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寒門鳳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嚮往與現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一章 嚮往與現實

“過了朱雀門,我們現在所走的這條路叫承天門大街,兩側乃朝廷的各個衙署,盡頭就是承天門。”

“因為承天門又是太極宮的南大門,也就是進了承天門,便進了聖人的宮城,所以從朱雀門到承天門這段路也被稱為‘天街’。”

柳文蘇停下腳步,手指向兩裡外的巍峨城門,道:“看,那就是承天門!從前朝至今,聖人即位、冊立太子、外國使臣來朝……許多舉足輕重的國家大事,都是在承天門發生的。還有六鼓街每天日暮之鼓聲,就是從承天門上的鼓聲開始,長安上百萬人、諸色人種的每一天由此始,由此而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到這裡,回首見貝州七位舉子都隨著自己的介紹出神的望著承天門,他斂眸一笑,只對劉辰星和劉青山兄妹道:“阿舅視事的秘書省就在承天門大街左側,你們要去的戶部位於尚書省衙署,就在斜對面。阿舅現在便不陪你們繼續走了,稍後就在此地等你們。”

今年貝州出任朝集使的官員乃孫長史,為陳刺史的佐官,自然對劉辰星兄妹自知甚詳。

猶記兄妹二人州試時,柳文蘇這個嫡親舅父還只是一個等候銓選的前進士,如今卻已是前途無量的內流官員,還進了清貴的秘書省,雖無實權,但以後升遷希望頗大,本朝有兩三位宰相都是從秘書省校書郎做起,這就又想起劉辰星那首不甚押韻卻口氣狂妄的《櫻桃恩》——莫欺少年窮,果然如此。

孫長史也是一個有城府的人,心中雖是起伏萬千,同時也知道校書郎上百,能成宰相者屈指可數,但柳文蘇即使是毫無背景的農家子,卻到底是京官,這便叉手禮道:“今日有我們貝州前解元帶領七位貢舉人進入皇城,可稱吉事,想來七位貢舉人他日也能像柳校書一樣,年紀輕輕便留在長安為官,日日往返於天街之上,每月初一十五參見大朝會,得見聖人龍顏,為官至此也就了無遺憾了。”

柳文蘇拱手回以一禮,道:“能陪七位貢舉人第一次走皇城,亦是某之幸,某也望有一天能和七位貢舉人一起同朝為官。另外,還要多謝陳刺史,某家貧寒,有陳刺史不吝贈一百餘貫錢,某外甥、外甥女方能有路費上京。是以,還望孫長史代某向陳刺史告謝一聲。”

孫長史聞言眼睛一亮,寒門出身的官員,不是諂媚的讓人無眼看,就是憤世嫉俗的令人討厭,這一位不卑不亢,又明曉人情世故,而且聽說這個秘書省校書的官位還不是透過科目選考上的,想來其人並不簡單,這以後也不一定真有大造化,當下就添了一分熱情道:“陳刺史乃惜才愛才之人,會贈送考資路費,也是因兩位劉進士都是出類拔萃的秀士。不過柳校書既然如此說了,在下定當將代謝之言傳達。”

得到孫長史的回應,柳文蘇亦知道對方是個曉事的人,也不再多說了,再看了兄妹二人一眼,便從承天門大街中間的橫街左轉,往秘書省而去。

孫長史看著貝州本次選出來的七位貢舉人,一位五大姓的高門長子嫡孫,一位官宦子弟,兩位又和京官關係極近,剩下三位也都是家資富裕的鄉紳之子,都有能支援其省試的資源,估計今年貝州出一位當科進士的可能性還是頗大,餘下幾位應該多年之後也能入仕。

一念閃過,他這就望了一下天上已升起來的日頭,隨之捻鬚一笑道:“七位進士,你們應該都準備好了文狀,那我們現在就去戶部交納文狀吧。”

所謂文狀,就是有貢舉人鄉貫、祖孫三代姓名、本人體貌特徵的文書,而像官宦子弟還要特別註明諸親。

除此之外,還需要五名鄉貢舉子合保,凡被合保之人若有問題,本人及合保的五人三年內都不許科舉。其目的就在於對應舉者品德進行審查,試問無品者又有誰願意為之擔保?

以上這些,劉辰星在州試、縣試上都經歷過,只是沒省試嚴苛,她倒也算有經驗。而且她在鄉上也是頗有大義的好名聲,到時他們這七位同鄉舉子互相合保即可。

劉辰星對戶部報道的手續成竹在胸,又兩輩子都是市井小民的普通人,現代連派出所、政府辦公地幾乎都沒有去過,如今卻來到等級森嚴的皇權之地,怎能不好好看一下?

不定一夜夢回到現代,還可以得意自己去過古代的皇城,雖然她現在還有一種想法是,她也可能是現代作為廣告人加班猝死投胎後忘了喝孟婆湯。

這些都是無聊瞎想,不足多敘,劉辰星只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邊走邊看,只是奈何尚書省就在斜對面,未走一會兒就到了,不免有些遺憾,她還想去看一下阿舅說位於承天門下的兩大權利部門——門下省和中書省。

孫長史也不是第一次當朝集史了,看著一眾東張西望,眼底盡是意猶未盡的貢舉人,尤其是連清河崔氏嫡長孫也是這般,心裡既瞭然又得意,他再次捋須一笑道:“無需遺憾,等你們入朝為官之後,每日都要出入皇城,未來還能再去宮城,有的是機會一覽皇城和宮城之威儀。”

一言引起眾人的無限嚮往,他們下意識忘了孫長史“等入朝為官後”這句前提條件,只想到金榜題名之後,日日拿龜符出入皇城,登天子朝堂的美好。

一時之間,盡是雄心萬丈,對年後的省試充滿了勢在必得之心。

不過時人都興謙遜為美,當下只微微頷首,並不予表態,卻到底沒有再東張西望了。

孫長史將一切看在眼裡,想到上千名貢舉人,又六百餘各州縣官學選送的生徒和國子監學生,卻只取三十人不到,想一次中第……?

孫長史無聲一笑,率先持貢舉人名冊,進入尚書省大院—戶部的署衙,他作為朝集使自也要報道,然後將這七名貢舉人移交戶部,他也算完成任務一半了,接下來就只需核對地方官員的課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