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岷江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天意難違(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天意難違(三)

第二天,吳三桂在金鑾殿左等右等,不見楊展蹤影,派人去請,才知道楊展三人已不告而別。

御前侍衛要去追,吳三桂制止道:“這三人向來神出鬼沒,他要跑,沒人跟得上。罷了,還有幾十萬蜀人在那裡作抵押,我不信他不回來求我。”

沒幾日,北方傳來軍報:“王輔臣被困於平涼,已投降圖海。圖海正集重兵進攻漢中,吳之茂派人求援。”

吳三桂一口鮮血噴湧而出,仰頭栽倒。

待他醒來,接連傳下五道聖旨,其一,接皇孫吳世蕃到衡州侍駕;其二,令雲南守將何德入川南,其三,令夷陵守將譚宏入川東;其四,令吳之茂放棄漢中,退守川北;其五,任鄭蛟麟為四川提督、總督將軍,從湖廣戰場撤出,馳援漢中,之後總督四川兵馬,力爭在蜀境擊潰清軍。

不得不說,吐出那一口鮮血後,吳三桂變得異常清醒。大限將至,天意難違。他接皇孫過來,便是要交託大事了,以防後繼無人。

而立即把戰略重心轉移到四川,便是要保著貴州和雲南。

楊展啊楊展,你確實高人一籌,看準了康熙會有此一招,我悔不該不聽你的勸告,但是,你不應該不辭而別,以致讓我措手不及。

好嘛,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你不是害怕蜀人遭受兵災嗎?我偏要把你四川變作主戰場,你就後悔去吧!

皇孫吳世蕃還未到達衡州,另有兩個壞消息比他還跑得快,先後被送到吳三桂面前。

“夷陵守將譚宏臨陣倒戈,已投向楊展,防地遍插蜀軍旗幟,不放我方一兵一卒進入川東。”

“雲南守將何德在接近川南邊境,遭到土匪強攻,損失慘重。”

吳三桂再一次口噴鮮血,他這一次沒有暈倒,強撐著病軀,咬牙切齒道:“楊展啊,楊展,我沒想到你為了蜀人,竟做出如此狹隘的事!你毀我大計,毀我江山也!”

好在,鄭蛟麟撤去漢中的兵馬很快幫吳之茂穩著了陣腳,他們在漢中擺開了陣勢,準備與圖海決戰。

投降了圖海的王輔臣因不肯與吳之茂廝殺,又受不了康熙的壓力,讓親兵用桑皮紙噴酒,一層層矇住口鼻,畏罪自盡了。

奄奄一息的吳三桂振作精神,給楊展寫了最後一封信。

“楊公臺鑒:別來無恙否?值此危難之際,理當同仇敵愾,公何棄於我?如今形勢,唯有蜀軍出川北,我軍從川南、川東借道入漢中,同心協力與清軍決戰,方為上策,切切!”

楊展收到這封信後,在保寧的大元帥府裡與璟新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執。

“父親,我覺得吳三桂說得有理,趁他現在還有重兵,我們應該與他共同抗敵,讓清軍止步於漢中,這不是一樣能達到拒敵於川外的目的嗎?”璟新這兩年日益練兵,皮膚曬得黝黑,臉上早沒了公子哥的影子,完全脫胎換骨成了一個精明果敢的大帥。

“他有重兵,更有犧牲我蜀人來保全他根基的險惡用心!”楊展鐵青著臉,痛心疾首道:“蜀軍一旦出川北,幫他攔住清軍,他從川東、川南進來,便會迅速佔據全川,而不是開到漢中,與你並肩對敵。等你回來,已經失去對蜀地的控制,更不可能趕走他們。那時候,你別無選擇,只有繼續加入他們,在我們自己的家園與清軍展開拉鋸戰。大元帥,那是什麼後果,你應該能夠想象,煉獄!煉獄!煉獄!”

楊展越說,聲音越大,練過重瞳的雙目裡甚至噴出了火焰。這樣強烈的反應,彷彿璟新馬上就要揮師北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父親,你能不能冷靜一點?也許你真的過慮了。這些年來,正因為你看到過太多蜀人的死亡,所以屢屢失去理智。面對強敵,我們不能被動防守,而應該主動出擊。”璟新竭力控制著自己說話的語氣,他希望這場父子之間的爭執能夠向著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

“不,大元帥,兒子,我太瞭解吳三桂了,非常瞭解。他一生只做有利於他自己的事情,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時,他很快就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的手下搶了陳圓圓,他又投向清人,開關引敵。為了立下戰功,讓清廷封他為王,他不惜深入緬甸抓回永歷帝,並殘忍地將他斬首。他現在反清,也是為了他老吳家的人世世代代當皇帝!”

楊展根本不給璟新插話的機會,自顧自說下去,“你肯定要問,明知他是那樣的人,我為何還要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交易?這正是因為我瞭解他是一個利益當先的人,所以才和他以交換利益的方式周旋。現在,蜀人已到生死關頭,大元帥,我們不能再去與他交易,更不能到漢中去逞英雄。”

這一番話,對於璟新來說一點都不新鮮,這就是父親楊展的老生常談。作為大元帥,大敵當前,考慮的是全盤的戰略。

他想說服楊展,便換了一種順從的口氣,“好,好,好,你是蜀主,這事當然得聽你的。我只是想和你推演一下各種可能。假如,我是說假如,鄭蛟麟和吳之茂在漢中擋住了清軍,我們已經和他交惡,你就不怕他回過頭來收拾我們?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清軍打敗了他們,失去了他們這一道屏障,清軍更要加速入川,到時候,我們真的能攔住嗎?”

楊展緩緩吐出一口氣,他也想耐心說服璟新,“首先,吳三桂大限將至,他的皇孫控制不住局面,群龍無首,手下的大將們會各打各的主意,很快就會兵敗如山倒,他們自顧不暇,不可能來收拾我們。只不過在敵不過清軍的情況下,川北是他們潰退的首選。那時候,我們強大的防守就能把他們攔下,讓他們不得不與清軍決一死戰。其次,如果沒了他們這道屏障,你恢復的那十三道關隘,是多年前你的外祖母秦良玉和我一起設計的,只要我們安排得當,清軍就無法入川。”

璟新幾乎要被他說服了,但內心彷彿有一種聲音呼喊著:“不行,必須出擊,必須給予滿人迎頭痛擊。你是漢人,你有責任恢復漢人江山!”

他的血管裡奔湧著外祖家世世代代忠君報國的熱血,他雖也有保蜀人太平的志向,卻更加胸懷天下。

和父親比起來,他更加崇拜外祖母秦良玉,當年,以一個女將軍的身份進京勤王,是何等的英雄氣慨!

他不想激怒父親,他也說不過父親,便建議道:“父親,此事關係重大,不能你我父子兩個說了就算,我認為應該把妙峰師祖、平樨師伯和小金師叔、見寬師叔以及幾個地方的都督請到川北,我們召開一個軍事會議,大家討論決定。畢竟集中眾人的智慧,更加穩妥。”

楊展想了想:“這樣也好,不過,就別去驚動你平樨師伯了。”

“為什麼?”璟新心中一涼,平樨師伯永遠都是最支援自己的那個。

“他若知道蜀人已到生死關頭,他還能置身事外嗎?就讓他多過幾天清淨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