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8章 主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8章 主流

問題的答案這不僅趙昺知道,恐怕天下人都知道。幾乎所有人都寧願放棄愛國理智而選擇忠君,連質問君主的勇氣和願望都沒有,何況深刻透徹的洞察力呢!這種不能面對真相的愛國主義,從此毒害所有的人,使識時務者的國人學會了迴避真相,向強權屈服,而學會了用沉鬱頓挫豪放憤激的美文抒漂亮的空洞的愛國深情。寧願拋棄或壓抑最高的價值、踐踏最低的底線,寧願委屈尊嚴、犧牲國本,逐漸形成了一個病態的文化。

這種思想潮流不但讓大宋承受了無盡的災難和恥辱,也形成了士人可憐、可悲、可辱的性格態度,而士人集團除了在道德問題上虛張聲勢之外,在實質性的問題上並沒有什麼作為。但這個看似只是國家內部本身的問題,卻導致國家陷入致命的困境,讓一個比三個遊牧民族國家還要強大數倍的大宋帝國,在戰爭中屢屢被動,不斷退縮,表現的極為軟弱無能。

可要是說整個大宋朝就沒有敢挺身而出為國諫言,想為國出力的士人,趙昺以為也過於絕對,如李綱、趙鼐、胡銓,眼前的文天祥、6秀夫和師傅應節嚴都在其列。但這些人絕對沒有好下場卻是絕對的,不是被貶嫡、就是被流放,或是孤老鄉間終生不得起用,甚至是兵敗身死。管你是出於何種目的報國,偏偏國家就不理睬你,斷絕你的任何報國希望。如果大家沒有權利去愛國和保衛自己家園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其實是不屬於他們的。那還可以做什麼呢?

6遊在趙昺的前世之中可謂是愛國士人的代表,其幼年時期就一直過著南遷逃難生活,參加進士考即遭遇秦檜罷黜,後數次作為參議官參與北伐策劃與準備行動,卻一而再再而三被黜退,晚年退居故鄉二十年。換句話說,他一生都沒有機會為愛國出力。凡是愛國抗戰派都是如此遭遇,可是他們都很執著,越在愛國事業上失意,越是不肯放棄,那麼他們是否對這種愛國抗戰事業的正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思考明白了呢?

趙昺想他們都沒有想明白,因為皇帝不想讓他們打。而在這皇權至上的時代,除了依賴國家政權,他們便不具備自由獨立的愛國能力甚至愛國權利,難以獲得組織任何社會力量的權利和能量,一個****社會斷絕了任何一個有雄心壯志為國家做事情者的任何具體路徑,你再熱愛祖國和再有雄謀大略,你也不敢、不能有所作為。除非這個國家,也就是皇帝給你的資格和路徑,所以這些人的下場也註定是英雄氣短,壯志難酬。

那他們能如何呢?就只能像一群被遺棄的怨婦,不依不饒地哭訴,請求國家允許他們為這個家賣力,但他們早都已經被厭棄,喪失了為國獻身的權利,也沒有參政議政的資格,他們是“多餘人”。然而他們還是不敢對皇帝心存腹誹,只是對一個空洞的朝廷不具名的埋怨,對一個抽象的國家無處無能地示愛,完全沒有出路然而卻絕不放棄的悲傷。

激熱的愛國者註定孤獨無力。一面是自以為正義的復國抗戰,一面是沒有正當的身份,那麼這個“國殤情結”將何以歸宿呢?除了像一個怨婦一樣的表演離騷再離騷,宜乎英雄氣短,沉鬱頓挫。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除了舉大白,聽金縷之外,恐怕還真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如此情緒下,即便這些愛國士人的文章也都帶著多多少少戾氣怨恨沉鬱頓挫的情緒病,其實都是給氣出來的。那股強烈噴的怨氣得不到合理合法的釋放和正當的表現,沒有一個正當的渠道允許想建功立業的壯士一個機會為國效勞,那就只好壓抑著、積聚著、沉重著、抑鬱著,適當時候抒一下,糟蹋一些劣酒之後,再度漸漸壓抑積聚沉重抑鬱,週而復始。

於是一廂情願的執著空想,自我吹噓一種情感幻想便成了潮流,以此煽動後來人。它讓你悲悲切切,心頭堵塞,喉頭凝噎,血壓升高,但是不准許你反思國家本身的責任,不准許思考如何為國治療。你只要表示愛的空洞感情就可以了,傷感,憤怒,忠孝,向現政府表忠心都好,但只許有激情膨脹,卻不能有理性深度和基本常識。

讀完這些作品,能把你鼻子氣歪了,然而又讓你無能為力。進而漸漸形成了病態憤青心理:莫名其妙的仇恨和戾氣。大家就都躲在安逸處迴避真相和現實,寫寫“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類豪言壯語罷了,一面自我陶醉幻想“鐵馬冰河入夢來”,一面“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藉此表達自己的悲憤之情,但這種悲傷已變成了絕望之悲……

趙昺明白愛國絕對不可以空談,尤其是在這危亡之際。這些不敢以徹底真實和痛切骨髓的深刻精神來反省和批判造成這樣情勢的原因,卻遮遮掩掩,以痛國說愛國的文章,他以為起到的反作用是極大的。而那些東西卻非英雄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愛國精神,最多也只能夠證明都是的懦弱無能和自己人壓迫自己人的窩裡鬥而已,還會給眾人留下一個難解的疑問:為什麼所有的愛國者都被禁止去為國獻身效力?是愛國忠君非法,還是愛國有罪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文天祥雖然仗打得不怎麼樣,但是卻在淪陷區有極高的威望,可以說是士人抗戰的一面旗幟。王炎午在這當口卻要苦勸文天祥去死,想也是多年積壓的憤懣之情稀裡糊塗地噴薄而出。而跟風起鬨叫好的人,趙昺以為他們除了糊塗之外,更大的可能是想從中撈些稻草藉機出名,踩著別人的血向上爬,反正不論成敗跟他們也沒有多大干係,死的又不是自己。

可這些人此次算是打錯了算盤,趙昺不僅需要文天祥活著,還要豎起一個士人抗戰的標杆,藉以改變現下之頹廢虛偽之風氣。而王炎午之流此時的言行明顯是在與其唱反調,反面典型也就當定了……(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