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八章回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六十八章回京

事實上,趙桓非常焦慮。

東北已經打下來大半年,唐恪卻在那裡對那些百年大地主和吃人不吐骨頭的貴族們施行懷柔政策。

若不是安插了一個李崇光在那裡,趙桓真的懷疑,剛剛打下來的地方,就會變得尾大不掉,甚至隨時復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趙桓對唐恪的工作非常不滿意。

看了無數封唐恪的奏疏,趙桓終於還是下定決心將唐恪召回京師。

唐恪這人性子比較慢,的確不適合東北那邊的局面。

原先趙桓還想著將他支開,讓虞允文在中樞好好發揮,順便以唐胖子柔和的性格,可以均衡一下東北的局勢。

現在看來,局勢比自己預料的要嚴重一些。

虞允文在中樞也站穩了腳,東北現在缺一個殺伐狠辣的人。

這讓趙桓想到了性格比較剛直的李綱。

李綱這些年在樞密院,做得非常穩。

對大宋軍政改革的推動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按理說,將李綱放到東北,的確是委屈了他。

不過,現在這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趙桓便舔著臉請李綱吃了一頓火鍋。

“李相公,朕睡不著覺啊。”

“官家有何憂愁,臣願意為官家分擔。”

“西北戰事已起,東北交子流通又異常緩慢。”

“東北之疾,在於舊貴,誠如官家在《經濟論》中所言,生產資源和資本大部分掌握在少部分有權力的人手中,很容易出現巨大的貧富差距,富人們會將錢財儲存起來,民間流通的錢自然就少了。”

“李相公所言極是,這正是朕所憂之處,當如何解決?”

“自然是對症下藥,將掌握了絕大部分生產資源和資本的少部分人拿出來曬一曬,看是否都是遵照了大宋律法。”

“朕明白了。”趙桓點了點頭,假裝道,“唐恪在奏疏中向朕提到身染重疾,不能在北地久待,現在朕當讓誰來去坐鎮東北呢?”

李綱道:“臣願前往。”

“使不得,李相公坐鎮樞密院,怎能去那苦寒之地,朕於心不忍。”

“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邊的皇后道:“官家,李相公也是一片赤誠之心,何不隨了李相公的願。”

趙桓一副不忍心的樣子:“勿要再言。”

“請陛下成全!”

趙桓假裝喝了一大杯酒,嘆了口氣道:“既然李相公真心要去,朕只好遂了李相公的願。”

李綱準備了一下,在東京城一個雲開霧霽的日子裡,帶著人和皇帝的任命書,一路北上。

從居庸關出關,直接向上京城而去。

當然,這樞密使的官職肯定是撤了。

和唐恪一樣,李綱被封了一些虛銜。

李綱被封為太傅,位列三公。

又封李綱為臨北公,王以下的一等爵位。

如此,有一萬精銳護送李綱一路北上。

東北凋敝的民生,和如同死水一樣的商貿,在年初的層雲下,壓得動彈不得。

這裡只有動物皮毛能賣到中原,其他產業幾乎是真空狀態。

更有甚至,有的還停留在靖康元年的局面。

例如農業。

金國被滅後,東北的農業,自然是遵守了大宋的律法。

但是因為缺乏監督和管理制度,以及力度,大宋目前的農業法在東北基本上就是擺設。

大的世家和貴族們收稅收得不亦樂乎,又對朝廷做了許多虛假賬目。

東北的農民和中原的農民簡直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中原的農民的生產力,算是很大程度地解放出來了。

但在東北,依然被地主拴在土地上。

糟糕的是,東北的大米是四季一熟,農田開墾有限,產量極低。

這就進一步限制了經濟的發展。

試想想,吃都吃不飽,拿來心思做別的?

唐恪最大的問題,就是沒能在這半年多的時間將東北的世家和貴族解決掉。

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唐恪想以柔和的方式,慢慢改變那裡的局面,這在趙桓看來,是不切實際的。

也是趙桓不允許的。

交子的宣發也不是開玩笑的,民間經濟的結構更是不容忽視的。

一個地方要發展起來,第一步就是剪除掉原來的資源壟斷者。

接到命令的唐恪,卻另懷心思。

在他看來,皇帝將自己調回來,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和崇國公的關係過界了。

皇帝將崇國公放到顯州,是磨礪。

但自己卻將大部分資源引到崇國公身上,讓崇國公迅速在東北獲得了名望。

很顯然,這一步走到了皇帝控制的範圍外。

靖康十二年,三月。

唐恪回到京師,官職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官職覺得是中樞宰相,但卻並無具體職務。

唐恪只好閒於家中,吃吃火鍋,烤烤肉,生活倒也自在。

一日,趙桓到了唐恪府中。

唐恪正和自己的兒子唐睿在討論東坡肉的改進方法,見皇帝來了,連忙恭迎。

“陛下,臣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今日無君臣之別,都坐下來,我也想著吃點你烤的烤肉。”

三月,已是柳條抽芽的季節。

趙桓和唐恪父子坐在水塘邊,專心烤著烤肉。

趙桓突然道:“唐卿,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

“能參與到官家的新政中,也是臣三生有幸呀。”

趙桓飲了一口酒,頗有些傷感:“朕想念徐相公了。”

唐恪沉默不言。

“唐卿,朕調你回來,並不是對你不滿,朕是有另外一件要事讓你去做。”

“願聽陛下吩咐。”

“河套路地處西北,是中原與西域之衝要,需要一位能臣來幫朕治理。”

唐恪心中嘆了一口氣,果然不出所料。

眼下來看,東北調了李綱。

西北又有戰事,河套路位於前線,皇帝必然還會安插一個能鎮住局面的人前往。

河套路是西北軍區的延伸,瓜州一帶駐紮著攬月軍,興慶府又有岳飛。

但是,這兩人畢竟是軍隊出身,在轄制和經濟方面差了很多。

唐恪早就猜到,自己是最好的人選。

所以他回京師,也不著急,就天天閒在家裡。

這一日皇帝找上門,他就知道有事要辦了。

“臣領命!”

唐恪二話不說,便接受了皇帝的任命。

唐恪腦子漫無目的發散了一下,聽說河套路的羊肉非常好吃?

吃完烤肉,趙桓便離開。

唐睿不解問道:“朝中有不少能臣,陛下為何一定要安排父親去河套?”

“交子印發過量,必須透過戰爭來解決這個問題。”

“交子印發過量,停了便是,打仗也是勞民傷財的。”

唐恪嘆了口氣道:“虧你還在翰林學院讀了那麼久的書,你認為,現在交子的印刷還能說停就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