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寒門鳳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八章 被封建思想洗腦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八章 被封建思想洗腦中

以為劉老丈鬆口了,就能立馬從這個家分出去?

顯然不可能。

分家,不只是另立戶籍,還有家產的分割。

一般在分家之前,需要召集宗族中主要成員到場,在眾人的監督下一一分割家產。

分割的財物大到土地、房屋、牛馬、樹木等大宗物品,小到鐮刀、剪刀、針線等日常用品。

劉老丈是外來戶,有一兄一姐在清河縣。

於是劉老丈就以此為由,意思等過年走禮的時候,給他的兄姐告知一聲,再行分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又道這是他這個阿耶最後的要求,來年二月就是縣試,劉萬里雖誤入歧途,但如今已經受到教訓,等到來年科考出來,他們若已分家,就再不能沾光。

所以,出於種種考慮,也給彼此一個緩衝時間,等半年後再最終決定分家與否,若到時還執意分家,他劉老丈也絕不阻擾。

多麼合情合理的話,畢竟為了供劉萬里讀書,全家人付出了那麼,也確實不在乎多等半年了。

劉老丈真是深諳人心,起碼安家人就被說動了。

這次能成功逼得劉老丈同意分家,就多虧安家人多勢眾。如今安家都退一步了,劉老丈又說出這樣一番深明大義的話,若劉千里這邊再堅持分家,難免落人口實,畢竟由子女提分家本就是遭人詬病的事。

如是,正式分家就被推遲到明年二月。

劉辰星雖然很遺憾,不過有柳阿舅讓劉老丈白紙黑字寫了若到時仍決意分家,劉老丈不可阻擾,也就不用擔心劉老丈反悔了。

這樣分家的事得以緩了,但安家人還盯著十貫錢的賠償。

劉家老兩口急得嘴巴都長泡了,才拿了四貫錢,又讓他們去哪再拿十貫出來?

一家人不吃不喝嗎?

大兒子不科舉了嗎?

大孫子不進學堂嗎?

……

一樣樣都要錢!

劉老丈愁得沒法,又求了安家和三兒子,依舊於事無補,只得牙關一咬賣地!

一畝旱地,二十貫。

這時有個規定,應典賣、倚當固定資產,先問親友,次問四鄰,他們都不要方與他人交易。

劉老丈依規定一問,結果不到一天,就被裡正安福生買了。

地就是農民的根,更是他們的命。

當地契交出去的那天,劉老丈終於動怒了,從灶房裡抄出擀麵杖,就衝到書房,對著劉萬里的後背狠狠一杖,打得劉萬里痛哭流涕,跪在地上發誓再不敢了,劉老丈才將將收手。

苦肉計是劉老丈的拿手好戲。

不管這次劉老丈棒打敗家子是真怒,還是做戲,至少讓替兄背黑鍋的兄弟倆心裡舒服不少。

等到轟轟烈烈“以絹代役”的稅收結束,劉家也跟著恢復了平靜。

不過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就在劉老丈賣地沒幾天,王氏突然發作了,哭哭鬧鬧說沒法跟又黃又賭的大伯過了,於是帶著一雙兒女回孃家。

王父的性子眾所周知,果然第二天就讓大兒子把王氏娘三送了回來,並和劉老丈閉門談了一下午,然後就有了王家深覺教女無方,願提前數月送劉青雲入學館就讀,以示歉意。

這樣一來,劉萬里雖被禁足在家,還被要求每日抄書掙錢,但其子劉青雲卻陰差陽錯得以提前進學。

以前就懷疑過王家供外孫讀書這事,現在劉辰星仍覺得奇怪,不過她可再沒心思多想這些了,反正分家在即。

也因著要分家了,掙錢更是迫在眉急。

分家不分居可要不得,那就得另起房,這得要錢吧?

秋後阿兄又要入學,至少一貫錢少不了,還不說後續一系列開銷。

更何況她還指望著分家後頓頓吃肉呢!

可找到一小片石斛花已經是走大運了,又去哪再找一片?

創收掙錢一無頭緒,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她和阿兄終於又回柳家寄讀了。

芒種時節才收的新麥子,柳阿婆早給他們兄妹磨好了,還知道她喜歡吃大米飯,又讓柳阿舅去縣城換了南方的稻米回來。

這可是真正天然無汙染的新面新米,不知可是在劉家吃得太差了,劉辰星吃著這些新面新米,總覺得比現代的米麵多了一絲清香滋味,嚼勁更是十足。

吃好喝好,簡直樂不思蜀。

當然,劉家老兩口這次損失慘重,可是巴不得他們兄妹不回來,就能多節約一點糧食。

於是,日子就像芒種前一樣,他們在劉家繼續寄讀下去,耶孃則每隔十日買了吃食用品過來看他們。

這也是劉辰星最開心的時候。

其中能見耶孃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這天能休息一下。

不是她偷懶,而是柳阿舅念及自己一旦復學,就很難再有閒暇手把手教他們了,為了培養他們學習習慣,同時打下較牢的基礎,對他們管教更嚴了,教程也隨之升級。

自識得《千字文》裡的一千個字後,她朝食前的背誦,變成了默寫,一來還是為了加強記憶,一來則是為了練字。

所默寫內容也逐漸加深,過度到童蒙教育的兩大核心儒家經典:《孝經》、《論語》。

也是開始聽柳阿舅講《孝經》,劉辰星才終於明白,鋼鐵直男阿耶以前為何老是過不去劉家老兩口這道坎。

從上至下,整個國度,都在宣揚“忠孝”文化。朝廷將《孝經》定為蒙童啟蒙核心,也根本就是因為符合統治需要。

自此,劉辰星總算明白那些膾炙人口的孝經名句背後之意。

比如: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

這就是將維護宗法等級關係與為君主服務聯絡起來。

現在可沒有言論自由,劉辰星也有心眼,不說朝廷倡導《孝經》是為了更好的統治,只柳文蘇詭辯道:“阿舅說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那自己的報負呢?”

現代年輕人,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將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劉辰星亦不能免俗,又道:“還有聞名於後世,難道不是首先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然後才喜於也回報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