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死亡直播手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章 掩耳盜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章 掩耳盜鈴

若真的沒有關係,先前案件死者資料,以及兇手那幹淨利落的殺人碎屍手法,完全可以暫時放在一邊。

細細想來,爛尾樓案和先前三起連環殺人碎屍案,唯一相同點便是死者臉上被鑲嵌著瓜子仁,嘴裡塞滿麻將,但後面接二連三出現的事情,確實不像是能做出完美犯罪的兇手所為。

南大碎屍案之所以遲遲未破案,一是兇手作案手法高明,沒有留下第一作案現場,這一點,向日葵案兇手充分借鑑。再加上警方破案過於注重物證以及第一現場DNA取證,才使案件偵破難上加難。

前三起連環殺人碎屍案,既沒有準確確定兇手作案動機,也沒有順出案發經過,整個案子玄而又玄,讓人摸不著頭緒,爛尾樓案不同。

陳木說:“剛才宋老師說,死者孫小紅患有肺炎,孫小紅經營的首飾店監控顯示,21號當天晚上六點五十一分,孫小紅駕車匆忙離開店裡,透過調取道路攝像發現,她行進的方向也是人民醫院方向。”

“所以,有很大可能是,孫小紅那晚想去醫院看病,卻在去往醫院的路途中被挾持,緊接著殘忍遇害。”說到這裡,陳木問了句:“孫小紅的紅色寶馬車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小張回應:“紅色寶馬車最後一次出現在道路監控內是在A市與B市交界處。”

“時間。”

“21號晚九點二十八分。”

蘇志遠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這個時間,孫小紅不可能駕車出現在A市與B市交界處,顯而易見,此時開車的人不是孫小紅,極有可能是殺人兇手。

然而按照伊濛所說,她在爛尾樓內與包裹嚴實的黑衣男子有過一眼之緣,也一直把男子當作幕後真兇看待,不然何以解釋包裹嚴實黑衣男子為什麼會出現在爛尾樓?

此事頗為奇怪,本該在爛尾樓裡的兇手,出現在A市與B市交界處?

蘇志遠請大家注意下伊濛證詞,據伊濛所說,包裹嚴實黑衣男子出現在爛尾樓時間是晚上十點多,但除了她沒有任何人看到,說是直播回放裡有人的腳步聲出現,但也聽不真切,無法確定是否真的有人。

陳木不這樣認為,淡淡地說:“兇手駕車去往B市,再度折返A市需要時間,也需要交通工具,伊濛沒有這個時間。”

“如果是合作殺人呢?”蘇志遠給出自己的假設。

其他人紛紛陷入沉思,不在場證明說來不易,實則非常簡單,有人幫著作證的情況下,輕鬆可以編造出不在場證明。伊濛的證詞是,21號晚上九點五十分之前和木子在一起,木子亦如此說,正好符合兩人相互作證前提。

上官智聽得頭都大了,求學好問道:“互相做偽證不得提前串供嗎?她們哪有時間串供啊。”

巧的是,伊濛並沒有第一時間報案。

“蘇組長,你懷疑伊濛?”王隊長問。

蘇志遠語氣平靜:“案件沒有水落石出之前,誰都值得懷疑。”

不同於蘇志遠,陳木保留意見。

至於模仿殺人,這一點上,蘇志遠傾向於陳木想法,爛尾樓案與先前三起連環殺人碎屍案,有不同之處,只不過這次大家先入為主,沒有往這方面想。

王隊長沉吟道:“我覺得,陳木所提出的模仿殺人假設,是成立的。”

畢竟連環殺人碎屍案前三起案子由王隊長負責,案子有多一頭霧水他很清楚,好歹爛尾樓案還有跡可循,論作案風格,實在不像一人所為。

活人會撒謊,死人不會。

蘇志遠想聽一聽法醫組的看法。

宋銘中指推了推鼻樑上的金絲邊眼鏡,輕聲說道:“我個人覺得,爛尾樓案兇手作案手法過於粗糙。”

把第一作案現場暴露給警方,本身便是一件特別被動的事情,要知道,連環碎屍案前三起案件,可是無限趨近於完美犯罪。

幕後真兇再怎麼不小心,也不至於這麼不小心吧。

郭慶陽補充道:“有一個小細節,死者孫小紅的指甲,貌似被修剪過,就是不知道是死者本人修剪的,還是兇手修剪的。”

女性指甲最容易藏匿汙垢,也最容易儲存證據,尤其是皮屑毛髮泥土之類的,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注意,郭慶陽覺得有點兒奇怪,才說上一說。

作為在場唯一的女性,楊潔條件反射地問了句:“孫小紅有做美甲嗎?”

“沒有。”

楊潔說:“假若孫小紅沒有做美甲的習慣,那留長指甲的機率偏低,經常修剪指甲也屬於常事。”

蘇志遠拉回話題,繼續探討著此案是否模仿殺人。

有一個問題,如果此案屬於模仿殺人,那麼案件偵查重心,會變為怎樣?

王隊長突然想起方才與陳木閒聊時,那位高智商博士,張旭。

“陳木,我記得你有說,張旭家人去樓空了是嗎?”

陳木嗯了一聲。

王隊長提醒著大家,剛被警察問過話,就逃之夭夭,這難道不可疑嗎?為什麼所有人把目光放在無謂的小事上。

說起來,張旭此舉的確可疑。

小周有點兒跟不上大家的思維,剛才陳木與王隊長交談小周也在旁邊,關鍵是,不是說張旭不認識伊濛,也不認識孫小紅嗎?

誰會無緣無故去迫害陷害陌生人?除了反社會人格的人,應該不會有人這樣做吧。

問話張旭,蘇志遠在場,礙於沒有證據和具體指向,所謂問話不過是例行詢問,那天張旭表現雖讓人起疑,終究沒有證據。

哪怕張旭家人去樓空,警方也不能僅僅因為懷疑就釋出通緝令,歸根究底,張旭無非是在伊濛直播間說了句似是而非的話而已。

蘇志遠道:“小張,全力搜查張旭下落,一有發現立即通知我。”

“是!”

還有,紅色寶馬車是關鍵。

爛尾樓地處城郊,沒有公交車和地鐵直達,想要來爛尾樓,大機率需要自己開車前來,孫小紅自己自然不會大晚上跑這裡來,那麼車上必定有孫小紅以及兇手兩人指紋。

思及此,蘇志遠繼續道:“上官,尋找車牌號京D1A357紅色寶馬車交給你,有問題嗎?”

上官智意氣風發,“小事一樁。”

“楊潔,你繼續監視伊濛和其好友木子。”蘇志遠分配著任務。

楊潔輕啟朱唇說道:“之前監視伊濛沒有任何發現……”

“之前沒有代表之後不會有嗎?”蘇志遠本身面容就嚴肅,說這句話的時候,語調更是重了些,看起來頗為嚇人。

蘇志遠命令道:“繼續監視。”

楊潔輕呼了口氣,“好的蘇組長。”

王隊長和小周主動問及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畢竟特案組都不是A市本地人,許多事做起來不方便,相對來說,作為本地人的王隊長和小周有更多人脈。

單論做背景調查,外地過來的特案組確實不如本地人方便,張旭的背景調查,陳木就依靠著A市警局警員。

“宋銘,孫小紅手腕處有被繩子捆綁痕跡對嗎?”蘇志遠轉頭問道:“大概形狀能畫出來嗎?”

宋銘想了一會兒,點頭應承道:“可以,不過,A市賣類似繩子的地方非常多。”

不僅賣這種繩子的地方多,若兇手早些年便買過這樣一條繩子,更是無從查起,蘇志遠表示瞭然。

另外看看醫院裡是否有孫小紅病歷,繩子主要查有哪些地方賣,距離爛尾樓案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方有多遠,以及是否見過犯罪嫌疑人買繩子。

安置完所有人的任務後,蘇志遠對陳木說:“我們再去一趟案發現場。”

現如今爛尾樓外圍,較之第一次到來有了一些垃圾,個別記者和新聞媒體第一時間拍攝過爛尾樓照片,礙於爛尾樓被警戒線圍著才沒有進去。

再次來到案發現場,蘇志遠希望有些收穫。

陳木彎腰鑽過警戒線,瞥了眼四周鬱鬱蔥蔥的樹木,撿起地面上一片樹葉,放在眼前細細檢視。

“哪怕是一片樹葉落下,都會被有心人注意到,更何況活生生的人呢。你說是不是啊,蘇組長?”

“你想說什麼?”

陳木隨手把樹葉放置在一旁,金銀首飾店處於鬧市區,來往人流湧動,自案發之時至今,有不少好心人士向警方打電話表示自己有線索提供,各個時間段經過店門口的,進入店裡的,和孫小紅攀親帶故沾關係的,積極主動和警方說明自己瞭解到的情況。

眾多線索中,以無用線索居多,這一點反倒提醒陳木,雖然伊濛和木子相互作證,難保沒有第三人見過兩人,大可細細盤問殯儀館工作人員,看看兩人是否從始至終一直在一起,也好用排除法排除嫌疑人。而他,恰好問過其他人,得知伊濛所言不虛。

“我想說,把車開往B市,這個舉動,有點兒掩耳盜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