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我在聊齋當法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一筐桔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一筐桔子

高空之上,升騰於雲海當中的法海,忽然毫無預兆的捂著嘴巴咳嗽了起來,一縷鮮紅的血線順著他的手掌流滴而下,粘在他雪白的僧衣前襟,觸目驚心。

法海吐掉了嘴中殘餘的血腥,神情渾不在意,可是他內裡的傷勢卻全然不似他的外表這樣雲淡風輕。

皇帝畢竟是人間至尊,史書之中由天子轉換為如今的人皇也絕非是字面上說說那麼簡單,其中還要涉及到人族氣運,護國龍氣等問題,剛剛法海動手揍他,看似輕鬆寫意,可實際上由始至終都不曾動用過法力,饒是一直用的都是肉身力量,他也因此受到大乾的龍氣反撲,僅僅幾個巴掌打下去,法海就受傷不淺了。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憑什麼皇帝就能為所欲為的想做什麼便做什麼,憑什麼都是天下人對不起他,都欠他,更打不得他?勞資偏偏就要揍你。

就這樣一路飄飄蕩蕩的返回到金山寺,法海儘量不驚動任何人,在自己房中換了一身乾淨衣服,而後便在房中直接打坐療傷,事到如今,法海在京都的諸事差不多都可以告一段落了。

不過在處理完所有事的法海,卻沒有立刻動身回幽州,反而留在京都對外宣稱閉關,期間有數次宮裡宮外的請見,都被法海以閉關為由推了,三天後他從禪房中走出,寺中諸多弟子都紛紛前來與他訴苦,說那朝廷的種種舉措簡直就是在侮辱佛門。

其實細問下來也沒什麼,無非是眾僧人以往仰仗法海國師的名號,平時無論是再朝在野間行走,都享有相當程度的便利,如今朝廷收回了法海的國師權利,這些便利也跟著沒了,所以他們自然也就有頗多的怨言和不習慣。

法海在閉關之前就曾特意交代過弟子們,對朝廷的各種收束權利的舉動都全力奉行,不得忤逆,如今聽到弟子們喋喋不休的跟自己訴苦,法海淡淡的皺了下眉,問了下那幾個提意見鬧埋怨的幾名僧人法海,隱晦的表達了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後,這種聲音很快就消失了,轉而有了無數個替法海回返幽州著想與安排。

除過這些人間煙火的雜事外,法海著重關注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宮中的皇帝陛下,今日裡有沒有什麼處置朝臣的動作。

知客弟子想也不想的便回了一個沒有。

“那可有朝臣被調離京都?”

那知客弟子大概是沒想到一向不過問朝局的法海,居然會對這種問題上了心,楞了一下後回道:

“咱們寺院自從師傅卸下國師一職之後,對於官員調任的訊息便不那麼靈通了,在鎮撫司和欽天監的同門也沒有說過此事,應當是沒有的。”

法海聞言默然的看了一樣皇宮方向,道:“很好,將來若是聽聞那幾位與我親近的大人病逝,你們可要知會我一聲。”

“這個弟子曉得。”

法海揮手讓門下弟子都各自散去了事,其實他問朝臣的調任與生死也是另有目的,而這目的不是別的,正是當今皇帝對法海的嫉恨程度。

如果那位坐慣了九五之尊的人間帝王,真的對法海這一頓毒打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那麼對於先前在大殿中成觀望狀態裝死的大臣,一定不會手軟,而如今法海故意等了幾天,才問他們的近況,就是想要知道皇帝心中對他抱有多大的恨意,如果真的到了那種動殺心的地步,那法海拼著重傷也要摘了他的腦袋!

勞資一世修行,可不光是為了天天阿彌陀佛,廣大佛門的!

想到這裡,法海眉心處的寶好像便忽然變得鮮紅欲滴,一股劇烈卻並非不能承受的炙熱劇痛就此襲來,他挺拔的身軀就此一晃,臉色化為一片雪白,可神色間卻有一抹喜色。

這些天他勤修小乘佛法,在境界上一路破關,早已達到了渡滅金身期的最後一道關隘,當年渡真師傅拼盡全身小乘佛法修為,鎮壓住了法海眉心白毫相之時,也正是此等境界。

而如今法海在這境界當中,儼然已經初步具備了抗衡這道白毫相的資本,在他發出發出全力警告訓誡之時還能夠神智清晰的思考問題,乃至忍受下去,他相信隨著自己境界的加深,白毫相對自身的影響也就會越小。

可是百年來的佛門弟子,無論如何的驚才絕豔,紛紛都卡在了渡滅後期的金身境上,偶爾有決定之人破關衝出此境,至多年餘便會忽然暴斃,從無意外,這種詭異的情況使得法海也不敢隨意的尋求突破,想著處理完了京都的事情後,他再動身去幽州將這一層玄機參悟出來。

如今就是時候了!

將寺中之後的修行日程定好流程,再將之前修訂好的小乘佛法留下一套手抄本,選定了幾名平日幫助法海處理事務的得力弟子,做為日後金山寺的主持,然後便匆匆的御起遁光回返幽州了。

法海離開的極為低調,除了那幾位選定的弟子外再無旁人知曉,在臨出城門的時候,向來在京都前呼後擁慣了的法海,就算本心並不熱衷此道,可他竟也有了些許寂寥的感覺。

“賣桔子嘍,又大又甜,飽滿多汁的貢桔喲!”

敞亮的叫賣聲打破了法海心中那點異樣的情緒,那賣桔子的瓜農看見法海這相貌氣質俱都不俗的人物打眼看來,立刻機靈的推銷起了自家的桔子。

“大師,挑兩個看得順眼的帶回去嚐嚐吧?就是不吃您供奉起來獻給佛祖,想必佛祖也會感念大師的心意的!”

法海心道,等我修成了小乘佛法,正式替人間佛門擺脫了上界佛祖的制約統治,怕是供奉什麼佛祖也不會感念自己的,不過面上卻笑道:

“你倒是會說話,這桔子有籽嗎?”

“大師您這話說的,哪家的桔子沒有籽?”

瓜農挑了一個剝開的桔子給法海遞了過去:“您嘗一口,要是不好吃老漢二話不說,這一筐都送了給您!”

法海本不想接,可就在他剛剛轉身之際卻不知又想起了什麼,居然一反常態的又回身去取。

桔子放入口中,果然如那瓜農所言甘甜無比,於是法海從懷中取出一吊銅錢,將整筐都買了下來,可後者眼瞅著這一吊大錢,卻不敢伸手去接,咽了口吐沫,艱難的將目光從上面收回來,笑道:

“大師開玩笑了,小老兒這區區一筐桔子可值不得這麼多錢。”

法海將錢塞到手足無措的瓜農手裡:“收下吧,我還有事想拜託老人家。”

“啊?”

這一天的京都城風平浪靜,除了有限的幾個人知曉昔日的國師法海,就此退出大乾朝堂,遠離京都之外,再無人知道曾經名震朝野的那位已經悄然的離去了,安居高枕的百姓們生活也不會因此有絲毫的改變,只有在茶餘飯後多了一個有趣的閒談小事。

說城東有個有錢的年輕和尚,花不少錢買下了瓜農的所有瓜果,卻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隨意分發給了過路百姓。

向來喜歡閒談的百姓,更是將此事傳出了許多版本,有說那年輕和尚其實是佛門的佛陀下凡,吃了他派發的瓜果盡皆都是有福之人,也有人說那僧人曾在大旱之年過路京都,乃是吃百家飯,受人接濟方才活下來,買下來的那些瓜果送人,乃是償還當年恩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在這許多個版本當中,還有一個版本最為被京中女子稱道。

那就是僧人本是某城富商之子,家世清白,後有變故,從而少年出家。可就在他剃度之前,曾與一位女子以桔子定情,今日在城中偶然見到桔子觸景生情,這才用了全身錢財換了一筐桔子,轉身送於路人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