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觀山秘聞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代又一代人的責任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代又一代人的責任感

封清說起鐵棍和尚似乎滿是話語,不知這多年前的故友時長不見的緣故,還是某些事情夾雜在內,封清對鐵棍和尚,總有一種互相掐算的感覺,不知二人這朋友當年是怎麼當過來的。

封羽朝老爹說道:“爹,一切不都在你的意料中麼,鐵棍和尚給我講了以前你二人的故事,後來看了那封皮子信後,得到了一個他自己都難以置信的答案。”

封清點頭稱是,“我叫你上伽藍寺,一部分原因是在此處,既然老和尚願意坦然面對,那他知道了白曼曼後是什麼態度?”

老爹非要較真,像是迫切要知道鐵棍和尚的表現,連給封羽吃飯的功夫都不想等,他把封家一家子人攆走,自己留著最先要問的就是這個問題。

“鐵棍和尚沒什麼表現,他知道事情後,沒多說什麼讓我和張秀賢二人下山離去。”

“然後呢?”

封羽不明,“然後?然後我們就回來了。”

封清聽到此處豁然一笑,自言自語到:“紅塵多憂,舊事甚歉,心無其厭,身無其乏。”

封清說著離開了,留下封羽和枝枝二人,封羽心說老爹這也太明顯了,一副幸災樂禍樣兒,不是說二人是朋友麼?什麼朋友是急著落井下石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等所有人都走了後,封羽才感一股疲憊之感而來,回到家中不同於別處,金窩銀窩不比自家狗窩,封羽吃完飯找了自己姐姐,把枝枝託給了她,自己就回屋去睡大覺了。

或許是離家許久了的感覺,封羽一沾枕頭就睡了過去,這一覺昏昏沉沉的睡了許久,連晚飯都沒起來吃,直接睡了過去。

燕山封家向來是處外人少來的地方,幾百年來,除非是知情之人,不然找不到這裡,所以,燕山封家利用天然地裡位置,規避了許多的戰火,雖然遠在燕山,可關鍵時候,總比在京城裡的那些富戶要好的多,少了那些擔驚受怕的困擾。

起碼現在封家不管外頭時局如何,比前些年要好了許多。

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軍閥割據,外來勢力侵佔,多少都會有個頭的時候,可老百姓的日子不同,一旦戰亂一起,哪怕是只有短短幾年,也是一件巨大的事情。

歷史上像此類事情不佔少數,在明末時期,有一支在西面建立政權的大西國,建立者是張獻忠,張獻忠作為當時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一同反明,然而此人生性殘暴,好女色,嗜殺,他的暴行在當時人盡皆知。

《明史列傳》中記載,張獻忠屠戮百姓,禽獸不如,在大西國建立期間,他將整個四川殺的屍積成山,血流成河,河為之塞,不能行船。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一片荒涼,凡城鎮村莊房屋全部縱火焚燬,倉廩山林同樣也遭毀滅,四鄉無人,遍成曠野。

據聞此人還假意宣佈開科舉,將學子騙到青羊宮,全部殺光,屍體堆積如山。卻單單留了個姓張的書生,張獻

忠很是寵愛,封他當了狀元,左右跟隨在張獻忠身側。

有一次張獻忠很不開心,對手下人說:“不知怎麼,我很愛這個狀元,一刻也捨不得他,不如殺的好,以免總是要想他。”於是便把這位張狀元給斬首了。

可見張獻忠荒誕暴戾,在清朝編纂的《明史》中,說張獻忠屠川殺了大量的四川人,史料記載,四川在明朝末期是有六百多萬人口,到清軍徹底佔領四川殺了張獻忠時,四川人口真剩下了不足六十萬人,直接銳減九層以上。

這次的動盪要比歷史上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還厲害,那會人口不過從四五千萬銳減到了七八百萬,比起張獻忠在川的所作所為,真是太過悽慘。

乾隆皇帝在修撰的四庫全書中記載說,張獻忠屠川後,整個四川就剩下十幾戶人了!這樣的說法雖說是誇大其詞,可想必不會是空穴來風,張獻忠此人確實是窮兇極惡。

甚至民間傳言,說張獻忠吃人,還吃女人,他有妃嬪三百人,張獻忠每攻佔一城,所掠婦女必須由他挑選出幾個姿色美豔的輪流伴宿,這些女子上身穿著豔裝,下半身什麼都不穿,不論時間地點,只要張獻忠淫意勃發,立刻就會將那些女子姦汙,再到玩膩時,便把她們洗剝乾淨,蒸煮著吃了,此外,他還藏了許多寶在川地。

不論其最後結果如何,這都已是歷史。

反倒是張獻忠的藏寶引起了清朝時期許多從外地入川尋找之人,據聞張獻忠所藏之寶有幾座金山銀山,可一直都未被人所找到主要部分所藏。

歷史永遠都是明眼人的歷史,也是後來者的歷史,有些東西不想還好,一想則是細思極恐。

月清如明鏡,燕山的夜分外安靜。

封羽一覺睡的太久,在夜裡醒來,望著窗外月色忽然想到了一人。

張滿月她人去了哪裡呢?或許張滿月就像一個縹緲的影子,本就沒有著地的一天,封羽不明白,像她這樣的人活在世上,會有安逸的一天麼?

封羽開始回想從歸德城之始,然後到狐仙墓趙家,張滿月實際上一直都在找一樣東西。

其實封羽並不知道壓龍骨是件什麼樣的東西,但三番五次下來,多少有了耳聞,田老太不是說了,壓龍骨是件能夠改變山川風水龍脈走向的器物,具體能用來做什麼,封羽還未真正見過。

不過此物件不能落入居心叵測之人的手裡,否則必會大亂,想到此處,封羽不禁擔心了起來,一連幾回都毫無半點壓龍骨下落,此物怕是早就遺失了,又聽聞徐教授說中國龍脈上的那條北龍出了異端,封羽不禁就聯想到了一處。

按理來說,中國有三條龍脈,北、中、南三龍,不論是那一條,都是巨大的一條走向,外物決難撼動,若非是出現了別的原因,北龍怎麼會出事情呢?

封羽越想越是心急,恨不得親自跟隨徐教授去北龍一看。

輾轉難眠之時

,封羽從床上爬了起來,正趕著陰雲蔽月,心說真是連天上的雲彩都給自己找不痛快,還想著外邊天高雲清,坐下來好一人靜靜。

封羽向天邊望了眼,雲積壓了有百里之長,如一條氣龍盤踞於空,站在燕山上向外看去,能清清楚楚盡收眼底,那片陰雲依然籠罩在了京城的上空之上,看樣子是要下場久雨了。

封羽百無聊賴,坐在院子裡想起了在趙家時的事情,命這個東西,還真是神奇。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時溜走,天邊的魚肚白已微微泛起,有早起的夥計已經在生火做飯了。

封家的宅院不小,原先門庭若市的時候,有三五十口人,封家這處燕山上的宅邸前前後後一共修繕過三次,只有前兩次是為了修房加固,最後一次,則是在宅院的後院出新修出了處後院,就是原先的封家祠堂處,多建處了一處別院。

封家這處宅子是典型的明朝時期建築,進門是處迎客松的巨大石雕前院有盆景,左右兩側有簷式走廊,成回字形,直達前廳。

後邊又分為左右兩處,在後院之後便是封家祠堂,整體上成一二一的結構樣式,頗有講究。

封家是典型中國宅院,院牆高深,青牆石瓦,古式古香。

大概是封家人先前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又或者是老封家人鍾愛於這樣的結構樣式,封家一貫秉承著這種傳統。

高門大院,掛燈搖曳,房簷上的祥物,見證了封家一代又一代人的過往。

封家能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了幾百年之久,必然少不了故事存在,且不說外事,光是這深院之中的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也足夠人揣摩良久,小說裡都說宅門事變有時候要比皇家爭鬥還要厲害,皇家爭鬥尚會顧及顏面,可在深宅大院中,人心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像封家這樣一個出身於修陵的望族,從輝煌走向衰落,從棺山人出山到消末於燕山,封氏一門經歷了許多大起大落,盜門之內必有記載會說封家如何如何,但這外人怎麼看,是他們的事情,封氏一門自有自己的評判。

一代又一代人都這樣過來了不是,有些過去的事情,計較起來,還真難說出個三長兩短,封家先人們要是想讓你知道的,必不會缺少,但他們要刻意隱瞞一些,尋根究底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具體發生過什麼,誰又能說的清楚。

封羽自始至終都相信封氏一門不會簡單,從他進封家的一刻起,這份不可或缺的責任就擔到了自己頭上,這責任感,是別人感受不到的,大概只是源於封羽是封家這代人裡,唯一的繼承人,是獨苗,這一脈要是斷了,封氏百年基業,加上老祖宗棺山人就徹底沒了,細思極恐,封羽不由打了個寒顫,念起了宅院裡的事情。

很難想象,就是這麼一處宅邸在清冷的燕山上度過一個又一個深夜的,天上的陰雲逐漸往這邊靠了近來,雨說話間,吧嗒吧嗒的落在了封羽的肩上...