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城姬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

張燕最終帶著徵西大將軍的頭銜,還有二十萬戶黃天子民,在弘農與楊奉匯合進入了關中!

論數量,張燕帶來的“移民”,戶數超過了關中僅存的人口!

當然,張燕帶來的黃天子民,每戶平均只有四人,明顯低於中原地區的五人,因為長期顛沛流離,老者數量可想而知……很少。

接受了司馬懿的意見之後,果然黃天子民散去的速度慢了許多,雖然還是有幾部失去聯絡,但張燕也沒有太在意,只當是被策反。

反而司馬懿在看過張燕給他的情報,腦海中浮現出這一路的地圖、各部的路線,綜合分析後……對這消失的一部,心中微微上了點心!

“小先生,不用看了,這次我們能進入關中,你立了一大功!走,於毒,你抬小先生一起,咱們喝酒去!”張燕大手一揮,打斷了司馬懿的思考。

“我身體不適,喝酒還是……”司馬懿嘴角直抖,暗罵道:我是風痺、風痺!還找我喝酒?怕我不死?

“此言差矣!俗話說得好,風痺喝酒,下床能走!哈哈哈,今天喝了酒,保不準明天就痊癒了!來人、來人,把小先生抬上!”張燕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之後,不由分說的叫人將他一起帶去了酒席。

司馬懿:……

而在河內郡,臨近兗州的懷內縣一帶,麯義率領的“黃巾軍”,已經潛伏於此!

沒錯,利用張燕各部之間的聯絡十分“隨緣”,而曹操又對黑山軍疏於防備時候,麯義李代桃僵的以黑山餘黨的身份,已經跟著從河北兜了個大圈子,現在快要摸到新鄭,新鄭距離許昌……不過百里之遙!

之前因為料定黑山軍不敢強攻城池,丞相府對於黑山軍過境之處,也疏於防備,令麯義的行動,沒有被人發覺,而新鄭正是丞相府在西面的底線。

“陶將軍,明日便要強攻新鄭,到時還要你手下的黃巾軍用命……事成之後,封妻廕子,不在話下!”許攸對陶升說道。

陶升,這一看名字就“求生欲”很強的傢伙,不久前也是黑山軍的渠帥。

他本是魏郡、內黃縣的小吏,在黃巾之亂時,也扯著大旗跟著造反,後來參與張牛角的黑山會盟,成為黑山軍的渠帥之一。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呂布被逐出兗州之前不久,那是黑山軍最風光的時候,聯合魏郡的叛軍,將剛剛佔據冀州的袁紹的大本營爆了——攻破了鄴城!

當然,只是短暫的攻破,沒能佔據,很快便被袁紹回頭一通暴揍,同時呂布最初從兗州離開時,還短暫的在袁紹麾下停留,當時呂布也在破黑山軍時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此期間……黑山軍的陶升,很有求生欲的在破鄴城之後,反水保護袁氏的家人逃走,在袁紹打回來之後,陶升不僅成功洗白,而且還被袁紹封為建義中郎將。

不過據白圖瞭解,在城姬世界,黑山軍並沒有這麼英勇的表現,也不知道自己支稜了哪下耳朵引發了風暴……按說當時白圖剛剛穿越,造成的影響很小才對,也不知怎麼就改變了冀州的情況。

只是陶升還是那個陶升,在麯義代表袁紹,向其表達善意之後,馬上便開始配合麯義的行動!

麯義之前在南陽,被趙雲以鴛鴦陣擊敗,桐柏山兵敗時,勉強與僅存的百餘大戟士逃離。

然而當他輾轉回到河北時,袁紹已經在白馬大敗,急火攻心之下在鄴城臥病不起……

鄴城的形勢,現在也十分“微妙”。

原本袁紹在南征的時候,鄴城大本營是交給逢紀留守——從這人選上,就能夠看出,袁紹當時是偏向袁尚的。

袁紹在南征前,手下的謀士,以田豐、許攸、沮授、逢紀、審配、郭圖、辛評七人為良,其中田豐、許攸、沮授都沒有明顯的站隊,田豐是剛正君子,性格中正剛烈,不屑於搞這些,不過因為是君子,天然支援嫡長子,許攸自忖是袁紹的老朋友,袁譚也好、袁尚也好,都是自己的子侄輩,沮授也是老實人。

而逢紀、審配都是袁尚派,郭圖、辛評都是袁譚派……

歷史上袁紹是將鄴城託付給審配,而“這次”是託付給了逢紀——都是袁尚的人!

所以歷史上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戰死後,袁尚雖然是幼子,但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第一繼承人,袁譚一開始因為青州大半已失,也不得不依附於袁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史書中,普通認為是逢紀和審配,強行推袁尚繼位,畢竟袁紹死的太急,之前也並沒有明確誰才是繼承人,而且當時一副氣吞天下之勢的袁紹,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繼承人”這麼快就能用上……

按說袁譚的嫡長子身份,也沒有被廢掉,只是逢紀和審配,擔心郭圖、辛評他們一項與自己不睦,擔心被秋後算賬,所以才強立袁尚。

畢竟鄴城是審配在鎮守,而袁譚的老巢青州又已經丟了……

然而現在袁紹沒死,反而袁尚身亡,審配和逢紀這時也頗感坐蠟,郭圖和辛評卻“興高采烈”。

後者還稍微收著一些,依舊在頭疼曹操,而郭圖已經單方面宣告“勝利”——前方輸了不要緊,至少“後面”大獲全勝!

至於田豐、許攸、沮授三人,這三位曾經是袁紹真正的核心幕僚,此時命運卻各有不同。

戰前三人各自向袁紹“推銷”自己的大方針,田豐認為不急於交戰,而應該利用河北地大物博的優勢,集聚實力、等曹操和劉備自行生亂!

田豐認為青冀幽並四州之力,本就強於兗豫徐三州,而曹操和劉備的聯合,必不能持久,只要拖下去袁紹便不勝而勝。

這想法與曹操的幕僚不謀而合,的確丞相府的謀士,也都傾向於晚戰不如早戰,越拖比分差距越大……

而沮授和許攸都是鷹派,只是前者認為應該以“蠶食戰術”,逐步瓦解中原,而後者則是建議袁紹在青州拖住劉備,之後大軍一路奔著許都去,並且配合偏師偷襲。

袁紹最後做出了正面進攻的決定,不過在戰術上,卻沒有採納沮授和許攸的建議……

郭圖適時獻上了大軍壓下、畢其功於一役的戰術,受到了袁紹的好評。

這也是袁紹養了這麼多謀士卻總出餿主意的原因——本質上袁紹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的“召喚”,誰說的最合自己的意,就採納誰的獻策!

袁紹的幕僚核心的運行機制,一向是“意見一致時主公善於納諫”、“意見不一致時主公乾綱獨斷”……索性他的謀士夠多,又有郭圖這種小機靈鬼,可以保持“善於納諫”的人設。

許攸等人早就已經適應,不過田豐卻認死理,結果一番針尖對麥芒之後,被袁紹下獄!

袁紹並不大度,只是喜歡表現大度,如果現在袁紹凱旋,肯定會放了田豐,甚至拍著他的肩膀勉力幾句“我就喜歡你這種敢頂嘴的人”、“以後再接再厲”、“不要怕說錯,你沒有我英明是正常的”之類的話。

然而打了敗仗,這袁紹便覺得彆扭了!

歷史上是逢紀進讒,說田豐在聽到兵敗的訊息後,在獄中笑得差點背過氣去……

袁紹知道後,臥病中就下令把他斬了。

不過現在情況不同,原本逢紀陷害一下田豐,無非是因為田豐太倔,雖沒有站隊,但一向自詡君子,他和審配要擁並不是長子的袁尚繼位,不希望田豐這個阻礙出獄。

然而現在袁尚已死,逢紀和審配惶惶不可終日,自然不敢再得罪田豐,甚至還美言了幾句。

袁紹雖然不想看見田豐,總覺得這廝在嘲笑自己,但卻也不想壞了自己的名聲,所以打發田豐去遼西,阻擋公孫度——看到自己打了敗仗,又新得了一批兵甲,公孫度有想要跨過遼西東部,進圖遼西西部的意思。

同樣袁紹也不大想見沮授和許攸,畢竟戰術上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結果還輸了。

田豐的嘲笑,是袁紹想象出來的,但許攸的嘲笑,可是貨真價實的!

沮授倒是老實人,不過袁紹身體這一垮,腦子也越發不清醒,而且越發的好面子。

每日更願意聽郭圖叭叭,說話又好聽、又總是那麼合心意……

而郭圖一天天不僅將“高興”寫在臉上,而且還攛弄袁譚去清算支援袁尚的逢紀和審配!

許攸平日裡,將袁尚和袁譚,都當成自己“大侄子”,根本沒有站過隊,不過在他隨軍南征的時候,卻出了一件令他極其不爽的事情。

那就是在鄴城,許氏的族人因為些“小問題”——無非是放放高利貸、之後逼人賣兒賣女之類的,而被逢紀給下了獄!

逢紀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至少這方面還是公正的……

原本的歷史線上,許攸是去和袁紹求情,被拒絕之後,索性直接投了他的另一個老朋友曹操、直接影響了官渡之戰的勝負走向!

然而在白兔效應下,許攸還沒知道訊息,袁紹就已經敗了……

郭圖也抓住了這個機會,之前他和許攸只是爭寵,和逢紀、審配才是大敵,現在袁尚已死,郭圖為了痛打落水狗,主動向許攸示好,兩人聯手向逢紀施壓,讓他趕快放人。

許攸自然不會拒絕,兩人一個比一個囂張的,從各方面向逢紀施壓。

逢紀現在也是人窮志短,晚上回到家,一杯杯苦酒下肚,想想那郭圖的為人、兩人的矛盾,而且這次連許攸也得罪了……

一時間,逢紀只覺得自己命不久矣!

剛好這時審配也來找他,兩人平素其實有些小齟齬,不過本來就都是袁尚這條船上的,現在更是一根線上的螞蚱。

審配又如何不知,郭圖已經磨刀霍霍?

又聽說了逢紀最近的遭遇,審配心知不能坐以待斃……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還真被他們想到了主意!

趁著郭圖和許攸,強行逼迫逢紀放人,第二天……逢紀非但沒有死扛,反而大張旗鼓的放了人,甚至在官署門口,向許攸的家人作揖賠禮,彷彿許氏的家奴。

一想到之前這“狗官”敢抓自己,現在卻夾著尾巴給自己道歉,許氏的幾個人也越發囂張起來……

而逢紀和審配,暗中派人在鄴城散佈此事,逢紀甚至不惜自汙,在流言中將自己塑造成膽小怕事的“狗官”。

當然,主要還是描繪郭圖仗著有袁譚撐腰有多囂張,以及暗指是袁譚在拉攏許攸!

別人要激起民憤還有些難度,但現在還理政鄴城的逢紀,自己要激起對自己的民憤,還不容易?

並且“剛好”將此事透露給了沮授……

沮授沒多想,見到鄴城中民情洶湧,後腳就去找袁紹彙報此事。

病重的袁紹雖然稀裡糊塗的,但一聽這碼事,還是將逢紀、郭圖叫來。

逢紀自然抓住這機會,就差抱著袁紹的大腿哭,但並不喊冤,而是要交出袁紹給他的令牌,並且力薦郭圖和許攸……

郭圖一開始還以為是逢紀慫了,不過……當他發現袁紹的表情越來越不對之後,心裡頓時“咯噔”一下!

沒錯,袁紹現在很憤怒。

原本袁尚的死,給了他很大的打擊,不過死都死了,袁紹也不可能再打廢長立幼的主意,袁譚雖然在青州也吃了敗仗,但卻越發得到重用,尤其現在袁紹病重,冀州的兵權也逐漸的移交給他。

甚至袁紹還有點慶幸,還好青州也敗了,不然為父的面子放在哪裡?

然而現在這是怎麼一出?

老子還沒死呢,你們就當我不存在?

還敢勾結許攸,在我眼皮底下搞這套?

許攸的家人赦不赦免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拉攏許攸是想要做什麼?等不及了嗎?

一念及此,袁紹虎軀一震、虎目一瞪,王霸……不,是病灶之氣一湧……差點背過氣去。

將逢紀嚇得半死,袁紹要是現在就背過去,自己也可以殉葬了。

不過最後袁紹還是頑強的將這口氣兒搗了上來,一面讓正在收攏冀州兵權、抵抗曹操北上的袁譚,不許回鄴城來,一面將鄴城的兵權交給了審配和沮授,同時讓郭圖回家“禁足悔過”。

也正是這時,麯義終於回到了已經大變樣的鄴城……

在袁紹所剩不多的理智裡,感覺許攸還是比郭圖有用的,不過留許攸在鄴城他又不放心,於是……袁紹心思一動,合計著許攸不是要奇襲許都嗎?

去!趕緊去!

正好麯義回來了,你們倆給我奇襲許都去,反正別留在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