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韓四當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成敗在此一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成敗在此一舉

俗話鄉間柴米賤,海安的物價真比京城便宜,而且便宜很多。

潘二下午去木頭時順便買了二斤豬和一條四斤重的大白鰱,只花去四十二文錢。不過沒想到海安的鹽雖比京城要便宜,一斤只要二十一文,但比來時預料的要貴,畢竟這裡緊挨著富安、安豐、角斜和栟茶等鹽場,而且朝廷早有規定泰州、如皋、東臺等縣的鹽是不徵稅的。

吃完酒送走劉山根,韓秀峰坐在內宅的書房裡,一邊看《泰州志》一邊聽潘二說下午的見聞。

潘二往爐子裡添了兩塊柴,感嘆道:“不過淮南的鹽是比我們老家的鹽好吃,不愧是貢鹽,沒想到我們也有吃貢鹽的這一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點鹽而已,他居然因為能吃上淮南的鹽高興成這樣。

坐在一邊的蘇覺明覺得好笑,不禁抬頭道:“韓老爺,海安的鹽價以前沒這麼貴,我小時候好像只要八九文一斤,是這些年才漲的。”

“怎麼漲這麼快?”韓秀峰好奇地問。

“據說是鹽滷越來越淡,鹽亭越來越少,鹽越來越不好煎。而且我們這兒說是緊挨著富安、安豐和角斜等鹽場,但離煎鹽的地方並不近,人家把鹽從海邊運到這兒自然是要賺錢的。”

“這倒是,畢竟一百多裡。”

“鹽滷是啥,鹽不是用海水煎的嗎?”潘二不解地問。

“是也不是。”

“啥叫是也不是?”

蘇覺明放下茶杯,微笑著解釋道:“兩淮產鹽,淮南用煎法,淮北用曬法。不是拿海水直接煎煮,而是先要找一塊‘滷旺之地’建亭場,將土夯堅實,經雨潤風吹之後,擇晴日在亭場內鋪草灰,將草灰與場土按一定比例攪拌混合成灰土,再將灰土掃出,放入灰池,用腳壓實。”

韓秀峰也不曉得鹽是咋煎出來的,下意識問:“然後呢?”

“然後注入海水,再由池底的蘆管引入滷井或滷池,這就是鹽滷。等積累到一定鹽滷,投入石蓮試滷水的鹽度,如果滷水裡的鹽多就可起滷煎鹽。煎煮時滷氣凝結,這叫‘起樓’,之後便可結成晶狀的鹽。”

蘇覺明見過煎鹽,接著道:“再用鐵鍁或鐵鍬把散鹽和大塊的鹽塊鏟起來,這叫‘直?’。有一些大塊的鹽鏟不起來,這些鹽快灶丁叫‘僵片’,就用熱滷澆灌化掉再煎再取,這叫‘雙脫’,‘雙脫’的鹽色潔白,鹽塊厚實……”

看著二人似懂非懂的樣子,蘇覺明又補充道:“總而言之,海水是鹹的,海水裡是有鹽,但鹽度不高,沒有被海水長年累月浸泡的土裡面鹽多,所以灶戶們要找滷旺之地取場土。淮南鹽場煎了多少年鹽,歷朝歷代全在這兒煎鹽,滷旺之地越來越少,灶戶們也就要頻頻移亭就滷。”

“長見識了,原來灶戶們煎點鹽也不容易。”

“何止不容易,簡直苦不堪言。”

韓秀峰想想又問道:“灶戶們頻頻移亭就滷,之前的鹽亭也就荒廢掉了,空下的那麼大地方留著幹嘛?”

“長草啊,韓老爺,您去鹽場看看就曉得了,到處是草蕩。”

“為啥不開荒種糧?”

“鹽場裡的灶戶和民戶倒是想開荒種糧,但制滷要草灰,煎鹽要燒火,不能沒有草。有句話叫‘蕩為鹽之母’,沒有草蕩就算滷旺之地再多也沒用,所以蕩地只能長草,不能開墾,誰要是膽敢開墾種糧,就會被鹽課司衙門究辦,再說那些全是鹽鹼地,就算開墾出來種莊稼收成也不會好。”

“原來如此。”

韓秀峰點點頭,正準備接著看泰州志,餘有福幫大頭收拾好碗筷走了進來,一進門就驚詫地問:“少爺,大頭說儀真的都老爺被革職查辦了?”

“嗯,我也是前天剛聽說。”

“都老爺人挺好的,咋就被革職了呢。”

韓秀峰忍俊不禁地說:“他對我們是不錯,對百姓就另當別論了,他身為朝廷命官不但吸食鴉片,還徵糧加耗,也不曉得是被誰給告到了淮揚道衙門。而他又只是舉人出身,既不是進士更不是翰林,中舉時的座師房師早死了,既沒座師房師提攜又身居高位的同年關照,被革職再正常不過。”

“說到底是朝中沒人!”

“差不多。”

餘有福想想又問道:“少爺,泰州的那位張老爺呢?”

“你是問張老爺啥出身?”

“嗯。”

“張老爺還不如姓都的,張老爺只是附貢出身。”韓秀峰放下《泰州志》,笑看著他道:“地方上不比京城,沒那麼多進士翰林。我打聽過,揚州府轄下的這幾個州縣正堂中,江都縣正堂陸武曾是舉人,甘泉縣正堂姚維城是監生,興化縣正堂白上採是拔貢出身,只有寶應縣正堂唐守道和高郵知州魏源是進士。”

“如皋的縣太爺呢?”餘有福好奇地問。

“如皋離我們這兒雖近,但不在揚州府轄下,而是通州直隸廳轄下的縣,縣太爺姓李,叫李守誠,江西人,好像也是舉人出身。”

“咋這麼多舉人、貢生、監生,京城那麼多進士翰林,咋不讓那些進士翰林來做縣太爺?”餘有福不解地問。

“州縣官最難做,搞不好就會被奪職,吉老爺和敖老爺他們才不願做州縣官呢。再說人家有人家的晉升之途,要麼在翰林院內晉升,一直做到大學士。要麼轉科道,做御史做六科給事中,要麼不外放,外放起碼是司道或一省學政。”

餘有福反應過來,不禁笑道:“也是,縣太爺有啥好做的,又做不久。”

韓秀峰不想再說這些,抬頭問:“班房明天能加固好嗎?”

“就剩兩堵牆,再有一上午就差不多了,反正只要結實又不要好看。”

“那就用不著等了,明天一早就照著名冊拿人!”韓秀峰摸摸下巴,接著道:“鬼曉得儲成貴姜槐和那些弓兵會不會藉機敲詐勒索,我可不想搞得怨聲載道。我們兵分五路,我、你、長生、大頭和士衡各帶兩個弓兵去拿人,等會兒看看地圖,看有沒有順路的,爭取一次多拿幾個,有四五天應該能把名冊上的全緝捕歸案。”

“韓老爺,我呢?”蘇覺明急切地問。

“下午不是說過嗎,你去富安場找你爹的那位學生。覺明,我這巡檢能不能做穩做長,你這個家人會不會白做,全看你爹的那個學生願不願意幫忙。總之,成敗在此一舉,要是成了大家夥全能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