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寒門鳳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屁奴阿星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屁奴阿星也

世上永遠不乏一些能人。

第一場考試榜單放出不到一個時辰,立馬有人扒出本次榜上有名者,並無虯髯客主僕。

訊息一傳開,讓一眾感慨強權壓人的落榜及名次靠後者,頓時啞口無言。

接著轉過放榜這日,第二天就是雜文考試,要求詩賦各一。

有俚語道:“人怕出名豬怕壯”。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煩,就象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

劉辰星心裡明白這個理,可昨日榜首已經讓她爆冷門出名了,她再低調也好不到哪去,不如讓自己隨心所欲過得舒服一些,故從旅店租了一個小銅爐,買了一些碳火,在考場上給自己燒一口溫水喝。

朝食也就還在考場上解決,依舊是兩個白麵蒸餅,一個水煮蛋,外加銅爐燒開的一杯溫水。

為了防止攜帶小抄,搜身檢查時,和現代白饅頭沒區別的蒸餅被扳成了兩半,正好拿出兩個巴掌大的小木盒,裡面分別裝了蜂蜜和豆醬。

揭開裝蜂蜜的木盒,把蜂蜜往蒸餅上一抹,再放上銅爐上烤上一二,又甜又脆的烤饃就好了。

吃完水煮蛋,一口烤饃一口溫水,再看當日虯髯客主僕坐著的考場正空無一人,沒有那精緻豐盛的朝食對比,她這還有熱氣的考場朝食就很不錯了。

劉辰星心滿意足地吃完,將爐火罩門蓋上,這春夏還是有了幾分熱意,烤爐在旁邊可是不行。

這樣將爐火隔絕空氣漸漸變熄,又移開一些身邊,劉辰星便專心答題。

多年來的強迫自己作詩寫賦之下,習慣已成自然,每日作詩寫賦就和一日三餐一樣必不可少。

何乎自己大概時運到了,縣試時的命題詩,她正好在考前作過,如今州試的命題詩,即《放榜日》,好巧不巧昨日才做過,且昨晚臨睡前還精修過了一番。

如是,花了一刻左右,看是否還能提高一二,見實在無那作詩天賦修改了,便直接默寫在試卷上。

這樣一來,相當於她擁有全天的時間來寫賦。

相比作詩的即興,賦作的題目,就非主司率意所擬,一般取材於大經、中經、小經共九本儒家經典。

所以,別看進士科帖經只考大經兩本以及《老子》一本,實則不學習完朝廷規定的讀書課本,根本就無法應對科舉。

此次賦作題目:南風之薰賦。

劉辰星一看即知,出自《禮記樂記》疏引《孔子家語》。

會取材禮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一場考試帖經,就才考了《禮記》,賦作再考《禮記》,當屬意外。

然,時人重視《禮記》,在學習的次序上,《禮記》就居於各種典籍的前列,此正是:禮也者,御人之大,故首於群籍而講。故,賦作再考《禮記》又是情理之中。

另外,《禮記》內容龐雜,且無系統,但涉及儒家的人生哲學、教育理論、音樂理論,對國家和社會制度的設想、各種具體的禮節等,不僅是記敘了一些禮節儀式,而且詳細闡述了各種典禮的意義和制禮的思想,可謂透徹宣揚了儒家的禮治注意。

在劉辰星看來,若能讀透《禮記》,即可透過它全面理解儒家的思想體系。

其實在現代的九年義務教育中,歷史課上就有教過,儒家思想的主張就是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

又自古以來,“馬屁文化”在天朝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燦爛的古代文明一樣,源遠流長。

由此,提煉出兩個關鍵詞:禮治和誇捧。

然後,就以“南風之薰”為題引,緊扣兩個關鍵詞,展開一篇賦作。

說來這很像她在現代寫的廣告方案,分析之後提煉出關鍵詞,根據關鍵詞定位,然後再延展開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辰星心中已有思路,接下來便是在草紙上開寫。

南風之薰,意為南邊吹來的和煦之風。

如今已是四月下旬,再過不久苦夏來臨,芒種開始,赤日炎炎,暑氣如蒸,百姓怎能無怨地在田間勞作?

怕是只有南風一起,天氣轉涼,萬民才有喜色。而何為南風,正是女皇的恩澤,輕徭役薄賦稅,以清涼的南風解民之慍,以適時的南風阜民之財。所謂政通人和,莫過於此。

古有三皇五帝之舜帝,以五弦之琴以歌《南風》,今有女皇之聖賢,領朝堂崔相、霍相等中流砥柱,千里指揮諸州縣,如貝州刺史、參軍等實幹之臣,共創盛世……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通讀一遍,劉辰星不覺絲毫臉紅。

只覺自己到底還是太委婉,又對官場不瞭解,只能寫上這幾個名字,再一想天朝唐代詩人李白都曾寫過:“生不願做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自己的“馬匹文化”也就不過了了。

這就用了一個時辰,將提綱大義寫了,接下來就是轉為賦作的風格,精簡成文言文。

念及薛程拿來的賦作試卷,皆是辭藻華麗之風,是以這篇《南風之薰賦》少不得從《爾雅》等辭書中尋出些優美的字詞添入。

比起提綱草文,顯然以賦作文體翻譯一遍更費精力,直到下午將晚,劉辰星才寫完。

又搖頭晃腦地默唸數遍,自覺頗有律感,也甚為辭藻華麗,劉辰星不由小小得意了一下,如今她也是能吟詩作賦之人了,方才聚精會神將草紙上的賦作工工整整謄抄上答卷。

文人相輕,自視甚高。

一眾舉子和劉辰星一樣,都覺自己頗有文才,第二場雜文考來,亦是什麼輕鬆,詩會酒會再次相聚,醉生夢死一番,只等放榜日,榜上有名。

殊不知考試院內,主司閱卷下來,落地者三分有二,甲者不過兩三卷,念之崔相遠在京城,煞神就在頭頂,已經為崔相隱晦得罪煞神一次,如今卻是再萬萬不敢。

一眾閱卷官員徹夜長談,決定繼續秉公排名,屆時誰問起也當能找到說辭。

是夜,頭三名試卷送至李府。

府邸深處,一隻骨節分明的修長手指握卷而閱,從第三名看起,到第二名,最後握起頭名試卷,念之半月前那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處之及胸襟,不由再三確認捲上署名。

確實無誤。

當下試卷往身前案上一扔,薄唇一勾,諷道:“馬屁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