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七章 信你太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七章 信你太難

川北古驛道,車聲轆轆,蜀軍的糧草彈藥源源不斷進入大西營中。

張文秀笑逐言開。前方捷報頻傳,後方糧草充足。大西軍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局面了。

原本他們早已到身無粒米、殺馬充飢的地步,楊展的支援正當其時,讓一隻氣息奄奄的猛虎又昂首挺立。

這是大西軍和清軍第一次交火。

清軍統帥是肅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身經百戰,是滿清名將。

他早聽說張獻忠戰鬥力勝過李自成,得到入川的命令時,還心中打鼓。

開拔到漢中,天上掉餡餅,竟撿到一個劉進忠。不費一兵一卒,就攻克了四川人千百年來引以為傲的天塹險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挺進到保寧,先鋒官哈寧噶又來報,他們進入順慶深山勘探地形時,機緣巧合,一箭射死了張獻忠。

豪格大驚,究竟是自己運氣好,還是老天都要幫助大清平定天下?抓住戰機,命令清軍全速推進。

先鋒官哈寧噶為了掩飾撿來的戰功,馬不停蹄,在鳳凰山下與張定國遭遇,兩支速度驚人、所向披靡的鐵騎打得難分難解,戰鬥場面驚濤駭浪。彼時,楊展的十萬擔糧還未起運,張定國的部下等著殺了這些滿人,好搶糧食吃。

天亮時,張能奇趕到。哈寧噶陷入重圍,全軍覆滅。他領著兩名親兵左衝右突,殺出重圍,逃進保寧。

張定國和張能奇緊追不捨,張可望帶著大隊人馬隨後而來,三兄弟將保寧圍了個水洩不通。

保寧城並不大,但豪格大軍駐在這裡,要攻下,尚需時日。之前哈寧噶扔下的糧食不夠二三十萬大西軍塞牙縫。飢餓之火剛開始可以燃燒敵人,時間長了,就只能燃燒自己。

在城外築好工事,兵丁們力氣殆盡,一個一個餓倒在地。張可望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以“攻下保寧城,吃一頓飽飯”來激勵將士。

這時候,張文秀的運糧車將蜀國的糧草轉運過來,全軍上下一片歡騰。

他們在四川近三年,這還是第一次覺得,四川的大米飯真的很好吃,又糯又香又甜。

大西軍已和蜀軍結盟的訊息不脛而走,將士們眼中燃起了希望。甚至五軍都督,私下都在議論此事。

張可望悄悄告訴文秀:“現在,你可以帶著隊伍慢慢靠過來了,我們彼此之間不能隔得太遠。”

“楊展那邊咋辦?我們接下去還和他結盟嗎?”

“糧草武器來者不拒,我們打清軍,就算回報他了。但他不能干涉我們的軍事,不能靠近順慶,必須給我們留下後路。否則,我們沒有辦法全力去攻清軍。”

大營外,文秀軍中的傳令兵求見撫南王,張可望點點頭,文秀將他喚入。他呈上一封書信稟道:“撫南王押糧走後,蜀軍送來一封信,是蜀國大將軍楊展寫給平東王的。”

文秀將信雙手遞給可望,可望看後哈哈大笑:“果然不出我所料,楊展想吞掉我大西軍的狼子野心,這麼快就暴露出來了!”

文秀忐忑,“他說什麼了?”

可望不屑道:“對我們軍事指手畫腳,說什麼川北地形他最熟悉,要我們按他的部署執行,還說什麼,如果需要,他可帶那支和尚道士組成的伏虎軍來幫助我們。”

文秀欲言又止,楊展曾經在廣元駐守,對川北地形熟悉是事實。而且,那支伏虎軍,他們多次領教,確實太厲害了。如果聽楊展的,和伏虎軍共同對敵,一定更有勝算。

但是,他也受過楊展的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誰又能保證這次不會重蹈覆轍?

算了,還是聽王兄的。張可望道:“我們既要利用楊展,又要防楊展,絕不能被他牽著鼻子走。”

文秀道:“既如此,還請王兄親筆回他一信,方便我和他繼續周旋。”

可望命人拿來紙筆,客客氣氣回了楊展的好意,甚至還說,要親自趕走清軍,以彌補之前過錯,希望大將軍繼續從物質上支援大西軍。

這封回信到了楊展手中,楊展卻是大驚失色,著急得連連跺腳。費小金取過信來看,安慰道:“初生牛犢不畏虎,張可望第一次統帥全軍,又初戰告捷,自然驕傲。此時聽不進去大將軍的話,也很正常。”

楊展道:“他的對手是豪格,豪格守在保寧那個彈丸之地,坐等他們去圍攻,必然有殺招。張可望小勝一場便驕傲,驕兵必敗啊!”

費小金氣得一拍大腿,“哎呀,可惜我的十萬擔糧!”隨即又問:“現在,明知他要敗,你還接著送嗎?”

楊展換作討好的語氣:“尚書大人,你只有好事做到底了,我們現在若是袖手旁觀,他們輸得更慘!萬一退回來,我們就麻煩了。以他們燒殺搶掠的習性,到時候我們損失的就不只這點了。”

站在一邊的劉見寬道:“乾脆我帶伏虎軍去送下一批糧,到了那裡就不走了。萬一清軍打過來,既可幫張文秀抵擋,也可攔著大西軍,不讓他們往南退。”

楊展道:“他不讓你去幫忙,你偏要去幫,他們更會起疑!唯一的應對之策是,一邊繼續支援他們,一邊通知蜀國各地守軍,往那個方向集結隊伍,既防清兵又防大西軍。”

兵部尚書劉見寬立馬去部署,楊展卻在室內走來走去,安靜不下來。費小金勸他道:“我知道你想拉一把那幾個小子,但他們跟著張獻忠那麼多年,身上的壞毛病不少。我們和他們積怨已深,要想讓他們走上正路,真的太難。”

楊展嘆道:“我也是想為天下百姓減少點禍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