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城姬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

“龐尚書,所以這精神波動傳信器……效果就是令兩個人,可以無聲交流?”虞翻看著眼前兩個帽子連在一起的文官,正在相互用“精神力”交流,臉色有些難看。

一來是虞翻常年皺著眉、苦著臉,這屬於標準表情,二來……就是這麼個東西,需要戶部撥下大筆的款項來研究、來生產,令虞翻很難受。

此時白圖正召開殿閣會議,準備令龐統的“精報”,在朝堂層面先取得認可。

“主要效果並不是無聲,而是距離……理論上只要能連多遠的靜蘭,就能夠將資訊,在多遠的範圍內,近乎同步的傳遞。”龐統同樣板著臉說道。

對於摳摳搜搜的戶部,作為工部的長官,龐統一向沒有好印象!

別看龐統沒有入閣,但以地位而論,在楚國可以說已經達到了“超然”的程度。

龐統也還有半句沒說,因為沒有橡膠的原因,精纜的耐久很差,所以最終肯定要小段、小段的鋪設。

“也就是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取代原本的訊號塔?不……如果能夠直接鋪設城際‘精纜’的話,甚至就不需要訊號塔,令主要城市之間,可以實時聯絡?”魯肅聞言眼前一亮道。

如果真有這種效果,對於楚國來說,將意味著何等的重要性,在場之人都知道……

當然,也只是“知道”,現在還無法徹底理解,這種能夠令“國土”的概念,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的資訊傳播方式,究竟能帶來什麼!

“理論上是這樣,不過前提是精纜不被破壞,所以最好不要太長……但肯定比訊號塔要遠得多。”龐統說道。

與“精報”類似的“電報”體系,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是19世紀中葉的產物。

同樣最初是以“有線”的形式建立,直到19、20世紀之交時,無線電報開始出現,也就是各種諜戰片中,那種看起來不大,就可以各種遠距離通訊的裝置!

不過現在龐統的“有線精報”,還在起步階段……

首先接收與發出信號的門檻,就需要降低——否則難道每個訊號站,都要放一個二**神力的官員?

哪怕是楚國的人才儲備,也不夠這麼禍禍!

“既然如此,臣請命先在金陵府內鋪設,以觀後效,若是真有如此神效,再按照優先順序,準備在各府、各州之間鋪設。”魯肅建議道。

呂布則是將精神波動傳信器取過來,在手上端詳了一番,雖然沒有什麼發現,但還是說道:“這是不是與戰甲上的傳令器有些相似?不過戰甲上的傳令器,不需要線……龐尚書可以從戰甲方面參照一下。”

“呂樞密使言之有理,其實我之前就觀察過……可惜沒能發現戰甲上的傳信器的波動,或許並不相同吧。”龐統聞言也露出了些思索的樣子。

的確這種效果,不可能不令人想到戰甲的功能之一——傳信。

在一定範圍內,將領可以透過戰甲,向所屬的其他戰將傳信,當然……戰甲的傳信是無線的,傳播能力與將領本身能力有關,並且可以得到“帥旗”的增幅。

按照龐統的實驗,這種傳輸資訊的能力,和“精波”應該有本質區別,不是有線無線的問題,而是戰甲傳遞信息的波動,龐統完全無法透過現有實驗手段來發現,唯一能夠確認的是,在軍心不穩、戰局混亂的情況下,這種傳信能力會削弱。

也就是說……這種訊號會被散發的“情緒”所影響,那麼是不是可以推導,這種訊號本身也是類似“情緒”的波動?

相比之下,這更接近“精神力通訊”!

而且是純粹的精神力通訊,龐統的“精報”終究是在將精神力波動轉化為“電波”,或者說是令精神力,在電場中傳播。

至於憑空傳播的精神力,別說是如何接收,以現在的手段,龐統甚至無法發現這種波動!

並且要知道戰甲的訊號傳播,範圍只與將領有關,作為接收資訊一方的中基層戰將,並沒有什麼精神力方面的要求——當然,他們也無法主動逆向的發出資訊。

雖說暫時無法理解,但的確給了龐統一些啟示,比如無線電波的傳播……

只是現在有線都還在起步階段,龐統也沒有好高騖遠。

黃承彥思索再三,之後特地提議道:“若是真能推廣的話,江陵與襄陽當在第一優先序列。”

楚國內部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和諧的,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

畢竟和一地一城時不同,隨著勢力的擴張,不斷有新的利益集團加入,完全沒有分歧是不可能的。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在這方面,都是到了血流成河的地步——魏國的高平陵之變、吳國的二宮之爭,哪個不是朝堂大洗牌?蜀國相對好些,不過……姜維後期帶兵在外,甚至不敢回城都,唯恐被其他奸臣扣住,內部之亂也可見一斑。

相比之下,楚國現在問題不大,最尖銳的分歧,就是荊揚之爭,或者說是南郡士族與江東士族之爭。

畢竟雙方在楚國建立之前,長期處於對峙狀態,而楚國建立之初,江東士族又利用對工坊建設的瞭解,趁著荊州的工業化建設起步階段,狠狠的薅了一把羊毛,現在荊州不少工坊,都是江東士族建立的!

白圖對此也沒有過於制止,畢竟江東士族是楚國一開始的班底,能夠平等對待荊揚士族,就已經很夠意思,難道還要白圖必須打壓自己的親信、扶持那些投降得不情不願的傢伙?

何況在法規方面,顯然也是江東士族的理解更深刻,往往真的鬧到官面上,也都是荊州士族吃虧。

楚國也藉機在荊州,扶持了一批原本的二流士族,來“稀釋”原本南郡各家的威信。

當然,相比於其他諸侯治下,荊揚之爭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正能量”來形容。

畢竟在其他方面——無論是官坊開設,還是官員任用,白圖還是一碗水“儘量”端平的,尤其是基礎建設方面……漢水堰可就在荊州!

僅此一點,就誰也不敢說,楚國對荊州偏心……

而黃承彥此時提出先將襄陽與江陵,納入到未來將形成的信息網中,顯然也是為了進一步拉近荊州與中樞的“距離”。

交流越方便,壁壘越薄弱。

賈詡則是提了一句:“如果是深山、海底的話,鋪設容易嗎?”

“深山施工有些難度,不過考慮到人跡罕至的話,不容易被破壞,可以考慮淺層鋪設,海中的話理論上其實最簡單,但需要有蒙受損失的決心和一些運氣……以及更出色且抗腐蝕的絕緣物質。”龐統回答道。

賈詡沒有再說什麼,不過大家都明白,他是想說夷州、亶州、州胡這些海外之地,以及密林廣佈、道路難修的荊揚南部!

只是賈詡不會說的那麼透,之後要等別人提起。

相比之下,魯肅等人顯然對深山老林更有信心,畢竟……海洋的話,哪怕是現在的楚國,也不敢說一聲“瞭解”。

在海中鋪設這種“精纜”,而且要橫跨萬里、毫無中轉,在他們的想象中,這要比去深山老林鋪設更困難。

雖然龐統提到“最簡單”,但後面又說了什麼運氣、決心,還有不明覺厲“絕緣物”之類的,顯然並不是能現在就完成的吧?

其實就這一點來講,海底電纜的鋪設,遠沒有他們想象中困難,尤其是這種只是傳遞訊號、而不是傳輸大功率的電能的電纜!

歷史上在有線電報出現沒多久,便開始有人嘗試跨洋鋪設,並且在十幾年之後、同樣19世紀中葉便宣告成功……

原理很簡單,不需要什麼海底作業,就是在船上準備足夠長的電纜,之後在航行中一點點用絞盤放下去,船隻開到目的地之後就成功了。

歷史上鋪設第一條跨洋電纜時,中途唯一的“技術升級”,就是從一艘船穿過大西洋,升級為兩艘船各自帶一半的電纜,在大西洋中心匯合後,連線電纜,之後分別向兩端的目的地航行。

聽起來十分兒戲,說的就像是在美國挖海底隧道一樣簡單,彷彿兩個人扛把鋤頭對著挖就可以……

然而第一條跨洋電纜,就是這樣鋪設成功的!

當然,成功的背後,也有許多心酸與打擊,正如龐統所說,這需要“運氣”——跨洋電纜的修建者“塞勒斯·韋斯特·菲爾德”,也是多次失敗之後才成功。

每一次失敗,不僅意味著大筆的航海支出沒有回報,並且……還有電纜被打水漂!

更重要的是,這事兒在當時的人看來,過於困難,所以心底對此是有質疑的,無論民眾還是股東,在失敗之後,都開始懷疑這事兒靠不靠譜。

如果不是菲爾德的堅持,恐怕原理簡單的海底電纜,還要再過不知道多久才會出現。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也正是成功之後,大家才發現,海底電纜其實在同樣長度下,成本更小得多,畢竟只要沉到海底就可以,不用深埋、也不用架高!

只是鋪設的時候,容錯率極低,鋪設時來一場暴風雨的話,即使船隻沒事兒,電纜多半也廢了……

不過對於現在的楚國來說,海底電纜存在一個大問題——絕緣層!

還沒有引入橡膠的楚國,在這工業密封方面,本就一直很薄弱。

現在“精纜”的絕緣層,是“刷漆絕緣+厚油布防水”的模式,如果要長途建設,只能選擇埋入地下,耐久性極差,受不了風吹雨淋,海底……就別想了!

雖說現在大家還無法理解,海底精纜這種奇蹟一樣的建設,但工部的“精波傳信”依舊得到了殿閣的支援,並且正式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