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黃虎投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章 黃虎投降

黃虎聽說上當,憤怒之下,又是一聲嘯叫,雙手推出,樹丫枝葉漫天飛舞。

楊展只道他要來拼命,便要應招,黃虎卻連著幾個“虎離窩”,射到馬背上,一飆人馬狂奔而去。

楊展施展輕功,這個山頭飛到那個山頭,想要攔截,正當氣力不支,又是一飆人馬趕到。

楊展不及詢問費小金,縱身上馬,帶著自己的隊伍向前緊追不捨。

原來祖寬惟恐楊展搶了頭功,不守約定,組織兩支鐵騎,偷襲農民軍營寨。

哪知黃虎早有準備,前一晚已部署李定國守在帳中,其他幾個義子則帶人埋伏起來。

楊展曾經交代費小金們要聽從祖總兵號令,所以他們也加入了襲擊。四千鐵騎被數萬人再次包圍,饒是兩支勁旅,也被打得頭破血流。

張可望見好就收,讓幾個兄弟且戰且退,他帶一飆人馬上山接了父親逃去。費小金望見,也將自己的隊伍拉過來接著楊展,一起去追。

農民軍退的時候,留下一地的戰利品,祖寬也懶得去追,高高興興留下來打掃戰場,報戰功。

祖寬因為戰功卓著,升了官,又被調去遼東戰場了,這邊楊展還追著黃虎猛打。

在河南境內,楊展追上黃虎三次,打了三仗。八大王的隊伍損失極為慘重,死傷無數,並被打出了毛病,聽到“楊展來了”就打哆嗦。

後來又傳來闖王被打死的訊息,一時士氣低落。張獻忠想,之所以跑不過楊展,打不過楊展,是因為隊伍太龐大,包袱太重,必須兵分幾路。

一路是騎兵,引著楊展跑。另幾路是步兵,有官兵追就解散,沒官兵追就聚集。

八大王帶著他餘下的兩千多鐵騎,果然跑得很快。楊展還在河南境內,他已經跑到了安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人又在安徽追逐,追上又打,楊展幾乎不給他喘息的機會。

兩支鐵騎跑過安徽,又追到湖北,楊展的隊伍越戰越勇,黃虎的隊伍越跑越潰。

黃虎知道楊展是不會再給他機會了。

這時候,皇太極在瀋陽建了國,國號清,眼看就要打到北京。盧象升調去打清兵了,主張招撫的新任總督熊文燦來了。

張獻忠以他一貫的手段行賄熊總督,得到了投降的機會。

楊展找到熊總督,堅決反對招撫張獻忠,給他講了張獻忠的狡詐和他輝煌的投降歷史,如果給他機會休養生息,遲早又反,那時候就更不好消滅了。

熊總督不聽他的,朝廷的精力和糧餉,要去保障和清兵作戰,對流賊只能實行招撫政策。

楊展說他很快就能滅了張獻忠,熊總督輕蔑斥道:“你追了他幾個省都沒把他滅掉,還說什麼大話。”

恰這時,軍情來報,李自成帶著隊伍逃進四川了。

楊展大驚,只恨十三關隘的防禦計劃不被採納。

熊總督看楊展比他還著急,猜到他的心思,命令道:“你不用再追八大王了,趕快帶著你的人回救四川吧。”

楊展確實已顧不上黃虎的死活,他知道李自成比黃虎更厲害。黃虎儘管東竄西竄,也只燒殺搶掠一番,無明確意圖。而李自成攻城掠地,穩紮穩打,打下一個地方就變成他的地盤。

他飛奔回營,帶上人馬,一溜煙望四川而去。

楊展走了,張獻忠又不想投降了。

但是,在被楊展追著打的這幾個月,部隊傷亡實在慘重。分開的幾路兵,走著走著就散了,他需要時間重新將隊伍聚集起來。

他對熊總督說,雖然自己兵強馬壯,但是仍然很想投降,很想為國效力,不過要多準備幾天。他是在等自己曾在河南遣散的人馬。

七八萬人聚焦齊後,他將人馬駐紮在谷城,向熊文燦遞交了降書。

熊文燦命他儘快繳械,就地安置。他卻強烈要求保留武器,說是便於隨時為朝廷效命。

熊總督不想節外生枝,又收了他的金銀財寶,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張獻忠在谷城,擁兵投降,這是大好的休整時機。他的思想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想再象過去一樣當流寇了,他要當王,真正的王。

他請了一個叫做潘獨鰲的秀才給他當軍師,一邊操練隊伍,一邊教大家兵法。在張軍師的引導下,他終於懂起了,自己以前的行為是有錯誤的,比如,每次打仗的時候,都用蠻力,很少動腦子,就是因為沒有讀過兵法。

他帶著他的義子們,刻苦學習兵法,學習完後,把以前打過的仗拿來分析,又一起設計再次造反後,該怎麼打仗。

空了,又一起練武,他將虎拳的基本招式都教給了義子們和幾員大將。

他再次重建了他的重甲鐵騎,這是他至今沒有被剿滅的法寶。他重新定義了他的“以走制勝”戰術,走是為了牽制敵人,而不是逃跑。

為了讓自己安心在谷城休整,又馬不停蹄地開始送禮,從熊文燦開始,每個月都要去孝敬幾趟,遠在京城的官僚,他也經常派人去送點孝敬,所以每次有什麼事,他都知道得比較早。

有上面的人罩著,自己手中又有幾萬兵,所以他更加囂張,把自己當作谷城的土皇帝,根本不拿縣令阮之鈿當回事。

張獻忠和他的隊伍在谷城快活地過著日子,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張獻忠也學會了韜光養晦,表面上對大家很恭敬,去見上級官員時,還行下跪禮,且非常周到,但是他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阮知縣找熊文燦講了幾次,熊大人沒理他,結果氣得阮大人回家自盡了。

熊文燦也知道張獻忠遲早要反,但他不願承認,一是因為他收了張獻忠的錢,二是因為他沒有辦法對付張獻忠,既沒有幾萬士兵,又沒有獨當一面的大將。

他只能養虎成患。

張獻忠在這裡也娶了妻,成了家。兒時玩伴玉貞杳無音信,在經歷戰場上無數的生死後,他也需要一個溫暖的家。

但是,為了不傷那幾個義子的心,他決定,不生自己的孩子。

雖然張獻忠已經變成一個成熟的造反者,但他註定不能成為擁有四海的王,而只能是破壞這個世界的魔王。

罪魁禍首便是他的師祖靜光和尚,他往張獻忠的血液裡注入了魔性。

在谷城呆著,他也必須每天殺人。先是提牢中死囚來殺,殺光了,又殺奸盜者,殺光了,又殺軍中犯人,殺光了,又殺普通士兵。

義子和手下大將都當他是病,想盡千方百計滿足他的需要。如果不殺人,他便會發瘋,虎拳亂出,身邊人每每無辜遭殃。

魔王,唯有進入他的戰場,才能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