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天神聖典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3章 天下共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3章 天下共主

黃帝與蚩尤的這場大戰十分慘烈,直殺得天昏地暗,屍橫遍野。

然而風伯雨師在天上終於不敵應龍,負傷飛走,蚩尤敗局已定。

《雲笈七籤紀傳部》雲:“(黃帝)驅應龍以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蚩尤天生神體,即使手腳、頭顱被斬斷,拼接之後依然能迅速復活。所以趁蚩尤被應龍的雷霆之擊撕裂虎軀,片刻之間無法恢復時,黃帝趕緊用利劍將他大卸八塊,這才驚魂未定地擦了擦汗。

他命人迅速地將蚩尤的屍塊運送四方,分別葬在相距非常遙遠的幾個地方,又用咒符鎮壓,避免蚩尤再次復活。蚩尤的眾多兄弟也盡數被誅。

黃帝遂威震天下,鑄九鼎,立九州,成為天下共主。

他感激玄女功德,尊玄女為“帝師”。

玄女在道教中地位崇高,被認為是至真天仙,乃大道衍化、南方離火所化生,稱之為“九天玄母天尊”,是九天道法之祖,符法咒之宗。

玄女在女仙神系中地位僅次於西王母,掌管天機秘典,歷史上多次應劫顯凡,真形幻相,形態不一。

在各種歷史傳說中,春秋時助越亡吳、薛仁貴徵東、劉伯溫得兵法、漢高祖建都皆與九天玄女有關。

應龍在此戰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消耗了太多神力,無法返回天庭,於是蟄居在南方的山澤裡。《山海經大荒北經》雲:“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女也再也飛不回天空,只好留在人間。她的所居之處常年乾旱無雨。

風伯雨師倒沒啥損失,繼續做們的風雨之神。

根據記載,“風伯雨師”很早就被人們祭祀崇拜,秦漢時已列入國家的祀典。唐宋以後,雨師的地位被從佛教中脫胎出來的龍王所取代。

在黃帝眾妻子中,嫘祖首先馴養家蠶、創造蠶絲業,被人們奉為“先蠶娘娘”,又有懿德,於是成了黃帝的正妃。

軒轅黃帝大戰蚩尤是中國上古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成為華夏共主,位列“五帝”之首。

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流,一向強調“正統”,史家又多有“成王敗寇”的傳統,因此“黃帝戰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流傳甚廣。

然而歷史上對蚩尤的惡評未必公允。《山海經校注》雲:“蓋夸父與蚩尤同為炎帝之裔,在黃炎鬥爭中,蚩尤起兵為炎帝復仇,夸父亦加入蚩尤戰團”。

涿鹿之戰後,黃帝的帝位日趨穩固,但部落眾多的華夏大地依然有許多人表示不服。

刑天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一名身強力壯的上古巨人,本是炎帝手下大將。炎帝在阪泉之戰中被黃帝打敗,刑天和其他部下都很不服氣。

當蚩尤舉兵對抗黃帝時,刑天很想去參加這場戰爭,但炎帝此時已經臣服於黃帝,堅決阻止了刑天的行動。

如今蚩尤失敗,慘遭屠戮,刑天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熊熊怒火。他帶領他的兒子和手下揭竿而起,發誓要和黃帝爭奪帝位!

誰也攔不住英勇善戰的刑天。這位巨人左手持盾,右手拿斧,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大叫著要與黃帝決一高下。

黃帝大怒,提起切金斷玉的昆吾寶劍就和刑天打了起來。

他們兩人形體相差巨大,但黃帝身上也流著神明血脈,是人中之龍。況且黃帝與蚩尤大戰過,雖然略有不敵,但又怎能怕了刑天,讓天下人認為他姬軒轅軟弱可欺,天天反抗他的統治?

於是兩人從宮內殺到宮外,一直殺到了常羊山。

黃帝劍術神通,尋著一個空隙,匹練般的劍光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防禦不及,頭顱被黃帝斬落下來,落到地上,又順著陡坡向山腳下滾去。

被斬首的刑天厲聲慘叫,但他是神人,頭顱被削去卻可以不死。

他彎下腰,在地上到處找自己的頭顱,但由於沒有眼睛,所以他沒有發現自己的頭顱就在常羊山腳下。

黃帝擔心刑天找到頭顱後會恢復如初,於是舉起昆吾神劍向常羊山劈去。

常羊山在一聲巨響中被劈成了兩半,刑天碩大的頭顱滾進了低窪的兩山之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黃帝浮空,展開咒術,那兩半高山又轟然合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埋葬在了裡面。

失去視力和聽覺的刑天透過皮膚感受到周圍的微妙變化,知他再也無法尋回自己的頭顱,但他依然不肯放棄。

相反,他的怒火與鬥志更加猛烈的燃燒了起來。只見他緩緩地站了站起來,那失去了頭顱的身軀比以前立得更加偉岸筆直。

他的雙手緊緊握著斧和盾,向四周憤怒地揮舞著。即使要以兩個**當眼睛,拿肚臍做嘴,他也要不屈地與黃帝戰鬥下去!

這位亙古的巨人就這樣不停地揮舞、不停地反抗著,直到他力竭被殺的那一刻。

常羊山從此陰雲鬱結,碧天不開,還時時聽見悶雷在山谷中轟鳴迴響。那是失敗的刑天一直不甘地揮舞著武器,要與敵人永遠地戰鬥下去。

來自四方的反抗還在繼續。《史記正義》引《龍魚圖》雲:“黃帝攝政……。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蚩尤是人人敬畏的站神,不僅黃帝要用“蚩尤未死”來震懾天下,後來更有傳言說,蚩尤做了黃帝的臣屬,成為“黃帝六相”之一,負責掌管天時。

至於夸父,一定會有人問:夸父不是追逐太陽時渴死的嗎?又怎麼會被應龍所殺?

其實,中國上古的族群名稱經常與部落首領同名,所以兩個事件所提到的“夸父”並不是同一個人。

夸父的首領被應龍所殺後,剩下的夸父族人逃回了原來的居住地。

這次戰爭的破壞力足以改變氣候,於是戰後不久,大地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太陽象個大火球,烤得大地龜裂,江湖涸幹,一片荒涼。

於是,夸父族中的一位英雄向太陽追去,發誓要把太陽摘下來。太陽見夸父發火,也有點心慌,一面向他射出熱力,一面加快速度向西落去。

夸父健步如飛,瞬息間追了萬里。眼看快要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禺谷的時候,太陽的熱量使他感到頭暈目眩、焦渴難耐。

夸父喝乾了黃河的水,連渭水也喝幹了,還是感到口渴難忍,最後像大山一樣轟然倒地。

這就是盡人皆知的“夸父逐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