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八章 何以救蜀(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八章 何以救蜀(一)

十幾年來,蜀國的天空都是楊展這個大個子頂著。他的師兄弟們,即使是朱平樨,也習慣了幫他打下手。

現在,他成了傻子。除了黑牛村,哪也不去。除了耕種、牧牛、練功,啥事不管,竟沒有一個人能補他的位。

師兄弟爭論了半天,最後也只好分兩頭行事。

劉見寬頻人進眉州城開衙辦公,一一打發那些來探楊展虛實的軍閥。將這些閻王穩得住一時,算一時。

另遣李志勇去貴州,把禪讓王位的奏書給永樂皇帝送去。朱平樨已下決心將蜀王這頂帽子扔給劉文秀,希望永樂帝儘快召回文秀,讓他入蜀撫民。

他們憋著一口氣,眼巴巴等著貴州方向的訊息。一個月,兩個月……

他們哪裡知道,永樂帝自身難保,寄人籬下的生活異常艱難,被孫可望逼得無法存身,收到奏書也只能擱置一旁。

李志勇在安龍府守了一陣,等不到結果,便決定自己去找劉文秀。

此刻的劉文秀,同樣期盼著楊展出關,幫他擺脫困境。

他們兄弟間的情誼早就變了味,經不住權力的誘惑,也架不住他人的離間。

孫可望謀朝篡位的野心天下皆知,對李定國的猜疑也到了恨不能置他於死地的地步。即使在湖廣兇險的抗清戰場,得著機會便派自己的駕前軍去偷襲定國。

李定國為顧全大局,避免自相殘殺,轉戰兩廣。

這樣便給了清軍機會,派貝勒屯齊再入湖南,與追趕李定國的“駕前軍”在寶慶相遇。

由於“駕前軍”驕傲輕敵,被清兵殺得大敗,孫可望急忙逃往峒江,導致衡州、武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於清軍之手,民死者將近百萬,定國精銳亦挫傷殆半。

清平南王尚可喜也派舟師奪取了梧州和桂林。李定國和大西軍將士之前取得的大好局面,被孫可望破壞殆盡。

孫可望便想讓劉文秀率軍由湘出長江,同另一支隊伍會師,奪取江南。

劉文秀一方面傷感於兄弟鬩牆,一方面對孫可望的野心不滿,雖然接受了大招討大將軍之職,卻遲遲不肯發兵東征,貽誤了從清軍手裡奪取江南的最佳戰機。

磨蹭了幾個月,最後經不住孫可望的再三催促,帶領盧名臣、馮雙禮等馬步兵丁六萬、大象四十餘只,踏上了東徵之路。

原本計劃先進攻常德,切斷湖北、湖南的通道,然後收復長沙、衡陽、嶽州,得手後再北攻武昌。

但他遇到了老對頭洪承疇。此時的洪承疇早已投靠清軍,被封為五省經略。

想當初,義父張獻忠都打不過洪承疇,劉文秀不免心裡打鼓。

他以水陸並進的方針進攻常德,派盧明臣率領一支軍隊乘船由沅江前進,自己率軍由陸路進發。

當時,正值漲水季節,盧明臣的軍隊乘坐一百多艘船隻順江而下,很快攻克了桃源縣。文秀親自帶領的主力卻因為連日下雨,溪水猛漲,道路泥濘,行進非常困難,馬步兵滯留數十日,根本無法同盧明臣所統水路軍隊配合作戰。

而洪承疇得到劉文秀大軍入湘的訊息後,迅速作出對策,調遣荊州滿洲八旗兵趕赴常德,加強防禦力量。

盧明臣部進至常德城下,遭到優勢清軍伏擊,由於得不到陸路劉文秀的支援,明顯處於劣勢。激戰到次日,盧明臣中箭落水犧牲,水路軍幾乎全軍覆沒。

劉文秀水、陸兩路夾攻的計劃既告失敗,盧明臣的陣亡又嚴重影響了士氣,他便準備放棄攻取常德的計劃。

恰好這時,李志勇找到他軍中,講述了蜀中大亂,蜀王以王位相讓,請他入蜀撫民的情況。

他問道:“算來我師父楊展也應該出關了,怎麼蜀王和師叔們還來請我?”

李志勇之前已得到劉見寬的授權,便將楊展的近況據實相告。

文秀聞訊大驚,哭道:“我師父英雄一世,竟然落到這般田地,我當然要儘快去他身邊盡孝。”於是,帶領軍隊退回貴州。

孫可望對劉文秀的表現大為不滿,又一次解除他的兵權,讓他返回昆明閒住。

劉文秀知道,此時若提起蜀王封號的事,非但不會如願,更有可能給永樂帝惹來麻煩。

罷,罷,罷,當不當蜀王,有什麼要緊?先回昆明,再伺機抽身,就去蜀國當一名和尚道士也無不可。

不曾想,剛回昆明,李定國也從抗清戰場撤了下來。

李定國在兩廣的戰事很不順利,清軍幾乎把滿漢兵的精銳都調來圍攻他。

先是永州被攻陷,後來被廣東義師羅錦鼐迎接入粵,連破開建、德慶,直抵肇慶城下。但由於清軍拚死抵抗,被迫撤圍退軍柳州。

洪承疇聞其敗,派人招降,李定國置之不理。他深感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平定廣東,便主動致書鄭成功,邀他會攻廣州,但由於聯絡不便,鄭成功誤期,鄭、李第一次聯合行動未能實現。

李定國不僅在廣東失利,在廣西的進展也不順利。他率兵兩萬進攻桂林,圍攻七晝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而孫可望仍要置他於死地,派馮雙禮偷襲柳州。李定國早有準備,暗地伏兵於江口蘆荻中。當馮雙禮來攻,便以精銳抵擋。馮連忙退兵,伏兵四起,馮只得自投水中。李定國傳令勿殺,曉以大義,從此馮雙禮投順李定國。

沒過多久,他再度東征。連破廉州、雷州,並佔領羅定、新興、石成、電白、陽紅、陽春等縣。廣東、廣西各地義師群起響應,抗清形勢再度出現高潮。

李定國準備約鄭成功合攻廣州,平定全廣,再擴大到全國。於是他題字“一匡天下”,自比管仲復出,產生了驕傲情緒。

李定國明白,要想攻克廣州,首先要開啟廣州的門戶新會。這一計劃必須要有鄭成功的配合才能完成。

再次致書鄭成功,邀他合攻新會,信中註明援兵不得遲於十月以後。同時,李定國又聯絡了粵東水陸義師,號稱二十萬大軍,將新會包圍得水洩不通。

李定國連攻兩月,未能奏效。這時他輕信了間諜城中糧盡的謊言,命令罷攻,採用圍困戰術,使清軍有了喘息之機,大西軍中也遭受了瘟疫,士氣不振,處於不利的境地。

清庭又派十萬滿漢兵趕來,以鐵騎兵沖垮李定國左軍,李定國依恃的戰象也被驚散,致使大西軍全線崩潰。

清軍乘勝追殺二十裡,屍橫遍野。李定國只得渡橫江焚浮橋解新會之圍,連夜退走南寧。

鄭成功此時正與清廷議和,等十二月議和失敗,才派舟師赴粵,李定國早已敗退,貽誤了戰機。

同時,孫可望又切斷了滇黔的物資援助,這一切終於導致了新會之戰的失敗。當李定國退抵南寧時,身邊僅剩下六千人。

這時候,永樂帝派人拿著血字詔書到南寧,請他回貴州護駕,他便決計回黔。

孫可望派白文選趕在李定國之前遷永樂帝到貴陽,白文選不滿此舉,便以“輿徒不集”為理由,拖延移蹕時間。

李定國至安龍,與永歷帝相見,君臣抱頭痛哭,李定國密誓效命,決定遷朝廷入滇。

當時,劉文秀和孫可望親信王尚禮、王自奇、賀九儀等均駐雲南,兵力合共五萬。

李定國抵曲靖,雲南守將議論要以兵拒。劉文秀私下會李定國說:“我們認為孫可望是董卓那樣的人,但是就算誅殺了孫可望,也難免會出現像曹操那樣的。”

李定國指天為誓,決不學孫可望。於是兩人合計,瞞住孫可望親信,將永樂皇帝平安接到雲南。

在此之前,李志勇幾經周折,已將朱平樨的奏書送到劉文秀手中。

永歷帝改昆明為”滇都”,封李定國為晉王,劉文秀為蜀王,白文選為鞏國公,所有大事都歸李定國處理。

劉文秀總算可以名正言順入蜀撫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