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諸天一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八章 道家三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四十八章 道家三教

容成子得知了葉知秋的身份,連小道友的那個小字也去了,太古尊神伏羲的兒子,即便只有幾歲,也不能說個小字。

“道友拜師,拜的是三清道君門下?”

葉知秋有一搭沒一搭的與赤松子說話。

“正是。”

赤松子點頭,“我那三位師尊,得悟大道,欲創出人,闡,截三教,將來傳道眾生。”

這些事他沒有欺瞞,因為傳道也就是不久之後的事情,而他和廣成子,容成子等都是師尊傳道的第一屆物件,三教的理念他們都清楚一些。

“人,闡,截?道友可否詳細說說?”

葉知秋自然聽過這三教,後世赫赫有名,只是如今真正遇著了,他想瞭解更多,尤其聽一聽容成子的想法。

“世人看三教,若是福緣不夠,則陷入看山是山的地步。”

容成子笑道。“他們會說,人教只披著人教之名,卻不行教化之事,悟得乃是無為之道,無為而無不為。闡教乃是對無為之道的闡釋。截者,奪也,行的卻是有為之道。這話,說對,也不對。”

“那想必有其他的深意在其中,這需要福緣深厚才能領悟嘍。”

葉知秋又問,容成子點頭,說著:“人教之道,乃不可道之道,無聲無色無形無名,說不出,道不明,既無教義也無道法,乃最精微之道。能得此道者,天地間也僅有一二人而已!”

“這個說法倒是有些意思。”

葉知秋仔細思量了許久,若有所得。“人教之道,並非徹底的無為,也不是徹底的無所不為,而是無道。無之道,與無為之道,相差太多。世間若是有人領悟了無之道,那距離成聖也不久遠了。”

無和有本就是世間最為神奇的道理,人教傳無之道,也難怪沒有幾人能夠領悟。

葉知秋說出自己的理解,卻見容成子臉上震驚非常,不由問容成子道:”可有不對?”

“道友果真是有福緣之人。”

容成子收了震驚,讚歎不已,“正是如此,不想道友小小年紀,對這無有之道理解如此深刻,道友若是見了我那位師尊,他說不定很樂意收你為徒。”

葉知秋一笑,又問容成子。“不知那闡教之闡又當如何解釋?”

“闡教之闡,乃是可意會不可言傳之道,不能付諸於文字、語言流傳。悟到了,便得道了,悟不到,便是糞土一堆。能得此道者,多是福緣深厚,歷經百世磨難者,天地間不過十二三人。”

容成子說道。

葉知秋點頭,卻又搖了搖頭。

這人教所傳之道為無,而闡教所傳之道似乎介於無和有之間,不由讓葉知秋想起了道家所說的宇宙誕生過程中由無極衍生太極的過程。

傳說宇宙誕生之前為虛無,為一無所有,一切都沒有意義,甚至概念都沒有,這便是無極狀態。

什麼都沒有的無在某一刻突然變成了虛空,這個過程依舊一無所有,但無有了意義,蘊含著誕生有的可能,這便是太易。

太易,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行無名,寂兮寥兮,便是太易。

無形無質,先天一炁,氣之始生的宇宙狀態,是為太初。

在太初之時,漸漸有正負物質出現,相加為0,但出現卻不能同時湮滅,留下沒有完全湮滅的東西,這東西沒有質量,卻存在,為太始,有形無質。

及至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是曰太素。太素,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

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此時混元一體,陰陽不分,卻已經變成了有。

無極生太極,經歷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方而從無到有。

而這道家三教,人教傳一個無之道,闡教傳的是有無之間,那截教顯然就是純粹的有了?

“截教?可為有?”

葉知秋若有所思,開口言道。

容成子面露奇光,點頭稱是。“截者,奪也,乃有為之道,同時還要有個‘補’字,即是奪取造化之道,也補足造化之道。截教截教,既截又補,乃既可意會可言傳可付諸文字之道,是有為之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道友拜的三位祖師真是厲害,這三教教義,精妙無比!”

葉知秋聽著道家三教原來這個意思,不由稱讚不已。

無,無有,與有。

三種教義。

聽起來截教對眾生要好一些,雖然它的教義要比人闡兩教稍遜,不過卻是欣欣向榮,精勇猛進,在進取上要高出他們一籌。

天下萬物,無論何種生靈、先天後天,皆可求截教之道。

先天者,天生神通,只要奪天地造化,即可得道。

後天者,先天不足,因此奪先天補後天,也可得道。

但截教如此截補,未免惡了天地,天地殺劫一起,難免上榜,而人教闡教弟子,一個修無,一個修無有,雖然於廣大後天生靈無益處,但對天地也無太大的壞處,保全自身最為容易不過,要度過天地殺劫不怎麼難。

“道友要修什麼道?”

容成子聽著葉知秋竟然能明悟他三位師尊的教義,對這一位伏羲之子高看了許多,及至問起葉知秋所修什麼道,話一出口就有些啞然失笑。

這位道友,終究還是太小了,現在要明悟己道,怕是有些難。

葉知秋果真陷入思考之中,無,有,或者無有之間,三位道家祖師修行的道幾乎包括了一切範疇,然而這只是概念上的道,要具體化,所以依舊產生了許多的道君。

“不朽,無涯,道無限,但具體,卻不知。”

葉知秋想了片刻,想出了不朽諸詞,只是他如今也不能具體確定,也沒有發宏願,說什麼我得道時世間芸芸眾生皆人人如龍,或者我得菩提時,地獄成空。

這些事,沒有經歷,沒有遭遇,哪裡能這麼容易發出來?

“無限,不朽,道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