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章 匪我思存(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章 匪我思存(十)

李定國在劉見寬的協助下出征湖廣,不到半年時間取得節節勝利,消滅了定南王孔有德,天下震動。

訊息傳回貴州,永樂帝欣喜不已,孫可望喜憂參半,喜的是大西軍在天下人面前露臉了,憂的是定國的聲望與日俱增。

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總感覺落入了劉見寬的圈套。不過,人前人後,他反倒會抬高劉見寬在桂林之戰中的作用,以此抹去一點李定國在軍中的影響。

清軍間諜信以為真,報給清庭,清庭震怒,派駐紮在西北的吳三桂、李國翰二十萬大軍從漢中進犯蜀國,以此逼迫劉見寬回救。

劉見寬得到訊息,心急如焚。

定國安慰道:“蜀國有蜀王和楊公子,更有蜀軍、大西軍、大順軍三支隊伍在那裡,暫時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如果你現在趕回去,正合清軍的意。莫如我們乘勝追擊,一氣打下湖廣,再回師入川,方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劉見寬深以為然,兩人齊心合力,再出奇兵。

八月,率軍北上直搗湖南,連取全州、永州。九月,進攻衡州,清軍守將再次棄城逃跑,長沙巡撫逃至郫州,監司以下官員都逃遁一空,大西軍還沒有到來,整個湖南的清軍卻都跑光了。

同時,又命令馬寶率廣西明軍東取陽山、連州,佔領廣東西北部,派馬進忠、馮雙禮北取長沙,攻佔常德、嶽州,命高文貴東進江西,連下永新、安福、永寧、龍泉,圍攻贛西重鎮吉安。

如此一來,共收復了兩個州、十六個郡,大致有三千裡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權手裡。。

清軍在湖廣接連失利,使清政府大為震驚,急忙命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趨長沙。

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朝長沙撲來。

面對強敵,李定國和劉見寬進行了周密的佈署:大西軍暫退出長沙,引誘清兵渡湘江,將馮雙禮、馬進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過衡山,李定國從蒸水正面攻擊,馮、馬二將背後出擊,兩軍相夾,合殲尼堪。

但這一計劃卻被馮雙禮透露給孫可望,孫可望不想讓李定國立功,卻暗自想著怎麼陷害他,密令馮雙禮退出伏擊,馬進忠見狀也撤離了戰場。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進抵衡州,李定國在蒸水率軍出擊,接著轉戰到城北香草菴、草街,不分勝負,為此李定國準備採用伏擊戰術。

二十四日,雙方再戰,李定國佯裝敗退,尼堪緊追不捨,追至演武亭,一聲炮響,大西軍伏兵四起,團團圍住尼堪,李定國手舉大刀,將尼堪一劈兩半。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

李定國繳獲了尼堪的鎧甲、繡旗,正準備乘勝追擊,才發現馮雙禮、馬進忠未到,派人偵察說已走湘鄉。李定國才知自己是孤軍作戰,無法擴大戰果,只得收兵向武崗轉移。

衡州戰役後,李定國叫人繪製孔有德、尼堪畫像,刊佈粵楚。

桂林、衡州兩次大捷,使得清廷朝野震動,一聽到李定國和劉見寬的名字就顫慄不已,甚至還有放棄西南各省與南明平分天下講和的打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定國和劉見寬出征不足一年,縱橫數省,收復湘、桂,擊敗清軍數十萬,掀起了繼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後的第二次抗清高潮。

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

劉見寬在湖廣打出威望的時候,吳三桂席捲了蜀國。

身處仙鶴洞的楊展,溟然不知強敵壓境,他畢生所在乎的蜀民再陷戰火。

川北的伏虎軍和費家軍完全抵敵不過二十萬清軍的衝擊,迅速潰退到成都。

此時的成都已不再是以前那座需要數萬噸炸藥才能炸開的城池。

楊璟新來不及召集川西、川南、川東的隊伍,便已失了成都。

趕在成都失陷之前,馬蘭蘭將蜀王、群臣和家眷透過地道送進了峨嵋深山。

楊璟新帶著各路蜀軍,在曹勳的接應下,撤到川西高原。

白文選在嘉定抵擋了十幾天,最後也只好順著岷江且戰且退。

敘州失陷後,與重慶的盧名臣、王自奇匯合,也沒法擋著吳三桂的攻勢,便直接逃回了貴州。

短短時間內,蜀國全境失陷。

劉文秀在雲南知此訊息,內疚得捶胸頓足,責罵自己有負師父和師叔的重託。

他星夜趕到貴州請戰,孫可望便命他率王復臣、賀九儀、袁韜、武大定、張先璧、張光萃、祁三升以步騎五萬由烏撒、雪山關、瀘州等地展開全面反攻。

楊璟新也從川西高原下來與他匯合,大軍出川南,攻敘州敗清將盧光祖、殺總兵南一魁。

然後約夔東大順軍合攻重慶,再進圍成都,殺清朝知府周基昌。

成都重新回到楊璟新手中,他不禁感慨萬千,終於知道父親為什麼要把蜀國託付文秀。

璟新拿出一應文書印章,請文秀掌蜀國權柄。文秀堅辭不受,聲稱他只是幫忙,絕無覬覦蜀國之意。

很快,吳三桂引兵來戰。劉文秀指揮聯軍陣斬都統白含貞、白廣生等,將吳三桂團團圍住。

吳三桂死戰突圍逃往綿州,此戰斬殺清軍萬人,迫使吳三桂敗走保寧。

捷報傳到貴州,劉文秀被晉升為南康王。

此時清軍在四川的地盤只有保寧一座孤城。

聯軍原本打算與白文選會師一同攻城,但文秀因屢勝輕敵,拒絕採納王復臣的正確意見,輕率攻城,結果被吳三桂窺出破綻。

不久,吳三桂和李國翰聯兵出戰,一舉擊破張先壁軍,潰兵衝亂了全軍陣腳,王復臣也被包圍犧牲,明軍大敗,清軍也不敢追,退回漢中修養。

文秀收攏潰兵回成都,命曹勳、侯天錫協助楊公子守城,塔新策守重慶。

文秀回貴州,孫可望深為不滿,下旨曰:不納良謀,損大將,劉南康罪當死,念有復城功,罷職閒住。張先璧則被亂棍打死。

這一舉措已經表現了孫可望的私心自用,他將文秀部下的將領和兵力都分散開來,以防文秀的勢力過大影響他篡位。

文秀被撤職,他本人心灰意懶,之後回昆明,在雞足山學習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