!”

“哈哈,原來那條石龍,就在岷江懸崖上,離石虎不足一百米。以前一直被江水淹著,幾百年來都沒被人發現。”

“快,快,快,滿城的人都去下游河灘撿寶去了,有人撿了一大口袋的西王賞功銀幣,聽說市面上值五萬元一枚。”

“政府已經將河灘封起來啦,千萬別去撿,這是違法的。”

第二年,國家水下考古隊在彭山江口吊腳樓下的岷江河道,挖出來了各類文物四萬兩千餘件,這段河道被確定為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

出水文物包括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大西政權“金封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錢,以及大量銀錠和用於裝運銀錠的木鞘。

所有這些文物直接與張獻忠及他的大西國有關,甚至與他的行軍路線十分吻合。如此鉅額財寶,怎麼會在岷江水底?

作者好奇心頓生,翻查各種史籍,又數次跑到岷江邊打聽各種民間傳說。

明末大西軍領袖張獻忠曾攜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卻在岷江一帶遭到突襲,絕大部分財寶沉落江中。這是千真萬確的歷史。

這次考古,和金銀財寶一起出水的,還有大量的鐵船釘、船槳、船杆等文物,也證明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水上戰爭的真實存在。

是誰在這裡打敗了他?是楊展,嘉定人楊展。

楊展為何有如此能耐?居然能打敗一個殺人魔王。

再說,真的是張獻忠將四川人從四百多萬殺到只有九萬嗎?如果不是,為何我們都不是真正的四川人?我家也是湖北孝感的。

史籍記載:明末兵燹之後,四川丁口稀若晨星,清政府出臺了系列填四川的政策,並頒佈了一份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才重建了滿目瘡痍的天府之國。

民間也有很多傳說,張獻忠因為一些小事,仇恨四川人,所以要將四川人斬盡殺絕。這些傳說,似假還真。

但那個能打敗他的楊展,為何又沒有本事把他攔在四川之外?為何不能阻止他濫殺?

近年,又有人說,張獻忠其實沒殺多少人,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大多數明末史籍都是清政府的傑作,他們當然要把張獻忠妖魔化。

真相究竟是什麼?歷史已經遠去,留下的,除了這些文物,便是依然美麗的岷江風月。

作者以筆為劍,迎風踏浪,劃破歲月的塵封,帶大家一起去看看三百多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